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大暑|眼前無長物,窗下有清風

2020-12-22 正北方網

杜佳妮

氣溫逐漸升高,我們也迎來了大暑節氣。這樣「上蒸下煮」的天氣,只要出門就能體驗到什麼是「出門1分鐘,流汗2小時」。大暑時節有哪些有趣的民俗文化?古人詩詞中又是如何描繪大暑的?我們一起了解一下!

「燒伏香」「鬥蛐蛐」

大暑有三候,一候「腐草為螢」。螢火蟲通常分水生陸生兩種,陸生的螢火蟲會在枯草產卵,到夏季便會卵化而出,所以古人認為螢火蟲是腐草變成的;二候「土潤溽暑」。《禮記·月令》中說到,「土潤溽暑」即土壤潮溼,天氣悶熱——降水豐沛,氣候溼潤,因此是作物瘋長的時節;三候「大雨時行」。大雨消暑,天氣見涼,逐漸向秋天過渡。

大暑正是收割播種的農忙時節,但此時又很容易出現自然災害。因此,在古代,「燒伏香」成為了大暑的習俗,祈求來年風調雨順、五穀豐登。到了現代,「燒伏香」則是用來祈福工作順利、收穫滿滿。

除了「燒伏香」,還有很多古代風俗習慣流傳至今。比如在浙江台州地區就有送「大暑船」的傳統。每年大暑,伴著鑼鼓喧天、鞭炮齊鳴,人們會抬著大船在街上巡遊,最後在大海點燃,以此祈福平安健康、生活富足。

大暑是蟋蟀出沒最多的季節,因此「鬥蟋蟀」也成為一些地區深受人們喜愛的風俗。鬥蟋蟀也很「講究」,需要挑選體型雄壯矯健的蟋蟀,用馬尾鬃來引逗,讓他們相互較量。這項活動也成為了人們在炎熱夏季裡消遣娛樂的快樂源泉。

「飲伏茶」「曬伏姜」

大暑節氣的飲食習俗也值得探究。俗話說「大暑養生,冬病夏治」。《皇帝內經·素問》有云:「春夏養陽,長夏勝冬。」大暑至,暑伏天是驅陰補陽養生的好時節。中國民間有飲伏茶、曬伏姜、喝羊湯等習俗。

從古至今,民間都有大暑飲伏茶的習俗。那麼伏茶有什麼特殊的功效呢?伏茶一般是由金銀花、夏枯草、甘草等十多味中草藥煮成的茶水,有著清涼祛暑的作用。

民間還流傳著「曬伏姜」的習俗。人們會把生薑切片或榨汁後與紅糖攪拌在一起,裝上容器蒙上紗布,在太陽下晾曬。伏姜對治療胃寒、傷風咳嗽等有一定的效果。一些地方還有大暑節氣吃薑汁調蛋的風俗,薑汁能去除體內溼氣,因此在暑溼時節食用薑汁調蛋很補人。

「伏羊一碗湯,不用開藥方。」魯南地區至今流傳著「喝暑羊」的習俗,一碗調配著辣椒油、醋和蒜的羊肉湯,喝罷全身大汗淋漓,既可帶走五臟積熱,同時又排出體內毒素,有益健康。

民間諺語說到:「六月大暑吃仙草,活如神仙不會老。」廣東很多地方在大暑時節有「吃仙草」的習俗。仙草又名涼粉草、仙人草,是重要的藥食兩用植物資源,是一種消暑的甜品。

古詩納涼「心法」

古代沒有風扇空調,古人通常會在大樹下乘涼,或者倚靠水畔亭旁消夏。正如南朝詩人徐勉在《晚夏》詩中寫道:「夏景厭房櫳,促席玩花叢。荷陰斜合翠,蓮影對分紅。此時避炎熱,清樽獨未空。」夏夜納涼,席地而坐,欣賞水中蓮荷,還有美酒相伴,實在愜意。

唐代詩人白居易也在《銷夏》中給了我們消暑的建議,「何以銷煩暑,端居一院中。眼前無長物,窗下有清風。熱散由心靜,涼生為室空。此時身自得,難更與人同」,可謂道出了心靜自然涼的真諦。

也有古人喜歡深居遠山避暑。王維給後人留下了百吟不厭的《竹裡館》:「獨坐幽篁裡,彈琴復長嘯。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唐代高駢也在《山亭夏日》中云:「綠樹蔭濃夏日長,樓臺倒影入池塘。水晶簾動微風起,滿架薔薇一院香。」山亭間薔薇飄香,透過文字都能感受到一絲涼爽。

大暑已至,不論是傳統習俗還是古人詩詞,都蘊含著消暑和養生的智慧。希望大家注意防暑,完美一夏。(綜合:光明日報、中新網等)

[責任編輯:孫麗榮]

