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灰粉刷的磚木外牆、木窗裡不時橫出幾根晾衣杆、「灶頭間」內專注燒飯的老人……在嘉興社區瑞康裡,開卷書屋透出的書卷氣與百年裡弄的煙火氣相互交織。2016年,從小生活在嘉興路弄堂裡的居民樊東偉萌生了將自己的藏書化作實體書店的想法,四年過去,開卷書屋送迎往來愛好舊書的客人,也成了石庫門「七十二家房客」的「心頭好」。
弄堂爺叔愛藏書
開卷書屋位於嘉興路237號,書店的木門上悠然地掛著充滿年代感的鈴鐺,推門進去,只見門口牆上的木牌寫著這樣一段開場白:「一九四七年《上海市行號路圖錄》的第四十八圖中,嘉興路237號是一家名為『祥泰興』的煙,雜店,如今此處成了『開卷書屋』。」
書屋僅一開間,面積二三十平左右,四面牆的書架上壘滿了各種充滿年代感的舊書,包含古籍、文史哲、藝術、養生類等各類圖書五千餘冊。藏書雖然陳舊,但都保養完好、擺放整齊,店主的愛書情懷可見一斑。如果要找書可以直接詢問店員,電腦裡都有記錄可查。
書屋的主人樊東偉從小就生活在嘉興路的石庫門裡弄,對裡弄文化和城區歷史有著難以割捨的情懷。他長期熱衷於近代史料的收藏和研究,是中國收藏家協會書報刊專業委員會委員。經過潛心收集、整理,樊東偉收藏的各類上海地方文獻有數萬件之多。進入天命之年,樊東偉特別想在自己眷戀的老弄堂做一些自己喜歡又有意義的事情。看著一屋子的藏書,他萌生了在裡弄開一家特色實體書店的想法。當時,音樂谷文化產業基地正在籌建中,樊東偉要開一家社區書店的想法與音樂谷集團打造文化社區的理念一拍即合。在嘉興路街道、音樂谷集團等各方支持下,2016年,開卷書屋開張了。
左鄰右舍成常客
在搜集和研究史料的過程中,樊東偉結識了一批志同道合的書友和同行。開卷書屋會召集藏書愛好者開展交流研討會、邀請專家教授開展現代文學研究等小型沙龍活動,還會定期舉辦讀者經驗分享會,並參與一些策劃攝影、藝術展覽和創意市集等公益活動。隱匿在弄堂裡的書屋,同樣成了左鄰右舍的棲身之所。
裡弄裡有一位老太太,以前沒事會去家門口的書報亭看看報紙,現在書報亭沒有了,老太太經常會來開卷書屋要一份報紙,無論哪一家哪一期的報紙都可以。老太太說,看報紙就是為了消磨時間,看完了還能包包東西,這是老習慣,改不掉了。老太太見樊東偉不肯收錢,就隔三岔五拿來一點水果,一來二往成了書屋的常客,書屋也似乎成了老人家的「別院」。
一些家住附近的家長也會時常帶著孩子來感受一下書店的氛圍,把自己的紙質書情結傳遞給自己的小孩。開卷書屋的目標藏書不包括童書、教參類書籍,樊東偉會貼心地挑選幾本他自己收集的兒童版世界文學名著,供小朋友翻閱。他發現,紙質書有著它天然的吸引力,質樸的版面同樣會引起小朋友的好奇心和翻看的興趣。
「社區裡需要有一些富有人性化和個性化的書店存在,」樊東偉對記者說。「實體書店可以讓人直觀地了解原文原著,享受沉浸式的閱讀。如果每個社區都有這樣一個小小的書屋,我們的社區文化建設會做得更加紮實和深入,我們的『四史』教育、黨史宣傳都可以通過社區書店直達社區居民。」
2020年8月上海書展期間,開卷書屋還受邀參加區裡舉行的「我身邊的書房」新時代虹口市民閱讀分享會,在社區推廣全民閱讀理念。樊東偉希望這個小小的空間能成為社區的「文化便利店」,成為社區居民的「書房」,讓這個百年弄堂更具有人文氣息,讓社區居民一起見證上海歷史的變遷、海派文化的傳承。
【來源:文明虹口】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