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6月23日,英國全民公投(referendum)以51.89%的多數票選擇脫歐,驚呆了之前絕大多數預測,包括各大政黨、預測機構、媒體以及之前只進不出的歐盟。
2017年3月29日,英國正式觸發《歐洲聯盟基本條約》第50條,不論是否與歐盟達成協議,將於2019年3月29日正式離開歐盟。
英國脫歐(Brexit=Britain'sexitfrom the European Union)的兩位主角如下,以後會慢慢聊他們之間的淵源:
英國: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名字裡就埋下了暗雷);
歐:歐洲聯盟(European Union),簡稱歐盟EU。
一、用最簡要的話概括到目前為止的脫歐
一場代議制民主求(shuai)助(guo)直接民主、感性投票、毫無預案且在下一代見分曉的「權力的遊戲」般的分家。
這個鍋甩得像極了我們熟知的集體決策,本質就是當社會兩極分化逐漸嚴重時代議制民主的乏力,轉而寄希於全民公投-直接民主來達到執政黨政治目的,而David Cameron(英國前首相)的甩鍋大法也不是第一次使用(2011國會選舉制公投、2014蘇格蘭獨立公投均成功甩鍋),但沒想到的是,這次真的甩脫了!
「感性投票」,其實大多數人在投票時並沒有一個清晰的計算、哪怕了解一個比較靠譜的演變方向,只是想著要「控制歐盟移民、拿回立法權以及能獨立決定經濟政策」,可惜這些跟老百姓的生活質量並沒有直接關係,乃至於當前流行著一句話「not vote to become poorer」,就顯示出多麼的糾結,人們真的會為了拿回控制權去犧牲掉經濟發展或者生活水平提升嗎?當然,也沒有特別靠譜的數據表明負面影響會很大,但你會在前景並不明朗的前提下貿然做出如此重大的選擇嗎?顯然這也是一個問題,大家在「賭」一個未來。
「毫無預案」,David Cameron本來想利用這次公投來強化其在保守黨內部的勢力並打擊反對黨派,根本沒有想過會真的脫歐,看看投票後這一年多政客們的表現,成天忙著鬥嘴炒概念:hard/soft Brexit、managed Brexit、chaotic Brexit、red-white-and-blue Brexit、dog’s Brexit、二次公投(second referendum)、'a'([ei]) customs union、transition period(過渡期),一會兒要留在single market(單一市場,旨在歐盟內部實現人財物的自由流動),一會兒又要挪威方案、加拿大方案,工黨(反對黨)成天揶揄保守黨(執政黨)沒有一個成形的脫歐方案,保守黨從來就是說「表急,等到該知道的時候自然就會知道了」,用一個字形容,就是「亂」!
「權力的遊戲」,看看這些角兒吧:內鬥的保守黨、搗亂的工黨、堅決脫歐的UKIP(UK Independence Party)、親歐的LibDems(The Liberal Democrats)、只顧自己一畝三分地(蘇格蘭)的SNP(Scottish National Party)以及地處敏感的北愛爾蘭的DUP(Democratic Unionist Party,親英派)和新芬黨(脫英派),再算上強硬的死撐的並非鐵板一塊的歐盟,絕對活脫脫的現實版「權力的遊戲」,Theresa May(現任英國首相,又稱梅姨)難啊...
二、會怎麼樣?
如果脫歐只是賠多少錢的問題,那就太簡單了。其實脫歐將對英國政治、司法和經濟生活的幾乎所有方面產生重大影響:移民政策、農業補貼、司法、環境標準、金融服務法規、核電技術、大學學費、就業、航空以及貿易協議等,均需要重新考慮並經談判協商相關的規章和協議。
英國脫歐的影響也不會停留在英國內部。作為歐盟內第二大經濟體、第三多人口國家、以及對歐盟預算的淨貢獻度,英國的離開將會影響歐洲一體化的進展。這不僅僅是英國的一種現象,而是更普遍的、歐洲範圍內的緊張局勢的具體表現。主權國家利益和身份的差異化與「日益緊密的歐洲聯盟」之間的衝突就是這種緊張局面的根本來源。歐盟自身還是一個不完善的發展中的國家組織,英國脫歐,其實真正想脫離的是歐洲的理想國「歐洲聯邦,或歐洲共和國」,而非歐洲的經濟聯盟。
截至到目前(2018年3月),英歐之間如果說有一點點進展的話,那就是歐盟明確了「No cherry picking」,要脫就徹底的脫!不要挑挑揀揀。而梅姨也明確了英國要離開單一市場,與歐盟進行FTA(Free Trade Agreement,自由貿易協定)談判。
好戲開始上演,絕對不缺演員。
三、一點點感慨
許多人都記得狄更斯《雙城記》裡的這段話,或許很能表達目前人們的心境:
這是最好的時代,這是最壞的時代,
這是智慧的時代,這是愚蠢的時代;
這是信仰的時期,這是懷疑的時期;
這是光明的季節,這是黑暗的季節;
這是希望之春,這是失望之冬;
我們擁有一切,我們一無所有;
我們正走向天堂,我們正奔向地獄。
簡而言之,那時和現在是如此的相像...
公子要說的是,感謝這個時代,讓我們親身經歷如此有意思的事情,讓我們本身就成為歷史的一部分,去告訴後人這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時代,而對於誕生了《大憲章》和《權利法案》的地方來講,是否這次也與前者一樣,並非出自高屋建瓴般的架構設計,始於混亂、落定民間,去與歐洲大陸謀一個雙贏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