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細菌,也不是病毒,卻能引發肺炎,進博會這場科普聚焦易忽視的呼吸道疾病

2020-11-09 文匯網

秋冬季來臨,又到孩子呼吸道疾病高發季,當孩子出現低燒、不適、頑固性咳嗽等症狀,一定就是著涼感冒了?這些症狀也可能是肺炎前的徵兆。如果把兒童肺炎當做普通感冒去治療,很可能導致病情延誤。今天,在第三屆進博會輝瑞「疾病教育日」上,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上海兒童醫學中心呼吸科主任殷勇教授指出,發燒和咳嗽是兒童常見的呼吸道感染症狀,但症狀和疾病其實是有嚴格區分的,症狀並不能代表疾病本身,家長要積極掌握呼吸道疾病預防知識,呵護寶寶健康成長。

兒童呼吸道疾病應及時就診

社區獲得性肺炎(CAP)、咽扁桃體炎、鼻竇炎、中耳炎等呼吸道感染都屬於兒童呼吸道感染性疾病。」殷勇教授介紹,臨床上很多家長把一些普通肺炎當成感冒,以致延誤了孩子的病情治療。所謂感冒,其實醫學術語叫做急性鼻咽炎,顧名思義就是在鼻部和咽部,局部可能具有鼻塞、流鼻涕、打噴嚏,還有咽喉咽痛的表現,部分孩子也會有全身表現,比如發燒、頭痛、肌肉酸痛、咳嗽,一旦累及到肺部,發展成肺炎後出現的一些症狀往往較嚴重,比如高熱不退,頻繁咳嗽,甚至發生呼吸急促或呼吸困難。

殷勇教授介紹,如果孩子發熱、咳嗽,同時伴精神狀態不好且在三天內依舊無緩解,家長就應該帶孩子及時就醫。

孩子發燒,切勿病急亂用藥

「發燒可能是由於病毒、細菌或者支原體感染引發,但家長切忌在不問診情況下,自行給兒童服藥。」殷勇教授同時談到,在眾多呼吸道疾病中,支原體肺炎是家長和廣大醫生應特別留意的一種呼吸道疾病。作為兒科呼吸道疾病較常見的一種病原,它既不是細菌,也不是病毒,它是在人體內不依靠活細胞生存的最小微生物之一。

支原體引起的肺炎,小患者可能有發熱咳嗽等症狀,但醫生用聽診器聽肺部是聽不到囉音的,所以有時易漏診或誤診。在治療上,針對病原體的治療為目標性抗感染治療,國內外指南推薦覆蓋支原體的大環內酯類抗生素阿奇黴素類藥物來進行對症治療。因為支原體沒有細胞壁,用頭孢治療是無效的,家長切忌「病急亂用藥」。

「孩子有孩子的特點,兒童用藥儘量要採用兒童劑型和兒童劑量,在醫生的指導下使用。」殷勇教授談到,「8歲以下孩子使用會引起牙釉質的發育,因此不建議使用四環素類藥物;喹諾酮類的藥物則會影響兒童和青少年的軟骨發育,18歲以下的兒童和青少年也是不允許使用的。」

兒童用藥,劑量一定要合理

過去因為兒童藥物的研發有限,很多家長就把成人的藥物掰開,預估一個劑量就給小孩吃了。殷勇教授分析,兒童用藥,首先一定要確定是什麼疾病,是否需要用藥;第二點,需要給藥的話也要給合理的劑型和劑量以及合理的服用方法。

因兒童和成人的機體有很大區別,個別藥物從成人體內排出一般需幾個小時,在兒童體內則可能需幾天時間。因此,千萬不要把小朋友當成一個縮小版的小大人,孩子有孩子的特點,兒童用藥儘量要採用兒童劑型和兒童劑量,在醫生的專業指導下使用。

就大家關心的抗生素,殷勇教授稱,目前存在濫用抗生素和抗生素使用療程不足兩大問題,需要引起警惕。一方面,如果患兒是病毒性感染,不需要用抗生素;另一方面,真正需要足療程使用抗生素的患兒,如果沒使用到位,也會造成一系列問題。

「比如化膿性扁桃體炎。一般抗生素治療需要七到十天,在不同的兒童之間,由於治療的措施以及個體抵抗力的不同,具體的療程也會有一些差別。再比如支原體肺炎,一般臨床治療需要兩到三個療程的阿奇黴素的治療。」殷勇教授解釋,「過早停藥一方面會讓體溫反彈,另外一方面可能會留下病灶難以清除,後續又需要更長時間的治療,因此治療感染性的疾病一般需要精準出擊一步到位。」

