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要勇敢」這類的話輕易不要對孩子說

2020-12-12 騰訊網

很多育兒專家告訴我們「要學會跟孩子共情」,共情可以持續為孩子建立安全感,但對於孩子的整體發展來說,光有共情是不夠的。

孩子還需要解決問題的信心和具體方法。我們必須幫助孩子獲得面對困難的勇氣、「我能行」的信心,以及摔倒後依然能站起來繼續向前的力量。

如何做呢?美國臨床心理學家勞倫斯·科恩博士(Lawrence J.Cohen,Ph.D.)在《遊戲力》一書中,告訴了我們一些很實用的方法,一起去看看吧。

1.在自信的發展過程中,孩子需要與養育者之間形成牢固的聯結,也需要有機會感受自己擁有強壯的身體和掌控環境的力量,還需要嘗試冒險並得到鼓勵

勞倫斯·科恩博士列舉孩子成長過程中的一些例子。

比如在孩子一兩歲時需要知道,我們抱著他玩「小飛機起飛」的遊戲時,我們一定會把他抓牢,會保證他的安全。

他也要知道,他時常會摔倒磕疼自己,我們會及時安慰他,只是摔倒和磕碰總也避免不了。

等他再大一點,他就開始從「推倒大人」這類遊戲中獲得自信,尤其是大人被推倒時做出誇張搞笑的樣子。

再大一點的孩子會使出全身的力氣與我們較量,這是他獲得力量感的重要方式,我們在跟孩子玩摔跤或枕頭大戰遊戲時,應該先與他勢均力敵對抗一陣子,然後在適當的時機讓他「贏」,這能顯著提升孩子的自信。

2. 告訴孩子「有勇氣」並不等於「不害怕」,要努力避免對孩子說「你要勇敢」這類的話。

想一下,「你要勇敢」這類的話是不是暗含另一層意思——「別這麼膽小」,勞倫斯·科恩博士告訴我們其實鼓勵孩子勇敢還有更好的方法。

比如我們可以事後說:「哇,這也太勇敢了吧!」或者「這可不是一點點勇氣就能做到的哦!」

當孩子做出勇敢的事後,我們要及時肯定他,並用恰當方式告訴他:勇氣不是天生的,可以通過練習不斷培養。

當然,孩子有害怕情緒也很正常,有勇氣的意思是雖然害怕了,但還是有所行動。我們要讓孩子明白「有勇氣」並不等於「不害怕」的道理。

3. 幫助孩子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當孩子遇到問題,尤其是社交方面的問題,我們可以從下面三個方面告訴他解決問題的正確方法:

你做過什麼努力?

效果怎麼樣?

下次再遇到,你會怎樣做?

在這個過程中,有以下幾點注意事項:

1. 當我們問孩子「你做過什麼努力」時,如果孩子回答「我什麼也沒做」,千萬不要發火或者不再理會孩子,要知道「什麼也沒做」也是一種處理問題的策略,而且不見得是個壞方法。我們應該問問他「什麼都不做」的效果怎樣。

2.孩子遇到一件事,不要圍繞這件事中令孩子難受的每個細節問個不停。比如孩子不小心摔倒了,若我們一直把關注點放在他「磕破的膝蓋上」,又是悲憐又是自責,這只會讓孩子將注意力全部停留在失敗、受傷害和指責他人的心理上,對於提升孩子解決問題的能力毫無幫助。

即使再糟糕的情況,我們也要讓孩子看到美好結局的可能性,父母只有著眼於幫助孩子建立自信和提升他解決問題的能力,才能讓孩子從困境中解脫出來。

當孩子向我們講述他的不愉快經歷時,我們懷著共情之心傾聽後,別忘了問他:「接下來你打算怎麼辦」,即使最可怕的事情可以有令人欣喜的「下一集」。

3.如果發生了某件不愉快的事情,而孩子沒有有效應對,那麼我們之後可以問問他:「來,咱們想想,下次再發生這樣的事情,你應該怎麼做會更好呢?」比如,如果孩子提起他剛做的噩夢,我們可以建議:「咱們來給這個夢加一個結尾吧?」有助於自信的結尾可以是:「我醒來時發現,原來這不過是一個夢。」也可以是:「後來我有了超能力,就把所有怪獸都扔到天上去了。」

