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釋你
1月27日,這個南方傳統的小年夜,原本可能是我這個今年過年不回家的南方人獨自寂寥的日子,卻因為偶然閱到北青報與俄羅斯聯邦駐華使館聯合舉辦的春節邀外地留京大學生「去使館過年」活動的新聞,並有幸參與其中而變得讓我感覺溫馨、幸福。作為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一名平凡的大二學生,這次奇遇怕是也要讓平凡的我鍍上一層「不同尋常」的光暈吧。
一、「表演觀位」之奇景
因為有些晚到,且原本就低調、不願過多引起眾人注目的我安然選擇了一個後側的座位,可等到了觀看表演才知道自己竟是大錯特錯,尤其是整場看下來,大多是俄羅斯兒童藝術團(表演的小孩七八歲左右)或是古箏、琵琶這類坐著彈唱的表演,「賞賜」給我的竟大多是只聞其樂音、不見其人的欣賞過程。在此不得不提的是,要是在其他場合,哪怕是付費欣賞民樂的高級劇場,我們肯定會不管不顧地站起來看個夠,但在外國駐華的大使館這種場合,為了中國人所謂的面子考慮,我們也不得不顧及。同樣要是以前,這種「欣賞法」,恐怕我會權當是浪費了這次寶貴的與俄羅斯專業樂團面對面接觸的機會,但也不知是不是這幾日極其敏感的心境在「作祟」,我竟覺得這種演出的體驗也能帶給我一種別樣的感覺了。尤其是一曲古箏演奏——《長相思》,只聞其音,不見彈者誰,反而更容易引我浸淫入曲子的樂境——綿延無盡的相思、憶舊之情。
二、「異域午餐」之奇味
演出一結束,使館的俄羅斯「主持人」隨即讓我們一轉身,便看到了擺放得極其精緻的自助午餐,真想不到這並不算大的使館大廳竟然能「一廳多用」,還給人一種奇妙的驚喜。色彩斑斕的俄式午餐,還是與大使們一同享受,這種即將感受到的體驗光是想想就足夠讓人難掩喜悅了。看著大家對於食物的積極主動,我原本的羞澀與顧慮很快便消解了,開始正常地吃喝起來。
魚子醬、生魚肉,俄羅斯糕點還有一大堆五顏六色叫不上名字來的「怪味東西」——相比我們中國的食物而言,每一次取食都讓我如臨大敵般謹小慎微,很怕下錯叉子,讓自己難堪。最終,還是經過同學的鼓勵,我決心豁出去了,儘可能去一一嘗食,為了不讓自己後悔來過一遭。而這次嘗食生魚肉,就這樣要在我的因為要無悔來此而做出的決心下,成為一次將會終生難忘的體驗了。雖說應該是兩三分熟的樣子,但那個「生」字對於我——也要算是大多數從未有此體驗的中國人,產生的那道心理防線還是很難攻破的。
三、「初識為友」之奇遇
進入大廳之後因為一次問詢,很快就與左邊的女生交流得很傾心。午餐後一位北青報的實習記者——北京語言大學的英文系大三學生,也主動過來同我們交流,這才發現原來她就是之前給我們在使館前籤到的人,也是觀演時坐在我右邊的人,可我竟絲毫沒有發覺倒是她與我進行了兩次接觸,除了那頂她現在沒戴的紅帽子!一邊吃著午餐,我們聊了很多,了解到很多此次活動的信息,同時發現她也是一個很談得來的人,從她身上我為自己之前對人的漠視而慚愧,也一併反思了我之前的為人處世之道。
短短的這幾個小時,認識了幾個雖不能稱得上很了解,但也算是朋友的人,真的很慶幸能遇上這麼主動、友好的朋友,一個人呆在北京過春節,有了這些朋友,明白了何必非親不友、非故不念之理,不在父母的身邊過節也少了很多孤獨啊!
四、「俄大片——黑色閃電」之奇情
從未觀看過俄羅斯影片的我,第一次在大使館內看到這樣的影片亦是一件足以讓我難忘之事!雖說影片像極了好萊塢大片,同樣是好萊塢風格的科幻模式,同樣是英雄的拯救城市、拯救國民的史詩,只是故事發生在莫斯科,人物是莫斯科人,看慣了好萊塢《盜夢空間》《2012》一類大片的人,或許會覺得我這種感覺過於大驚小怪,可我不得不說各國大片都有自己慧眼獨到的地方,雖然可能反映的是人性共通的地方、採用的本質上也多是相似的表現手法。
一次課堂偶遇,貧窮的小夥子愛上了一個美貌的女孩,「壞朋友」的刺激與女孩的虛榮心使他追求財富,在金錢與人性的漩渦中幾經沉浮;一輛「飛車」,這突如其來的上帝的贈與,卻一度成為他牟利的工具,在牟利的過程中、在與教授和朋友的競爭壓力下不斷失去自我,直到善良、一生只會助人為樂的父親因為他的「變質」而死去,讓他醒悟、珍視上帝贈與他的「飛車」禮物,讓他成為了拯救全城受難人民的「黑色閃電」,讓他從平凡貧窮的大學生成為了一個愛情和名譽雙收的大英雄!
理智與情感的矛盾,親情與愛情的力量,無疑是成就了這部電影的重要因素。影片的結束部分,季馬(也被稱為「黑色閃電」)用「機智」化解了亙古以來「理智」(在此主要體現為「正義」)與「情感」的衝突必使當事人承受二者擇一後,一方對其的重創。而這種「機智」其實也是親情和愛情帶給他的力量:用曾經父母約會的愛情密語「come and out」——也成為了他和女朋友的秘密約定,提醒女孩從敵人(想用納米催化劑開挖莫斯科城鑽石的貪婪教授)的高空「飛車」上跳下,他飛馳的「黑色閃電」接住女孩的那一剎那,他們車內車外手印相扣的那個瞬間,我們幾乎都是在大叫歡呼,一顆顆緊繃的心落地了,在此,它讓我們實現了審美至境,除了對它嘖嘖稱讚,便是回味無窮的享受了。
五、「館邊參觀」之奇感
被帶出觀影場所後,俄羅斯導遊帶領我們參觀使館。
導遊流利的中文與緩緩的語調,讓我們了解到了中俄從古至今的交往,沉浸在眼前四目所望到的館內的建築之中。它們雖有的是舊跡、有的是新修繕的,但對於我們這些大多對俄羅斯不甚了解、更不曾親見的人來說,都是新鮮的。
館內很大,有些舊皇城的亭臺樓榭之感,又有今日北京城區公園的範兒,這正如導遊諧謔的說法:因為館內空氣清新、生態極佳,才有那兩隻可愛的鵝在這裡居住。當我們緊挨著走過一座橋時,對面的一位俄羅斯男孩擦肩而過,還沒來得及看清面龐,就遠去了,這無盡的視覺暫留效應,絲毫不亞於山水墨畫中的那種妙不可言的風韻。遠處還一個更小的俄羅斯男孩,騎著單車飛馳在使館的草木之中,那種逍遙自在,更是羨煞我們這些旁人。我和幾個同學不禁私語,他們該是使館官員們的孩子們吧?使館添了他們,一定增了不少歡樂,他們在使館,作為父親或母親的使館官員們在異域還能享受天倫之樂,多麼溫馨啊!
在此,謹以此文,留下這次難忘的經歷。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鳳凰網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並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