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訪日本老八路

2020-12-15 央視網

尋訪日本老八路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7年08月15日 07:45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專題:圖片頻道

    8月15日是中國抗日戰爭勝利62周年紀念日。在抗日戰爭中,一批被我俘虜的日本兵,經過八路軍耐心地說服教育,終於認清了日本侵華戰爭的本質,良心發現了、覺醒了,自願參加了八路軍。他們與中國人民站在一起,反對戰爭,呼喚和平。他們組織了「反戰覺醒聯盟」,印傳單、寫標語、做慰問袋、到炮樓前喊話,對瓦解日軍起到了特殊的作用。從2004年開始,筆者在日本通過多種途徑尋訪到十來位依然健在的日本八路,本文介紹其中3位。 
 

前田光繁在中國

   第一個日本老八路 前田光繁

    日本老八路中最有代表性的人物就是前田光繁先生。1938年7月29日,他被八路軍俘虜,被連夜帶到太行山八路軍根據地。他痛苦、掙扎,千方百計想逃跑,也想自殺。但是,八路軍親切熱情地對待他,自己吃玉米餅子、野菜湯,給他弄來饅頭、烙餅、白菜豆腐,有時還有肉。129師敵工科科長張香山用流暢的日語,耐心地給他講解戰爭的本質,講歷史上中日友好的故事;還帶他到被日軍「三光」掃蕩後一片慘景的村莊參觀,訪問被害者家屬,他的心被震動了。在八路軍中生活了幾個月,前田光繁終於覺醒了,他親身體會到八路軍是一支世界上最優秀的軍隊,所以決定參加八路軍。

    1939年1月2日,在山西省王家峪八路軍前線總部召開的慶祝新年的聯歡大會上,前田光繁正式參加了八路軍,成為第一個日本八路軍戰士。朱德總司令走上臺,用溫暖而寬厚的大手握著前田光繁的手說:「歡迎你參加我們八路軍,你是第一個,我相信今後會有更多的日本青年參加八路軍……」

    1939年正是日寇侵華最兇殘最囂張的時期,前田光繁參加八路軍給敵人極大的震驚,就像放了一個威力巨大的炸彈。他在八路軍部隊裡積極工作,進步很快。1939年11月7日,在前田光繁的帶動下,「反戰覺醒聯盟」在遼縣麻田村成立,這也是中國第一個「反戰覺醒聯盟」。到1944年,全國發展到13個聯盟,盟員有223人,後來又在延安成立了反戰同盟。1942年春天,前田光繁奉命到延安「日本工農學校」工作,直到1945年「8?15」日本投降。一個月後,他又奉命帶領200多名反戰同盟成員日夜兼程徒步奔赴東北,積極投入遣返日軍戰俘和日僑的工作,隨後被調到「東北老航校」任政治科長。

    前田光繁在中國與中國人民並肩戰鬥工作了20多年,直到1958年才回到日本。他回到日本後,成為日中友好的帶頭人,通過講演、作報告、寫文章、出版自傳,以他的親身經歷講述日軍侵華戰爭犯下的暴行,反對戰爭、呼喚和平,介紹中國日新月異的大好形勢。

    1986年,前田光繁和幾位日本老八路,應邀來北京和延安訪問。

    2005年8月,十幾位日本老八路應中國政府邀請,來北京參加抗戰勝利60周年慶典,受到胡錦濤主席和唐家璇國務委員的接見。特別是前田光繁,因為在山西省武鄉縣戰鬥過近4年,武鄉縣政府邀請他到闊別60多年的第二故鄉,參加抗戰勝利60周年慶祝大會,到他生活過、戰鬥過的地方探訪。在棗林村與鄉親們座談時,得知鄉親們的收入還很微薄,前田光繁還給村小學捐款以表心意,又與縣委書記商談如何發展老區經濟。

    從山西回到日本以後,前田光繁多次召集有關人員開會,商討對策,為第二故鄉的經濟發展出謀劃策。2006年夏,他還組織商貿代表團到山西省與官員商談貿易事宜。

    如今的前田光繁已是90歲高齡的老人了。當初剛回日本時曾一度被日本警視廳人員跟蹤盯梢,也沒有人敢僱用他,他一直未能找到正式工作,以打零工為生。儘管如此,他心裡還是惦記著中國,惦記著山西。前田老人說:「我欠中國的太多太多,是中國使我得以新生,我應該多多補償中國人民……」

