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風是傳承給孩子最好的禮物(育兒有道)

2020-10-23 上官梅雪百家號

前言:「家」是我們人生當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但隨著經濟發展,好多人自上高中就和家人聚少離多:再有就是常年一個人與家人分散各地慢慢淡化了對「家」的認識。好多人過著過著過成了孤獨!因為淡了親情,愛情也缺乏安全感!好多人以為「家」就是那搬不走的不動產!實際上有家人的地方才是「家」!親情凝聚在一起才是「家」!

「家」是孩子的成長搖籃!在良好的家庭氛圍裡,長大的孩子。人品都非常正,為人誠實善良,情商和智商也相對高很多!

那些沒有家風的家庭長大的孩子,大多性格偏激,唯利是圖,自私自利!

為了我們擁有一個幸福的家庭也為了孩子在良好的家風環境中長大,成為人品正的人!

我們必須樹立良好的家風!傳承自己家的家風文化。

一、「家」文化:

「家」是什麼?家是一種感覺,一種牽掛,一種力量,一種安定。真正的家是讓心靈回歸的地方。

在花花世界裡,除了金錢與權利,情感是最能讓人痴迷的東西。無論男女,對情感的追求如同貪嘴的貓,永遠沒有滿足的時候。人在旅途,沿路的景色迷人,尤其是爭奇鬥豔的鮮花,當你俯身採摘時,會滯留你前進的步伐。而且採摘的越多浪費的時間越多,一而再再而三地錯過更美的景色。因此,將鮮花摘下來插到自家的花瓶裡,還不到一周花就凋零了,於是又去摘下一朵認為更美的花,結果同樣保持不了多久,而開在田野裡的花一個比一個美麗。鮮花一旦離開了土壤,只是一枝生命短暫的無根之花,無論你如何珍藏都改變不了其凋零的命運。

生活中的許多人就只是忙,卻沒忙出好的結果來,原因是自我定位不準確和目標不明確。所有的問題出在不知道「自己是誰」和「能做什麼」上,許多人不明白「能做什麼」和「喜歡做什麼」的區別。如果不懂其中的道理,再多的努力都徒勞無功。萬事源於點,「點」就是自己。起什麼樣的原點,就會得什麼樣的果。「我能做什麼」是指自己明白自身的能力,而「我喜歡做什麼」是指自己的愛好,與能力無關。如果一個人只注重喜好而忽略了能力,只會事與願違、背道而馳。

人生好似一片樹葉:一顆樹有許多樹葉,每一片樹葉都有正面和背面,否則缺其一面樹葉便不存在,人生亦如此。

幸福的「福」是有「衣」穿有「一口」飯吃,有「田」種,而衣和女人有關。女人不僅僅是「家」還是「福」的保障。一個女人品質的優與劣,直接關係到「家」的質量和「福」的指數。好女人即「道德女人」,是幸福家庭的保障,也是一個「家」的核心!

給孩子贊再多的財富,都不如給孩子一個強大有能量的品行,才是最永恆強大的財富!

家風家規又是規範培養良好品德的肥沃土!讓我們詳細的深入了解一下「家風」。

二、什麼是家風?

說起家風我們都不陌生,可真要說明家風是什麼?卻又模糊不清了。那麼家風到底指什麼呢?

「家風」,一般指一種由父母或祖輩提倡並能身體力行和言傳身教,用以約束和規範家庭成員的風尚和作風。

家風是一個家庭長期培育形成的一種文化和道德氛圍,有一種強大的感染力量,是家庭倫理和家庭美德的集中體現。

家風是家庭成員道德水平的集中體現。家風作為一種精神力量,它既能在思想道德上約束其成員,又能促使家庭成員在一種文明、和諧、健康、向上的氛圍中不斷發展。

「家風」又稱門風,指的是家庭或家族世代相傳的風尚、生活作風,即一個家庭當中的風氣。家風是給家中後人樹立的價值準則。

在古代多以「家訓」、「家規」為形式,代代相傳,規範著家庭成員的品德行為。家風是我們立身做人的行為準則;家風是社會和諧的基礎細胞。

在當代,逐漸淡化於無形,更多是一種言傳身教。沒有「垮掉的一代」,只有「垮掉的家風」。作為社會化的起點,家庭教育奠定了一個人品格的基礎。培養下一代,物質條件很重要,但品德品行更重要。近年來的一些貪汙腐敗、道德滑坡等現象,說起來都是大問題,但聚焦於個體時,或都可在家風上找到根源與解答。

