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孩子說:「爸媽,我怕黑」!父母這樣做,孩子就會變得更加勇敢

2020-08-20 小佳談育兒小技巧

相信不少人都有怕黑的恐懼心理,無論是小孩還是大人,在面對黑暗的時候心中總會莫名其妙的燃起一陣寒意。

我家孩子每到晚上就不敢一個人睡覺,即使有人陪伴在身邊,也要讓燈光陪伴著才能入睡。而這也讓我深切的感受到陪孩子的克服恐懼情緒是多麼的重要!

其實,孩子怕黑的恐懼來自孤立無援的無助,來自缺少父母的陪伴,所以,他們的恐懼並不會因為父母的一句「別怕」而消失殆盡,更不會因為父母的視而不見而變得不存在。

就好比你告訴一個狂喊害怕的人別怕,跟一個在你面前疼得滿地打滾的人說「你不疼」一樣,毫無任何的效果。

所以,家長不能不承認孩子的真實情緒,還用一句「別怕」硬生生地憋回了孩子向你求助的手,你卻讓他獨自呆在自己可怕的世界裡。

而此時孩子感到的不僅是恐懼,還有被最親近的人拋棄的失落感。相反,當你承認他的恐懼,甚至與他討論,他的恐懼將會逐漸被釋放。

這是父母對孩子的真正幫助,讓恐懼不再囤積在孩子的心裡,讓孩子能夠勇敢的去面對自己害怕的東西,從而才能真正的達到從心底消除這種恐懼感。

我們都知道,六歲以下的孩子是能感受的到靈性。所以,他們習慣將世界的一草一木都賦予足夠的活力,認為一切都是充滿生命力的。

這種「動畫心理學」的負面影響是讓孩子們對黑暗產生豐富的聯想和恐懼。此外,小孩子常常不能分清真實世界和虛構世界。

因此,他們會把圖片、電影或故事裡的鬼魂和妖精都變成了現實,認為他們是真實的,更容易受到驚嚇。

心理學家卡爾·榮格認為:對黑暗的恐懼來自自我保護的本能。從這個角度來看,恐懼其實是一種很好的自我保護機制。

如果一個人怕黑,他自然不去夜路,走夜路危險就不會有。

如果一個人害怕狗,他就不會靠近它們,這樣就不會有被咬的危險。

如果一個人怕高,他自然不會爬,就會降低摔傷的危險。

如果那些犯罪的人心中有那麼一絲恐懼,也許就不會去做一些傷害別人的事情。

心理學家皮亞傑說:

孩子害怕黑暗,正是因為他的大腦有初步的智慧。恐懼代表著孩子對風險識別的敏感性、自我意識和自我保護意識。

只要恐懼不影響孩子的正常生活,成為一個「膽小」的人也沒什麼大不了的。父母不用擔心孩子因為怕黑而膽小。

事實上,父母越焦慮,孩子就越有可能被嚇倒。父母平靜了氣氛,孩子才可以大膽。所以,家長也可以藉此機會教孩子一些安全知識。當他有能力保護自己的時候,他會更加自信,變得更加勇敢。

每次你看一個鬼故事,你就重複被嚇到的經歷。每次你經歷恐懼,加深它。當你的內心和頭腦充滿恐懼時,你怎麼能勇敢呢?

