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間悅讀 | 人生有三寶:知恥、敬畏、自律!

2021-03-01 學習軍團

一、知恥之心

古語云:「唯有知恥,才有自尊。」

知恥才能遠辱。有了這份羞恥之心,做了錯事便會慚愧,辜負了別人的期望會內疚,行為不當就會難過。

知羞恥,明是非,而後才會立大志,才能做大事,才可成大器。

知恥的人,行為有規範,不會出大格;不知恥的人,什麼壞事都可能幹。

最可怕的是,他們從不會為自己的醜惡行徑感到臉紅。做出了有損道德的事,還振振有詞,強詞奪理,不停地為自己的醜惡行徑辯護。

知恥,方能守正,知恥,才能自尊。

做人,就要知恥。心中有了恥辱感,是非在心中,善惡在行間,做人才會守底線,做事才會知進退。

二、敬畏之心

常懷敬畏之心,方能行有所止。人生無所畏,實在危險,我們要有敬畏之心。做人,只有有所害怕,才會有所止步。

心懷敬畏的人,會在做事之前,保持謹慎的態度,不迷失自己的心智,會權衡利弊,有所取捨。

人一旦沒有敬畏之心,往往就會變得肆無忌憚、為所欲為,想說什麼就說什麼,想幹什麼就幹什麼,最終吞下自釀的惡果。

人這一生,敬畏要放在心中,不該碰的紅線堅決別碰,不該越的雷區堅決別越。

敬畏人生,才能珍惜生命,認真利用好每一天的時間,做該做的事情,做正確的事情!

每個人,只有心懷敬畏才能有危機感,才能知方圓、守規矩,踏踏實實幹事,乾乾淨淨做人,守住內心的道德底線。

三、自律之心

自律可以改變人生。凡成功者,無不懂得自律。

拒絕平庸,從自律開始,改變自己,掌握自己的人生。而自律,從來不是自我感動,它應該是對生活飽有的熱愛和因著這份熱愛,滋生出的源源不斷的行動力。

它讓你,擁有更多的技能,可以享受不同領域的美妙。它讓你,擁有更多的時間,去探索未知世界的美好。

願你,因為自律,可以享受更好的人生!

知恥,敬畏,自律,是人生的三件寶。

知恥,是敬畏的開端,敬畏是自律的保障,自律是自由的源泉。

願我們都常懷知恥之心、敬畏之心、自律之心,擁有坦坦蕩蕩,光明磊落的人生!

