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治秋冬季常見呼吸道感染性疾病,協和醫生這麼說

2020-12-22 騰訊網

秋高氣爽,帶來了滿地落葉,也帶來了瑟瑟寒意。你是否曾因連打了幾個噴嚏而擔憂?你是否默默的把「千萬別發燒」當成了今年守護家庭健康的第一要務呢?

北方地區秋冬季天氣多變、晝夜溫差大,並且空氣乾燥;室內空氣流通較差;各種病毒和細菌活躍,感染人群的機率顯著增加。因此,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普通感冒、流感、肺炎等呼吸道感染性疾病往往在秋冬季節高發。大家保持警覺的同時,更重要的是了解、掌握正確的預防方法,阻止呼吸道疾病對機體的侵襲,做自己和家人的健康守護者。今天,北京協和醫院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主任助理徐燕副教授為您送上一份秋冬季常見呼吸道感染性疾病的防治秘籍!

作者介紹:徐燕

北京協和醫院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副主任醫師,主任助理。擅長肺部惡性腫瘤的診斷和治療。熟悉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部感染等常見及疑難呼吸系統疾病的診斷和治療。發表各類醫學論文七十餘篇,主持數項國家及省部級課題。任《Thoracic Cancer》 編委、《中國肺癌雜誌》青年編委、中華醫學會呼吸病學分會青年委員會委員、中國醫藥教育協會肺部腫瘤專委會青年委員會常務副主任。

審核專家:蔡柏薔

北京協和醫院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主任醫師,博士研究生導師。曾任北京協和醫院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副主任、主任,中華醫學會呼吸病分會慢阻肺學組副組長。目前擔任的社會兼職:中國醫學科學院學報編委,基礎與臨床雜誌編委。從事呼吸內科疾病診斷、治療的醫療、教學和研究工作45年,對呼吸系統的疾病有相當深入的造詣。擅長各種呼吸系統疑難病,特別是慢性阻塞性肺病和哮喘的診治。

秋冬季常見呼吸道感染性疾病

01

普通感冒

普通感冒多數由鼻病毒引起,也可由副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柯薩奇病毒等病毒感染引起。通常在寒冷季節發病率較高。兒童常常是呼吸道病毒的主要攜帶者,因此家長們較容易患感冒。

感冒通常通過兩條途徑傳播:人群吸入感染的「飛沫」或接觸感染的分泌物後,經由手到鼻部」自我接種」的方式感染。

鼻病毒感染的發病機制:病毒進入鼻孔,隨後感染上呼吸道的上皮細胞。病毒複製過程將持續 3 周,同時在48小時內到達高峰。

患者感冒初期可能產生咽乾咽癢、打噴嚏、鼻塞、流清鼻涕的症狀,2-3天後,可能出現嗓子疼、流黃鼻涕、聲音嘶啞,有時還會產生低熱、輕度畏寒、頭疼等症狀。

普通感冒後繼發性細菌感染並不多見。有時可繼發鼻竇炎、扁桃體炎、中耳炎等。此時,患者有發熱和局部疼痛、腫脹等症狀出現。血常規檢查如顯示白細胞計數升高,則提示有細菌感染。

大多數患者可以自行恢復,從出現症狀到痊癒一般需要5~7天。如病情進一步發展,可侵入喉部、氣管、支氣管,造成聲音嘶啞、咳嗽加重或有少量粘液痰。症狀較重者可能有全身不適,周身酸痛、頭痛、乏力、食慾減退、腹脹、便秘或腹瀉等症狀出現。

呼吸道病毒感染,目前還無特異的治療方法,這是由於病毒對抗菌藥物並不敏感。對無併發症的普通感冒,無需進行特別處理。患者需要有一個溫暖舒適的環境,注意休息,多飲水,症狀明顯時應對症治療,發熱頭痛、全身酸痛時可服用解熱鎮痛藥。

