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三件寶:知恥、敬畏、自律!

2021-02-19 正能量

個人都應有知恥之心、敬畏之心、自律之心,只有這樣,做人才能堂堂正正,坦坦蕩蕩,光明磊落!

人生第一寶:知恥(知恥之心)

知恥才能遠辱。

古語云:「唯有知恥,才有自尊。」俗話說:「人有臉,樹有皮。」有了這份羞恥之心,我們做了錯事便會慚愧,辜負了別人的期望會內疚,行為不當就會難過。

知恥的人,行為有規範,不會出大格;不知恥的人,什麼壞事都可能幹。

知羞恥,明是非,然後才會立大志,才能做大事,才可成大器。

最可怕的事,他們從不會為自己的醜惡行徑感到臉紅,做出了有損道德的事,還振振有詞,強詞奪理,不停地為自己的醜惡行徑辯護,一點羞恥感都沒有。

知恥方能守正,知恥才能自尊。做人,就要知恥。心中有了恥辱感,是非在心中,善惡在行間,做人才會守底線,做事才會知進退。

人生第二寶:敬畏(敬畏之心)

常懷敬畏之心,方能行有所止。

南懷瑾說:「只有兩種人可以無畏,一種是第一等智慧的人,一種是最笨的人,可以不要畏」,人生無所畏,實在危險,孔子教我們要有敬畏之心。

做人,只有有所害怕,才會有所止步。心懷敬畏的人,才會在做事之前,保持謹慎的態度,不迷失自己的心智,不僅看得見誘惹的甜頭,還能預見到它的苦頭。會權衡利弊,有所取捨。

人一旦沒有敬畏之心,往往就會變得肆無忌憚、為所欲為,想說什麼就說什麼,想幹什麼就幹什麼,想喝什麼就喝什麼,甚至無法無天,最終吞下自釀的苦果。

人這一生,敬畏要放在心中,不該碰的紅線堅決別碰,不該越的雷區堅決別越。

敬畏人生,才能珍惜生命,認真利用好每一天的時間,做該做的事情,做正確的事情!

每個人只有心懷敬畏才能有危機感,才能知方圓、守規矩,踏踏實實幹事,乾乾淨淨做人,守住自己的內心道德底線。

人生第三寶:自律(自律之心)

自律可以改變人生。

凡成功者無不懂得自律。一個人若是不自律,任誰都救不了。

拒絕現在的平庸慘澹,從自律開始,改變自己,掌握自己的人生。

在修煉自律力的路上,你我,都是修行者。

而自律,從來不是苦行僧式的自我感動,它應該是對生活飽有的熱愛和因著這份熱愛,滋生出的源源不斷的行動力。

它讓你,擁有更多的技能,可以享受不同領域的美妙。

它讓你,擁有更多的時間,去探索未知世界的美好。

願你,因為自律,可以享受更高級的人生!

知恥、敬畏、自律,是人生的三件寶。

知恥是敬畏的開端,敬畏是自律的保障,自律是自由的源泉。

每個人都應有知恥之心、敬畏之心、自律之心,只有這樣,做人才能堂堂正正,坦坦蕩蕩,光明磊落!

