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琅岐閩江大橋建成後 居民出島公交班次少出行遭遇諸多不便
琅岐島閩江大橋建成後,居民出島公交班次少,運營時間短,出行遭遇諸多不便——
琅岐島居民期盼「一通百通」
1日上午,琅岐島紅旗環島公交車站,十幾位群眾在細雨中焦急地等待公交車。
東南網4月4日報導(福建日報記者 黃雲峰 實習生 阮小剛 文/圖)
大橋託起騰飛夢
4月的琅岐島,春光明媚。
琅岐島實驗幼兒園附近,鑫世達建材店店員鄭女士看著眼前氣勢磅礴的琅岐閩江大橋,思緒始終不能平靜。「大橋建成通車已經三個月了,還是覺得像做夢一樣。」她說,有了橋,好日子應該就在前頭了。
對於琅岐島8萬多居民而言,琅岐閩江大橋的建成,意義重大。
「以前,島上雖然建起了第一座大橋,但由於這座橋前往馬尾或者福州市區需繞行長樂,大多數人只能選擇渡輪出行。」鄭女士告訴記者說,坐輪渡風險較大,颱風天停止擺渡。
交通不便時,島上的居民最怕生病。如果有人得了急病、重病,他們只能包車繞道長樂前往福州,路上多耽擱一分鐘,就多一分煎熬。
大橋通了,琅岐島的戰略地位提升了。
琅岐經濟區黨工委委員、管委會副主任吳紅城曾對媒體逐一剖析了大橋對琅岐帶來的發展優勢:琅岐閩江大橋聯通了琅岐和福州主城區,琅岐今後將著力發展生態旅遊、健康養生、智慧創意、文化休閒等服務業。
得益於大橋建成,琅岐島掀起了投資熱潮。「琅岐閩江大橋開建後,投資者紛至沓來。」琅岐經濟區管委會副主任張依俤說,上海城開集團、中庚集團、海祥地產等企業已籤約落地。
期盼服務更到位
大橋通了,島上的居民在憧憬未來的美好生活之餘,也對公共服務提出了新的要求。「橋建成後,公交車取代了輪渡,但是現在出島還是不太方便,希望政府部門能夠早日解決。」鄭女士說。
居民們認為出島不便的原因主要有三點:輪渡沒了,公交車少,橋上又不能騎摩託和電動車。
公交車少是大家目前最頭疼的問題。據了解,大橋建成之後,到福州只能乘坐福州市公交集團公司在島上新設的180路公交車。
鄭女士粗略計算了下出門需要花的時間:從家裡出門到公交車站需十多分鐘。到了公交車站,等車約需半個小時,車子在路上又約需半個小時。全程算下來,到馬尾將近要一個半小時。
「這還算是順利的,有時候等公交車得花上一個小時。」她說,目前180路公交車總共才七個班次,運行時間也僅僅限於上午八點到下午六點。
「島上有一些孩子在福州讀書,上班族也不少,由於最晚一班180路公交車傍晚6點發車,他們在放學、下班後當天都沒法回家。有些在島外上班的人乾脆天天遲到。」鄭女士說。
此外,島上不少居民喜歡到馬尾購買生活用品,但等車時間過長,非常浪費時間。如果是去醫院看病或者政府部門辦事,因為最早一班出發的公交車8點才發車,加上到了馬尾或者福州還不可避免地要排隊,折騰一天下來,還不一定能辦妥,更不要說返回島上。
「橋開通了,開車確實方便,但是沒車的人還是佔多數。我們多次向公交公司和交通管理部門反映情況,但是得到的答覆都是說駕駛員嚴重緊缺,運力緊張,將根據客流情況和勞力配備情況儘快對營運車次進行調整。」
居民們表示,3個多月過去了,真希望公交公司能夠增加公交班次,延長公交運營的時限。如果有可能,最好是在橋上增設非機動車通道。
記者點評>>>
好事要做到位
琅岐島閩江大橋通車,本該是件令人高興的事。但是讓人意想不到的是,本來最有理由為之拍手叫好的琅岐島居民,卻為出行不便而煩惱。
好事之所以不盡完美,與服務不到位有關。
據了解,島上居民出島的公交車不僅發車間隔時間長,而且發車時間也無法滿足百姓的出行需要。
在當前的經濟條件下,有車一族畢竟還是少數。同時,讓人遺憾的是,大橋的設計也沒有充分考慮到普通百姓騎摩託車和電動車出門的需要。
不從百姓的角度考慮問題,再好的公共設施也難以帶來良好的社會效果。期盼琅岐居民出島難的問題能夠徹底解決,也期盼相關部門能夠總結經驗教訓,讓好事不再留遺憾。
聲明:凡註明為其他媒體來源的信息,均為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也不代表本網對其真實性負責。您若對該稿件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質疑,請即與東方網聯繫,本網將迅速給您回應並做處理。
電話:021-6085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