02

流行性感冒

流行性感冒簡稱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傳染性呼吸道疾病,也是人類面臨的主要公共健康問題之一。流感在每一個冬季幾乎都有不同程度、範圍的暴發流行。往往會造成小範圍聚集性,也可造成大規模流行。

流感的傳染源主要是急性期的流感患者。患病最初2~3日傳染性最強,病後 1~7日均有一定傳染性。流感病毒在外界環境中存活時間極短,主要通過飛沫傳播。人群對流感病毒普遍易感。流感病毒類型之間無交叉免疫力,並且由於流感病毒不斷發生變異,故可引起反覆發病。流感常常突然發生,迅速蔓延,發病人數多,流行過程集中。

流感起病快,患者一般先出現畏寒或寒戰,隨之出現發熱,體溫通常在39-40℃左右,還會伴有明顯的全身乏力、肌肉酸痛、頭痛等症狀,而呼吸道症狀如咳嗽、咽痛、鼻塞、流涕等症狀往往比較輕,也可有噁心、腹瀉等消化道症狀出現。對於一些抵抗力差的人群,可能還會合併產生肺炎、心肌炎、腦炎、肌炎等嚴重的流感併發症,甚至多個臟器功能損害。

☆☆☆如何預防流感?

接種疫苗:接種流感疫苗目前是最有效的預防方法,但一次接種並不代表終身受益,這是由於流感病毒種類很多,疫苗必須與當前流行毒株的型別基本匹配效果才最好,高危人群應當優先接種。

▲接種疫苗。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增強自身抵抗力,勞逸結合。保證充足睡眠、適量運動、飲食均衡,注意空氣流通,講究個人衛生,勤洗手,佩戴口罩。在流感高峰期儘量減少公共場所活動。

▲增強抵抗力。

☆☆☆得了流感怎麼辦?

1、隔離患者,對公共場所加強通風和空氣消毒。

2、及早應用抗流感病毒藥物治療:抗流感病毒藥物治療只有早期(起病1~2天內)使用,才能取得最佳療效。

3、加強支持治療和預防併發症:注意休息、多飲水、均衡營養,飲食要易於消化(尤其針對老年人和兒童)。密切觀察和監測併發症,抗生素僅在明確或有充分證據提示繼發細菌感染時有應用指徵。

4、合理應用對症治療藥物:早期應用抗流感病毒藥物大多能有效改善病症。病程已晚或無條件應用抗病毒藥物時,可對症治療,應用解熱藥物、緩解鼻黏膜充血藥物、止咳祛痰藥物等。兒童忌用阿司匹林或含阿司匹林藥物以及其他水楊酸製劑。

流感屬於自限性疾病,無併發症的患者通常5-10天可自愈。但重症流感引起併發症時,患者需要住院治療。重症病例的高危人群主要為:老年人、兒童、孕產婦或有慢性基礎疾病者;少數重症病例可因呼吸或多臟器衰竭而死亡。

03

其他的上呼吸道感染

急性病毒性咽炎:可由皰疹病毒、腺病毒等感染所致,表現為咽癢、咽痛等。

急性病毒性喉炎:常有鼻病毒、副流感病毒或腺病毒等引起,可表現為聲音嘶啞、咳嗽、咽痛及發熱等。

皰疹性咽頰炎:主要由柯薩奇病毒引起,表現為咽痛、發熱等,在兒童中多見。

細菌性扁桃體炎:主要由溶血性鏈球菌引起,也可由其他致病菌引起。通常起病急,咽痛明顯,伴有畏寒、發熱等症狀,檢查可見患者咽部充血明顯,扁桃體腫大、充血、表面有膿性分泌物。

上述上呼吸道感染性疾病,往往以對症治療為主,合併細菌感染時可酌情選用適當的抗感染藥物治療。

04

肺炎

肺炎是由細菌、病毒等病原體引起的肺部感染性疾病,相較於上呼吸道感染性疾病,肺炎的臨床症狀相對較重,對患者生命威脅更大。多發於兒童或老年人,此外,吸菸、酗酒、免疫力低下(例如服用免疫抑制劑或患有免疫缺陷疾病患者)、有慢性呼吸系統疾病或長期臥床的患者容易發生肺部感染。

