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陳維燈 實習生 何星熠
安全收集、轉運和處置醫療廢物,是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最後一道防線」。在前不久召開的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會上,重慶市固體廢物管理中心(以下簡稱管理中心)黨支部榮獲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先進集體稱號。
面對突如其來的疫情,管理中心第一時間啟動應急響應,全市15家醫療廢物處置單位立即緊急召回休假人員,426名一線員工全員到崗,125輛專用醫療廢物運輸車開足馬力,迅速形成每天99噸的「戰時」醫療廢物處置能力。
「根據市生態環境局《應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醫療廢物管理預案》,我們立即督促指導各區縣生態環境局和15個醫療廢物處置單位制定相應的工作預案,組織應急設施運行維護單位24小時待命,迅速形成了市、區縣、處置單位三級應急值守機制,確保了應急設施運行穩、有效果。」管理中心負責人介紹,針對新冠病毒傳染性強、定點醫院和集中隔離點風險高等情況,管理中心嚴格落實疫情醫療廢物專車專人運送,24小時至少收集處置一次,並將高溫蒸汽消毒時間延長一倍,確保無害化處置。
疫情暴發後,管理中心組織學術帶頭人每日調度、分析研判醫療廢物處置情況和處置單位運行情況,對運行負荷超過80%的處置設施提前預警,並緊急啟用移動式處置設施、危廢焚燒設施、生活垃圾焚燒爐、工業窯爐等開展應急處置。
2月1日,有處置單位反映,現有設施難以處置廢棄病服、床單、棉被等疫情醫療廢物。經過研究論證,管理中心當機立斷啟用永川中明港橋、禾潤中天璧山和長壽處置場等3個危險廢物焚燒設施作為疫情醫療廢物應急處置設施,同時應急批准北碚同興公司備用設施應急投運。通過科學、有效、及時的調度,全市醫療廢物集中處置能力相較於疫情前提高了近20%。
截至7月11日,全市累計處置與疫情有關的醫療廢物約1.16萬噸,實現了疫情期間醫療廢物「應收盡收」「日產日清」、安全處置,牢牢守住了疫情防控的「最後一道防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