因此,父母不應該總是在孩子面前說威脅的話。不要給膽小的孩子講鬼故事或看恐怖電影。

讓孩子體驗更多「不怕」的感覺

相反,正確練膽兒的方法是多讓孩子體會「原來沒這麼可怕」的感受。不斷重複「不怕」的經歷,孩子才能越來越勇敢。

比如父母可以跟孩子玩燈光下的手影,這樣能讓孩子慢慢嘗試和適應跟黑暗的獨處,當黑暗變得熟悉了也就不那麼可怕了。

如果孩子抗拒,父母千萬不要用魯莽的舉動逼迫孩子去做,否則只會給孩子帶來更大的心理創傷,也會讓他們變得越來越膽小。

別盲目逼孩子勇敢

不可否認,勇敢是美德。但父母千萬別用「勇敢」來逼迫孩子。在孩子還沒有能力勇敢時,父母應該照顧他的懦弱,保護好孩子脆弱的「玻璃心」

千萬不要譏諷,貶低孩子,應該多給孩子有一些陪伴,讓孩子在陪伴中漸漸去適應,漸漸地成長,而到時父母就能適當的放手,讓孩子去挑戰自我,去勇敢面對自己心中的恐懼。

所以,真正的勇敢不是逼出來的,而是愛和責任感滋養出來的。有了想要保護的人和事,自然就會勇敢起來。

相關焦點

  • 當孩子說「媽媽,我怕黑」,你的第一句話很重要
    怕黑其實也並不丟人。心理學家皮亞傑認為:孩子怕黑正是因為他的大腦有了初步的智慧。怕,代表著孩子對危險識別的敏感,自我能力的認知以及自我保護的意識。只要害怕不影響到孩子的正常生活,做個「膽小」的人其實也沒什麼大不了。父母大可不必因為孩子怕黑就擔心孩子膽小沒出息。
  • 孩子如果說"媽媽,我怕黑",父母這樣回答,孩子恐懼感加倍
    當孩子長到一定年齡後,爹媽就會發現,孩子出現了怕黑的現象。有時候讓孩子自己一個屋子睡覺,他們可能就會磨磨蹭蹭找各種藉口和爹媽睡,就是因為自己睡怕黑。今天要和大家說說的就是孩子怕黑的問題。但是從讓她自己一個人獨自睡覺之後,孩子經常會半夜跑過來說怕黑。我以為她就是耍賴不想自己睡覺,就問她說&34;,然後硬是把她趕到她自己屋子睡。沒想到慢慢我就發現,她經常會做噩夢哭著醒來,醒過來就說害怕,我才知道她是真的怕黑。
  • 當孩子說怕黑時,媽媽別只知道說「別怕」,這樣只會讓孩子更害怕
    可並沒讓我怕黑的情況有任何好轉。直到成年了後,很長一段時間,我都還是不敢晚上一個人呆著。如今做了媽媽,我家孩子也是比較怕黑。想想當年爸媽的做法,我覺得自己不能再重蹈覆轍。最近孩子也總會和我說:「媽媽我怕黑!」
  • 孩子怕黑因為膽小嗎?孩子怕黑背後這些原因,我們要明白
    (3)負面模仿有些父母本身就怕黑、怕鬼,一有動靜就大驚小怪或尖聲叫喊,這種情緒也會深深地影響到孩子,並加深他對黑暗的畏懼感。閨蜜雖然現在已經為人父母,但是也怕黑。閨蜜常和我說,她們一家人都怕黑。她從小在農村長大,天一黑。她爸媽就鎖住門。一點都不敢出門。所以在家人的影響下。她和弟弟從小就怕黑。
  • 「爸爸/媽媽,我怕黑」,孩子跟你說他怕黑,你的反應很重要
    加上孩子因為獵奇心理想要獲取一些平時接觸不到的恐怖小說,就會讓孩子的想像更加豐富。有一些孩子習慣成自然之後,平時白天都會非常緊張,更不要說晚上了。,孩子就會變得做什麼事情都需要大人和朋友的陪伴。這種行為一兩次或者短期內是可以的,但長期下去,孩子的行為勢必會造成影響。他們也會對別人的陪伴越來越有依賴性。孩子們深受這種情緒的困擾,就會更容易缺乏安全感,生怕陪伴自己的人哪天不再陪著自己。有一些父母喜歡用威脅和恐嚇幫助孩子獨立,實際上,這只會讓孩子變得更加粘人。
  • 「媽媽,我怕黑」當孩子恐懼時,父母的回答很重要,不要敷衍
