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收集、轉運和處置疫情醫療廢物,是疫情防控的「最後一道防線」,在9月8日召開的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會上,承擔這一重要任務的重慶市固體廢物管理中心(以下簡稱管理中心)黨支部,作為環保人抗疫的代表,榮獲了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先進集體的稱號。
中共重慶市固體廢物管理中心支部委員會。圖源:重慶生態環境
為有效杜絕可能造成的二次感染和病毒擴散,疫情發生後,管理中心幹部職工日夜奮戰在醫療廢物處置一線,以實際行動體現了生態環保鐵軍的使命、責任與擔當。
全員逆行,吹響抗疫一線「集結號」
及時、高效、規範地對醫療廢物進行無害化處置,既是對二次傳播的有效遏制,也是打贏疫情阻擊戰的關鍵一環。
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管理中心第一時間應急響應,領導幹部率先帶頭「逆行」,迅速建立起專項防控、信息報送、協調溝通、工作預案、排查預警等五項制度和專項值班值守計劃,並貫通延伸到區縣生態環境部門和危險廢物處置單位。
同時,職工們紛紛主動放棄春節休假,即使除夕當天也依然奮戰在疫情防控最前沿。全市15家醫療廢物處置單位第一時間緊急召回休假人員,426名一線員工全員到崗,125輛專用醫療廢物運輸車開足馬力,迅速形成每日99噸的「戰時」醫療廢物處置能力。
重慶市固體廢物管理中心工作人員張益鑫(左)、楊水文(右)在重慶同興醫療廢物處理公司對疫情醫療廢物處置情況進行檢查。圖源:重慶生態環境
爭分奪秒,拿出三級應急「標準答案」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根據重慶市生態環境局《應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醫療廢物管理預案》,管理中心督促指導各區縣生態環境局和15個醫療廢物處置單位制定相應的工作預案,組織應急設施運行維護單位24小時待命,迅速形成了市、區縣、處置單位三級應急值守機制,確保了應急設施運行穩、有效果。
針對新冠肺炎病毒傳染性強、定點醫院和集中隔離點風險高等情況,管理中心嚴格落實疫情醫療廢物專車專人運送,24小時至少收集處置一次;優先收集、優先處置並延長一倍高溫蒸汽消毒時間等措施,確保無害化處置;定點醫療機構全面加強滅菌消毒設施運行維護,加密監測總餘氯及pH值指標,確保設施穩定運行;集中隔離點產生的生活垃圾和廢水嚴格按照醫療廢物、廢水管理規範安全處置……給出了醫療廢物收集、運輸、處置的「標準答案」。
同興醫療廢物處理有限公司,一輛醫療廢物轉運車正在作業區域門前下料。圖源:重慶生態環境
運籌帷幄,萬噸醫廢消弭於無形
疫情暴發,意味著醫療廢物成倍劇增,為解決隨之而來的處置能力不平衡問題,管理中心組織學術帶頭人每日調度、分析研判醫療廢物處置情況和處置單位運行情況,對運行負荷超過80%的處置設施提前預警,並緊急啟用移動式處置設施、危廢焚燒設施、生活垃圾焚燒爐、工業窯爐等開展應急處置。
2月1日,有處置單位反映,現有設施難以處置廢棄病服、床單、棉被等疫情醫療廢物。經過研究論證,管理中心當機立斷啟用永川中明港橋、禾潤中天璧山和長壽處置場等3個危險廢物焚燒設施作為疫情醫療廢物應急處置設施;同時應急批准北碚同興公司備用設施應急投運,確保中心城區醫療廢物及時安全處置。通過科學、有效、及時地調度,全市醫療廢物集中處置能力相較於疫情前提高了近20%。
一場「戰疫」下來,截至7月11日,全市累計處置醫療廢物約1.16萬噸,實現了疫情期間醫療廢物「應收盡收」「日產日清」、安全處置,牢牢守住了疫情防控的「最後一道防線」。
圖源:重慶生態環境(重慶市固體廢物管理中心供圖)
坐鎮中心,當好醫廢處置「定盤星」
安全防護要求高、防護物資消耗快、工作人員壓力大,幾乎是疫情面前每個醫療廢物處置單位都要面臨的難題。困境當中,管理中心始終坐鎮戰「疫」最前沿,與處置單位共進退,每日收集匯總、精準協調解決醫療廢物收集處置過程中遇到的各種問題,起到了「定海神針」的作用。
2月3日,有處置單位反映有鄉鎮村民設置路障,影響醫療廢物的運輸。得知情況後,中心負責人主動協調交通部門將醫療廢物運輸車輛納入應急運輸保障體系,對接區縣生態環境局及時解決鎮村設置路障影響醫療廢物運輸車輛進出問題等,不到一個小時,問題解決,道路暢通,醫療廢物順利在24小時內完成收集運輸處置。
本著服務行業發展、幫扶企業復工復產的理念,在疫情阻擊戰迎來階段性勝利之時,管理中心的幹部職工依然堅守在一線,通過主動上門幫助產廢單位和經營單位開展固體廢物汙染防治設施自查,解決了企業實際困難。
來源:中國環境報
編輯:米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