相關焦點

  • 人生三件寶:知恥、敬畏、自律
    來源:詩詞天地(ID: shicitiandi)古語云:「唯有知恥,才有自尊。」知恥才能遠辱。知恥,方能守正,知恥,才能自尊。做人,就要知恥。心中有了恥辱感,是非在心中,善惡在行間,做人才會守底線,做事才會知進退。常懷敬畏之心,方能行有所止。南懷瑾說:只有兩種人可以無畏,一種是第一等智慧的人,一種是最笨的人,可以不要畏。人生無所畏,實在危險,我們要有敬畏之心。
  • 人生三件寶:知恥、敬畏、自律!(好文)
    人生第一寶:知恥之心古語云:「唯有知恥,才有自尊。」知恥才能遠辱。有了這份羞恥之心,做了錯事便會慚愧,辜負了別人的期望會內疚,行為不當就會難過。知恥的人,行為有規範,不會出大格;不知恥的人,什麼壞事都可能幹。
  • 知恥,敬畏,自律
    來源:網絡人生第一寶知恥(知恥之心)
  • 人生三件寶:知恥,敬畏,自律 !
    人生第一寶:知恥(知恥之心)古語云:「唯有知恥,才有自尊。」知恥才能遠辱。人這一生,敬畏要放在心中,不該碰的紅線堅決別碰,不該越的雷區堅決別越。敬畏人生,才能珍惜生命,認真利用好每一天的時間,做該做的事情,做正確的事情!每個人,只有心懷敬畏才能有危機感,才能知方圓、守規矩,踏踏實實幹事,乾乾淨淨做人,守住自己的內心道德底線。
  • 晚間悅讀 | 人生有三寶:知恥、敬畏、自律!
    知恥的人,行為有規範,不會出大格;不知恥的人,什麼壞事都可能幹。最可怕的是,他們從不會為自己的醜惡行徑感到臉紅。做出了有損道德的事,還振振有詞,強詞奪理,不停地為自己的醜惡行徑辯護。知恥,方能守正,知恥,才能自尊。做人,就要知恥。心中有了恥辱感,是非在心中,善惡在行間,做人才會守底線,做事才會知進退。
  • 為人當知恥、敬畏、自律!
    王陽明聽後,一言不發,立即讓手下把這個山賊的衣服一件件脫掉。脫到還剩最後一條褲子時,山賊頭子跪地哀求道:「大人,給我留條褲子吧!要不我可怎麼見人啊!」王陽明笑道:「原來你還有羞恥心啊,這不正是良知嗎?」山賊恍然大悟,從此決定洗心革面。「貧莫貧於不聞道,賤莫賤於不知恥。」只有知恥之人,才敢於承認並改正自己的錯誤。
  • 知恥,敬畏,自律(深度好文)
    常懷敬畏之心,方能行有所止。南懷瑾說:「只有兩種人可以無畏,一種是第一等智慧的人,一種是最笨的人,可以不要畏」。人生無所畏,實在危險,所以我們要有敬畏之心。做人,只有有所害怕,才會有所止步。心懷敬畏的人,才會在做事之前,保持謹慎的態度,不迷失自己的心智。不僅,看得見誘惹的甜頭,還能預見到它的苦頭,會權衡利弊,有所取捨。
  • 人生三件寶:知恥、敬畏、自律!(經典好文)
    來源:網絡,版權歸作者知恥才能遠辱。有了這份羞恥之心,做了錯事便會慚愧,辜負了別人的期望會內疚,行為不當就會難過。知羞恥,明是非,而後才會立大志,才能做大事,才可成大器。最可怕的是,他們從不會為自己的醜惡行徑感到臉紅。做出了有損道德的事,還振振有詞,強詞奪理,不停地為自己的醜惡行徑辯護。做人,就要知恥。
  • 當你負債纍纍的時候,擁有這「三件寶」,更容易鹹魚翻身
    當你負債纍纍的時候,擁有這「三件寶」,更容易鹹魚翻身。這「三件寶」分別是:知恥、敬畏、自律!看起來簡單,做起來有點難。1.知恥:有羞恥之心,而不是自以為是,還過分的「厚臉皮」。2.敬畏:懷有敬畏之心,虛心向別人學習,不貿然行動。敬畏是什麼意思?就是既敬重又害怕。
  • 濰坊高新雙語學校開學典禮:敬畏生命需自律
    隆重典禮 催人奮進本次開學典禮的主題為「敬畏生命需自律本次負責升旗的班級是六年級五班,本著學生平臺,學生自主展示的原則,全程由班級承擔各項事宜,具體劃分為三個篇章。「敬畏」,第一個要敬畏生命。雙語學子當敬畏生命、順應自然、和衷共濟、各盡其能,珍惜光陰,珍惜生命賦予我們的奮鬥的機會;第二個要敬畏規則。自律中蘊藏命運,規則就像是一面鏡子,常懷敬畏之心才能發現自己的不足,養成良好的品行。雙語學子當嚴於律己,寬以待人,眼中有戒尺,心中存敬畏,有所言,有所不言,有所為,有所不為,從當下做起,從小事做起,管理好自己的思想和行為;第三個要敬畏夢想。