    所以小孩子因為怕黑而產生恐懼心理並不會因為家長說不要害怕沒有什麼可怕的就消失不見,反而他們因為爸爸媽媽不能夠理解他們的心情,會更加的害怕,所以家長如果要消除孩子的恐懼,就要首先理解孩子的心裡所想,然後用巧妙的辦法和孩子一起戰勝恐懼。
  • 孩子夜晚不敢獨處怕黑怎麼辦?分析孩子的怕黑心理
    對孩子來說,有「怕黑」心理太正常不過,但是很多家長也會遇到這樣一個煩惱,孩子大了,想讓他學著一個人睡覺,可是他總說夜晚太黑,不敢自己睡...遇到這樣的問題,到底應該怎麼辦?對於孩子的怕黑心理,其實是恐懼黑暗裡的未知。當獨自面對黑暗時,因為不知道黑暗中有什麼,恐懼在被放大。四歲的豆豆說:「媽媽一到晚上就要關燈睡覺,我怕,我怕有鬼、有妖怪把我抓走。」為什麼怕有怪物?其實是害怕被傷害,需要保護。五歲的薇寶說:「媽媽以前都是陪我睡的,現在卻讓我自己睡,她是不是不愛我了?」
  • 孩子夜晚怕黑怎麼辦?家長多給孩子陪伴,引導孩子告別膽小
    平時晚上睡覺還要有人摟著開著燈光才行,不然就會出現哭鬧來表達害怕。朋友一直說是孩子太小,等長大就好了。第一個辦法:家長做到理解孩子,要和孩子一起面對孩子出現膽小害怕,家長都會說聲不怕,這樣對孩子消除恐懼起不到多大作用。家長應該站在孩子身旁,理解孩子的這種行為,並且和孩子一起經歷黑夜。這樣可以告訴孩子,不要怕父母一直在你身邊陪伴,是你的堅強後盾,並且多和孩子進行夜間活動,慢慢的消除孩子對黑夜的恐懼。
  • 當孩子說「媽媽我怕黑」,寶媽的回答很重要,會影響孩子一輩子
    曾有人做過一個統計,他發現4到12歲的孩子裡面,有73.3%的人都是怕黑的,然後到了13到16歲的年齡段,還有48.8%的孩子繼續怕黑,等到成年以後都是大人了,還有5%的人是感到怕黑的。 通過這個數據統計,我們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就是對於孩子而言,他感受到怕黑,其實是非常正常的現象,而且隨著年齡的增長,他的這種怕黑的現象,會漸漸地退化弱化,也就不會那麼怕了。那麼,所有的孩子都是遵循這樣的自然規律嗎?當然不是,如果孩子怕黑到恐懼症的級別,是需要進行心理學的輔導,才能夠痊癒。
  • 這樣逼孩子勇敢,只會讓他更脆弱不堪
    所以我特別能理解這個孩子在屋子裡很難受,恐懼和不安包圍著自己。肯定叫喊著媽媽開門,想早點離開這裡。 如果媽媽一直不開門,或者繼續指責他為什麼這麼膽小,為什麼不勇敢。那孩子的內心會發生微妙的變化。他們會開始認為自己就是這樣膽小,因為事實就擺在眼前。我就是害怕。媽媽沒有說錯。
  • 孩子怕黑束手無策?來看看如何應對吧.
    我之所以把這個放在第一項重點去談,是因為很多父母在遇到孩子怕黑之類的問題的時候,第一反應就是認為孩子膽子小。因此常常會用膽小鬼之類的語言去訓斥孩子,或者試圖用這種反面激勵的方法去激發孩子勇敢面對黑暗。其實在分析了孩子怕黑的原因之後,父母們應該明白,2-6歲的孩子怕黑是種非常正常的現象,跟膽子大小沒有關係。這只是他們成長過程中必須經歷的一個歷程,父母要做的就是幫助並且陪伴著孩子一起度過。
  • 膽小的孩子鼓勵沒有用,要這樣做
    我家有個膽小的孩子①我家孩子膽子很小,晚上特別怕黑,不管我怎麼鼓勵,孩子就是不敢自己睡覺;②我兒子膽子很小,幼兒園舉行活動,別的小朋友都勇敢地上臺表演了,我家孩子越推哭的越厲害,讓我很尷尬所以,有時候,我們太希望孩子變勇敢、變堅強,會借著「鼓勵」的名義,逼著孩子勇敢起來,殊不知,這樣給孩子帶來的傷害更大。在了解逼迫孩子勇敢帶來的傷害之前,我們先來看一下孩子們在害怕什麼。
  • 怕黑孩子真的只是膽小嗎?勇敢不是逼出來的,需要依靠責任感滋養