三、家風的歷史:

家風家訓的雛形起源於原始社會的氏族大家庭。氏族的族長負責氏族家庭成員的生產和生活知識與技能的傳授,並通過對家庭成員進行傳統習俗的訓練來鞏固家長的統治。宗族制在很大程度上仍然保持著氏族的遺風,在這一時期,個體家庭開始出現,但它們沒有從宗族系統中游離出來,而是依附和隸屬於宗族。宗族作為血緣共同體,不但有共同的宗廟、宗邑、墓地,而且有共同的財產。

《禮記·祭統》中說:「禮有五經,莫重於祭」。尊祖祭祀活動能夠強化同宗族成員之間的血緣倫理關係,以便形成同姓同德、同德同心、同心同志的社會群體心理和觀念,維護宗族制,共同保衛宗族的整體利益。這一時期儘管存在個體家庭,但這些個體家庭的家長對家庭成員的教育,是與整個宗族家長實施的教育一致的,一個宗族的家風家訓是統一的。

四、家風的由來:

國人家風是傳統文化的具體化和細化體現,尤其集中呈現了中華文化的儒道思想,每一種家風都從不同角度對中華文化作出了詮釋,如很多家風中都包含儒家的仁、義、禮、智、信等內容,也有不少家風遵從道家親近自然的思想,講求從容不迫、不慕名利等。

「孝」在中國傳統家風中認知度很高,遠在周朝時即十分重視社會教化,周公倡導庶民之家進行「彝教」。所謂「彝教」,就是對平民進行道德規範教育。周公認為平民的家庭教育主要是「明人倫」,其中孝道之教最重要。這對後世的平民家庭教育產生了很大的影響,加之儒教的傳播,「孝」漸漸成為中華民族世代相傳的美德。

五、如何傳承家風?

1、通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在培育優良家風中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我們時代價值的最大公約數,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凝魂聚氣、強基固本的基礎工程。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離不開每個社會成員躬身踐行,需要優良家風的薰陶培育。

2、家庭文化上:

家庭作為道德教育的起點,是連接個人、社會和國家的橋梁紐帶。家庭是社會的基本細胞,家庭和睦則社會安定,家庭幸福則社會祥和,家庭文明則社會文明。

3、將家風和黨風融為一體:

家風正則黨風正。對於領導幹部而言,家風與黨風緊密相連,家風建設是領導幹部的必修課。

每一位黨員領導幹部都應把家風建設擺在重要位置,傳承好家規、涵養好家風,自覺做到廉潔修身、廉潔齊家。古人云: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修身齊家是基礎,而正家風就是其中重要的一環。

4、從傳統中繼承:

中華民族傳統家庭美德銘記在中國人的心靈中,融入中國人的血脈中,是支撐中華民族生生不息、薪火相傳的重要精神力量,是家庭文明建設的寶貴精神財富。

在中華傳統文化中,家訓家規集中體現了一個家庭甚至一個家族的行為規範和道德準則。我們今天傳承弘揚中華民族傳統家庭美德,可以合理吸收中華傳統家訓家規的精華,並推動其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為形成新時代的良好家教和家風提供豐厚滋養。

5、通過家訓:

在我國古代,家風的傳承往往是與家訓家規結合在一起的。家訓家規是一種以家庭為範圍的教育形式,古已有之。我國歷史上以家訓為名的著述在南北朝就已出現,之後綿延不斷,直至晚清民國,是我國教育文化的一個重要方面。我國古代刊印流傳的家訓作品,數量多、歷史久、影響大,是中華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個人認為首先是言傳。

父母作為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所作所為都是孩子學習的榜樣,孩子也會模仿父母的言行,因此父母必須用文明、規範、得體的語言去影響他們。

第二是身教。

父母的言行舉止、生活習慣等都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孩子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形成,甚至左右著孩子一生的道德行為。父母要以身作則,做出表率,把孩子培養成人格健全、對社會有益的有用之才。

第三是要有和睦的家庭關係。

良好家風的重要基礎是和諧的、平等的家庭關係。家庭關係良好,家庭成員之間相互尊重和理解,和睦相處,互相關心,互相愛護,孩子在這樣和諧的家庭環境中才能健康成才。

六、怎麼設計自己家族的家風?

