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不要再對我的孩子說勇敢

2020-08-30 富足媽媽幫

昨天我帶女兒出去玩,女兒跑的時候摔了一跤,腿蹭破了一點,褲子也摔破了,女兒看著我剛想哭,身邊走過的一個爺爺說:「這孩子真勇敢,摔倒了也不哭。」我女兒聽到後馬上把眼淚憋了回去。我抱著女兒說:「寶貝摔疼了,想哭就哭吧。」但我女兒說:「我不疼,不哭。」

相比於我女兒的「勇敢」,我更希望女兒能哭出來。眼淚具有療愈的功能,孩子哭出來,情緒流淌了,孩子才能真正的放鬆、快樂。但我們成年人總是給孩子貼上「勇敢」的標籤,在這個標籤之下,孩子小小的年紀就學會了「有淚不輕彈」,學會了壓抑自己的情緒,學會了故作勇敢。


01 為什麼我們總是希望孩子能勇敢

(1)從物種的生存與繁衍角度來看

當遇到不確定的事情時,一部分個體要能夠敢於冒險,這樣可以抓住可能機會,所以越是勇敢的人,就越能抓住更多的機會。但物種的生存和繁衍,不僅需要冒險者,謹慎者所擔負的責任是同等重要的。一部分個體要相對謹慎,為的是躲避可能的危險。這樣的分工,才最有利於整個群體的生存。但從文化的角度,兩者的待遇就不那麼公平了,全部的光環都被戴到了冒險者的頭上,因為他們勇敢,而謹慎者呢?卻常常被稱為膽小鬼。

即便現在我們人類已經不再有生存的危險,但很多人依舊固著的認為只有勇敢的人才值得被稱讚,也希望自己的孩子勇敢。事實上,很多功成名就的人都是謹慎者,因為謹慎的人思考問題更加全面深刻,不會因一時的衝動,貿然行事。

(2)從大腦的角度去看

大腦在接收信息的時候,信息先到達本能系統,再到達理智系統,也就是說,在遇到不確定的事情時,我們本能的會先感到害怕,想要逃跑,躲避,這種本能的反應,會快於我們的理智分析 。

所以孩子害怕、緊張,這是人類本能的反應。

(3)從家庭教育的角度來看

想一想在我們小時候,當我們不那麼勇敢的時候,父母會說什麼?我們的父母是什麼態度?

父母很可能會對我們說:「沒什麼可怕的」或者是「別哭,勇敢點」。

從小,我們的父母不接納我們的害怕,膽小,敏感。我們成年後也不接納自己的這一面。而當我們有孩子之後,我們也不接納孩子的不勇敢。

我們對孩子的不接納其實都是對自己的不接納,也可以說,是父母對我們的不接納。


02總對孩子說「勇敢」的後果

(1)無助——內心的害怕不敢讓別人知道

我家小區門口有個鞦韆,有一次,我看到小區裡的一個小女孩坐在上面蕩鞦韆,這個小女孩也就五歲左右吧,小女孩在蕩鞦韆的時候,可能沒抓緊,從鞦韆上掉下去了,緊接著又被還在蕩來蕩去的鞦韆撞到了頭,孩子的媽媽趕緊跑過去看孩子,但這位媽媽說出的第一句話是:「沒事,別哭,勇敢點」,媽媽說完後,孩子擦了擦已經流出的眼淚說:「我沒事」,說完後就自己跑開了。小女孩的媽媽看孩子沒事,就轉身去和別人繼續說話了。

我一直注視著這個小女孩,我清楚的看到孩子坐在樹蔭下的臺階上,默默的,一個人擦拭眼淚……

我相信這個媽媽是非常愛孩子,是真心希望孩子沒事的。但當孩子每一次摔倒,受傷時,媽媽都說:「沒事,別哭,勇敢點」,那麼孩子小小年紀便學會的是——不能不勇敢。即使受傷、害怕,也不能告訴別人,只能一個人默默的舔舐傷口;即使痛苦,也不知道該如何求助,該找誰求助,孩子只有深深的無助感。為孩子日後的安全感埋下極大的隱患。

更嚴重的是,孩子將來真的需要我們的保護,需要我們的幫助的時候,反而不會告訴我們了,孩子不相信父母會真的接納自己的不勇敢,不相信父母能真正的理解自己。

2)向內攻擊——當自己不勇敢時,就會向內攻擊自己、否定自己

作為成年人,我們必須要承認我們每個人都有「慫」的一面,「認慫」也是一個人成熟的標誌之一。隨著年紀增長的,不僅有體重,還有我們的智慧,要清楚的知道自己不能做什麼,自己的界限在哪裡,而不是一味的去看自己能做什麼。但很多人在「勇敢」的標籤下長大,認為生而為人就應該勇敢,死都不能認慫,卻不知道死都不能慫的,其實是二傻子。

