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海峽論壇「錦上添花」的美女記者

2020-12-22 手機鳳凰網

臺海網5月18日訊 (海峽導報記者 林靖東 張燕娟 燕子 薛洋 林連金/文 黃少毅/圖)被譽為迄今為止兩岸間規模最大的民間交流大會——— 首屆海峽論壇上,政商名流雲集,民間知名人士薈萃,用最草根的語言,展開一場場最草根、最貼心的交流。與此同時,論壇也吸引了境內外120多家媒體、800多名記者前來採訪。當他們在追逐一個個焦點人物、採寫一篇篇精彩報導的時候,也成為了活動上的一道靚麗風景線。今天,我們就來認識幾位奮戰在一線、為論壇「錦上添花」的美女記者。

林舒婕(香港《文匯報》)

想給王毅當閩南語翻譯

身材瘦小的林舒婕,做起新聞來卻有著無窮的精力。作為香港 《文匯報》的記者,這個小妮子一個人的發稿量,常常比三個大男生都多。

幾天論壇報導跑下來,密集的活動,被同行稱為「昏天黑地」的強度,在她看來只是少許的忙碌感。要知道,15日當天,這位美女還跟團到金門「繞」了一圈,當天打了一個來回,其他人還沒從奔波中緩過神來,她就活躍在了論壇現場。年長一點的同行,只能望著此美女慨嘆:年輕真好。

在海峽論壇上,看到帥氣卻總一臉嚴肅的國臺辦主任王毅,被滿場閩南語搞得「霧薩薩」(意為一頭霧水)時,廈門姑娘林舒婕真是恨不能給王毅來個同聲翻譯。

宋育菁(臺灣年代電視臺)

切身感受到大陸的善意

昨日當海峽論壇結束時,記者開始對與會嘉賓進行 「圍追堵截」。人群中,一個身材高挑、容貌姣好的女記者格外引人注意,她正緊跟著前民進黨主席許信良,一邊發問、一邊記錄。她名叫宋育菁,是臺灣年代電視臺新聞部的記者,目前常駐上海報導大陸新聞。

她欣慰地說,在大陸幾年的採訪經歷,她最大感受就是兩岸關係雖經歷波折,但近來正朝良好方向發展。大陸釋出的善意越來越多,自己常在第一線跑新聞,已切身感受到這一點。簡單地聊了幾句,宋育菁一臉抱歉地表示,還要趕另一場活動採訪。然後,一路小跑,很快消失在人群裡。早就聽說臺灣媒體記者特拼,果然名不虛傳。

張弛(中國臺灣網)

見證兩岸大交流很充實

海峽論壇大會召開時,會議中心的電視轉播室裡,張弛正坐在電腦前,一邊全神貫注地聽著直播,一邊飛快地敲擊著鍵盤。

她無奈地笑著說:「沒辦法,網絡新聞就要求快,須邊看報導,邊編稿,否則慢了就沒意義了。」張弛是湖南人,有著「湘妹子」特有的韌勁,記得在莆田採訪時,別的記者都去用餐了,新聞中心空空蕩蕩只剩她一個人在寫稿、發稿,當時真是打心底表示敬佩。當記者快滿三年了,她雖然有時感到很累,不過還是蠻喜歡媒體這一行。「採訪過臺交會、兩會會談等一系列大型活動,見證了兩岸間一個個歷史時刻,還是蠻充實、蠻欣慰的。」張弛笑著說道。

 

章豔(深圳衛視)

「超級女特工」

作為深圳衛視《直播港澳臺》的當家花旦,工作4年來,章豔親身經歷了兩岸間的一次次重大交流活動。昨天和章豔閒聊時,覺得她特別興奮,「16日約到朱立倫,做了個簡短的獨家訪問,剛剛又堵到胡志強,問了幾個問題,成果頗豐哈」,說完一臉自豪。「人家可厲害了,長得漂亮,又敢衝,別人搞不定的訪問她往往可以」,其同事打趣道,「套用熱門影片名稱,就是《超級女特工》」。這位擁有英國名牌大學碩士學位的高材生,氣質不錯,還有才學,在觀眾中有不少忠實的粉絲。

彭馨儀(臺灣TVBS)