家風簡單地說就是一個家庭多年構成的為人處世的風尚,或叫家規、家風、精神、品格等,包括家庭成員的為人處事的態度和行動準則。

構建良好的家風:

1、最重要的是家長或家庭的主要成員的思想、觀念、態度、行動的認識和體現;

2、其次,是家庭的規則,家庭規則雖然大多數沒有文字記載和要求,但身教、口傳的傳統美德教育非常關鍵;

3、有著良好傳統家風的家庭,在中國自古到今最重視的是子女的教育,良好的教育,培養良好的素養,構成良好的思維方式、處事原則、行動規範,從而代代相傳,代有提高,家庭的文化,良好的家風。

七、家風範例:

一個人每個細微的肢體語言都向周邊的人洩露著你的信息:家教、性格、喜好、人品。

這些規矩是家風的範例:

1、手持正義,肩挑道義,君子愛財,取之有道。

2、與人為善,與鄰為友,嚴己寬人,既往不咎。

3、學高為師,身正為範,勤學苦練,努力登攀。

4、舉止穩重,言語文明,團結友愛,永奪先進。

5、寧讓人,勿使人讓我,寧吃虧,勿使人吃虧。

6、愛護公物,遵紀守法,造福子民,服務社會。

7、勤為本,德為先,和為貴,學在前。

8、尊老敬賢,扶危濟困,嚴以待己,寬以待人。

9、不做虧心事,不賺昧心錢,心裡有盞燈,肚裡能撐船。

10、人勝我,勿生嫉妒,人弱我,勿生鄙吝。

11、堂堂正正做人,踏踏實實做事,兢兢業業讀書,勤勤懇懇治家。

12、處世以謙讓為貴,做人以誠信為本。

13、一日「三省」好處多,來日不唱悔恨歌。

14、少壯不努力,老大被人譏;少壯不立業,老大徒傷悲。

15、家有老千般好,好兒女多行孝,家有孝是希望,精心栽培生長旺。

16、攢錢聚財,取之有道,男女老幼,處之有方。

17、幹本份活,行俠義事,做正直人。

18、和睦友善,勤儉節約,科技致富,讀書為先。

19、積穀防饑,積德防老,送子讀書,兒行孝道。

20、夫妻相敬,舉案齊眉,婆媳相讓,一家和氣。

古代四大家族之一,曾國藩的家訓家風可謂嚴謹,源遠流長。

一曰慎獨則心安。

二曰主敬則身強。

三曰求仁則人悅。

四曰習勞則神欽。

曾國藩總結其祖父星岡公平日"家訓"之言為"書、蔬、魚、豬、早、掃、考、寶"八字"永為家訓"。

這也就是家風正氣的依據根源。良好家風如何設計,具體要根據夫妻雙方家族所傳承的家風家訓的綜合優勢,來設計你想要的家風!

