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對於Pi的觀點有很多種,有人真心看好這個項目,甚至容不得其他人說它半點不好。Pi具有非常龐大的用戶體量,相對於幣圈的項目高出很多量級。需要注意Pi的用戶使用時長的問題。Pi的用戶大部分人並非真實信仰,實際目的便是擼幣,少部分人是真正看好。
這樣看起來,結局就會更加顯得捉摸不定了。第一種猜想,成為加密貨幣山寨幣市場主流,不排除有這個可能性?凡事一切皆有可能!所謂幣圈的共識,就是相信的人的數量。相信的人越多,共識越高;反之亦然。沒有共識,自然就沒有價格,這點在很多項目上已經被證明過。而Pi最大的籌碼是它的350萬用戶!
350萬用戶是什麼概念呢?我們看看ETH的Dapp使用率,單日活躍用戶也就是5萬人左右。就連BTC的持有超過0.1個BTC的地址,也就300萬個左右。BTC用了11年才做到的成績,Pi Network只用了3年左右,就這個維度來看,Pi比一些主流山寨幣基本面要好多了。Pi可以超越主流山寨幣,只是概率極小。Pi的用戶質量禁不起深入研究。
第二種猜想牛市上線交易所,限制提幣,割韭菜。Pi現在還處於無法提現的狀態,在開通提現之前,會要求用戶KYC,據說已經有500個用戶可以KYC開通內部轉帳功能。Pi完全是期貨羊毛,除了一些小交易所的期貨價格體現,其他地方幾乎沒有任何為Pi幣定價的地方,這個價格共識大家都沒有形成。
而上架大型交易所,是需要手續費的,而PI項目團隊開銷緊張,所以想要上線大交易所,可能性非常非常小。而小交易所會主動上幣是需要有利益的,不太可能出現讓用戶套現的機會。
Pi因為APP的只有30%左右的在線人數,那麼就是100萬用戶在挖Pi。大部分的用戶都是抱著擼羊毛的心態,一個用戶每天花在Pi APP上面的時間只有10秒左右,這樣的用戶黏性是很低的。Pi看上去體量巨大,項目的方向也並不明確。只要幣價上架交易所之後,出現下滑,民心解散。
第三種結局就是永遠拖延提幣功能,不上架交易所,就目前Pi項目來講,不上架交易所也是一種收割注意力變現的方式,目前就用戶體量來講,可以一年收穫約900萬人民幣的廣告費用。對於一個項目來講,是非常不錯的成績,而且隨著用戶之間病毒式的傳播,廣告收入會持續地增加,這是非常恐怖的數據。
幣圈的項目大部分結局就是落地成盒,從利益的角度來講,Pi幣不開放提幣,不上架交易所是最好的選擇。因為這個商業模式已經成型,一旦上市交易,必定引起市場的劇烈波動,會導致用戶流失,而Pi最大的籌碼就是用戶量。只要價格不被打破,就會有有心人來炒作Pi,完成自己的商業模型。比如做Pi幣網站,引流賺廣告費。等等方式,都是建立在用戶的僥倖預期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