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訪日本老八路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7年08月15日 07:45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專題:圖片頻道
8月15日是中國抗日戰爭勝利62周年紀念日。在抗日戰爭中,一批被我俘虜的日本兵,經過八路軍耐心地說服教育,終於認清了日本侵華戰爭的本質,良心發現了、覺醒了,自願參加了八路軍。他們與中國人民站在一起,反對戰爭,呼喚和平。他們組織了「反戰覺醒聯盟」,印傳單、寫標語、做慰問袋、到炮樓前喊話,對瓦解日軍起到了特殊的作用。從2004年開始,筆者在日本通過多種途徑尋訪到十來位依然健在的日本八路,本文介紹其中3位。
前田光繁在中國
第一個日本老八路 前田光繁
日本老八路中最有代表性的人物就是前田光繁先生。1938年7月29日,他被八路軍俘虜,被連夜帶到太行山八路軍根據地。他痛苦、掙扎,千方百計想逃跑,也想自殺。但是,八路軍親切熱情地對待他,自己吃玉米餅子、野菜湯,給他弄來饅頭、烙餅、白菜豆腐,有時還有肉。129師敵工科科長張香山用流暢的日語,耐心地給他講解戰爭的本質,講歷史上中日友好的故事;還帶他到被日軍「三光」掃蕩後一片慘景的村莊參觀,訪問被害者家屬,他的心被震動了。在八路軍中生活了幾個月,前田光繁終於覺醒了,他親身體會到八路軍是一支世界上最優秀的軍隊,所以決定參加八路軍。
1939年1月2日,在山西省王家峪八路軍前線總部召開的慶祝新年的聯歡大會上,前田光繁正式參加了八路軍,成為第一個日本八路軍戰士。朱德總司令走上臺,用溫暖而寬厚的大手握著前田光繁的手說:「歡迎你參加我們八路軍,你是第一個,我相信今後會有更多的日本青年參加八路軍……」
1939年正是日寇侵華最兇殘最囂張的時期,前田光繁參加八路軍給敵人極大的震驚,就像放了一個威力巨大的炸彈。他在八路軍部隊裡積極工作,進步很快。1939年11月7日,在前田光繁的帶動下,「反戰覺醒聯盟」在遼縣麻田村成立,這也是中國第一個「反戰覺醒聯盟」。到1944年,全國發展到13個聯盟,盟員有223人,後來又在延安成立了反戰同盟。1942年春天,前田光繁奉命到延安「日本工農學校」工作,直到1945年「8?15」日本投降。一個月後,他又奉命帶領200多名反戰同盟成員日夜兼程徒步奔赴東北,積極投入遣返日軍戰俘和日僑的工作,隨後被調到「東北老航校」任政治科長。
前田光繁在中國與中國人民並肩戰鬥工作了20多年,直到1958年才回到日本。他回到日本後,成為日中友好的帶頭人,通過講演、作報告、寫文章、出版自傳,以他的親身經歷講述日軍侵華戰爭犯下的暴行,反對戰爭、呼喚和平,介紹中國日新月異的大好形勢。
1986年,前田光繁和幾位日本老八路,應邀來北京和延安訪問。
2005年8月,十幾位日本老八路應中國政府邀請,來北京參加抗戰勝利60周年慶典,受到胡錦濤主席和唐家璇國務委員的接見。特別是前田光繁,因為在山西省武鄉縣戰鬥過近4年,武鄉縣政府邀請他到闊別60多年的第二故鄉,參加抗戰勝利60周年慶祝大會,到他生活過、戰鬥過的地方探訪。在棗林村與鄉親們座談時,得知鄉親們的收入還很微薄,前田光繁還給村小學捐款以表心意,又與縣委書記商談如何發展老區經濟。
從山西回到日本以後,前田光繁多次召集有關人員開會,商討對策,為第二故鄉的經濟發展出謀劃策。2006年夏,他還組織商貿代表團到山西省與官員商談貿易事宜。
如今的前田光繁已是90歲高齡的老人了。當初剛回日本時曾一度被日本警視廳人員跟蹤盯梢,也沒有人敢僱用他,他一直未能找到正式工作,以打零工為生。儘管如此,他心裡還是惦記著中國,惦記著山西。前田老人說:「我欠中國的太多太多,是中國使我得以新生,我應該多多補償中國人民……」
日向勝在接受採訪
新四軍炮兵作戰參謀 日向勝
在日本神戶市日向勝先生家中,筆者採訪了這位當年的新四軍炮兵作戰參謀。如今,日向勝已86歲高齡,回憶起當年參加新四軍的經歷,感慨萬千。