監    制:王士彬 張曉輝

編    審:歐 燦 鄒 菲

責    編:趙曉嫚 張東盼

相關焦點

  • 人生三件寶:知恥、敬畏、自律!
    人生第一寶:知恥(知恥之心)知恥才能遠辱。古語云:「唯有知恥,才有自尊。」俗話說:「人有臉,樹有皮。」有了這份羞恥之心,我們做了錯事便會慚愧,辜負了別人的期望會內疚,行為不當就會難過。知恥的人,行為有規範,不會出大格;不知恥的人,什麼壞事都可能幹。
  • 為人當知恥、敬畏、自律!
    人生第一寶:知恥之心古語云:「唯有知恥,才有自尊。」知恥才能遠辱。有了羞恥之心,做了錯事便會慚愧,辜負了別人的期望會內疚,行為不當就會難過。據說,王陽明在江西剿匪的時候,曾給山賊講過「羞恥心」。一次,王陽明逮住了一個山賊頭領,並且還是個讀過書、聽說過王陽明「致良知」學說的山賊。
  • 人生三件寶:知恥、敬畏、自律!(好文)
    人生第一寶:知恥之心古語云:「唯有知恥,才有自尊。」知恥才能遠辱。有了這份羞恥之心,做了錯事便會慚愧,辜負了別人的期望會內疚,行為不當就會難過。知恥的人,行為有規範,不會出大格;不知恥的人,什麼壞事都可能幹。
  • 知恥,敬畏,自律
    >古語云:「唯有知恥,才有自尊。做出了,有損道德的事,還振振有詞,強詞奪理,不停地為自己的醜惡行徑辯護,一點羞恥感都沒有。知恥,方能守正,知恥才能自尊。做人,就要知恥。心中有了恥辱感,是非在心中,善惡在行間,做人才會守底線,做事才會知進退。人生第二寶敬畏(敬畏之心)常懷敬畏之心,方能行有所止。
  • 人生三件寶:知恥、敬畏、自律
    有了這份羞恥之心,做了錯事便會慚愧,辜負了別人的期望會內疚,行為不當就會難過。知恥的人,行為有規範,不會出大格;不知恥的人,什麼壞事都可能幹。我想要的未來,是看得到...做出了有損道德的事,還振振有詞,強詞奪理,不停地為自己的醜惡行徑辯護。知恥,方能守正,知恥,才能自尊。做人,就要知恥。心中有了恥辱感,是非在心中,善惡在行間,做人才會守底線,做事才會知進退。常懷敬畏之心,方能行有所止。
  • 知恥,敬畏,自律(深度好文)
    來源:哲學閱讀(ID:zxyd22)古語云:「唯有知恥,才有自尊。」知恥才能遠辱。有了這份羞恥之心,我們做了錯事便會慚愧,辜負了別人的期望會內疚,行為不當就會難過。知恥的人,行為有規範,不會出大格;不知恥的人,什麼壞事都可能幹。知羞恥,明是非,然後才會立大志,才能做大事,才可成大器。最可怕的事,他們從不會為自己的醜惡行徑感到臉紅。做出了,有損道德的事,還振振有詞,強詞奪理,不停地為自己的醜惡行徑辯護,一點羞恥感都沒有。知恥,方能守正,知恥才能自尊。做人,就要知恥。
  • 人生三件寶:知恥,敬畏,自律 !
    人生第一寶:知恥(知恥之心)古語云:「唯有知恥,才有自尊。」知恥才能遠辱。人這一生,敬畏要放在心中,不該碰的紅線堅決別碰,不該越的雷區堅決別越。敬畏人生,才能珍惜生命,認真利用好每一天的時間,做該做的事情,做正確的事情!每個人,只有心懷敬畏才能有危機感,才能知方圓、守規矩,踏踏實實幹事,乾乾淨淨做人,守住自己的內心道德底線。
  • 人生三件寶:知恥、敬畏、自律!(經典好文)
    來源:網絡,版權歸作者知恥才能遠辱。有了這份羞恥之心,做了錯事便會慚愧,辜負了別人的期望會內疚,行為不當就會難過。知羞恥,明是非,而後才會立大志,才能做大事,才可成大器。最可怕的是,他們從不會為自己的醜惡行徑感到臉紅。做出了有損道德的事,還振振有詞,強詞奪理,不停地為自己的醜惡行徑辯護。做人,就要知恥。
  • 濰坊高新雙語學校開學典禮:敬畏生命需自律
    隆重典禮 催人奮進本次開學典禮的主題為「敬畏生命需自律」,第一個要敬畏生命。雙語學子當敬畏生命、順應自然、和衷共濟、各盡其能,珍惜光陰,珍惜生命賦予我們的奮鬥的機會;第二個要敬畏規則。自律中蘊藏命運,規則就像是一面鏡子,常懷敬畏之心才能發現自己的不足,養成良好的品行。雙語學子當嚴於律己,寬以待人,眼中有戒尺,心中存敬畏,有所言,有所不言,有所為,有所不為,從當下做起,從小事做起,管理好自己的思想和行為;第三個要敬畏夢想。
  • 前有「知恥近乎勇」,後有「辱莫大於不知恥」,為何知恥如此重要
    「辱莫大於不知恥」出自王通的《中說·關朗》,旨在強調知恥;而「知恥近乎勇」出自《禮記·中庸》,旨在強調改過。1、「辱莫大於不知恥」旨在強調知恥:因為拒絕接受批判,所以才不知恥在王通《中說·關朗》中記錄著這段話:痛莫大於不聞過,辱莫大於不知恥。