    日向勝在接受採訪

    新四軍炮兵作戰參謀 日向勝

    在日本神戶市日向勝先生家中,筆者採訪了這位當年的新四軍炮兵作戰參謀。如今,日向勝已86歲高齡,回憶起當年參加新四軍的經歷,感慨萬千。

    1944年3月5日清晨,新四軍一師在江蘇車橋鎮發動了震驚中外的「車橋戰役」,此役,新四軍大獲全勝,共殲滅日偽軍940人,俘虜24人。日向勝就是在這次戰役中被俘的,同時被俘的還有他手下的14名士兵。他是炮兵中尉,在被俘日軍中職位最高。

    剛被俘時,「我很堅決,絕不投降」,日向勝回憶說:「但後來我改變了主意,決定加入新四軍。」他還極力勸說部下也加入新四軍。於是,15個日本戰俘展開了激烈的辯論,結果是日向勝的14個部下都同意加入新四軍。此事在當時引起了不小的震動,因為這是抗戰以來,日本戰俘加入八路軍人數最多的一次。

    「在那個年代,最令你難忘的是什麼?」筆者問日向勝。他沉思了一下說:「有兩件事。一是我在新四軍炮團當作戰參謀時,受到了新四軍最高將領陳毅的接見和表揚。一個日軍戰俘受到這樣高規格的待遇,著實讓我激動。另一件事就是難忘一位警衛員。在一次戰役中,我在前線指揮戰鬥,一發炮彈突然呼嘯而來,這位警衛員手疾眼快,一把將我推倒,飛撲到我身上。爆炸聲傳來,彈片四飛,驚險過後,我安然無恙,警衛員卻受了傷。我向他表示感謝,他卻笑笑說:『這是應該的,您是指揮員,不能少。為了保護您,我就是死了也不打緊……』」

    1958年,向日勝回到日本。因為能說一口流利的中國話,他到了一家旅行社工作,往返於日中之間。在此後的數十年間,他一直利用「職權之便」,向他的遊客們宣傳中國,揭露日本軍國主義的危害。

    山下好之在寫回憶錄

    培養「中國通」 山下好之

    日本「八?四會」(八路軍、新四軍協會)成立於1958年,會員都是抗日戰爭時期參加過八路軍、新四軍的日本人。如今,他們中的許多人已經去世,在世的只剩10餘人,且大都年過八旬。對日本和中國來說,他們是一筆寶貴的財富,因為他們是為數不多的親歷和掌握日本侵華暴行及證據的日本人。山下好之先生就是「八?四會」最活躍的成員之一。

    我對山下先生的採訪是斷斷續續完成的。每次回答我的問題時,他總是笑眯眯地一再說:「參加八路軍,是我一生最大的幸事!」

    山下好之1944年4月從日本山口縣宇部市工業學校畢業不久,便被強徵入伍,被送到日軍駐上海第一海軍軍需部服役。8月的一天,他與9名士兵奉命乘船運送槍枝彈藥到青島,不料途中遭遇颱風,船在靠近山東海陽縣海岸時觸礁。眼看就要沒命,大家只好跳海逃生。10個人好不容易爬上岸,卻當場被八路軍武工隊活捉。

    這些丟了武器的日本兵嚇得渾身直抖,因為他們聽長官說,一旦被八路軍生擒,肯定會被殺掉。可八路軍不但沒殺他們,還給他們發服裝,讓他們吃熱饅頭、喝雞蛋湯。於是,山下明白了,八路軍是不殺俘虜的。幾天後,山下等人被送到了「反戰同盟膠東支部」。經過長時間的學習,他主動要求參加八路軍。

    1945年5月,他被送回膠東半島,參加了八路軍武工隊。8月15日,日本投降後,東北的100多萬名戰俘和日本僑民需要安置,急需會說日語的人。山下隨即奉命火速趕往東北,幫助做安置工作。在解放戰爭期間,山下又參加了數不清的戰鬥,過黃河、跨長江,一直打到廣州,並最終迎來了新中國的誕生。他至今還記得,1949年10月1日那一天,他和大家一樣興奮得熱淚直流。1953年,山下被送到中國人民大學學習漢語和政治經濟學,1955年又到復旦大學學習中文。