相關焦點

  • 最好的家風,是善良!這是送給孩子最好的禮物!
    最好的家風,是善良!曾經讀過一篇文章,其中的一個情節特別有趣。善良的家風,可以培養孩子平等的心。一個有名的作家,曾在一篇文章中深情懷念他的祖父。一個善良的家庭,可以有效的教會一個孩子,不管是家庭條件比人家好,還是比人家差,都能夠平等看人,平等的尊重人,理解人。善良的家風,可以培養孩子內在的寧靜。現代人非常的浮燥,根本的原因是內心缺乏歸依,就象無根的浮萍,隨水漂流,沒有方向。特蕾莎修女是世界著名的慈善天使,她的一生大部分時間在為窮人服務,致力於消除貧困。
  • 暖心分享,傳承良好家風
    為積極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大力弘揚中華傳統美德,5月9日,賽罕區總工會在中專路街道開展「弘揚中華美德,傳承良好家風」主題座談會,邀請優秀職工代表分享最美故事,將良好的家風家教發揚光大。優秀職工代表李爽告訴記者:「對於我自己來講,我也一直身體力行地踐行著我的家風,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影響著我的孩子,將優良的家風傳承下去。」現場掌聲不斷,一個個暖心的事跡感動著現場每一個人,工作人員還為現場的每一位職工獻上了鮮花。「家庭是國家和社會的最小單位,小家庭的風氣就是個人作風,就是社會風氣的縮影。
  • 家中辦起家風傳承藝術館,一份家庭小報肩負起家風傳承!
    他說,不論是在部隊還是地方,他都深受著自己家風傳統的影響,誠實做人,踏實做事。多年來,他以自己四世同堂的大家庭為對象,進行了多種形式傳承家風的探索實踐,積累了一個個案例,形成了家風傳承的一片風景。他創辦了家庭小報和全國第一個以家風傳承為主題的家庭藝術館。他叫蔡紅傑,他為什麼要辦這樣一個藝術館,他的家庭還有什麼樣的家風故事呢?
  • 陳小琴:孝老愛親,傳承溫暖家風
    過去,家風是一個大家族的傳承根本;現在,家風是一個小家庭的立足之所。父母的思想,決定了家庭的價值觀。父母的言行,引導了整個家庭的風氣,這風氣就是家風。家住賽罕區的陳小琴就用她的故事來詮釋關於家風的傳承。
  • 家風,一個家庭最好的傳承
    在全國優秀共產黨員張小娟的身上,良好家風與她的初心使命始終相伴而行。近日,記者走進張小娟的家,接觸張小娟的家人,在一點一滴之中感受優良家風對一個人的滋養和指引。下鄉過程中,張小娟正在向群眾走訪了解脫貧攻堅情況。感恩,是一種情懷。張小娟的優秀品質,與知恩圖報的好家風密不可分。張小娟出生在舟曲縣一個普通藏族農家。
  • 領導幹部當傳承好家風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十分重視領導幹部家風建設問題,在《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一、二卷)和多個重要會議中有多篇關於領導幹部家風建設的重要論述。這些重要論述傳承了中華民族優秀家風文化,弘揚了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的紅色家風傳統,讚揚了新時期優秀共產黨員良好家風,並對新時代領導幹部家風建設提出了新的要求。
  • 書寫親情寄語,傳承廉政家風
    圖為台州項目廉政親情寄語卡片合影。(中鐵二十五局供圖)(中鐵二十五局供圖)為大力弘揚和踐行「做人有道,幹事守規」的廉潔文化理念,不斷創新廉政教育方式,充分發揮黨員幹部職工「廉內助」作用,5月14日,中鐵二十五局台州市域鐵路項目部組織開展廉政親情寄語活動,將廉政教育的範圍由單位擴展到家庭。據悉,該活動得到項目黨員幹部職工及家屬們的積極響應,家屬們以卡片的形式將其對丈夫、父親、女兒的殷殷寄語從家中傳遞到單位。
  • 弘揚好家風,傳承好家訓!「家風文化節」助推家風文明
    社會風氣天朗氣清,源於家風的純正那麼,如何傳承好家風家訓呢?走!小編帶您去瞧瞧~弘揚好家風,傳承好家訓。△書畫展示家風與閱讀同行作為縣親子閱讀基地、家風家訓傳承基地的崇文講堂,小朋友們在著名詩人雪野老師的帶領下誦讀家風故事,學習童詩創作
  • 廉江:傳承好家風 弘揚好家訓
    此次活動傳播了三個「好家風好家訓」的家庭理念:一是當好文明家庭的建設者,家庭要堅持傳承尊老愛幼、妻賢夫安,母慈子孝、兄友弟恭,耕讀傳家、勤儉持家,知書達禮、遵紀守法,家和萬事興等傳統家庭美德;二是當好文明家教的引導者,父母應該把美好的道德觀念從小就傳遞給孩子,緊緊圍繞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發揚中華民族傳統家庭美德,抓住家庭、家教、家風三個環節,傳播真善美,弘揚正能量,以小家庭的和諧共建大社會的和諧
  • 鄂州市各級婦聯開展傳承好家風好家訓系列活動(二)
