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別之際,難說再見,告別之辭,終有段落。今年「雍氏一門」的三位成員——王欽賢、李雪童、張芸嘉,將向著藝術的下一站出發。相信經歷了美院的藝術薰陶、韓老師的諄諄教誨、疫情的精神洗鍊,未來的他們一定會更好!
導師寄語
今年是特殊意義的畢業季,年初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使每一個人、每一個團體、每一個國家都受到了磨練。
因疫情影響,學校遲遲不能複課,但在此期間王欽賢(博士)、李雪童(碩士)、張芸嘉(碩士)三位畢業生,仍然刻苦攻堅、在家很好地完成了畢業論文,而且在「共同生活」的畢業展上也呈現了自己書法創作的最高水平。也是因為經過疫情的磨練洗滌,三位畢業生的作品更顯得沉著穩重,各自的金文作品中都體現了剛毅的藝術精神。
「志不求易者成,事不避難者進!」願你們擁有從容不迫的底氣,遇事也能沉著應對,今後必將乘風破浪,創造出自己的精彩。
2020年「雍氏一門」畢業生與韓天雍教授合影
2020年「雍氏一門」畢業生風採
王欽賢(博士)
字如堂,山東莒縣人。本、碩、博皆畢業於中國美術學院書法專業。現為中國美術學院古文字書法創作研究中心研究員,浙江省甲骨文學會理事,劉海粟美術館特聘研究員。
畢業感言
於中國美院的學習時光若白駒之過,忽然而已,轉眼已過十二載。從2011年考取韓天雍老師研究生、15年讀博,至今不覺業已八年,這是積累、收穫的八年,亦是感恩的八年。
八年的時間裡尤為感恩韓老師一路以來的栽培和提攜;感激師母劉老師無論何時都給予的鼓勵和肯定;能成為「雍氏一門」大家庭的一員、能結識諸多才華橫溢的師兄弟、妹,是我一生之幸事,感謝大家!……最後祝韓老師、師母身體健康,藝樹常青,也祝「雍氏一門」所有同仁學業有成,前程似錦!
惟願「懷同樣心願者,無別離」!
論文摘要
19世紀末,是中國古代封建社會走向全面衰落的歷史時期。羅振玉避難日本的1911年前後,正值清王朝滅亡、中華民國成立、社會動蕩不安的時期,而此時恰恰也正是甲骨文、敦煌文書、漢晉木簡等大量發現和發掘,古文物相繼問世的時代。同時,用羅振玉自己的話來講,也是未曾有過的「文字之福」的時期。羅振玉東渡日本,寓居京都,而這一時期也正是他學術研究的鼎盛時期。此間,羅振玉通過與日本漢學界的交流和學習,從日本當時對西洋的認識和漢學研究中得到諸多啟示,並通過彼此的學術互動來深化國學研究的。尤其在甲骨學、敦煌學、金石考古、西陲文獻以及古籍佚書的搜集整理等領域,留下了豐碩業績,而且多有開創之功。
寓居京都學術研究期間,在新材料、新環境、新機遇的多重推助下與當時一流漢學家如沙畹、伯希和、內藤湖南、大谷光瑞、藤田豐八、狩野直喜、神田喜一郎等人馳書論學、疑義共析,在全球範圍內掀起漢學研究的新浪潮。所以,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中國現代學術史上巍峨的學術大廈「羅王之學」,也正是在與中外著名學者、尤其是日本京都漢學家們學術交流、研究和互動的過程中逐漸形成並完善起來的。羅振玉在中國近現代社會轉型的過程中,其治學經歷及其卓越的學術成就,既是「羅王之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中學為體西學為用」的產物,它受啟於海外學術,是中國近現代學者與國際漢學家互動的結果反映了中國傳統學術現代化的一段不容忽視的歷史。這段京都寓居歲月無論對羅振玉本人或者中國現代學術史,都具有特殊的意義。
作品欣賞
大篆《唐詩選錄》 367cm×72cm×4
草書手卷《七言律詩三首》 1000cm×36cm
李雪童(碩士)
中國美術學院書法篆刻專業碩士研究生,導師韓天雍教授。浙江省甲骨文學會會員,浙江省青年書法家協會委員會委員,杭州市上城區書法家協會會員。
畢業感言
回首三年,在這方校園的白晝黑夜,從手執錄取通知書到這天手捧學位授予證書,何其幸運,我的研究生生活能過得如此絢麗多姿。
飲其流者懷其源,學其成時念吾師。這三年的研究生學習時光中,我最不能忘記的是我的導師韓老師的教導之恩,教給了我做人、做事、做學問的道理,使我成長!而踏出這個校門,我更要以實際行動感恩師長、感恩父母、感恩校園、感恩師門。
三度春風化綢繆,幾番秋雨洗鴻溝。研究生在讀這三年是我的同門師兄弟師姐妹和我分享歡樂、分擔憂傷,給我依靠,同時也感謝我的父母一直以來給我的支持。研究生畢業都不是終點,而是一個新起點,它只是提供了助我們遠航的風帆。大家剛剛離開港灣,在今後的航程中,還將面對更多的風浪和暗礁。我們應該放下驕傲與榮耀,保持謙虛與平實,常懷感謝之情、進取之心,不斷激勵自己,腳踏實地、拼搏進取、不負眾望。
天戴其蒼,地履其黃。縱有千古,橫有八荒。前途似海,來日方長。今朝畢業,不訴離傷。他日重逢,各領風騷!