患者常有發熱、咳嗽、咳痰、氣促等症狀,也可伴有胸痛、發紺等症狀,嚴重的患者還可能出現感染性休克、多系統功能衰竭等併發症等。進行胸部影像學檢查如胸部X線片、CT可評估肺炎的病變位置和嚴重程度。

☆☆☆如何預防肺炎(肺部感染)呢?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對於65歲以上的老年人以及有慢性呼吸道疾病的患者,建議注射肺炎疫苗,可預防肺炎球菌引起的肺炎。

長期臥床或進食困難患者可行鼻飼,進食過程中應避免誤吸導致的吸入性肺炎發生。

▲進食過程中應避免誤吸導致的吸入性肺炎發生。

☆☆☆如何治療肺炎(肺部感染)?

治療上主要是採取針對性的抗感染治療和治療併發症。輕症患者可在家接受治療,非輕症患者,醫師會根據病情嚴重程度評估患者是否需要住院治療,嚴重的患者還需收入重症監護病房治療。

大多數感染性肺炎患者在接受抗感染治療後可以痊癒,但是高齡、合併慢性心肺疾病患者預後相對較差。

05

其他呼吸道傳染性疾病

呼吸系統傳染病如麻疹、風疹、流行性腮腺炎、水痘等也不容忽視。最有效、簡便的預防措施是接種相應的疫苗。如果出現發熱、紅色皮疹、咳嗽等症狀時,要儘快前往醫院就診。

06

慢性呼吸系統疾病感染後急性加重

秋冬季節,慢性呼吸道疾病(如慢阻肺、支氣管擴張症、支氣管哮喘、肺間質纖維化等)由於呼吸道感染等原因也有急性加重的風險。患者需要堅持日常用藥,積極預防感染,如有症狀加重,應儘早就診,根據醫生建議調整治療方案。

本月18日為「世界慢阻肺日」,協和醫生說將在近期推出「慢阻肺」相關科普內容,歡迎關注。

呼吸道感染性疾病的預防

避免著涼。秋冬季氣候多變,注意加減衣服。

做好防控措施。儘量避免去人多聚集處,外出時正確佩戴、及時更換口罩,使用一次性醫用口罩即可。

做好手衛生。咳嗽或打噴嚏時用紙巾或肘部遮擋;從公共場所返回、咳嗽或打噴嚏、接觸髒物後,要用洗手液或肥皂和流動水洗手,或使用含有酒精成分的免洗洗手液徹底清潔雙手,用乾淨毛巾或紙巾擦乾並取適量護手液護膚。

保持空氣流通。定時開窗通風,每天通風1-2次,每次約30-60分鐘,如果家中有患者,通風時應做好患者保暖,避免受涼。

避免吸入有毒濃煙、氣體、煙霧及有害粉塵。

保持合理的飲食習慣。勤喝水,多吃蔬菜、水果,均衡攝入熱量、蛋白、維生素、礦物質等;進食困難患者可行鼻飼或腸外營養,避免誤吸而導致吸入性肺炎發生。

維持健康的生活狀態。保證充足的睡眠,適度鍛鍊;積極戒菸。

接種疫苗。普通人群建議接種流感疫苗,老年人及合併慢性呼吸道疾病患者還建議接種肺炎疫苗。

合理用藥。維持原有呼吸系統疾病的藥物治療,保持良好的用藥習慣。

發燒了該怎麼辦?