    家庭是社會的細胞家風是家庭傳承文明的載體家訓是家庭教育智慧的深刻體現鄂州市各級婦聯開展了傳承好家風好家訓系列活動讓我們一起再來看看吧~葛店經濟開發區家風家訓巡講巡演暨家庭經典誦讀講述中華傳統好家風故事《虞舜孝親》,了解中華好家訓:忠孝、仁愛、信義、和平。通過講述毛主席和鄧小平的家風故事,教育現場學生孝敬父母,學會感恩。活動中,親子家庭代表用他們的親身體驗和樸實的語言從不同側面講述了小家庭裡的感人事跡,溫馨的故事、真摯的情感,讓大家感悟到了優良家風家訓的精神力量。
  • 傳承好家風 凝聚正能量 | 原平市婦聯「建設好家庭、傳承好家教...
    傳承好家風 凝聚正能量 | 原平市婦聯「建設好家庭、傳承好家教、弘揚好家風」空中課堂(六十一) 2020-12-22 17:2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傳承家風礪志氣
    暮春的午後,績溪縣瀛洲鎮瀛洲村章氏祠堂,不少村民在農忙之餘陸陸續續趕來,等待一堂講解傳統美德的家風傳承課。祠堂當中的木質屏風上刻有從五代十國時期流傳至今的《章氏家訓》全文,側牆懸掛著醒目的「耕讀」二字。
  • 暖暖親子情,傳承好家風!南方(佛山)親子節演講大賽決賽結果出爐
    8月8日下午,「溝通一個家,溫暖一座城」南方(佛山)親子節之少年說·演講大賽決賽在珠三角工匠精神展示館7號館多功能廳舉行,入圍決賽的30名選手進行現場比拼,現場共決出2名特等獎,5名一等獎,8名二等獎,14名三等獎並進行現場頒獎。戳連結回顧決賽直播>>冠軍出爐啦!
  • 富林傳承最美家風,地板展現傳世價值
    一個家族的傳承,就像是一塊塊的木地板。它歷經許多人的呵護與打磨,在漫長時光中悄無聲息地積澱,幾代人的堅持,雖未給孩子留下萬傾家產,但卻為孩子留下了最寶貴的精神命脈。木地板堅固耐用又不過時,可以世世代代傳下去,從古至今,不少人就將木地板當做禮物和財富留給後代。木是中國傳統文化的典型代表,留下木地板給兒孫,不但是物質上的財富,更是精神上的財富。
  • 弘揚家庭美德 傳承良好家風
    家風是什麼?簡單說,就是一個家庭或家族的傳統風尚,是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的現代傳承,是我們立身做人的行為準則,更是社會和諧的基礎。  一個詞,一句話,乃至一個家的故事,都是家風的載體。  繼承優良家風 嚴於律己做人37歲的李強和妻子冷冰都是本溪市第一中學的化學教師,2005年畢業後來到一中任教,他們以校為家,勤儉節約,誠實守信,嚴於律己的良好家風影響著孩子的成長。  看重過程,注重做人,處處嚴格要求自己是李強家世代相傳的家風。李強的父親是村裡小學的一位教師。村子小,學生少,可以說村裡的孩子都是李強父親的學生。
  • 邯山區:培育好家風 傳承好家訓
    邯山區以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著眼點,以尋找、徵集、傳播、傳承「好家風好家訓」為工作切入點,緊緊抓住家庭「小細胞」,用好家風「老家底」,深入開展「培育好家風,傳承好家訓」主題創建活動,讓「老家底煥發新光彩」,釋放傳統文化「正能量」,初步形成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邯山新樣本」。
  • 2020福建公務員考試申論範文:傳承優良 家風建設廉潔社會
    2020福建公務員考試申論範文:傳承優良 家風建設廉潔社會 福建公務員考試申論一直是非常重要的一個專項,因此申論備考尤為重要。
  • 廣平縣第一實驗小學參加(傳承優良家風構建和諧家庭)教育講座!
    河北新聞出版網(徐小軍、葛俊建,通訊員:張娜、王文章)  孩子是家庭的寶貴財富,是父母的希望和未來,也是國家的棟梁。家庭教育在孩子的成長中起非常重要的作用。8月21日,廣平縣第一實驗小學部分老師有幸參加了縣教體局組織的由張家口市教育考試院副院長、家庭教育專家白薇老師做得家庭教育講座—《傳承優良家風 構建和諧家庭》。
  • 在傳統節日中傳承良好家風
    在傳統節日中傳承良好家風 發表時間:2016-12-23   來源:合肥文明網記者觀察發現,近年來市區舉家前來祭拜者眾多,這當中,還有許多剛滿學齡的孩子。家長認為,掃墓,是把全家人凝聚在一起的活動,也是傳承家風、家教的很好契機。(蕪湖新聞網12月22日報導)  誰都清楚,家庭是組成社會的細胞,如果萬千家庭都能夠傳承良好的家風、家教,那麼,整個社會的文明與和諧,必然得到極大的提升。
  • 《年夜飯》增添了家風傳承的儀式感
    以這道「湘味釀豆腐」為媒,「豆腐西施」蘇婭用自己的故事,給孩子也給所有關注這期節目的網民,詮釋了「善良做人、勤勞守信」的湖湘家風。這倍感溫馨的氛圍,融於湖湘文化的言傳身教,也的確增添了不少過年的儀式感。隨著現代生活節奏加快,不少人開始抱怨年味淡了,再也找不到從前過年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