論文摘要
大篆書法因不敷實用而沉寂已久,這種情況直到清代碑學興起之後才被打破。清初明末遺民書家傅山、朱耷在大篆創作中延續晚明自由、荒率的書法風格,清初眾多篆書家也受二人影響。至清朝中葉,鄧石如以新的用筆方法,以碑學切入書法創作,引領潮流。嘉道之後,三代彝器銘文材料及魏晉時期的材料豐富起來,學者、書家的研究方向發生改變,大批學者、篆書家著力於大篆書法創作,繽紛多彩的大篆創作風格不斷出現。而後隨著金石學、碑學在晚清蓬勃發展,湧現出眾多大篆書家,如吳大澂、吳昌碩、李瑞清、黃賓虹等,大篆書法創作逐漸在晚清成為時尚,盛極一時。他們在繼承前人的同時,對大篆書法的筆墨表現、創作形式均引領著晚清大篆書法創作的發展風向,晚清大篆創作的成就頗多,對近現代大篆書法影響廣深。
作品欣賞
草書 王守仁《龍潭夜坐》 248cm×120cm
大篆 李瑞清《放大毛公鼎跋》 366cm×140cm
張芸嘉(碩士)
生於冰城哈爾濱,2017年攻讀中國美術學院書法與篆刻專業碩士研究生,師從韓天雍教授。
畢業感言
三年的研究生時光,猶如白駒過隙,轉瞬即逝。三年來經歷許多,也收穫許多。「落其實者思其樹,飲其流者懷其源。」感謝韓老師一直以來的用心栽培和悉心指導,使我在專業探索的路上不斷刷新自我;感謝師母每次單獨為我準備的可口素食,溫暖地像回家了一樣;感謝雍氏一門的兄弟姐妹們,在團結互助中伴我成長、共同進步。人生漫漫,藝無止境。畢業亦是一個新的開始,我會初心不改、堅持不懈的走下去!
論文摘要
以摩崖石刻泰山《經石峪金剛經》為研究對象,從對字形用筆與結構分析、整體書風的解讀、受佛學思想的影響、刊刻未竟的原因分析等方面,對泰山《經石峪金剛經》的各方面進行了初步研究。以宗教和書法藝術相結合的雙視角研究泰山《經石峪金剛經》書法藝術,並闡述我們研究北齊刻經,要將藝術性與宗教文化相結合,不能脫離佛教文化背景與佛學精神奧義而單純研究其書法藝術。文章第一部分著重講泰山《經石峪金剛經》及摩崖石刻的歷史背景,介紹經石峪摩崖刻經的藝術特點,結合泰山《經石峪金剛經》的宗教背景,分析其獨特的藝術價值。第二部分從用筆、使轉、結構、章法、書風等方面,逐字列舉分析泰山《經石峪金剛經》書法特點。第三部分簡述《金剛經》的精神要義及其體現的佛教思想,闡述「法供養」等佛教思想影響下的審美觀與泰山《經石峪金剛經》書法藝術的相互映照。
作品欣賞
隸書 李白《廬山謠寄盧侍御虛舟》 210cm×25cm×6
篆書 曹操《短歌行》選句 210cm×25cm×4
「雍氏一門」的祝福
願諸位畢業的同門,今後乘風破浪,取得更大的成績!
——唐昆(博士)
祝欽賢師兄、雪童師弟、芸嘉學妹前程似錦!藝海無涯!
——張燕超(博士)
畢業季來臨,有太多的不舍,不舍大家一起孜孜不倦的求學時光。欽賢兄才兼文雅,雪童兄儒雅俊朗,芸嘉秀外慧中,各位用才識取得今天的收穫,也會以果敢迎接明天的挑戰。三位在學業上的認真與努力,值得我們去學習。祝賀三位同門順利畢業,祝願你們在未來道路上一切順遂!
——王曄(訪問學者)
祝賀畢業的師兄師姐們,前程似錦,大展鴻圖。
——趙攀峰(碩士)
恭喜師兄順利畢業啦,跟在師兄後面蹭飯的日子太好了,祝今後專業更強,事業更好,加油喔!
雪童為人穩重厚道,樂於助人。每次布展時完成了自己的任務後,都會經常幫助其他同學,是個很靠譜的人!專業也很好,每次課上帶的作業都很完整,特別用功努力,願你今後能有更好的發展,一切順利!
美麗純善的芸嘉,恭喜你順利畢業啦,還記得我第一次去素餐館,就是你帶我去的,哈哈!真的很高興認識你,一起上課的日子特別開心,願知性又善解人意的姑娘在今後的生活裡能順心如意,希望以後也能常常見面哦,祝好!
——宋梓慧(碩士)
畢業快樂!一直以來受到學長學姐們方方面面對我的照顧,真的很感謝!一起度過的時光都是我珍貴的回憶!讓我永遠不會忘記。再次謝謝您們。敬祝鵬程萬裡。
——岡西望實(碩士)
因為藝術我們相聚、因為時光我們別離。但如今年許江院長畢業致辭上所引用吳大羽先生的言語一樣:懷同樣心願者,無別離。
在藝術的世界,我們一直同在!真心祝願欽賢師兄、雪童師兄、芸嘉師姐,前程似錦,萬事順遂!
——林真(碩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