無懼混亂現場保持細緻觀察

彭馨儀,是臺灣TVBS文字記者,平時在上海駐點。

與臺灣其他女記者一樣,彭馨儀即使在混亂繁忙的工作現場,也保持精緻的妝容和溫文的談吐。而且她的觀察力也非常細緻。談及對海峽論壇的最深刻印象,彭馨儀頭頭是道分析說,就算是在海峽論壇大會這樣的場合,雖然表面上平靜,但是仍能感受到臺灣草根的獨特性格。比如相較大陸,臺灣嘉賓會更喜歡「搶鏡頭」,喜歡爭取到表達意見的機會。彭馨儀告訴記者,這其實是好事,因為類似感覺在以前的兩岸交流活動中並不常見,表明海峽論壇是有意義的,在民間性這一方面達到了想要的效果。

楊揚(福建省電視臺)

遇到大新聞就會很興奮

紅衣黑裙,福建省電視臺出鏡記者楊揚,在人群中特別顯眼。

為了報導海峽論壇,他們派出了200人的直播隊伍。15日,楊揚隨著大隊伍來到廈門,她負責現場連線、直播部分。

昨天,為了報導海峽論壇大會,楊揚早上5點半就從酒店出發了。一個早上,她幾乎都沒有坐下過。

幹了7年記者,楊揚直言,很苦,也很累,但遇到大新聞,她還是會很興奮。

花絮

洗手間成「臨時專訪區」

海峽論壇大會實行嚴格的安保措施,在會場,記者想逮人採訪,成了「幾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務」。於是,就有人動起了「歪」腦筋。

一開始,有一名女記者守在洗手間外。等到有嘉賓離開會場,上完洗手間,一臉輕鬆地走出來時,就上前「逮人」採訪。很快,大家紛紛發現了這個「竅門」,「蹲點」的人多了起來,洗手間外,成了一個 「臨時專訪區」。

嘉賓演講時髦「秀」閩南語

除了普通話,兩岸共通的兩種方言——— 閩南語、客家話,成了昨日論壇大會上嘉賓演講的「時髦用語」。

「打給厚!」嘉賓一上場,就來了這麼一句,把北方記者給聽傻了。原來,這是「大家好」的閩南語發音。在場的臺灣同胞聽了後,會心一笑。

輪到閩西客家聯誼會會長曾耀東發言的時候,大家又欣賞到了「客家話秀」。「兩岸客家鄉親,自家人哪」,當他用飽含深情的客家話說出這句話時,幾位頭髮花白的臺灣客家鄉親,不約而同地齊齊點頭。

禮儀小姐也喜歡朱立倫

禮儀小姐負責獻花、端茶送水,可謂距臺灣嘉賓最近的人。莫非近水樓臺先得月?反正她們都很喜歡國民黨副主席朱立倫。

昨天論壇大會結束後,記者偶遇已經換下旗袍、準備下班的禮儀小姐,仔細一聽,她們唧唧喳喳聊著的,可不就是海峽論壇上人氣最高的朱立倫麼?記者忍不住插嘴,向她們仔細介紹了一番朱立倫的履歷,這些禮儀小姐們聽得可是非常認真。

關注海峽論壇的日本記者

在昨日的採訪現場,一名操著生硬、蹩腳的普通話問問題的記者格外引人注意。

過不了語言關,也能當記者?不少人議論道。仔細一打聽,原來他名叫田中,是日本NHK電視臺駐北京的記者。他告訴記者,其實日本很關注臺海局勢。他這次來廈門,就是要向日本的民眾傳遞兩岸民間的大交流盛況。