相關焦點

  • 聚焦秋冬季兒童呼吸道疾病的診治
    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上海兒童醫學中心呼吸科主任殷勇教授日前指出,發燒、流涕和咳嗽是兒童比較常見的呼吸道感染症狀,但是症狀和疾病有嚴格區分,症狀並不能代表疾病本身。因此,家長要掌握正確的呼吸道疾病防治知識,給予孩子科學的照料與呵護。
  • 提醒:呼吸道疾病高發 小月齡寶寶應及時接種肺炎疫苗
    前日,有專家在接受採訪時提醒家長,當兒童出現上呼吸道感染後,要及時對症治療,避免引發小兒肺炎。每年的11月至次年4月 是上呼吸道疾病高發季每年的11月至次年的4月,是上呼吸道疾病的高發時節,如果家長忽視一些症狀,3歲以下嬰幼兒病情較易轉成
  • 這種病毒來勢洶洶卻不是感冒 易致5歲以下兒童患肺炎
    因為在這個時期,還有一種令兒科醫生嚴陣以待的病毒在虎視眈眈,它就是「呼吸道合胞病毒」(RSV)。它的早期症狀和感冒很像,容易被家長忽視,卻可能導致兒童出現重症肺炎,6月齡以下嬰兒病死率高,且至今沒有特效的抗病毒藥物和疫苗。今天,我們來說說這種疾病的特點,以及如何減輕它帶來的危害。1 易致5歲以下兒童患肺炎在各大醫院的兒科門診,一到冬季,犯了呼吸道疾病的小病號就扎堆兒。
  • 流感季來襲,兒科醫生最怕的不是流感病毒,而是這種難纏的細菌
    11月,流感季來臨,幾乎一整個冬天都將是兒童呼吸道感染的高發期。在兒科醫生稀缺的大背景下,鄒映雪的冬天將十分忙碌。然而,她最擔心的不是流感病毒,而是一種難纏的細菌——肺炎鏈球菌。 「然而,一旦流感病毒像除草機一樣把保護層破壞,病原體就可以長驅直入,引發危險的肺部感染,甚至危及生命。」在耶魯大學教授科學和環境寫作的卡爾 齊默在《病毒星球》裡這樣描述。 微生物之間的默契與共,被普通人所忽視。
  • 孩子咳嗽、肺炎能不能做霧化?不是所有的呼吸道疾病都可用霧化
    最近嬰幼兒呼吸道疾病進入高發期,尤其是關於流感的事件傳的沸沸揚揚,搞的家長們都人心惶惶的。當寶寶出現咳嗽、痰多、甚至咽喉水腫等呼吸道疾病的症狀時,醫生常常會要求進行「霧化吸入」治療。有的家長會心存疑問:為什麼不打針而選霧化?吸入的什麼藥?是不是有激素?對孩子有傷害嗎?
  • 冬季呼吸道疾病高發,如何區分肺炎和氣管炎?別再傻傻分不清了!
    天氣寒冷細菌病毒易存活,更容易引發呼吸道感染,造成呼吸系統疾病復發。其中,肺炎和氣管炎是冬季發病較高的兩大呼吸道疾病。那麼,我們該如何區分肺炎和氣管炎呢?接著往下看。如何區分肺炎和氣管炎?肺炎和氣管炎雖然伴有咳嗽、咳痰的症狀,但它們還是有不同的。
  • 女孩被診斷為肺炎,但白細胞並不高,肺炎不是細菌感染嗎?
    這裡需要給大家科普一下,雖然肺炎最常見的致病菌是肺炎鏈球菌,佔肺炎的一半還多,但是也有一部分肺炎不是細菌感染,而是支原體、衣原體、或者是病毒感染,這三種病原體引起的肺炎,血常規白細胞都不升高或者只是輕度升高,這其中發病率最高的非細菌性肺炎還是支原體肺炎,約佔到所有肺炎的10%左右,冬季可能所佔的比例更高。
  • 【健康科普】冬季預防呼吸道疾病 這些招數最有效!
    冬春季是肺炎等呼吸道疾病的高發季節。  如果出現發熱等呼吸道感染症狀時,做好「兩主動、三注意」可保護您和家人健康。肺炎是由細菌、病毒、真菌、寄生蟲等致病微生物或者放射線、吸入性異物等物理因素引起的肺部炎症反應。
  • 上呼吸道合胞病毒、支原體肺炎等小兒疾病發病率上升
    進入5月,溫差變大,雨水增多,流感、諾如病毒以及手足口、皰疹性咽峽炎、上呼吸道合胞病毒、支原體肺炎等小兒疾病接踵而至。近日,持續的陰雨天氣成為病毒細菌溫床,兒科門急診病人增多,住院部床位一床難求。
  • 備孕須知:孕前如何科學預防病毒、細菌等的感染
    外出戴口罩:帶好口罩,不光能預防各種呼吸道傳道病(如流行性感冒、麻疹、風疹、水痘、流行性腮腺炎、流行性腦膜炎、腦脊髓膜炎、肺結核、非典、猩紅熱、傷寒、副傷寒以及白喉、百日咳等等),也能防新冠病毒哦!(N95其實不太必要,太氣悶了,除非到疫情中心區域),一個口罩能隔絕那麼多疾病,怎麼說也是一件很划算的事呢!
  • 這些疫苗也能預防肺炎
    肺炎是影響肺部急性呼吸道感染疾病的總稱,而並不是一個單一的病種。我們的肺很大一部分是由稱為肺泡的小氣囊組成的,健康人呼吸時小氣囊裡會充滿空氣。 能引起肺炎的病原體有很多包括病毒、細菌、真菌、寄生蟲等 病毒: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EB