    怕黑的孩子很正常,但父母的回應方式卻是藝術性教育……孩子的童年,可以說沒有幾個是不怕黑的主兒,有的時候怕黑不僅僅是小孩子,很多大人也會怕黑,尤其是夜深人靜、周圍沒有任何聲音,再加上一些昆蟲、動物的發聲叫喚,你會發現內心的恐懼是不由自主浮上心頭。
  • 父母不要害怕孩子受傷,讓他多去嘗試,可以讓他變得更加勇敢
    在孩子沒有自己的社交圈子前,其實表現的還不是很明顯,當孩子開始融入別人的集體時,就會發現這樣的行為是不被所有小朋友喜歡的,而且這樣的行為也讓他沒有辦法真正的融入到別人的集體。1、鼓勵孩子去做一些事情孩子在長大的過程中,會對外面的世界充滿好奇,所以經常性的對於一些他沒有見過的事情,會表現出極大的興趣。
  • 媽媽,我怕黑,不要說媽媽在不怕,聰明的媽媽都這樣做
    各位寶媽們,當孩子晚上睡覺時跟你說「媽媽,我怕黑」,你們都是怎麼回答的?還在說「不要怕,媽媽在」呢?這句話不是說不好,只不過只能起短暫的效果,時間久了,並不能解決孩子怕黑這件事,孩子還是每晚都害怕。孩子變得怕黑,不是他們的膽子變小了,而是因為他們開始對世界有了新的理解和認識。孩子小的時候,根本分不清現實和虛擬世界。他們會把電視上看到的,童話書裡的妖魔鬼怪全部帶到現實來,認為它們是真實存在的,所以更加容易害怕。怕黑從另一方面講是一種很好的自我保護機制。
  • 孩子晚上怕黑是否會導致孩子膽小?
    我兒子已經13歲了,個子比我還高,但是他卻依然怕黑,而我卻願意用包容和理解的態度去看這件事,我只想陪著他,讓他多多的感受不再害怕,而不是一味去逼他獨立。我雖然已是成年人,但每每看到孩子怕黑而可笑的樣子,時常也在反問自己,是從何時開始不怕黑的。
  • 當孩子說「我怕黑」時,大部分父母沒聽懂背後的含義
    先說一位朋友的故事。朋友很小的時候,父母就讓她自己一個人睡,關了燈後黑漆漆的房間帶來的恐怖感,她至今都記得。所以,後來很多個夜晚她都是開著燈睡覺的。半夜醒來時的一片漆黑,尤其讓她害怕。可是父母可能覺得浪費電,常常會在她睡著的時候又把燈關了,她醒來以後會要再打開然後才能入睡。
  • 「媽媽,我怕黑」當孩子發出求助信號時,你的做法至關重要
    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是最勇敢、最棒的。但是,很多孩子連黑暗都不知道如何面對,一到天黑,他們就不敢獨自上廁所,也不敢一個人睡覺了,還動不動就把「我怕黑」掛在嘴邊。我小侄子就是從小怕黑,睡覺的時候,臥室裡的燈必須開著,不然就哭鬧著不睡。
  • ,遇到孩子晚上怕黑,父母該如何應對?
    ,甚至可以說是在學校裡有名的大膽子,可為什麼就偏偏怕黑呢?孩子為什麼會怕黑?首先,我們有必要知道孩子為什麼怕黑。很多家長都誤認為怕黑是與生俱來的,其實並不是這樣。通常孩子怕黑的情況都會發生在3歲之後,而這個時期的孩子剛剛學會開始接觸外界的事物並且慢慢的去理解。因此,當對黑暗中的一切產生了不確定的感覺的話,那麼他的安全感就會大大的降低,從而產生了怕黑的心理。
  • 孩子膽小不是缺點 | 除了說「不用怕」,父母還可以這樣做
    作者:賀添有很多家長都困惑於這樣的問題:「我家的小孩比較膽小,不愛說話,長大以後可怎麼辦呢。」又或者是「孩子太膽小了,在家裡還好,一到外面什麼都不敢做,非要我陪著。」,不敢大聲說話,別的媽媽跟我說:「你家小孩說話聲音很小,跟小貓咪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