相關焦點

  • 臺灣「90後」眼裡的海峽論壇
    原標題:臺灣「90後」眼裡的海峽論壇  「我覺得年輕人不要先入為主給海峽論壇抹上什麼色彩,應該實地走走,眼見為實。」臺灣「90後」男孩溫佳學說。   在臺灣飛碟聯播網工作的溫佳學,因為海峽論壇第一次來到大陸。
  • 第十一屆海峽論壇衛生健康分論壇舉行
    6月15日,第十一屆海峽論壇衛生健康分論壇在廈門舉行。中國臺灣網6月16日廈門訊(記者 王怡然)6月15日,第十一屆海峽論壇衛生健康分論壇在廈門舉行。廈門市人民政府副市長國桂榮、海峽兩岸醫藥衛生交流協會名譽會長黃潔夫、國家衛生健康委副主任王賀勝、臺北醫學大學特聘教授胡幼圃等出席論壇並致辭。論壇由海峽兩岸醫藥衛生交流協會會長王立基主持。
  • 海峽論壇官方網站 -- 圖片
    </p><p>  國家財政部高度重視加強海峽兩岸會計交流與合作工作。去年12月,財政部副部長王軍親臨廈門為廈門對臺會計合作與交流基地揭牌,並在「會計準則國際趨同下的兩岸會計合作與交流」論壇上作了主題演講。他指出,當前兩岸關係正進入大交流、大合作的新階段,兩岸良性互動的局面正在形成並不斷深化;國際政治經濟金融格局在後金融危機時代也在發生深刻變化。
  • 出席海峽論壇?親民黨:宋楚瑜沒交待
    (中評社 資料照) 中評社臺北9月15日電(記者 倪鴻祥)中國國民黨確定缺席「第十二屆海峽論壇」,親民黨秘書長李鴻鈞受訪表示,他近期都忙著經營中南部,目前沒有計劃去大陸,也沒有準備要出席海峽論壇,黨主席宋楚瑜也沒有任何交待。
  • 第九屆海峽百姓論壇在福建龍巖舉行
    圖為福建省委常委、統戰部部長、省海外聯誼會會長雷春美在第九屆海峽論壇·海峽百姓論壇開幕式上致辭。 張金川 攝中新網龍巖6月19日電 (記者 張金川)以「兩岸同根,閩臺一家」為主題的第九屆海峽論壇·海峽百姓論壇19日在福建龍巖舉行,兩岸近80個姓氏的宗親代表1000多人歡聚一堂,再續「兩岸一家親」情誼。
  • (聚焦海峽論壇)新政為閩臺融合釋放哪些紅利
    (聚焦海峽論壇)新政為閩臺融合釋放哪些紅利 2015-06-16 18:26:14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
  • 海峽兩岸人文學論壇在海滄舉行
    (本版圖/本報記者 張奇輝 攝)  本報訊(記者 張珺 通訊員 張韌)作為與2019海峽兩岸(廈門)樂活節同期舉行的國臺辦對臺重點交流項目,第二屆海峽兩岸人文學論壇日前在廈門海滄舉行。本屆論壇由國務院臺灣事務辦公室、中國社會科學院指導,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中國社會科學院臺港澳研究中心、廈門海滄臺商投資區管委會共同主辦,海峽兩岸交流基地(廈門市石室書院)承辦。
  • 第七屆海峽兩岸大學生文創論壇舉辦
    本報訊 (記者 楊珊珊) 6日,作為第七屆海峽兩岸大學生創意文化節的重要組成部分,第七屆海峽兩岸大學生文創論壇在第十三屆海峽文博會上舉辦。 來自兩岸文創領域的專家學者及大學生代表會聚一堂,以「與你一起實現夢想」為主題,圍繞兩岸大學生文化創意設計、實踐、合作等方面展開腦力激蕩,對海峽兩岸高校文創發展提出建議。 論壇上,還頒發「2020年海峽兩岸文化創意交流工作特殊貢獻獎」「2020年海峽兩岸文化創意交流合作優秀單位」等獎項。
  • 第九屆海峽兩岸電視藝術節暨海峽兩岸電視論壇今天在福州舉行
    你好臺灣網福州11月23日消息(記者張子亞、郭婕妤)為推動海峽兩岸電視文化事業的繁榮發展,促進兩岸電視藝術的合作交流,2020年11月23日第九屆海峽兩岸電視藝術節暨海峽兩岸電視論壇在福建福州舉行。開幕式現場(主辦方供圖)本次論壇主題為「合作·創新·共贏——新時代兩岸電視藝術新空間」。兩岸電視人圍繞短視頻與影音加值,探索了短視頻時代下的媒體新力量,分析了媒體未來的發展趨勢。因疫情影響,臺灣專家無法訪問大陸,本屆論壇採用了線上形式,讓兩岸電視界同仁進行溝通與交流。
  • 兩岸鄉親再續緣海峽盛會又一春——第十屆海峽論壇觀察