目前,對於發熱患者,建議儘快前往發熱門診就診,進一步查找發熱原因,接受對症治療。

☆☆☆前往發熱門診的注意事項

患者和家屬應戴好口罩前往當地醫院的發熱門診,路途中儘量避免搭乘公共運輸工具。

向醫護人員詳細告知發熱情況及伴隨症狀;主動提供近期:有無疫區接觸史、有無發熱病人接觸史、有無禽類或病死動物接觸史、有無聚集性發病等流行病史。

根據疫情防控相關要求,完善新型冠狀病毒核酸檢測及其他相關檢查。

醫生會為您提供進一步的診療方案,如果治療後患者仍持續高熱或臨床症狀加重,甚至出現嚴重合併症或慢性疾病因感染而誘發加重,應及時複診或根據醫生建議適時住院治療。

圖片/自網絡

編輯/洪成偉

主編/陳明雁

監製/張抒揚

相關焦點

  • 聚焦秋冬季兒童呼吸道疾病的診治
    又到了呼吸道疾病容易高發的秋冬季節,在加強疫情常態化防控、做好個人健康防護的同時,如果兒童仍出現低燒、流鼻涕、頑固性咳嗽等不適表現,家長應該怎麼辦呢?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上海兒童醫學中心呼吸科主任殷勇教授日前指出,發燒、流涕和咳嗽是兒童比較常見的呼吸道感染症狀,但是症狀和疾病有嚴格區分,症狀並不能代表疾病本身。因此,家長要掌握正確的呼吸道疾病防治知識,給予孩子科學的照料與呵護。
  • 健康科普堂 | 小兒秋冬季常見疾病的防治
    秋冬季是寶寶疾病的高發期,面對疾病的侵襲媽媽們要做好準備,讓寶寶遠離疾病。秋冬季寶寶常見的疾病有秋季腹瀉、感冒、氣管炎、哮喘等。  一、秋冬季腹瀉   秋冬季腹瀉多發於9-11月,發病原因多是輪狀病毒引起,呈散發或小流行,經糞——口傳播,也可通過氣溶膠形式經呼吸道感染而致病,為自限性疾病。多見於6-24個月的嬰幼兒。這種病毒在寶寶體內一般有1至3天的潛伏期。
  • 科普|秋冬季常見傳染病防治小知識
    今年秋冬季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將可能呈高流行態勢,秋冬季是流感、麻疹、風疹、流行性腮腺炎等呼吸道疾病的流行季。一、不同的呼吸道傳染病有不同的臨床表現。一般起病急,有發熱症狀。4、流行性腮腺炎簡稱腮腺炎,亦稱「痄腮」,是一種通過飛沫傳播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主要表現為全身不適,發熱,耳下或下頜角疼痛,以耳垂為中心1-2天內迅速腫大,張口和咀嚼時疼痛。二、不同的呼吸道傳染病有不同的治療方法,但基本的預防措施是相通的,只要我們注意以下幾點,就能有效地減少呼吸道傳染病的發生和傳播。
  • 呼吸道疾病高發期,哮喘患兒如何安然度過?
    秋冬季不僅是各種呼吸道疾病的高發期,也是支氣管哮喘易復發或加重的時期。哮喘是支氣管哮喘的簡稱。很多哮喘寶寶每到秋冬季就會飽受呼吸道不適的困擾,影響日常生活和學習。那麼,哮喘患兒如何才能安然度過秋冬季?作為家長,又該如何做好日常護理呢?
  • 秋冬季疾病,學校 家長早預防!|傳染病|流感|麻疹|水痘|呼吸道傳染...
    一、秋冬季常見疾病  1、新冠肺炎  目前,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形勢依然嚴峻,國內出現散發病例和局部暴發疫情的風險仍然存在  3、腸道傳染病  腸道傳染病主要是一組由細菌、病毒、原蟲等病原體經消化道傳播的疾病。常見的有感染性腹瀉、傷寒、副傷寒、細菌性痢疾等。  腸道傳染病主要經水、食物傳播。