    1958年,山下回到日本。為了讓更多的日本青年學說漢語,他相繼開辦了兩個中文班,自任老師,培養了不少「中國通」。筆者到位於江戶川區的中文班採訪時,負責人平澤一二說:「山下老師不僅教我們中文發音和寫作,還組織學員重遊他當年在中國戰鬥過的地方。他真是一位難得的好老師。」

    如今,山下先生的中文班仍在招生,在日本已是桃李滿天下。就像其中一個中文班的負責人所說:「日中友好是個長遠的事業,必須世世代代傳下去,要想後繼有人,必須從年輕人抓起,所以山下好之先生還在江戶川區裡的小學擔任校外輔導員,經常給孩子們講日本侵略戰爭的歷史,教育孩子們熱愛和平,反對戰爭。」 (殷佔堂 圖/文)

責編:肖金平

相關焦點

  • 在日本尋訪魯迅印跡:求學座位保留至今
    在今天的日本,究竟還能找到哪些與魯迅有關的印跡呢?近日,《國際先驅導報》駐日記者進行了一番尋訪。  位於日本仙臺的「魯迅之碑」  1904年4月,23歲的魯迅作為官費留學生來到東京,在專門接收清朝留學生、相當於預科的東京弘文學院學習基礎科目和日語。該學院在1909年關閉。今天雖能找到其舊址——新宿區西軒町13番地,但如今已是寫字樓林立。
  • 甲午尋跡|遼東陸戰場尋訪⑦:金州,追蹤甲午日本諜影
    封面新聞記者 王國平甲午歷史顧問 王記華 陳悅1894年10月24日,日本第一軍突破鴨綠江防線,甲午戰爭戰火燒過鴨綠江,戰場進入中國境內;與此同時,日本第二軍登陸花園口,揮軍旅順。為了加深歷史研究的實地感受,尋訪遺存的甲午戰跡,中國近代海軍口述歷史研究中心發起甲午歷史遼東尋訪活動。這是甲午戰後120多年來,首次系統對遼東甲午陸戰遺址進行的尋訪、考察。封面新聞將陸續刊發本次甲午歷史尋跡考察報告,今日刊發尋訪第七站:大連金州博物館。
  • 尋訪侵華戰爭倖存者的日本記者:受右翼批評,仍執著於真相
    進入大學教書之前,他做過很長時間的戰地記者,曾是日本自由記者的代表人物。在南京的這些天,他走到哪都扛著一隻大背包,包裡裝著電腦、筆記本、幾本書和一大疊資料,這樣才有安全感。2019年9月,野中章弘師生在南京尋訪期間,到秦淮河畔一遊。
  • 尋訪曜變天目碗:博物館裡的日本茶道軌跡
    現為日本國寶這些古代茶具,基本存放於私人美術館和博物館中,所以要想在日本一次看完珍貴的茶具文物,幾乎完全不可能,主要是因為私人博物館開放時間不確定,並且也沒有規律可循,全看管理者的安排。有些珍稀器具,基本不對外公開展覽。但日本的眾多博物館中的古代茶具,是我們尋訪茶道發展道路的重要佐證,所以還是儘量去開放的博物館參觀了一批珍稀茶具,包括難得一見的曜變天目。
  • 老八路孫新民講述46勇士血戰陳新莊_致敬老兵_民主與法制網 國家...
    「作為那場戰鬥的倖存者,想起倒在眼前的戰友,這些年我常常夜不能寐……」 老八路孫新民講述1941年—— 46勇士血戰陳新莊   在北京市百萬莊一棟宿舍樓,老八路孫新民2居室的屋子裡,堆滿了手寫的資料,是對戰爭年代血與火的記憶。小會客廳牆壁上一幅書法作品,是一位友人為紀念46位勇士血戰陳新莊而作。抗戰8年,孫新民參戰無數,血戰陳新莊這一仗最為慘烈,成為老人一生心中的「痛」。他痛恨日本法西斯的殘暴,痛惜戰友的犧牲。孫老的臥室有一幅清華大學的海報。
  • 明日方舟幹員尋訪模擬器地址 幹員尋訪模擬器在線網址
    明日方舟幹員尋訪模擬器地址 幹員尋訪模擬器在線網址 明日方舟的wiki上有幹員的尋訪模擬器,很多玩家還沒找到具體的地址在哪,下面就來為大家分享一下明日方舟幹員模擬器的地址。