  • 努力到極致才是對人生的敬畏!
    你有想要學習卻還觸碰的興趣嗎?你有想得到卻還沒得到的東西嗎?你有想去還沒去過的城市嗎?你有想見卻還沒見到的人嗎?我猜你有!!!如果你有的話,你準備什麼時候去學習那個被擱置好久的興趣,下個月還是明年,又或是遙遙無期的未來,等到你散失了熱情,等到被你遺忘而丟棄的時候嗎?不是什麼都能等待有一句話說得好—「猶豫不決比魯莽更可怕」。大部分人都認為衝動是魔鬼,但是仔細想想,衝動是因為熱情來的太快以至於沒思考的那麼成熟罷了。
  • 敬畏感是什麼?對生活,對工作,對人生,敬畏是心裡的一桿秤
    分享的內容早已經忘記,可是當時為了分享準備的狀態記憶猶新,認真到緊張,緊張到細緻,細緻到挑剔,內心有一種畏懼感和神聖感,因此產生了對它的慎重和注重。最後形成了對待一件事情的敬畏之心,也因為對它的如此敬畏,才能最終獲得好的體驗和感受。原來敬畏是一種源自內心的尊重,因為尊重很認真,因為尊重很珍惜,因為尊重很在意,因為尊重心存畏懼。
  • 農村俗語人生有三寶:醜妻、薄地,還有一個是什麼?
    農村俗語,是老一輩人留下的智慧的結晶,於朗朗上口、通俗易懂的語句中蘊含著深刻的道理,不管是做人、生活,還是生財之道,都有一定的意義。今天我們要來了解的這句,可能很多在農村長大的朋友也沒聽過,「人生有三寶:醜妻、薄地……」,下面就一起來看下,這第三寶是什麼。
  • 字裡行間丨心有敬畏 行不逾矩
    敬畏,是一種人生態度,也是一種行為準則。心存敬畏,方能行有所止。敬是會意字,由茍和攴兩部分組成。茍意為自我告誡、自我反省。攴意為敲擊。《說文解字》中說:「敬,肅也」,敬字本義為恭敬、端肅。畏的甲骨文字形像是鬼以手持杖的樣子。
  • 學佛要皈依,皈依三寶的利益有多大,充滿不可思議!
    」由此可見,皈依的功德利益有多大,可以說在人生路上,所得總利益加起來,也不及皈依三寶的功德大。學佛為何要「皈依三寶」,看完這十點利益你就知道了!一、找到聖者「釋迦牟尼佛」作為老師,成為正式的佛弟子。皈依是成為佛弟子的第一步,能夠皈依亦代表著「福報深厚」。
  • 劉夢溪論知恥(一)修身從知恥開始
    最新的一篇,是發表於《北京大學學報》2017年第六期的《論知恥》。全文兩萬餘字,以疏解《禮記·中庸》提出的修身三達德(即:智、仁、勇)為題點,論證「知恥近乎勇」一德為何是士之為士的首要品格。對「好學近乎知」和「力行近乎仁」兩達德,也作有詳盡疏解,對「仁」何以需要「力行」,文章提出了新的釋證,認為仁是親、愛、寬、博意涵的括稱,只有在與他人的關係中方能得以呈現。
  • 負荊請罪 知恥後勇
    故事裡講述的道理也會讓他們始終引為人生道理。 廉頗藺相如故事的一個核心思想就是勇於承認自己的錯誤,並且知錯能改。我們的編導也帶著這樣的問題走進學生的世界裡,去了解他們內心對於知錯能改的認知,去發現他們對於知錯而無動於衷的那些內心搖擺與掙扎。 ■■■■■
  • 敬畏生命不辱使命,敬畏規章只爭朝夕,敬畏職責不負韶華
    安全從業者做到遵章守紀是對個人最好的保護,只有每一名安全從業者做到嚴格按章操作,規範自律,崗位安全責任才能真正得到落實。奇蹟時刻是專業在閃光。當英雄機長劉傳健在飛行中遭遇到平日飛行訓練中未曾遇見的險情,他依然能夠保持定力,恪盡職守,在極度惡劣的環境下,險象環生,他卻從容自定駕駛飛機,確保了人民生命財產安全,創造了世界航空史的奇蹟,成為民航人的驕傲。
  • 慎獨,是自律的最高境界,是人生最好的修行!
    慎獨是對於心中自律的堅守,是在無人時、細微處,如履薄冰、如臨深淵,始終不放縱、不越軌、不逾矩。慎獨,是一場自我與全世界的對話,更是自我與靈魂的對話。慎獨,本質上就是《大學》中所說的「誠其心,正其意」,是對自我內心崇高道德律的敬畏。達到這種境界的人,能在絢爛中歸於平淡,在世不染,閱歷深厚,返璞歸真。
  • 文珠法師:三寶的含義是什麼 三寶的分類有哪些
    諸佛因中修行時,能運用般若的智慧--始覺智,照見宇宙人生的原理--本覺理,自覺覺他的功德妙行,都達到究竟圓滿的覺悟境界,所謂:「三覺圓明,萬德具足,」徹底明白人生的意義,回複本來具足的真如自性,成為宇宙的大覺,即被稱為佛陀--覺者。所以佛字,又含有始覺,本覺,究竟覺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