所以,在這樣的信念下,每當自己不夠勇敢時,就開始不停的向內攻擊自己,認為自己不夠好,自己沒用,不斷的內耗自己。

(3)強撐——勇敢的外表下,是一顆破碎逃離的心

我曾經認識一個事業有成的女孩,年紀輕輕就有房、有車、有店。人長的漂亮,在不到30歲的時候,就已經擁有了兩家自己的服裝店,有一個穩定的男朋友。事業、生活順風順水,但32歲那年一切都發生了改變。

這個女孩的家裡並不富裕,有一個弟弟,家裡對弟弟倍加寵愛,總是讓她這個姐姐讓著弟弟,照顧弟弟。她十幾歲就出來打工,她曾對我說過她是一個特別勇敢堅韌的女孩,從小自己摔倒自己爬起,從不哭。出來打工,品盡艱辛,依舊勇敢地和生活死磕,最終闖出了自己的一番天地。她一個人掙的錢養活全家,還供弟弟上學。

想想我自己十幾歲的時候,還在看八卦雜誌,言情小說,和同學好友私下談班裡的小誰在暗戀誰……真的是沒有比較就沒有傷害。乘風破浪必有時,她的成功是必然。

但在32歲那年,這個一直都看上去勇敢無畏的女孩,出家了。那段時間和她在一起多年的男友一直想要結婚,但她並不想,雖然當時鬧得不愉快,可誰都沒想到她會以這樣的方式了斷紅塵,沒有留下隻言片語。想必她勇敢的外表下,早已有逃離的心,男友的逼婚只不過是壓倒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只是不知道,出家後的她,是否真的找到了屬於她自己的伊甸園。

她勇敢的外表下,是一顆早已破碎逃離的心



03究竟什麼是勇敢

勇敢是指孩子在害怕的時候,孩子能夠調節自己害怕的情緒,讓自己放鬆下來,有勇氣重新面對挑戰。在這個過程中,父母要做的是「接納」和「輕推」。

所謂「接納」是指要接納孩子的感受、情緒,允許孩子哭泣、表達。比如:

在孩子摔倒後,不是要對孩子說:「別哭,勇敢點」,而是要抱起孩子,對孩子說:「寶貝摔疼了,寶貝哭吧,媽媽抱著寶貝。」

在孩子遇到挫折、沮喪時,不是要讓孩子勇敢面對,不是對孩子進行說教,而是讓孩子充分表達自己的情緒,父母只需陪伴和傾聽。

所謂「輕推」就是當孩子表現出害怕的情緒,當孩子喊停的時候,就不要再往前推孩子了,等孩子的緊張情緒緩解後,再循序漸進,緩慢往前走。比如:

孩子害怕遊泳,那麼家長在帶孩子去遊泳的時候,不是硬逼著孩子下水,而是先陪孩子在遊泳池邊玩,用手玩玩水,用腳踢踢水。等孩子願意的時候,再進遊泳池裡,戴著救生圈,父母拖著孩子遊一會兒,讓孩子慢慢的適應,這個過程會很長,可能是幾周,也可能是幾個月,如果硬逼著孩子學,孩子會更加害怕。

再比如有的孩子害怕衝馬桶的聲音,很多家長都覺得不能理解,這其實對孩子而言非常正常,尤其是那些聽覺超敏感的孩子。面對孩子這樣的情況,家長的輕推就是把衝馬桶的掌控感交給孩子。

一開始先讓孩子站在衛生間門口,孩子數一二三,然後大人衝;等這個過程適應了,再讓孩子進衛生間,靠大人近一點,還是讓孩子數一二三,大人衝;在適應之後,可嘗試著讓孩子來衝。如果孩子還是害怕,也不必勉強孩子,「輕推」就意味著對孩子更多的理解和接納。

看似是父母在教育孩子,其實一直都是孩子在教我們。教我們學會信任與放手,教我們如何愛與被愛,教我們學會耐心與包容……願我們在育兒的路上一起前行,給孩子一個敢於做他自己的人生。