  • 尋訪上野三碑 感悟記憶遺產(看·世界遺產)
    原標題:尋訪上野三碑 感悟記憶遺產(看·世界遺產)   在日本高崎市區外的鄉野山間,佇立著山上碑、多胡碑、金井澤碑,依次刻立於公元681年、711年、726年。在東瀛列島屈指可數的早期石刻中,這3通石碑都有明確的刻立年代,文字保存尚好,因而均被日本政府列為「特別史跡」。
  • 安師大教授足跡遍蕪湖 尋訪南京大屠殺歷史見證人
    2007 年,房列曙帶領研究生做了一個有關「南京大屠殺」的子課題,主要研究抗日戰爭期間,日本人在蕪湖犯下的罪行。此後一年多的時間裡,當時年近六十的房列曙和他的研究生幾乎走遍了蕪湖,尋訪到了七八十位這段歷史的見證人,並手動錄入了幾萬字的材料。
  • 尋訪北洋人物
    《文武北洋》是以遊記形式寫的一部歷史散文集,作者多年來潛心尋訪北洋人物的故址、遺蹟,用自己的眼睛去發現「歷史」,以嶄新的視角、生動的筆觸,呈現了中國由傳統社會向現代社會轉型期間的政治生態和人物風採。該書共包括九章:《漳洹猶覺淺———袁世凱遺址暢想》、《東廠胡同有遺德———對黎元洪故居的尋訪》、《悽雨中的末路英雄———段祺瑞舊居及其他》、《茫茫煙蔓何處尋———吳佩孚遺蹟考》、《草莽元帥———張作霖的空穴與故宅》、《市井有誰知國土———滬上「遇」楊度》、《常青的孤桐———章士釗京華故居行》、《失去了的灰牆———李大釗殉難地尋覓記》、《蒙塵獨秀峰祭———陳獨秀》。
  • 山西師範大學數計學院「三面看紅色」紅色記憶尋訪
    幾十年已然過去,如今的我們生活在和平安逸的環境當中,但是歷史不容我們忘記,為了銘記歷史,弘揚先輩精神,山西師範大學數學與計算機科學學院「三面看紅色」紅色記憶尋訪實踐隊在暑期分為抗日第一槍、抗日主戰場以及抗日大後方三部分進行紅色尋訪,牢記歷史。
  • MATLAB矩陣的尋訪與賦值
    本節介紹如何進行矩陣的尋訪與賦值。2.1 矩陣的標識本小節介紹單個元素標識和尋訪的3種方式:全下標、單下標、邏輯1標識。1.全下標標識經典數學教科書在引述具體矩陣元素時,通常採用全下標標識法,即指出某一元素是在第幾行第幾列。這種標識方法的優點是:幾何概念清楚,引述簡單。全下標標識法在MATLAB的尋訪和賦值中因為最為直觀,所以它最為常用。
  • 限定尋訪解析,尋訪數據契約是什麼?
    今天公眾號的頭條文章詳細解析一下:限定尋訪【遺願焰火】。一、尋訪數據契約官方規則介紹:在所有【限定尋訪】中,每進行一次尋訪,可獲取一張【尋訪數據契約】,尋訪十次則可獲取十張【尋訪數據契約】,【尋訪數據契約】可用於當期【尋訪數據契約交換所】兌換指定幹員。
  • 說山東話愛吃餃子的日本籍老八路走了
    本報記者 周青先 攝 據北京青年報報導,記者18日從中國駐日本大使館工作人員處獲悉,日本籍八路軍老兵小林寬澄於16日晚9時19分在日本去世,享年99歲。據介紹,小林寬澄是參加過抗戰的日本籍老兵中,最後一個離世的。2015年9月,他曾受邀來到北京參加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紀念活動,並獲頒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70周年紀念章。
  • 再見了,日本老八路!小林寬澄葬禮在東京舉行(圖)
