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眾浴室變身高檔"汗蒸館" 社區助浴點解老人洗澡難
2015-12-24 02:59:49 來源:解放日報 作者:欒吟之 選稿:吳春偉
家裡沒有獨立浴室,公共澡堂又關了不少,有些雖然營業卻不接收高齡老人獨自前往……深冬時節,許多老人面臨洗澡難。記者採訪獲悉,如今不少由政府建設、企業或社會組織參與管理的為老服務助浴點陸續在社區出現。這一公益性質的舉措,能否讓老人洗個舒舒服服的熱水澡呢?
不舒服可按手邊呼叫鈴
家住威海路的王老太最近在家洗澡時差點出意外。她在三平方米的浴室裡泡浴缸,特意開了取暖器。洗了30分鐘,老人覺得越來越困、呼吸急促。雖然意識到臉上滾燙,卻已經叫不出聲。幸好女兒上門看望,馬上把王老太從浴缸裡抱起,讓她靜臥在床吸氧,休息兩天才復原。
這件事讓王老太的家人心有餘悸。他們決定不讓老人自己在家洗澡,要洗澡就去隔壁弄堂開放不久的「威海為老助浴點」。為此,女兒特意到沐浴點考察了一次。沐浴點全部採用淋浴龍頭,每個隔間裡都有扶手、呼叫器等設施。老人一旦不舒服,可以按手邊的呼叫鈴。呼叫鈴的另一端與工作人員的手環相連,可實時掌握險情。開放時間裡,全程配備人員管理,且有人在沐浴區巡視。
沐浴券含意外傷害險
家住虹口區東長治路的幾位老人告訴記者,以前每到冬天,他們就會到附近公共浴室洗澡,花15元在大池子裡泡一泡,可以享受到老師傅的搓澡和修腳服務。洗完澡,老朋友們靠在躺椅上聊家常,呷幾口茶,很放鬆。可這幾年,周邊不少老房子拆遷,大眾浴室不是關門,就是改成高檔「汗蒸館」「足浴按摩店」等。
記者走訪市區數家浴室探究緣由。有浴室經營者說,房租、水電煤等成本逐年上漲,浴室價格幾乎沒有變化,生意較好時段只有短短的10月至次年3、4月,生意難以為繼。市場化浴室的退出與老人的需求,使得政府跨前一步,在社區設立助浴場所。在王老太居住的南西街道,老年人不僅可以在政府建造的為老助浴點免費沐浴,還可以就近到附近的「樂齡站點」洗澡,每處都配備安全設施和專業管理團隊。一些老年沐浴券還包含意外傷害保險,理賠金額上限為2萬元。
為失智老人上門助浴
對於家裡缺少衛生條件的失智老人,普陀區近期推出上門助浴服務。服務人員帶著充氣式浴缸上門,只要提供2平方米以內空間,就可以為老人搭建臨時浴室。
服務老人20年的普陀區社會福利院護理部主任肖玉榮提醒,冬季老人洗澡要特別小心。如果洗澡時間過長,容易出現腦組織缺血、缺氧等症狀。老人最好在洗澡前半小時喝一大杯溫水,避免空腹或飽餐後洗澡。
有律師提醒,高齡老人到浴室洗澡應由專人看護。如果在洗浴過程中發生意外,沐浴室有輔助救治的責任。如果是浴池設施造成的意外,並發生傷亡事故,應由沐浴場所承擔責任。律師建議,為老服務沐浴場所應增設防護措施、張貼安全告示,最好配備醫護人員,做好應急預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