    東南網6月13日訊(福建日報記者 劉深魁)十年砥礪奮進,十載春華秋實。第十屆海峽論壇繼續聚焦基層民眾和青年群體,圍繞「海峽論壇十年」策劃開展一系列紀念活動,再次吸引兩岸萬千民眾跨海相會,共敘親情鄉誼,共話民生福祉,更鮮明體現出「擴大民間交流、深化融合發展」的論壇主題。
  • 第十屆海峽論壇·海峽兩岸職業教育論壇 在廈門舉行
    6月5-6日,由中華職業教育社、臺灣私立科技大學校院促進會、海峽兩岸教育交流促進協會、中華勞工共同品質產物提升暨就業輔導促進會、臺灣勞動人權協會主辦的「第十屆海峽論壇•海峽兩岸職業教育論壇」在廈門成功舉行。
  • 海峽論壇:民間交流是兩岸不變的主題
    第八屆海峽論壇6月11日在福建廈門拉開帷幕。據介紹,今年共有128家海內外媒體、近700位記者報名參加採訪。作為「5?20」臺灣政局變化後第一次兩岸大型交流活動,海峽論壇吸引了眾多目光。在兩岸關係充滿不確定性的時候,各領域的交流合作如何推進,人們期待在海峽論壇上找到答案。
  • 「恐嚇」民眾阻止海峽論壇?蔡英文為「脫鉤」動作不斷!
    前幾日臺灣方面宣布了所謂的「禁令」,禁止在臺灣地區舉辦與海峽論壇相關的一系列活動,不希望臺灣地區的民眾參與到視頻連線中,這些行為明顯不利於海峽兩岸之間的交流與合作,更是對兩岸關係沒有一點好處。
  • 第十屆海峽論壇觀察:兩岸鄉親再續緣 海峽盛會又一春
    動漫、花藝、交趾陶、漆線雕、餐飲美學創作……記者在海峽職工論壇上看到,來自兩岸的手工藝人、一線職工和基層勞工紛紛亮絕活,相互交流技藝,展示創新成果。  「手藝是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練出來的,交趾陶和漆線雕都是中華民族的傳統工藝,需要兩岸攜手好好傳承下去。」90後臺灣姑娘劉惠羽展示了臺灣傳統藝術交趾陶,而泉州工藝美術大師黃雪明這次帶來漆線雕技藝。
  • 臺灣廟會 藉助海峽論壇展示臺灣特色文化
    臺灣廟會 藉助海峽論壇展示臺灣特色文化 2013年06月14日 23:01 來源:中國臺灣網 字號:  小  中  大 轉發
  • 第九屆海峽兩岸美食文化論壇臺灣花蓮登場
    中新社臺灣花蓮4月10日電 (記者 畢永光 路梅)第九屆海峽兩岸美食文化論壇10日在臺灣花蓮舉行,吸引兩岸超過20個城市的逾百家知名餐飲企業代表及美食家參加。  論壇主席、臺灣中華海峽兩岸餐飲連鎖經營協會會長梁幼祥說,本屆海峽兩岸美食文化論壇是歷屆以來規模最大的,「通過論壇這個平臺,兩岸美食界可以相互扶持、學習,共同把中華美食推向世界。」
  • 【海峽論壇】臺灣青年看大陸:在這裡擁抱更美好的未來
    第十屆海峽論壇5日在福建廈門開幕,青年交流作為本次論壇的四大版塊之一,各項青年活動陸續登場,5日下午的海峽論壇十年故事匯活動現場記者尋訪了首次登陸的臺灣00後和在大陸發展多年的「老」臺青,從不同的角度傾聽他們的故事。
  • 第九屆海峽兩岸美食文化論壇將在臺灣花蓮舉行
    新華社臺北4月8日電(記者陳思武 劉剛)第九屆海峽兩岸美食文化高峰論壇暨首屆環太平洋國際廚藝大賽10日將在臺灣花蓮舉行,兩岸餐飲企業經營者與廚藝達人將齊聚一堂,以「未來中餐的包容、跨界時代的合作」為主題進行交流與探討。
  • 蔡當局杯葛海峽論壇,大陸依舊保持定力
    據了解,後續還有臺灣各界代表人士來參加19日開始的海峽論壇。這顯示希望兩岸和平發展、盼望擴大交流合作的臺灣主流民意,並非民進黨當局的政治打壓所能阻止的。「綠色恐怖」根本擋不住交流腳步!「自古至於今,與民為仇者,有遲有速,而民必勝之。」一直以來,民進黨當局千方百計阻撓兩岸交流合作,幻想「關起門來搞『臺獨』」,但這種逆潮流而動,與民為仇的做法,註定死路一條。
  • 親情大聚會 民間嘉年華——回眸歷屆海峽論壇
    原標題:親情大聚會 民間嘉年華——回眸歷屆海峽論壇   福建日報APP-新福建5月29日報導 (福建日報記者 劉深魁) 作為海峽兩岸最大的民間交流盛會,第十屆海峽論壇將於6月初在福建閃亮登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