    小林寬澄葬禮(供圖:小林陽吉)海外網1月23日電23日,日本籍八路軍老兵小林寬澄的葬禮在日本東京舉行。小林寬澄於16日晚9時19分在日本去世,享年99歲。據悉,他是參加過抗戰的日本籍老兵中,最後一個離世的。葬禮於當地時間23日上午11點,在位於東京中野區的帝都博善大廳舉行。據小林寬澄好友小林陽吉透露,一共20餘人出席葬禮,直系親屬有7人,中國駐日本大使館政治部參贊、武官等也出席了葬禮。中國駐日本大使程永華送來花圈。
  • 小泉最大敵人:一群最痛恨靖國神社的日本老人
    筆者在日本期間,多次聽到媒體界的朋友說,小泉9月份就要下臺了,他可能會忘掉任期內發生的很多事情,但絕對忘不掉一群日本老人。因為這群老人無一不痛罵小泉,無一不痛罵靖國神社。他們甚至說,小泉參拜供奉有甲級戰犯牌位的靖國神社,其行為與「惡棍」無異。在很多日本人看來,這些老人與小泉是勢不兩立的敵對者。更有日本媒體稱他們是「小泉的最大敵人」。
  • 「東縱邊縱後代」革命老區尋訪團到古竹鎮進行紅色革命足跡尋訪...
    10月22日,「東縱邊縱後代」革命老區尋訪團到江東新區古竹鎮進行紅色革命足跡尋訪調研活動。江東新區黨委書記孫宇紅接待了尋訪團。尋訪團一行先後參觀了古竹鎮廣東青年抗日先鋒隊紫金支隊隊部舊址陳家祠、東江特委第一次黨代會舊址、黃沙坑幹部培訓學校、中共東江特委舊址等紅色革命遺址,認真觀看了古竹鎮紅色革命遺址群的展覽介紹,追憶先烈英雄事跡。隨後,尋訪團在古竹鎮召開座談會。會上,尋訪團觀看了河源市宣傳片、江東新區紅色文化宣傳片,聽取了江東新區在推動老區蘇區振興發展工作情況介紹。
  • 尋訪小康之路 感受家鄉巨變
    為了讓隊員們深入了解「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主要內涵和偉大意義,2020年8月14日上午,海安市明道小學教育集團尋訪小組的少先隊員代表們在輔導員許曉紅老師的帶領下,來到了市檔案館,開展了「尋訪小康之路,感受家鄉巨變」的尋訪活動。
  • 尋訪小康路,爭當小先鋒
    ——白甸鎮中心小學開展「紅領巾尋訪水美鄉村」活動【江蘇消息】為讓隊員深入了解黨的十九大以來,家鄉文化、生態文明建設等方面取得的成就, 8月22日下午,海安市白甸鎮中心小學五中隊的部分隊員在輔導員的帶領下,開展了「紅領巾尋訪水美鄉村」活動。
  • 華東師大師範生尋訪周恩來上海足跡,在歷史感悟中踐行愛國主義
    中新網上海新聞8月16日電 (林榕煜 王夏佳 陳靜)在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75周年紀念日來臨之際,記者16日獲悉,一群華東師範大學師範生迎著酷暑,開展「學習恩來精神、踐行愛國主義」主題尋訪實踐活動。「我們沿著歷史的足跡向前探索,以周恩來為主線進行尋訪,在實踐中真切認識到中國共產黨為人民、為國家、為社會主義而不懈奮鬥的崇高理想信念和在革命中體現出的強大領導力、號召力。作為新時代的青年和未來教師,我們更應學習革命先輩的奮鬥精神、愛國主義情懷和強烈的社會責任感,把心中最為崇高的敬意寄托在實際的行動裡,為中華民族之偉大復興而奉獻自己的力量。」
  • 天涯熱風:尋訪海口百年華僑大宅「何家大院」
    天涯熱風:尋訪海口百年華僑大宅「何家大院」   中新社海口10月17日電 題:尋訪海口百年華僑大宅「何家大院」  中新社記者 王辛莉  今年76歲的何子健走進位於海口市義興后街67號祖宅「何家大院」,眼前依稀浮現中門敞開紅毯鋪路的場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