相關焦點

  • 孩子膽小就是不勇敢嗎?你在誤解你的孩子,請不要再繼續錯了
    所以不要輕易說我們的孩子膽小什麼叫做勇敢?勇敢不一定就是無所畏懼,勇敢是因為害怕還依然面對那才叫勇敢!我記得我的孩子以前在讀幼兒園的時候,幼兒園門口有一個很大型玩具架,挺高的,孩子一直不敢爬,有一位比較要好的同學,個子小小的,但體育、體能非常好,爬上去之後從很高的地方一下子就往下跳,一點事也沒有。
  • 孩子:爸爸媽媽,請你們不要當著外人的面說我
    當別人誇獎你的孩子時,有些家長會謙虛地說:「哪裡,哪裡,這孩子都上五年級了,還怕蟑螂呢。」或者」這孩子調皮搗蛋,竟會給家裡添亂。「家長說這句話的初衷是希望孩子勇敢一點,改正調皮搗蛋的毛病,但是這種」謙虛的美德「卻無形中傷害了孩子。
  • 請不要這樣對我的孩子:逗孩子請適可而止
    「你的爸爸媽媽不要你了!」「你媽媽把你送給我了,跟我回家!」「有了弟弟,你的爸爸媽媽不喜歡你,不要你了!」等等,諸如此類的話......小時候,我也被成年人開玩笑。我清楚地記得我當時相信這是真的,我被嚇壞了。當我信以為真,在哭泣的時候,我周圍的大人卻在哈哈大笑。
  • 面對校園暴力,請教會孩子,勇敢說不!
    剛開始在上下學的路上遇到,她們會莫名其妙給我白眼還有謾罵。當時年紀小膽子也小,遇到她們罵我我很害怕,就哭著跑開,後來她們就變本加厲。有一次放學,她們幾個蹲著路邊的一個小路口,看到我來就把我拉到小路上圍著我,說她們早就看我不順眼了想要教訓我。
  • 為了你的孩子,請勇敢和老觀念說不
    大家常說:「毀掉一個優雅女人最快的方式就是讓她生個孩子。」因為身體的改變和不適,還有照顧孩子的瑣碎能讓任何一個女人焦頭爛額,瞬間拋棄掉優雅。但是 除了這些,身邊的那些老觀念也能分分鐘把你逼瘋。好像所有人都成了育兒專家,都能指導你如何養孩子。
  • 想要孩子勇敢優秀,這幾句話多對孩子說,不要吝嗇
    而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家長們是和孩子關係最為親密的人,家長們對孩子說話足以影響孩子的一生,讓孩子的人生發生質的飛躍,我們不能一味的給孩子物質上的滿足,更重要的其實是心靈上的,也就是要發揮語言的力量,讓孩子變得勇敢、優秀。1、我愛你。
  • 請一定要讓孩子懂得拒絕,勇敢說「不」
    他們會主動要求「自己穿衣服」,「自己喝水」,「自己吃飯」等等,當孩子說「我不要」的時候,人生的第一次拒絕,拒絕父母,已經表現出來。 這個階段尤為重要,相對於後期在給孩子說,怎麼去拒絕,或者怎麼思考相對更輕鬆。相對於尊重孩子,這個階段,讓孩子大膽嘗試,保持「界限感」。
  • 如果你的孩子是直覺中心空白的,請千萬不要逼他勇敢
    直覺中心空白的孩子,首先他的免疫系統面臨著重建,也就意味著這樣的孩子很容易被各種疾病傳染。養育這樣的孩子,首先,要儘可能讓父母中直覺中心有顏色的那一方撫養他,如此做,可以讓孩子的安全感得到滿足、並且能夠對他的身體的免疫系統的建立有正面的作用;另一方面,多讓孩子靠近有34-57通道的人,因為有這條通道的人有療愈的能量場,可以給孩子的健康帶來良性的作用。
  • 你的勇敢,就是孩子的勇氣,媽媽們:請捍衛自己說「NO」的權利!
    女人不是子宮的載體,不是男人的附庸品,不是孩子的保姆!也許延續幾千年的傳統、世俗、家庭都會對你提出要求,但在成為媽媽後,請你放棄軟弱順從,學會拒絕,堅決不做「軟柿子」。你的勇氣,無疑將成為孩子面對博弈的底氣。在這個時代,為子女變的堅強勇敢,將是每個媽媽必備的心態和必然的進步。比電視劇還戲劇的孕婦失蹤案告破了!
  • 誰說孩子打針不哭就是勇敢的?
    不讓孩子哭,怎麼辦呢?我和很多媽媽一樣對他們說,「打針不疼的,小螞蟻叮一下而已。」如果兒子真的沒有哭,我也會這樣說,「你好勇敢啊。」是吧,這話沒毛病啊,現在想想覺得自己傻透了。,妞們就會鼓勵孩子,「你真勇敢」。
  • 「你要勇敢」這類的話輕易不要對孩子說
