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州姜堰錢大媽腹腔內藏巨大腫瘤,如同一個成熟的西瓜,嚴重影響周圍臟器功能。11月29日,泰州市人民醫院(以下簡稱「市人醫」)肝膽胰外科成功實施了一例腹膜後巨大腫瘤切除術,切除的脂肪肉瘤重達8斤,較為罕見。
嚇人!大媽腹腔腫瘤大如西瓜
泰州市人醫專家兩個多小時成功「排雷」
腹部墜脹,原來腹腔長巨瘤
今年55歲的錢大媽,家住姜堰區某鎮,個頭不高,長得壯實,平時在家務農和帶孫子。兩個月前,錢大媽有點「發福」,最初有些腹脹,後來走路也有墜脹感。哪怕喝一碗稀飯,她都覺得腹脹、腹痛,消化不良。
在子女的催促下,錢大媽來到市人醫普外科就診。胃鏡檢查沒問題,不過腹部CT檢查顯示,錢大媽的腹腔已經被一個巨大腫瘤佔據,上至肝臟,下至盆腔,且腫瘤已經把錢大媽的胃、脾臟、胰腺、左側腎臟及結腸一齊推向右側,已經壓迫腹主動脈。
醫生告訴錢大媽,她的腹腔長了個巨瘤,名叫腹膜後脂肪肉瘤,需要手術治療。隨後,錢大媽被轉診到市人醫肝膽胰外科。肝膽胰外科副主任醫師陳曦接待了她,陳曦曾師從省人醫肝膽中心李相成教授。
陳曦說,錢大媽巨型腫瘤位於腹膜後,部位深,所以在腫塊尚小的時候不易發現。等到長大了,壓迫到周圍臟器時,才出現明顯的症狀,比如擠壓胃、胰腺、脾臟、左側腎臟和結腸等。如果不手術,壓迫感將越來越明顯,會出現腸梗阻,腫瘤侵犯的範圍也將更廣,到時再想手術,就要切除更多的侵犯臟器,術後也更容易復發。
「患者入院後,我們為她作了詳細的檢查,針對巨型腹膜腫瘤,手術治療是唯一方案。」陳曦介紹,不過類似巨型腫瘤性質不明,手術切除難度比較大,容易損傷鄰近臟器和大血管。同時,腫瘤切除過程中還容易出現血壓波動,誘發心腦血管意外,麻醉中也容易出現意外。但如果不進行手術,腫瘤的壓迫會逐漸增大,嚴重影響周圍臟器功能。
歷時2小時,專家成功「排雷」
由於病情複雜,肝膽胰外科會同影像科、麻醉科、ICU、泌尿外科、血管外科等科室對錢大媽的病情進行了會診。
經多次會診討論、縝密分析和研究後,手術團隊決定為患者儘快安排手術,並制定了詳細的術前準備計劃。大家一致認為,對解剖層次的把握和對出血風險的控制,是此次手術成功與否的關鍵。
陳曦介紹,腹膜後腫瘤由於位置深、體積大,導致暴露困難,稍有不慎,就會傷及脾臟、胰腺、大腸、腎臟和輸尿管,造成大出血和胰瘻、腸瘻等各種併發症。正因為這裡解剖結構複雜、手術空間狹小,被視作「生命禁區」,要切除長在這個部位的巨大腫瘤,無異於在「生命禁區」裡「排雷」,這正是手術的風險和難度所在。需要主刀醫生把握解剖層次,讓電刀正確「行走」在狹窄的組織間隙內,既要完整切除,又不能損傷周圍臟器。而一旦傷及周圍臟器,患者術後痛苦多、恢復慢,住院時間長,花費也大。
「患者心臟功能不好,心跳緩慢,術前安裝過永久起搏器,更增加了手術風險。」醫療團隊最終決定,由陳曦主刀。整個手術過程歷時2個小時,出血量僅50毫升,腫瘤完美切除。經測量,腫瘤重達8斤,如同一個大西瓜。
目前,錢大媽各項生命體徵正常,擇期便可出院。
警惕脂肪瘤,做好定期體檢
陳曦介紹,錢大媽切除的腫瘤,還在進行病理分析。據初步判斷,應該是一個脂肪肉瘤。脂肪肉瘤是惡性軟組織肉瘤中較常見的一種,常見於30歲至70歲人群,其中以50歲左右發病最多。
「脂肪肉瘤由於腫瘤逐漸增大到一定程度,壓迫周圍臟器出現相應臨床症狀,早期患者不會感到疼痛或者其他不適。尤其錢大媽腹膜後的巨大脂肪肉瘤由於位置深,更不容易在早期察覺。」陳曦說。
雖然這類腫瘤不容易被患者主動感知,但是陳曦提到,通過B超、CT等常規檢查就能發現,因此,他強調,定期體檢十分必要。
「這類腫瘤越早治療效果越好,否則腫瘤越長越大,除了對生活造成不便外,也大大增加了後期手術的難度和風險。並且,在術後為了防止復發,患者也要定期隨訪複查。」陳曦提醒,對於原發性腹膜後脂肪肉瘤的治療,手術完全切除仍是最有效的手段,腫瘤侵犯周圍臟器並非手術切除的禁忌證,只有徹底切除腫瘤以及受累的臟器和組織,才能提高療效,減少復發。
記者 顧和平 通訊員 董龍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