相關焦點

  • 大暑:清風不我留,月亦無一言;獨酌徑就醉,夢涼天地寬
    今日大暑,一年中最熱的時節來了!《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說:「大暑,六月中。暑,熱也,就熱之中分為大小,月初為小,月中為大,今則熱氣猶大也。」「大暑」表示炎熱至極,是夏季的最後一個節氣。古人將大暑分為三候:一候腐草為螢;二候土潤褥暑;三候大雨時行。螢火蟲有二千多種,分水生與陸生兩種,陸生的螢火蟲產卵於枯草上,大暑時螢火蟲卵化而出,因此古人認為螢火蟲是由腐草變成的;大暑時節,天氣開始變得悶熱,地上也很潮溼;大暑時常有大雷雨出現,大雨使暑溼減弱,天氣開始向立秋過渡。
  • 今日大暑:熱得字都冒汗了
    IT之家7月22日消息 今天是農曆二十四節氣之一的大暑,大暑節氣正值「三伏天」,是一年中日照最多,氣溫最高的時期。《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說:「大暑,六月中………………「你看,熱得字都冒汗了,……①今日16時37分,太陽到達黃經120度,大暑至;②小暑接大暑,熱得無處躲。
  • 節氣說禮|大暑,滋物歸中靜養氣
    眼前無長物,窗下有清風。熱散由心靜,涼生為室空。此時身自得,難更與人同。---唐.白居易上海二十年來最長梅雨期剛剛結束,就迎來中伏大暑的酷熱天氣。今天節氣大暑,據氣象臺預報,接下來會持續數日高溫天氣,大暑,名副其實。大暑節氣在一年四季廿四節氣中,具有很特殊的意義。《禮記.月令》季夏文末有一段文字「中央土」,特指三伏長夏,即大暑前後這段時間。「中央土,其日戊己;其帝黃帝,其神后土;其蟲倮;其音宮,律中黃鐘之宮;其數五,其味甘,其臭香;其祀中溜,祭先心。
  • 今日大暑,熱҈得҈字҈都҈冒汗҈了҈
    大暑期間雖然高溫是常事,但很多地方雨水也十分豐沛、雷暴最常見,是雷陣雨最多的季節。這裡有諺語說:「東閃無半滴,西閃走不及」。意謂在夏天午後,閃電如果出現在東方,雨不會下到這裡,若閃電在西方,則雨勢很快就會到來,要想躲避都來不及。當然,有些地方也會遭遇「伏旱」。除長江中下遊地區需要防旱外,陝甘寧、西南地區東部、特別是四川東部、重慶等地也要防旱。
  • 100句大暑借勢文案,超實用
    扔掉年紀,衝進山林的夜雨,過一把兒時的癮3.是熱情如火,讓每一次付出更近收穫4.留在滿園的綠意裡,看四季慢下來5.願夏夜,不遺星辰,滄海只爭朝夕6.是你收穫了這個季節,唯一的甘甜7.在那清風樹蔭下,靜靜享受慢時光8.夢想和大暑,總有一個值得大汗淋漓9.愛情和夏天,總有一個能讓你大汗淋漓10
  • 關於大暑的詩詞,這一票詩人都寫過
    眼前無長物,窗下有清風。熱散由心靜,涼生為室空。此時身自得,難更與人同。心靜自然涼,老先生自然明白這個道理。所以他的消暑方式就是:端坐院中,什麼都不想。暑旱苦熱[宋] 王令清風無力屠得熱,落日著翅飛上山。人固已懼江海竭,天豈不惜河漢幹?崑崙之高有積雪,蓬萊之遠常遺寒。不能手提天下往,何忍身去遊其間?
  • 『今日大暑』有關大暑詩詞經典詩句 描寫大暑的古詩諺語
    關於『今日大暑』有關大暑詩詞經典詩句 描寫大暑的古詩諺語這個話題,相信很多小夥伴都非常有興趣了解,因為這個話題也是近期網絡上非常火熱的,那麼既然大家都想知道『今日大暑』有關大暑詩詞經典詩句 描寫大暑的古詩諺語,華圖教育廣東公務員考試網小編便從網上搜集了一些與大暑,大暑詩詞相關的信息,下面分享給大家一起了解一下吧!
  • 窗下有清風。
    窗下有清風。 古代詩人像陶淵明 對於窗子的這種精神,頗有會心。 《歸去來辭》有兩句道: 倚南窗以寄傲,審容膝之易安。 不等於說,只要有窗可以憑眺, 就是小屋子也住得麼?
  • 35首大暑詩詞,在詩詞中,覓一處清涼
