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證券日報
本報記者蘭雪慶
12月15日,ST亞邦發布公告稱,公司控股51%的兩家子公司江蘇佳麥化工有限公司(簡稱「江蘇佳麥」)、連雲港亞邦制酸有限公司(簡稱「亞邦制酸」)因不符合江蘇連雲港化工產業園區未來產業鏈融合發展的要求,被江蘇連雲港化工產業園區管理委員會(簡稱「園區管委會」)列入退出計劃。同時,根據灌南縣人民政府授權,園區管委會決定收購上述兩公司的房產和土地等建築物,並對設備拆除給予補償。
記者注意到,受連雲港化工園區停產影響,ST亞邦前三季度營收下降56.07%至5.10億元,淨利潤虧損2.51億元。而本次兩家公司資產轉讓及拆除補償費用合計達3.05億元,談及上述退出補償款能否對公司本年度損益產生積極影響時,ST亞邦董秘張麗娜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公司與園區籤訂了《資產收購協議》,本次資產收購及補償款將根據資產轉讓、設備拆除等進度分批到帳。經財務部門初步核算,兩公司的退出補償不會對公司本年度損益造成重大影響。」
業績虧損
主要產能已累計停工兩年
據悉,本次退出園區的江蘇佳麥、亞邦制酸因長期停產進行安全環保整治,至今尚未恢復生產,而此事則要追溯到2018年「4.28」灌南縣政府1環保停產整治行動及2019年鹽城響水「3.21」事故。
2018年4月28日,因灌南縣政府統一環保停產整治要求,ST亞邦所在連雲港化工園區內的8家子、分公司開始停產。其中,公司下屬連雲港分公司、子公司江蘇華爾化工有限公司(簡稱「華爾化工」)、亞邦制酸三家公司停產後進行了安全環保提標改造,並於2018年10月12日恢復生產。
然而,受2019年鹽城響水「3.21」事故影響,連雲港化工園區再度進入全面停產整頓。2019年5月8日起,ST亞邦下屬三家公司再次停產;應省、市化工行業安全環保提升整治實施方案要求,公司所在連雲港化工園區內主要產能均停產進行安全環保提標整改工作,至今尚未恢復生產。
早在今年1月17日,公司連雲港分公司、華爾化工就已經完成整改,通過灌南縣六部門的現場核查;然而時隔11個月,上述兩公司仍未取得市政府的復產批覆。
談及子公司的復產審批進展,張麗娜告訴記者:「截至目前,公司下屬子、分公司正根據連雲港市化工產業安全環保整治提升領導小組發布的連化治[2020]6號文《關於進一步做好停產整改化工企業復產工作的通知》要求,履行復產審批流程。根據相關部門安排,將實現分批覆產。」
「公司第一批覆產企業為子公司江蘇華爾、連雲港分公司,兩公司已完成整改並提交復產申請,接收縣、市兩級相關部門的復產驗收,具體復產時間仍存在不確定性,如有最新進展,將及時披露。」張麗娜補充道。
自2018年4月份以來,ST亞邦所在的連雲港化工園區內的主要產能已累計停產兩年,受主要產能長期停產及政府安全環保整治影響,公司近年來業績大幅受挫,2018年、2019年歸屬淨利潤分別為1.62億元、-1.99億元,同比下滑70.50%、223.22%;資產減值損失分別達9927萬元、1.32億元。今年前三季度,受停產費用增加、銷售收入下滑影響,公司歸屬淨利潤續虧2.51億元。
ST亞邦在2020年三季報中表示,若公司主要子、分公司未能在2020年底前復產,公司將聘請中介機構對停產企業資產進行減值測試,預計公司2020年度淨利潤較上年同期虧損將大幅增加。而距離年底只有半個月,從當前情形看,公司年底前復產的希望依舊渺茫。
擴大產能
發展第二生產基地
在子公司長期停工致使產能短缺的情況下,ST亞邦開始想方設法另謀出路。
據張麗娜介紹:「一方面,公司加大安全環保整改投入,為復產後發揮安全環保長效績能奠定基礎。另一方面,公司通過委託加工,外採外購,保證主要客戶供應,同時也擇機增加產業鏈內貿易業務,拓寬市場,增加營業收入。」
在對外投資方面,今年9月份,公司宣布擬以自有資金1億元在常州設立全資子公司江蘇亞邦實業投資有限公司;同時,在孟加拉設立該投資公司的全資子公司,以便加強投資項目的業務管理。
記者了解到,孟加拉國紡織服裝產業發達,勞動力充足,人力成本低,且外商投資環境寬鬆,可享受多項政策優惠及稅收減免。公司本次對外投資,擬在孟加拉生產基地重點建設染料、染料中間體及相關精細化工產品項目,同時配套建設園區供熱、供電、汙水處理等基礎公用工程。
「公司在孟加拉國發展第二生產基地,有利於解決當前公司單一基地停產帶來的風險,增加抗風險能力,同時進一步擴大產能,確保產品的持續供應,豐富產品結構,增強公司盈利能力。」張麗娜告訴記者。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以來,受全球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上半年下遊印染企業訂單減少,國內外需求減弱,多數企業開工不足,產品價格下降,生產成本增加,行業面臨較大壓力。而下半年,隨著國內疫情控制,紡織服裝等行業訂單由國外轉向國內,染料需求回暖,產品價格開始平穩上漲。
談及當前市場行情對公司的影響,張麗娜告訴記者:「在產業政策、環保壓力、行業競爭等因素的推動下,染料行業整合加劇,產業集中度將不斷提升,行業景氣度有望回升,而公司未來的挑戰與機遇並存。」
有不具名化工行業分析師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今年受疫情影響,染料產業衝擊較大,從紡織服裝行業宏觀的量來看,染料產品的價格傳導相對要滯後一點,9月份之後才出現數據上的增長,四季度需求在回升中,目前染料價格處於較低的位置,供給方面因環保整治原因,整個行業產能沒有較大擴張,所以從供需角度來看,明年產業復甦的可能性較大。」
在上述人士看來,一方面,紡織服裝行業的出口佔比較大,隨著疫苗逐步落地,國外需求將有所提升的。另一方面,以前中美貿易衝突對紡織服裝行業有一定負面影響,而現在美國民主黨人拜登當選總統,中美貿易關係大概率會有所緩和,預計需求面會比今年好。
(編輯張偉上官夢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