    很多育兒專家告訴我們「要學會跟孩子共情」,共情可以持續為孩子建立安全感,但對於孩子的整體發展來說,光有共情是不夠的。 孩子還需要解決問題的信心和具體方法。我們必須幫助孩子獲得面對困難的勇氣、「我能行」的信心,以及摔倒後依然能站起來繼續向前的力量。
  • 當孩子說:「爸媽,我怕黑」!父母這樣做,孩子就會變得更加勇敢
    我家孩子每到晚上就不敢一個人睡覺,即使有人陪伴在身邊,也要讓燈光陪伴著才能入睡。而這也讓我深切的感受到陪孩子的克服恐懼情緒是多麼的重要!就好比你告訴一個狂喊害怕的人別怕,跟一個在你面前疼得滿地打滾的人說「你不疼」一樣,毫無任何的效果。
  • 當孩子說「我害怕」時,比起「不要怕」更好的做法是……
    可是,當你說「不要怕」的時候,有沒有想過,這句話真的能讓孩子不再害怕嗎?有一天,當軒軒被一隻蟑螂嚇哭後,表嫂忍不住說:「蟑螂有什麼好怕的?像你這麼膽小,長大了可怎麼辦?」沒想到這句話讓小軒軒一下子就情緒崩潰了。他委屈地哭喊道:「你每次都說不要怕,你以為你這樣說了我就不害怕了嗎?我就是害怕啊!我怕那些蟲蟲鑽到我耳朵裡,鼻子裡,嘴巴裡可怎麼辦啊?你們大人跑得快,蟲蟲也不敢欺負你們,你們當然不害怕。
  • 孩子聽話懂事?很多父母錯了!要鼓勵孩子勇敢說「不」!
    我在一旁看著也是心疼到不行,小姑娘太懂事了,不舒服也不喊疼,就這麼硬生生忍著。回家路上,朋友就開始教育女兒,非常溫柔認真地跟她說:「笑笑你記著,以後如果身體哪裡不舒服就告訴媽媽,千萬不要自己忍著知道嗎?你只有說出來,媽媽才能幫你,媽媽不想看你受到一絲一毫的傷害。」笑笑懵懂地點點頭說我知道了。
  • 孩子,請聽我說
    但請記住:世界很大,考場很小;成績是個點,人生是條線,沒有人會因考試贏得所有。今天的得償所願,只是人生賽道轉換。不要驕傲,不要停滯不前!無論你高考成績的好壞,決定的都是你的起點,而不是終點。大學才是你真正開始拼命的時候。人生往後的差距很大一部分,是在大學時代拉開的。
  • 這位家長,請管好你的嘴,不要捉弄我的孩子
    導讀:這位家長,請管好你的嘴,不要捉弄我的孩子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這位家長,請管好你的嘴,不要捉弄我的孩子!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指南:我經常看到成年人在逗孩子。
  • 孩子膽小,總說害怕,不要盲目鼓勵孩子去勇敢,根源在家長身上
    相信家長們,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都會不斷的聽孩子說,我害怕這個,我害怕那個,家長們的反應也是不一樣的,有的可能聽到會很生氣,然後脫口而出:「這有什麼好怕的,你就勇敢的去做就行了啊!」,有的家長也會細心的去鼓勵孩子要勇敢。
  • 當孩子被打後,家長要趁機教育孩子要勇敢,不要跟孩子說這3句話
    尤其是害怕孩子跟別的小朋友相處不來,鬧彆扭,甚至打架,孩子受欺負。孩子的天性都是善良的,父母平時都教孩子要學會和其他小朋友和平共處,所以大部分孩子被欺負時基本沒有對抗的觀念。但是孩子不可能一直活在父母的保護下,上學了長大了走出社會了,很多事情都需要孩子他們自己面對。
  • 5歲女孩5米跳臺上瑟瑟發抖看哭網友:求求你,不要再逼孩子勇敢了
    逼出來的勇敢,背後都是傷痕累累的內心。  02  當孩子表現出害怕的時候,我們時常會說「勇敢一點」,極端一些的家長,甚至會用非常手段來逼迫孩子勇敢。  11月份的時候,金華有一位爸爸為了鍛鍊孩子的膽量,就把孩子丟到火車站,讓他自己想辦法回家。好在執勤民警發現,並通過孩子提供的電話找到他的媽媽,孩子才沒有發生危險。
  • 「你要勇敢」這類的話輕易不要對孩子說 | 跟著大師學育兒
    告訴孩子「有勇氣」並不等於「不害怕」,要努力避免對孩子說「你要勇敢」這類的話。想一下,「你要勇敢」這類的話是不是暗含另一層意思——「別這麼膽小」,勞倫斯·科恩博士告訴我們其實鼓勵孩子勇敢還有更好的方法。比如我們可以事後說:「哇,這也太勇敢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