  • 不是細菌,也不是病毒,卻能引發肺炎,進博會這場科普聚焦易忽視的呼吸道疾病
    秋冬季來臨,又到孩子呼吸道疾病高發季,當孩子出現低燒、不適、頑固性咳嗽等症狀,一定就是著涼感冒了?這些症狀也可能是肺炎前的徵兆。如果把兒童肺炎當做普通感冒去治療,很可能導致病情延誤。今天,在第三屆進博會輝瑞「疾病教育日」上,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上海兒童醫學中心呼吸科主任殷勇教授指出,發燒和咳嗽是兒童常見的呼吸道感染症狀,但症狀和疾病其實是有嚴格區分的,症狀並不能代表疾病本身,家長要積極掌握呼吸道疾病預防知識,呵護寶寶健康成長。
  • 雞慢性呼吸道疾病是什麼?怎麼防治?
    很多養雞人都存在一個疑問,就是以前雞場常發的呼吸道疾病基本上用一些廣譜的殺菌劑就能夠很快的控制住,現在雖然養雞技術更高,養殖設備也越來越先進,甚至有時候,即使免疫了疫苗,雞群的呼吸道發病率依然很高,並且反覆發生不能治癒。
  • 豬場呼吸道疾病多發的原因,又該如何防治好,看專業人士怎麼說
    在仔豬和保育豬中,藍耳病引起的呼吸道最為明顯;圓環病毒感染可引起保育豬的肺炎,一般繼發副豬嗜血桿菌多為常見;豬流感常見於溫度變化較為劇烈的季節,傳播迅速,持續時間也短。 4、傳染性疾病 當疫病爆發時,大量細菌、病毒會在豬舍中滋生,豬群機體抵抗力下降,內源性感染的病原菌就被激活,引起呼吸道疾病爆發,外來引進種豬或仔豬,未進行隔離或隔離時間不足,病原未完全淨化而引發呼吸道疾病,多為常見。
  • 應對呼吸道感染性疾病,霧化治療很有效!
    崔玉濤的育學園 霧化吸入是常用於治療呼吸道疾病的一種非常有效的給藥方式。而霧化吸入的藥物可以直接進入呼吸道,作用於患處。這種局部用藥的方式,不僅能使藥物更高效地發揮作用,還能有效降低藥物在吸收、循環過程中給身體帶來的副作用。特別是對於嬰幼兒的呼吸道疾病,霧化吸入是一種常用的治療手段。 霧化治療安全嗎?
  • 「新聞資訊」國際傳統醫學防治重大感染性疾病聯盟成立
    為進一步加強各國互學互鑑、共商共享,發揮傳統醫學在防治重大感染性疾病中的特殊作用,經中國中醫科學院聯合世界中醫藥學會聯合會、世界針灸學會聯合會、中國中藥協會向全球發起倡議,國際傳統醫學防治重大感染性疾病聯盟12月21日在北京成立。
  • 常見呼吸道病毒感染:你需要了解的診治更新
    這些病毒感染可引起「感冒樣」症狀,相關疾病是導致工作/學習時間剝奪、醫療經濟花費、社會衛生負擔及抗菌藥物濫用問題的重要「元兇」。近期,Medscape 醫學網站感染病學專欄,特邀約翰霍普金斯大學醫學院副教授 Shoham 博士等,對這些最常見的呼吸道病毒感染熱點問題進行探討,旨在為臨床醫生提供相關最新診治信息。快來看一看,這些病毒感染的診治,你了解多少?
  • 國際傳統醫學防治重大感染性疾病聯盟成立大會暨學術研討會在京舉辦
    為進一步發揮傳統醫學在防治重大感染性疾病過程中的重要作用,中國中醫科學院聯合世界中醫藥聯合會世界針灸聯合會、中國中醫藥協會向全球發起成立「國際傳統醫學防治重大感染性疾病聯盟」的倡議。目前已有來自六大洲30個國家和地區的60餘家機構、70餘位專家加入聯盟。
  • 不,兒科醫生這樣說