另外,勞倫斯·科恩博士不建議通過「獎勵制度」的刺激讓孩子變得「勇敢」,他認為:

首先,這種方法有漏洞,給了孩子很多討價還價的餘地。

其次,如果孩子覺得克服恐懼只是為了得到獎勵,那麼他會忽略另一種更重要的東西——自我挑戰成功所帶來的成就感。孩子心裡可能會想:「要不是為了那個玩具,我才不幹呢!」

第三,獎勵所強調只是結果的成功或失敗,並沒有關注努力的過程和方法,這往往會讓孩子對自己的膽怯感到羞恥,一旦失敗就會垂頭喪氣。

孩子的成長路上會遇到許許多多的問題,有的問題會讓我們煩躁不堪,不知道怎麼解決才好,跟著大師學育兒,不是說要照單全收、全做,畢竟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個性,如果有一兩點或者一兩句話,對您有所幫助、有所啟發,我們的目的就達到了!

相關焦點

  • 「你要勇敢」這類的話輕易不要對孩子說 | 跟著大師學育兒
    等他再大一點,他就開始從「推倒大人」這類遊戲中獲得自信,尤其是大人被推倒時做出誇張搞笑的樣子告訴孩子「有勇氣」並不等於「不害怕」,要努力避免對孩子說「你要勇敢」這類的話。想一下,「你要勇敢」這類的話是不是暗含另一層意思——「別這麼膽小」,勞倫斯·科恩博士告訴我們其實鼓勵孩子勇敢還有更好的方法。比如我們可以事後說:「哇,這也太勇敢了吧!」
  • 父母不要對孩子說的話
    然而,在日常生活中,有一些話,父母儘量不要對孩子說。一,「我不管你了!」 這句話,是媽媽極不負責任的表現。孩子會覺得媽媽是在撇清自己,錯誤全是自己的,會讓孩子以後畏手畏腳,什麼都不敢去嘗試。所以,說這句話,媽媽要慎重考慮。三,「你看看人家誰誰誰!」 這可能是很多父母經常對孩子說的話。孩子小的時候愛哭鬧,媽媽會說:「你看看人家孩子,多安靜,多好帶!」
  • 教育孩子父母不要輕易對孩子說「不」
    中國的家長都喜歡跟孩子說不,不準說話,不許插嘴,不能這樣。而從不問孩子為什麼要這麼做。孩子的想法有時候雖然幼稚,但卻是最自由和天真的,父母更應該站在孩子的角度,注重和孩子的溝通。  如果父母認為自己能夠幫助孩子解決所有問題。所以就站在高於孩子的地位上,來評判孩子的行為。這樣做必定適得其反,會讓孩子更容易出現牴觸情緒,甚至隨著成長出現逆反心理。
  • 想要孩子勇敢優秀,這幾句話多對孩子說,不要吝嗇
    答案是:「超乎你想像!」而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家長們是和孩子關係最為親密的人,家長們對孩子說話足以影響孩子的一生,讓孩子的人生發生質的飛躍,我們不能一味的給孩子物質上的滿足,更重要的其實是心靈上的,也就是要發揮語言的力量,讓孩子變得勇敢、優秀。1、我愛你。
  • 高考前不要對孩子說的四類祝福語!
    這是之前在網上看到的一篇關於高考的文章裡的,高考家長考前禁忌的祝福語,今天分享給大家 第一類不要說的祝福語:「加油寶貝,爸爸媽媽在家裡等你好消息」,「寶貝,祝你考試成功」!
  • 做父母的,永遠不要對孩子說這樣的話……
    「不要對孩子說這樣的話!」然後孩子會找理由找藉口來和家長爭辯,而且有些孩子態度還很不好,爭辯的時候振振有詞,家長被氣的忍無可忍的時候,經常會爆出這樣的話。除了前面說的,其它的還有,比如:「我等一下揍死你。」碰上一些比較倔強的孩子,如果他說你趕我走我就走給你看,奪門而出,整日整夜不回家,怎麼辦,焦慮到處尋找的最終還是父母,這種威脅教育起不到任何作用,甚至可能產生負作用。
