最近,《早餐中國》第三季以9.2分收官,這部美食紀錄片獨闢蹊徑,將鏡頭對準早餐,雖然每一集只有短短7分鐘,但內容短小精悍、貼近生活,引人入勝。在濟南社區科普大學裡,也有這樣一門讓人「垂涎欲滴」的課程,將焦點對準了早餐,那就是營養課程講師白潔帶來的「營養早餐」這門課。這門課程,白潔在濟南社區科普大學已經講了6年,卻總有學員聽不夠。「教科書」式的營養早餐是如何煉成的?
聚焦營養早餐她將科學理念傳遞給更多人
「時蔬雞蛋蓋飯,水煮蝦,牛奶燕麥粥,蜜橘,堅果……」每天清晨6點多,白潔的微信朋友圈就會發出當天她和愛人一起為孩子準備的營養早餐,無論是食材的搭配還是食物的口味,都能讓人豎起大拇指。細覽白潔的朋友圈,就像是翻開了一本營養早餐的「教科書」,每天不重樣的早餐教學讓人讚嘆。
如今,生活節奏的加快讓不少人尤其是上班族省掉早餐的時間,多睡幾分鐘,然而在白潔看來,這樣的生活極為不健康。
「一日之計在於晨」,早餐是一天中最重要的一餐。「早餐攝食的能量佔人體一天所需能量的30%,而早餐營養的攝入不足很難在午餐和晚餐中補充回來。均衡的飲食,健康的生活習慣,每天晨起的營養早餐習慣是每個人每天『必須』的功課。」白潔解釋,人體經過一夜的酣睡,機體儲存的營養和能量消耗殆盡,激素分泌已經到達了一個低谷,大腦和身體的各器官難為無米之炊,記憶機能處於遲鈍狀態。而一頓營養早餐,能使激素分泌很快進入正常狀態,給腦細胞提供能量,給身體補以必需的營養,帶給身體精力、活力和健康。
其實,十幾年前,白潔對於早餐的重視程度遠不及現在。轉折發生在2011年,一場突如其來的大病讓她改變了原來的觀念。「之前我並不是很會做飯,生病之後起初是為了調理身體,後來也慢慢有了興趣。」病癒後,白潔去學習並考取了公共營養師,開始每天為孩子做不同的早餐,然後記錄在朋友圈裡。
漸漸地,白潔發現,她的朋友圈受到很大關注,不少朋友都來向她請教。2014年,濟南社區科普大學招聘講師,濟南公共營養師協會推薦了白潔。「很多老師都在講膳食營養的課程,我希望可以有些不同。」白潔說,想到營養早餐的內容極受歡迎,她便將這門課定為了她的「主打」課程。
生活經驗+膳食營養早餐課程成為「樣板」
因為有了多年的親身實踐,白潔的講課方式並不是一板一眼地念課件,生活的經驗結合營養師的理念和知識也一併融入課堂當中。
「早餐應包含碳水化合物、蛋白質、脂肪三大產能營養素,具體來源包括四大方面,主食不能少、要有奶製品和蛋類,還要有適量的蔬果類食物。」白潔介紹。這樣豐富的早餐會不會很耽誤時間?白潔說,其實並不是這樣。「我所準備的營養早餐,食材都很常見,一般的超市中都能買到,像米飯和一些相對複雜的食物可以前一天晚上準備,早上起來大約20分鐘就夠了。」白潔的課程為居民的早餐帶去了新的思路和方法,打破過去傳統的飲食模式,鼓勵大家為自己和家人提供多樣的早餐,告訴大家早餐其實是一件重要但並不複雜的事情。
當然,早餐也有禁忌。比如不要起床馬上吃飯,早餐不能過於豐盛或吃得過飽,高脂肪高蛋白食物不要攝入過多,也不能過於單一隨意,吃得過快、就餐環境差也不是好習慣。此外,油條、蛋糕、餅乾、薯條、火腿、方便麵、碳酸飲料、汽水等在早餐中儘量少吃或不吃。作為一名公共營養師,白潔認為,她有義務將這些理念傳遞給更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