    隨著秋冬季的來臨,兒科門診上患各種呼吸道感染的小朋友越來越多,尤其患支氣管炎、肺炎的寶寶明顯增加,家長和醫生的煩惱也隨之而來: 「我家寶寶3個多月咳嗽,第一天去醫院給開的××口服液,我沒拿,第三天去醫院寶寶就因為肺炎被收留住院了。現在家裡人都怪我沒給寶寶吃藥,咳出來肺炎來。」——這是一位網友的吐槽。
  • 呼吸道疾病患者減少30%
    「醫院具體的統計數據我不知道,反正我們呼吸科的醫生,感覺今年的門診量是比往年少了。」廣東省婦幼保健院主任醫師、兒科呼吸一區主任李增清近日接受信息時報記者採訪時表示,今年1月到6月份,因流感等呼吸道傳染性疾病前來就診的患者人數不到去年同期的一半,「三分之一到一半左右,10月份以後開始有所增加,但也比往年同期減少差不多20%。以往我一個上午大概要接診40人左右,如今大概是30人。」
  • 【健康保健】幼兒園秋冬季常見傳染病及預防知識
    初秋時,氣溫較高,一些腸道傳染病高發;到了晚秋,氣溫逐漸下降,風大乾燥,這時是一些呼吸道傳染病的高發時節。因此,秋季加強傳染病的防治,對維護身體健康具有重要意義。 諾如病毒: 是急性腸胃炎最常見的病原體,每隔數年就會出現新變異株,病後無持久免疫力,極易出現反覆感染或人一生中多次感染。諾如病毒全年均有流行,感染對象主要是成人和學齡兒童。
  • 最全防治指南來了~秋冬季流行病,我不怕!
    一入秋,更關注起今年冬天是否會有第二波疫情,張文宏醫生表示「第二波是必然的」,一下子就上了熱搜。事實上,每年的秋冬季節一直是一些傳染性疾病的高發季節,如秋季腹瀉、流感等,今年因為多了新型冠狀病毒,家長們對兒童疾病的預防就要更加注意。一起來聽聽專家為我們講解秋冬季節兒童傳染性疾病的防治要點以及防治妙招。
  • 最權威秋冬季呼吸道傳染病預防方法
    與此同時,呼吸系統常見傳染病如麻疹、風疹、流行性腮腺炎、水痘等疾病的發生也不容忽視。瀋陽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免疫規劃科科長、副主任醫師朱麗君從事免疫規劃及疫苗針對傳染病防控工作二十多年,對常見傳染病的預防頗有經驗,記者請他為大家講講秋冬季呼吸道常見傳染病的預防。 「做好預防工作之前,首先要了解一下麻疹、風疹、流行性腮腺炎、水痘這幾種疾病的症狀、危害和傳播途徑。」朱麗君說。
  • 預防秋冬季呼吸道傳染病小知識—流感、水痘篇
    預防秋冬季呼吸道傳染病小知識 流感、水痘篇 秋末冬初,隨著氣溫不斷下降,人們多集中在室內活動,互相接觸機會較多,由於門窗關得較嚴,空氣不流通,室內溫度較高,給存在於空氣中的細菌、病毒等病原體的生長繁殖創造了有利條件
  • 60名家長進園學秋冬季常見疾病預防知識
    (通訊員陶火應)昨日,新洲區直機關第二幼兒園特邀請區婦幼保健院專家來園,為60名家長講解《託幼機構傳染病防控》專業知識及秋冬季常見疾病的預防措施在現場,記者看到,區婦幼保健院舒醫生圖文並茂地向家長介紹傳染病基本知識
  • 豬各種呼吸道疾病的鑑別和防治大全!養豬人儘快收藏
    接下來看一下造成豬呼吸道疾病的常見病原?1、病毒常見的有豬呼吸與繁殖綜合症(藍耳病)、豬圓環病毒、流感病毒、豬偽狂犬病毒,豬瘟病毒和冠狀病毒。由這些病毒造成豬群單一和混合感染,引起呼吸道疾病,一般治癒率差,發病死亡率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