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統籌 信息時報記者 馬澤望 本版撰文 信息時報記者 馬澤望 劉俊 見習記者 張漫 通訊員 林惠芳 本版攝影 信息時報記者 郭柯堂(除署名外)
「孩子出現幾聲咳嗽的狀況是有的,但很輕微,家裡平時備的抗病毒口服液給孩子喝一兩次,她就沒事了,今年到現在也沒去醫院看過醫生。」市民陳女士近日接受信息時報記者採訪時,談起5歲女兒,表示女兒今年至今沒有得過流感之類的呼吸道傳染性疾病。
這不是特例,今年6月,廣東省疾控中心曾公布一項問卷調查的部分結果,「超過半數民眾感覺,從疫情發生以來患感冒或流感等疾病的次數減少了。」
省疾控中心專家當時分析稱,外出戴口罩、洗手次數變多、減少聚會聚餐、加強家居和辦公室通風等習慣上的改變,確實有效降低了民眾患病次數。記者近日從廣州幾家三甲醫院了解到,這一抗疫帶來的「好成果」到了呼吸道感染類型疾病容易爆發的秋冬季節,依然保持著。
省婦幼保健院兒科呼吸一區「接診量比去年同期少20%」
「(是往年日診量)三分之一到一半左右,10月份以後開始有所增加,但也比往年同期減少差不多20%。以往我一個上午大概要接診40人左右,如今大概是30人。」
以往秋冬季,市民劉女士得感冒個3~4次,還會將同事傳染,但她發現,今年以來,自己就感冒過一次,還是在疫情前。「以前只要辦公室有人得了流感,我就會中招,但今年好像很少同事感冒,即使有,我也沒有被傳染。」劉女士疑惑,這會不會是大家都戴口罩帶來的效果?另外,患流感人數減少會不會是個普遍現象?
廣州多家醫院呼吸科的門診量解答了劉女士的疑惑。「醫院具體的統計數據我不知道,反正我們呼吸科的醫生,感覺今年的門診量是比往年少了。」廣東省婦幼保健院主任醫師、兒科呼吸一區主任李增清近日接受信息時報記者採訪時表示,今年1月到6月份,因流感等呼吸道傳染性疾病前來就診的患者人數不到去年同期的一半,「三分之一到一半左右,10月份以後開始有所增加,但也比往年同期減少差不多20%。以往我一個上午大概要接診40人左右,如今大概是30人。」
據介紹,今年因為新冠疫情,病人到醫院看病前需要先在發熱門診進行篩查,「往年病人發燒也可以直接上來我們呼吸科看診,今年要先經過發熱門診篩查分流,有發燒的,經過發熱門診處理後,最少要退燒24小時候才能上來看診。這一措施分流了一部分上我們呼吸科看診的患者,但即使不考慮這一因素,今年感染呼吸道傳染疾病的患者,我這邊接診的也是少了的。」李增清說道。
廣醫三醫院呼吸與危重醫學科「今年暫未出現加床現象」
「不僅是門診,因流感導致慢阻肺急性加重等呼吸道疾病而住院的患者也有所減少,今年暫未出現加床現象。」
有相同感覺的還有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三醫院呼吸與危重醫學科主任魏立平。魏立平告訴記者,往年秋冬季,門診一上午放出她45個專家號,通常不夠用,但今年則基本不會超過。「不僅是門診,因流感導致慢阻肺急性加重等呼吸道疾病而住院的患者也有所減少,今年暫未出現加床現象。」
「今年因為流感等呼吸道疾病來看診的人數總體很平穩,感覺較往年有所下降,即使是換季的月份,也未出現患病高峰。」魏立平指出,這與戴口罩、勤洗手等良好生活習慣的養成是有密切聯繫的,因為戴口罩可以切斷流感等病毒的傳播途徑,很大程度上減少流感的傳染;除此之外,越來越多人接種流感疫苗也是今年流感患病人群減少的原因之一。
中山大學附屬第六醫院呼吸內科主任醫師韋民在接受記者採訪時也提到了這一感覺,韋民告訴記者,疫情發生以來,市民群眾個人防護意識有所提高,戴口罩、勤洗手人群增多,今年呼吸道疾病患病率也相對減少了。「雖然沒有具體統計數據,但感覺和往年比,每月因流感等呼吸道疾病來看診的患者大概下降30%。」韋民說道。
廣東省第二中醫院急診科「傳染性疾病病例明顯減少」
「病例減少確實很明顯,初步估計傳染性疾病整體上相比較去年降低了三成左右。」
廣東省第二中醫院急診科主任李典鴻急診出診情況也印證了這一現象。他告訴記者,「今年急診科很少遇到患有傳染性疾病的病人,同時也聽到內科、兒科醫生反應今年傳染病病人好像少了很多,雖然沒有具體數據統計,但病例減少確實很明顯,初步估計傳染性疾病整體上相比較去年降低了三成左右。」
談及原因,李典鴻認為,「主要還是今年疫情,衛生宣傳教育意識強,市民手部衛生做得好,勤戴口罩、勤洗手、聚餐少,很大程度斷絕了呼吸道、腸道傳染性疾病的傳播途徑。"
李典鴻表示,我們醫院對輪狀病毒、諾如病毒、手足口病、流感之類的傳染性疾病非常重視,據我了解,去年手足口病發現有一百多例,今年卻很少看到相關病例;像輪狀病毒今年也沒有流行大趨勢,只有偶爾散發一兩例,可以說病例相比去年下降有六到七成左右。
防護措施切斷致病因子傳播 防護沒做好容易「中招」
「(如何防護?)最起碼要做到以下幾點,譬如小朋友到外面滑滑梯,如果遊樂設施人太多,最好就帶小朋友到別的地方玩。還有至少要做到吃東西前先洗手。」
李增清表示,戴口罩、勤洗手、減少群聚等幾個防範新冠病毒的措施,能有效阻擋大部分經呼吸道、消化道和接觸傳播的疾病。「大家也確實更注意公共衛生了,今年大家出門都戴口罩,醫用口罩可以有效過濾不少物理性致病因子,像粉塵之類,也可以一定程度上過濾像細菌、病毒等生物性致病因子,大部分呼吸道疾病的傳播途徑都是飛沫,戴著口罩、減少接觸,這些致病因子的傳播渠道就被有效切斷,所以患者人數肯定會少了。」
另外,勤洗手也可以預防諸如流感、輪狀病毒感染、手足口病等多種呼吸道和腸道傳染病的傳播。這些習慣的養成,也是今年羊城市民感染呼吸道、腸道傳染性疾病的重要原因。
10月份之後李增清每天的接診量比上半年增加了一些,他表示進入秋冬季節氣溫變化有一定的原因,但大部分還是和基礎防護沒做好有關係。
「最近來找我看病的小朋友,我跟家長們聊天時發現,大部分都是不小心受涼或者被其他感冒的小朋友傳染了。」李增清說,家長要讓小朋友嚴格做到戴口罩、勤洗手確實有一定難度,小朋友一玩起來就容易把口罩弄掉,洗手液用得太頻繁,可能也會出現手脫皮之類的情況,「但最起碼要做到以下幾點,譬如小朋友到外面滑滑梯,如果遊樂設施人太多,最好就帶小朋友到別的地方玩。還有至少要做到吃東西前先洗手。」
如何做好冬季防護?韋民提醒,除了要正確戴口罩、勤洗手,還要均衡飲食,適量多飲水,每天不少於1500毫升,還要適量運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