  • 兒科門診告急: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支原體來勢洶洶
    現在到了秋冬季,正值呼吸道高峰季節,兒童醫院熙熙攘攘看病的場景再現,門急診告急,住院部告急,這是病原體施虐的「天下」,抗生素似乎顯得只有招架之功,並無還手之力,「高熱」、「咳嗽」、「喘息」是就診的主要呼吸道問題,殊不知這是病毒、肺炎支原體在作祟,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支原體「三碰頭」,把體弱的兒童無情地碾壓,寶媽們請假誤工,陪孩子打點滴,很揪心,很揪心,很揪心!
  • 除了新冠這種病毒它也能引發肺炎,寶寶易感染
    廊坊市疾控中心長期以來我們身邊一直隱藏著一個恐怖分子它能引起嚴重的肺炎,繼而致人死亡由於嬰幼兒較容易感染不過他不是今年才流行的新冠肺炎病毒而是今年,他與新冠病毒聯手帶給人體的傷害更大細胞修復的時間也更長人體更受罪
  • 這種病毒來勢洶洶卻不是感冒
    因為在這個時期,還有一種令兒科醫生嚴陣以待的病毒在虎視眈眈,它就是「呼吸道合胞病毒」(RSV)。它的早期症狀和感冒很像,容易被家長忽視,卻可能導致兒童出現重症肺炎,6月齡以下嬰兒病死率高,且至今沒有特效的抗病毒藥物和疫苗。今天,我們來說說這種疾病的特點,以及如何減輕它帶來的危害。
  • 肺炎高發期,13價肺炎疫苗給寶寶約了嗎?
    以往的科普中,我們多次強調疾病高發期,要勤洗手、多通風、少去人群密集的場所,這都是預防疾病的基本常識呀,估計有不少人都不當回事。說到小兒肺炎,冬季可是高發期。臨床上,我們見到的孩子發生了肺炎,多半是由於呼吸道感染以後,沒有得到很好的控制,然後繼發了肺炎。
  • 肺炎高發期,13價肺炎疫苗給寶寶約了嗎?
    以往的科普中,我們多次強調疾病高發期,要勤洗手、多通風、少去人群密集的場所,這都是預防疾病的基本常識呀,估計有不少人都不當回事。臨床上,我們見到的孩子發生了肺炎,多半是由於呼吸道感染以後,沒有得到很好的控制,然後繼發了肺炎。最常見的原因有:病毒感染(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等)、細菌感染、支原體感染等。
  • 這種病毒來勢洶洶卻不是感冒
    因為在這個時期,還有一種令兒科醫生嚴陣以待的病毒在虎視眈眈,它就是「呼吸道合胞病毒」(RSV)。它的早期症狀和感冒很像,容易被家長忽視,卻可能導致兒童出現重症肺炎,6月齡以下嬰兒病死率高,且至今沒有特效的抗病毒藥物和疫苗。
  • 寒冬,謹防幼兒感染呼吸道合胞病毒,能引起病毒性肺炎
    這個時期,有一種流行病毒,就很容易讓孩子們中招,那就是—「呼吸道合胞病毒」,是一種能引起嬰幼兒病毒性肺炎最常見的病原體。容易被忽視東華醫院兒科醫生鄭月連介紹,近期,醫院發現感染「呼吸道合胞病毒」的嬰幼兒比例增多,這是一種專挑體質弱的人群下手的病毒。由於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早期症狀與普通感冒類似,因此很容易延誤治療,引起一系列併發症。
  • 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易引起喘息 還可能誘發哮喘
    冬季因氣候寒冷乾燥是呼吸道疾病的高發季,為了幫助大家了解季節性高發病,提前做好防範,陝西省衛生計生委就此針對呼吸道合胞病毒所引發的人病毒性呼吸道感染進行詳細解讀,提醒廣大群眾了解疾病發病原因及防治措施,在這個季節密切關注自身健康,防控呼吸道傳染性疾病。
  • 防治秋冬季常見呼吸道感染性疾病,協和醫生這麼說
    北方地區秋冬季天氣多變、晝夜溫差大,並且空氣乾燥;室內空氣流通較差;各種病毒和細菌活躍,感染人群的機率顯著增加。因此,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普通感冒、流感、肺炎等呼吸道感染性疾病往往在秋冬季節高發。大家保持警覺的同時,更重要的是了解、掌握正確的預防方法,阻止呼吸道疾病對機體的侵襲,做自己和家人的健康守護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