  • 家長和老師在一起交流,這幾句話不要輕易說出口,很顯情商低
    據她說,有些家長跟她說的話,讓她覺得哭笑不得,這些家長給人的感覺情商很低。所以,家長和老師在一起交流,這幾句話不要輕易說出口,很顯情商低,會讓老師感覺很無奈。「老師說的話比較管用,孩子還是交給你管」我的這個朋友說:有些家長可能認為老師可以代替他們教育孩子。
  • 父母不可對孩子說的話
    常言道良言一句暖三冬,惡語傷人六月寒,語言的力量真的很神奇,父母的一句話可以成為溫暖孩子一生的陽光,但是也會成為沒有煙火的武器,對孩子造成不可逆的影響。有些話絕不可對孩子說。一是給孩子貼負面標籤的話:「你怎麼總是這樣做事,毛毛糙糙的」,「你總是這樣馬虎,為什麼呢?」,「你怎麼這麼笨呢?這麼簡單的問題都做錯。」
  • 「你這樣很不禮貌」這樣的話不要對孩子說了,看看心理學家的解釋
    進門後,大人與大人在一起聊天,孩子們在一起玩,朋友家的孩子看到有一箱牛奶,便走過去準備開箱要拿來喝。朋友覺得孩子當眾拆禮物很不禮貌,於是上前去制止,對孩子說:「當眾拆別人的禮物是一種不禮貌的行為。」在我自己身上也發生過一件同類事情,前段時間,發現大寶有了一個插嘴的行為,有時是我在講電話的時候,有時是我在跟別人聊天的時候,有時是我在跟弟弟解釋某些事的時候,剛開始,我對他說:「當媽媽在跟別人講話的時候,你進來插嘴是很不禮貌的,下次不要這樣了。」
  • 爸媽常對孩子說這4句話,你的孩子會越來越自信,父母不要嫌煩
    今天和大家分享四句話,如果父母經常對孩子說這四句話,你的孩子會變得越來越自信,家長千萬不要不耐煩。父母經常和孩子說這四句話,孩子將會越來越自信1、「你的事你可以自己做主!」進入幼兒園前,家長要對孩子說:「不管發生什麼事,我們都是愛你的」,只有自己的父母給了他們足夠的安全感,這樣孩子才會勇敢,在受到欺負的時候,不會選擇隱瞞,會第一時間告訴老師或者家長,讓自己不受委屈。4、「你有自己的想法嗎?」
  • 媽媽,不要輕易對孩子說這3句話,會折斷孩子的翅膀
    但在許多公共場合,當孩子做事不對時候,是需要接受全社會的批評,而不是一味縱容,包庇,說一句他只是個孩子就沒事。 因為不少優秀孩子,是做不來這事的。 04 2、你怎麼能這麼不爭氣 許多媽媽,如果沒有對孩子過多要求,那麼是會對孩子有著高要求。
  • 糖豆媽育兒漫畫:這6句無心的話,最傷人!不要在對孩子說了
    糖豆爸也曾和我談論過這個話題,說我這一點很好,即使是生氣也不會情緒化,還能解決問題。其實這都是糖豆的功勞,一件一件的小事中我也在成長,讓我意識到話出口想三分,尤其對孩子,很多無心的話其實都會對她造成傷害。(友情提示:內容太過真實扎心,如有雷同,純屬正常!)
  • 家有兒子,這四句話即使爛肚子裡也別輕易說,即使開玩笑也不行
    導讀:家有兒子,這四句話即使爛肚子裡也別輕易說,即使開玩笑也不行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家有兒子,這四句話即使爛肚子裡也別輕易說,即使開玩笑也不行!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觀點」旁人對孩子的這3種語言調戲,家長要勇敢say No