  • 人生三把鑰匙:自信,自尊,自律
    洞見(DJ00123987)——不一樣的觀點,不一樣的故事,1000萬人訂閱的微信大號。
  • 努力到極致才是對人生的敬畏!
    高質量的人生值得肅然起敬你的思想決定你緯度,而你的努力程度才是決定你能達到什麼樣高度的標準。不是說平淡無奇的人生沒有意義,只是覺得你可以憑藉自己的努力擁有更多的可能和更好的未來。人們都說—自律才有自由,並非沒有道理,這裡的自由不僅是時間自由,而是生活擁有更多的選擇。自律讓你的時間分配精準,讓事務進度可控,於是生活才能井井有條,有更多的時間精力去做更多的事和學習新知識。
  • 敬畏生命不辱使命,敬畏規章只爭朝夕,敬畏職責不負韶華
    今年四月,馮正霖局長在民航安全運行形勢分析會上強調指出,要將「敬畏生命、敬畏規章、敬畏職責」作為民航作風建設的內核,結合「抓作風、強三基、守底線」安全整頓活動,增強「三個敬畏」意識,弘揚當代民航精神,推進安全從業人員作風建設,確保民航運行安全和健康發展。
  • 劉夢溪論知恥(一)修身從知恥開始
    最新的一篇,是發表於《北京大學學報》2017年第六期的《論知恥》。全文兩萬餘字,以疏解《禮記·中庸》提出的修身三達德(即:智、仁、勇)為題點,論證「知恥近乎勇」一德為何是士之為士的首要品格。對「好學近乎知」和「力行近乎仁」兩達德,也作有詳盡疏解,對「仁」何以需要「力行」,文章提出了新的釋證,認為仁是親、愛、寬、博意涵的括稱,只有在與他人的關係中方能得以呈現。
  • 常說:知恥而後勇,其實上句才是精華,可惜很少人知道
    《中庸》一書之中有一句話就廣為流傳,這句話就是「知恥近乎勇。」說知恥近乎勇有人可能沒聽過,但是說知恥而後勇大家一定聽過。其實知恥近乎勇的上一句才是《中庸》第二十章的精華。但有很少人知道。這句話就是「好學近乎知,力行近乎仁」這句話是出自子思著寫的《中庸》第二十章。原文是子曰:好學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恥近乎勇。
  • 自律的句子,提醒自己自律的句子,自律的人生更自由!
    2、當一個人自律到極致時,即便起點不高,即便受盡嘲諷,全世界依舊會為你讓路。3、自律這件事事情上,拼的不是智商,而是時間管理!On the matter of self-discipline, it's not IQ, but time management!4、你的壓力來源於,無法自律只是假裝努力,現狀跟不上你內心的欲望,所以你焦慮甚至恐慌。
  • 敬畏感是什麼?對生活,對工作,對人生,敬畏是心裡的一桿秤
    最後形成了對待一件事情的敬畏之心,也因為對它的如此敬畏,才能最終獲得好的體驗和感受。原來敬畏是一種源自內心的尊重,因為尊重很認真,因為尊重很珍惜,因為尊重很在意,因為尊重心存畏懼。對生命的敬畏會讓人堅守信念,努力前行。對職業的敬畏會讓人不斷進取,孜孜不倦。對人生的敬畏會讓人保有原則,不隨波逐流。
  • 自律很痛苦,但能讓你的人生獲得更多快樂與自由
    兒子7周半,周末發生了三件事——分別涉及作業、玩具、電視,他表現得極為自律,值得記錄。也許你會說,孩子多可憐呀,才七八歲,就要為了作業控制自己玩玩具的興致,看動畫片也沒法盡情看。你說的也許沒錯,但是你可能忽略了另一個問題——M·斯科特·派克在《少有人走的路》裡這樣寫道:「自律是解決人生問題主要的工具,也是消除人生痛苦最重要的方法
  • 負荊請罪 知恥後勇
    故事裡講述的道理也會讓他們始終引為人生道理。 廉頗藺相如故事的一個核心思想就是勇於承認自己的錯誤,並且知錯能改。我們的編導也帶著這樣的問題走進學生的世界裡,去了解他們內心對於知錯能改的認知,去發現他們對於知錯而無動於衷的那些內心搖擺與掙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