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社會,有一個值得父母進一步反思的問題:為什麼父母對孩子的期望與最終的結果,差異會如此之大?
答案很簡單,一切皆種因在家庭(父母養而不教,教而不當),結果卻顯明在學校,影響在社會。很多人從新聞中看到一堆社會亂源,只會怪政府、怪學校,卻忽略了最重要的「家教」。因為品格和道德的教導必須趁早,等孩子長大後出現行為偏差再來糾正,就太晚了。
這種親子教育上的缺席,尤以父親的角色最為常見。究其原因,或許是與社會主流價值觀所普遍認為的「一個成功的男人必須具備社會地位,且功名在外」有關。
長此以往,導致多數男人認為花時間追求個人成功,遠比教養兒女的成就來得重要。其實,教育無他,唯愛與榜樣而已。至於如何同時兼顧「質」(心思)與「量」(時間),建議大家可參讀我的《贏在扭轉力》,欲想事業有成,必須在練就眼力、魅力、動力、魄力的過程中輔以德力的幫助,讓自己的事業與家庭獲得平衡,並且身體健康、生命閃亮。
至於如何在平日繁忙的工作中做到事業與家庭的平衡,在此介紹一種觀念,叫作「高質量時間」(high quality time)。周日帶孩子練習一些球類運動或音樂才藝時,可由母親主要陪同,父親能陪伴更好。但每逢正式的比賽或是音樂才藝表演(通常是在周末),則父母都要全情參與出席,藉此讓孩子真切地感受到自己在父母心中的重要性。
更重要的是,要懂得孩子的心思意念。親子關係本就微妙,與其在孩子面前滔滔不絕,道理連篇,不如以身施教。經驗表明,父親正直、善良、擔責,就能在子女面前樹立權威。多少人一生致力於扮演好父親的角色,卻事與願違,癥結正是在於沒做到上述這點。
相對於母親帶給孩子的溫柔、關心,父親則應負起責任培養孩子的勇氣及冒險的特質。要教養出一個身心健全的孩子,父親、母親都要在場。在孩子不同的成長階段,父母給孩子的最好禮物是:
1. 幼年期。教養孩童,使他行當行的道,就是到老,他也不偏離。教導孩子建立正確的價值觀──要上進、負責任、尊敬人、不自私。
2. 青春期。尊重並培養兒女成為獨立的個體,管教方式從教導、命令到啟發、影響,學會以尊重與溝通取代你對兒女的期望,給兒女說誠實話的安全感。
3. 成年期。尊重兒女工作及婚姻的選擇,兒女成婚後,父母要懂得退居第二線, 以讓他們感受到父母以他們為榮。
以上是我對父職的思考,也是我這些年踐行父道的感悟,更是我在繁忙一生的商業生涯中盡心盡力去平衡的關係,但總是掛一漏萬,總有力不從心之感。卡西的《做個真父親》是這方面的佳作。理論深入淺出,痛點直擊人心。父親越早參悟父職的重要、踐行父道的根魂,就能越早享受到為父之樂。齊家、治國、平天下,是多數男人的理想,齊家是起首,是根基。
END
孔毅:摩託羅拉總公司資深副總裁兼個人通信事業部亞太區總裁、英特爾經理人;被譽為「iRAM之父」「手機中文化之父」「Linux智慧型手機之父」;著有《贏在扭轉力》《第一與唯一》《雙職侍奉》等書。
版權聲明:本文摘自卡西•卡斯滕斯著《做個真父親》,北京朵多教育出品,轉載請註明出處,及圖書圖片信息。朵多教育匯集了一群愛圖書、愛孩子、愛家庭、愛生活的夥伴。致力於通過精品圖書、優秀課程、實用的定製化培訓等來裝備和服務每個家庭,依生命季節的特點進行全人關懷教育,使家人能以各司其職、恪盡職守、家道興旺。我們盼望與您一起努力,共同為家庭和美、社會和諧構建積極、健康的生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