    父母或者爺爺奶奶輩兒,在孩子身邊的人,一定要即刻回應:「他們說的不對」,並進一步用事實論證給孩子聽。同時,很認真的告訴說話的人:「不能跟孩子說這樣的話,會傷害到孩子的。」,不要想著連哄帶騙就能矇混過關,很多時候,旁人為了讓孩子不哭鬧,經常會說一些搪塞的話。
  • 父母如果經常對孩子說這幾句話,孩子會變得既勇敢又優秀
    一,讓我們嘗試一下,當孩子向父母尋求幫助時,父母不應該告訴孩子答案,相反,他們可以鼓勵孩子,讓孩子自己找到答案,這樣,孩子將勇敢面對挫折。二,我愛你。經常對孩子說這三個字會使他們非常自信,很多父母可能會經常尷尬地說出這三個詞,但實際上,兒童非常需要這種直接表達情感的方式。
  • 你說的話對於孩子來說是「太陽」還是「小刀」?
    有人說:「知道大人吵架,不該遷怒於孩子,可是當時就是想發洩情緒,控制不住啊。」在教育孩子的時候,爸爸媽媽們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說話方式。就比如下面這4句話,萬萬不能對孩子說:1 我什麼時候答應過你?建議:在答應孩子之前,要先考慮一下自己能否負擔得起獎賞,不要輕易許諾。而一旦你答應,那麼不管有多離譜,都要想盡一切辦法完成。2 養你還不如養個狗!有些家長性子比較急,常常會因為一些事情發脾氣,比如孩子沒抓穩打碎了碗,就會立即大罵:「連個碗都拿不住,你還能做什麼?」孩子不小心摔倒,也會罵:「平路都能摔跤,衣服都弄髒!」
  • 職場上,這3類小人的話再怎麼好聽,你也不要當真
    不得不承認,這種人的口才能力和反應能力是非常地高的,但是這也依然掩蓋不了他們是小人的事實。當我們在碰到這種人的時候,千萬要注意保護好自己,不要聽信了小人的話。他們在說一些好聽的話的時候,你當成玩笑話聽一聽就好了,千萬不要去當真,因為如果你一旦當真了,以為自己抓住了救命的稻草,但到最後,才發現他居然說的是假話,這就會讓你處在一個很被動的境地。
  • 你的一句「我不要你了」對孩子的傷害不亞於打他一頓,父母要慎說
    」你再不聽話,我就不要你了。「」你再哭鬧,我不要你了,你走吧。「」你這孩子怎麼這麼不省心,我真想把你送給別人。「上述這些話,或者類似」我不要你了「的話語,作為父母你曾經對孩子說過嗎?作為孩子,你的父母曾經對你說過嗎?俗話說得好:」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
  • 請不要再對我的孩子說勇敢
    昨天我帶女兒出去玩,女兒跑的時候摔了一跤,腿蹭破了一點,褲子也摔破了,女兒看著我剛想哭,身邊走過的一個爺爺說:「這孩子真勇敢,摔倒了也不哭。」我女兒聽到後馬上把眼淚憋了回去。我抱著女兒說:「寶貝摔疼了,想哭就哭吧。」但我女兒說:「我不疼,不哭。」 相比於我女兒的「勇敢」,我更希望女兒能哭出來。眼淚具有療愈的功能,孩子哭出來,情緒流淌了,孩子才能真正的放鬆、快樂。
  • 如果家裡有兒子,這幾句話不要對他說,對孩子的成長沒一點好處
    其實小孩子的心理無論是男孩子還是女孩子都是非常的脆弱的,家長的時常批評孩子的話,對孩子都會有非常深的影響,所以家裡有男孩子的,有些話家長不能輕易的對孩子說。,卻對孩子說:小子,你可真有本事,這句話恰巧被老師聽到了,老師當場斥責了牛牛媽,表示牛牛媽媽這樣教育孩子會出問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