1944年3月5日清晨,新四軍一師在江蘇車橋鎮發動了震驚中外的「車橋戰役」,此役,新四軍大獲全勝,共殲滅日偽軍940人,俘虜24人。日向勝就是在這次戰役中被俘的,同時被俘的還有他手下的14名士兵。他是炮兵中尉,在被俘日軍中職位最高。
剛被俘時,「我很堅決,絕不投降」,日向勝回憶說:「但後來我改變了主意,決定加入新四軍。」他還極力勸說部下也加入新四軍。於是,15個日本戰俘展開了激烈的辯論,結果是日向勝的14個部下都同意加入新四軍。此事在當時引起了不小的震動,因為這是抗戰以來,日本戰俘加入八路軍人數最多的一次。
「在那個年代,最令你難忘的是什麼?」筆者問日向勝。他沉思了一下說:「有兩件事。一是我在新四軍炮團當作戰參謀時,受到了新四軍最高將領陳毅的接見和表揚。一個日軍戰俘受到這樣高規格的待遇,著實讓我激動。另一件事就是難忘一位警衛員。在一次戰役中,我在前線指揮戰鬥,一發炮彈突然呼嘯而來,這位警衛員手疾眼快,一把將我推倒,飛撲到我身上。爆炸聲傳來,彈片四飛,驚險過後,我安然無恙,警衛員卻受了傷。我向他表示感謝,他卻笑笑說:『這是應該的,您是指揮員,不能少。為了保護您,我就是死了也不打緊……』」
1958年,向日勝回到日本。因為能說一口流利的中國話,他到了一家旅行社工作,往返於日中之間。在此後的數十年間,他一直利用「職權之便」,向他的遊客們宣傳中國,揭露日本軍國主義的危害。
山下好之在寫回憶錄
培養「中國通」 山下好之
日本「八?四會」(八路軍、新四軍協會)成立於1958年,會員都是抗日戰爭時期參加過八路軍、新四軍的日本人。如今,他們中的許多人已經去世,在世的只剩10餘人,且大都年過八旬。對日本和中國來說,他們是一筆寶貴的財富,因為他們是為數不多的親歷和掌握日本侵華暴行及證據的日本人。山下好之先生就是「八?四會」最活躍的成員之一。
我對山下先生的採訪是斷斷續續完成的。每次回答我的問題時,他總是笑眯眯地一再說:「參加八路軍,是我一生最大的幸事!」
山下好之1944年4月從日本山口縣宇部市工業學校畢業不久,便被強徵入伍,被送到日軍駐上海第一海軍軍需部服役。8月的一天,他與9名士兵奉命乘船運送槍枝彈藥到青島,不料途中遭遇颱風,船在靠近山東海陽縣海岸時觸礁。眼看就要沒命,大家只好跳海逃生。10個人好不容易爬上岸,卻當場被八路軍武工隊活捉。
這些丟了武器的日本兵嚇得渾身直抖,因為他們聽長官說,一旦被八路軍生擒,肯定會被殺掉。可八路軍不但沒殺他們,還給他們發服裝,讓他們吃熱饅頭、喝雞蛋湯。於是,山下明白了,八路軍是不殺俘虜的。幾天後,山下等人被送到了「反戰同盟膠東支部」。經過長時間的學習,他主動要求參加八路軍。
1945年5月,他被送回膠東半島,參加了八路軍武工隊。8月15日,日本投降後,東北的100多萬名戰俘和日本僑民需要安置,急需會說日語的人。山下隨即奉命火速趕往東北,幫助做安置工作。在解放戰爭期間,山下又參加了數不清的戰鬥,過黃河、跨長江,一直打到廣州,並最終迎來了新中國的誕生。他至今還記得,1949年10月1日那一天,他和大家一樣興奮得熱淚直流。1953年,山下被送到中國人民大學學習漢語和政治經濟學,1955年又到復旦大學學習中文。
1958年,山下回到日本。為了讓更多的日本青年學說漢語,他相繼開辦了兩個中文班,自任老師,培養了不少「中國通」。筆者到位於江戶川區的中文班採訪時,負責人平澤一二說:「山下老師不僅教我們中文發音和寫作,還組織學員重遊他當年在中國戰鬥過的地方。他真是一位難得的好老師。」
如今,山下先生的中文班仍在招生,在日本已是桃李滿天下。就像其中一個中文班的負責人所說:「日中友好是個長遠的事業,必須世世代代傳下去,要想後繼有人,必須從年輕人抓起,所以山下好之先生還在江戶川區裡的小學擔任校外輔導員,經常給孩子們講日本侵略戰爭的歷史,教育孩子們熱愛和平,反對戰爭。」 (殷佔堂 圖/文)
責編:肖金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