    大暑是一年中最熱的時候,赤日炎炎,亂蟬嘶叫。30首大暑詩詞,詩意清涼!尋一處清涼之地,讀一讀大暑詩詞,似有涼風拂面,清涼入心。日午獨覺無餘聲,山童隔竹敲茶臼。《銷夏》【唐代】白居易何以消煩暑,端坐一院中。眼前無長物,窗下有清風。
  • 小暑和大暑是什麼意思時間是 2019小暑節氣是幾月幾日星期幾
    大暑,中國農曆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二個節氣,在每年的7月23日或24日,這時正值中伏前後,中國大部分地區為一年最熱時期,氣候特徵是:「鬥指丙為大暑,斯時天氣甚烈於小暑,故名曰大暑。」,這也就意味著大暑的氣溫肯定會普遍高於小暑,畢竟大暑是在中伏天,但是小暑連伏天都沒進,總的來說大暑的氣溫是高於小暑的。
  • 大暑節氣必讀的詩詞十六首‖雲霄非濁世,竹樹有清陰
    大暑介紹大暑,二十四節氣之一。在農曆六月中,一般為我國氣候最熱的時候。民間有飲伏茶,曬伏姜,燒伏香等習俗。《山海經·大荒西經》:「 壽麻 正立無景,疾呼無響。爰有大暑,不可以往。」 郭璞 註:「言熱炙殺人也。」 宋 文瑩 《玉壺清話》卷六:「時暑中,公執一葉素扇,偶寫『大暑去酷吏,清風來故人。』」大暑讀詩大暑水閣聽晉卿家昭華吹笛宋·黃庭堅蘄竹能吟水底龍,玉人應在月明中。
  • 大暑節氣經典詩詞詩句一覽:腐草為螢 土潤溽暑 大雨時行
    人情正苦暑,物怎已驚秋。—宋•司馬光《六月十八日夜大暑》毒熱寄簡崔評事十六弟  唐•杜甫  大暑運金氣,荊揚不知秋。  林下有塌翼,水中無行舟。  千室但掃地,閉關人事休。  老夫轉不樂,旅次兼百憂。  蝮蛇暮偃蹇,空床難暗投。
  • 萬物足,孩子眼中的大暑
    大暑到來,即將進入中伏,意味著一年中最熱的時候到來。若徜徉戶外,耳邊一定是蟬鳴鳥叫此起彼伏。❖ 大 暑 天 氣 ❖【大暑小暑,上蒸下煮】大暑是一年中最熱的時期,大地就像一鍋煮開的水,自下而上,很多地區會出現40℃的高溫天氣,旱、澇、風災也最為頻繁,搶收搶種,抗旱排澇防颱風的任務很重哦。
  • 【一字一節氣】大暑丨不經歷酷暑,怎能納清涼
    大暑三侯:一侯,腐草為螢;二侯,土潤溽暑;三侯,大雨時行。大暑,夏天最熱的時候來了。何以銷煩暑,端居一院中。眼前無長物,窗下有清風。有數據指出,全國31個省會城市中,一年中的極端高溫紀錄有12個出自大暑這一天,是出現頻率最高的。所以這大暑,可謂是全國的高溫天氣「冠軍」了。旱大暑節氣正值「三伏」,是我國一年中日照最多、氣溫最高的時期,全國大部分地區乾旱少雨。
  • 中國24節氣|大暑 · 杜勝蘇書法
    大暑節氣正值「三伏天」裡的「中伏」前後,是一年中最熱的時段。自古以來,民間都有大暑三伏天飲涼茶(伏茶)的習俗;伏茶顧名思義,是三伏天飲的茶,這種中草藥煮成的茶水有清涼祛暑的作用。馬前襄漢路,山色有無中。——唐代 · 呂頤浩《襄城大熱喜雨》杜勝蘇書法赤日幾時過,清風無處尋。經書聊枕籍,瓜李漫浮沉。
  • 立夏至大暑 此中有清涼(圖)
    入園,枝繁葉茂間傳來嬉笑聲,原來,早有心急的食客前來摘果了。一叢叢桑樹枝上,粉的、紅的、紫的、黑的桑葚把枝條都壓彎了腰,晶瑩剔透的桑果在陽光照射下,令人垂涎欲滴。迫不及待摘一顆放入口中,甜美清香。   此刻,與桑葚同時被「喚醒」的還有藍莓。抿一顆冰涼的藍莓,輕輕咬破薄薄的表皮,清甜的汁水充盈唇齒間,帶著驚喜的甜,藏著一絲羞澀的酸。
  • 今日大暑,下雨好不好?有什麼相關的農諺?
    今日大暑節氣,外面天陰沉沉的,而且看天氣預報有大暴雨,大暑節氣的時候下雨好還是不好呢?關於這個問題眾說紛紜,有的人說大暑下雨好,因為『『大暑無雨,谷裡沒米」,但又有的人說大暑的時候如果總下雨沒有太陽,那樣也會影響秋季的豐收。
  • 夏天最後一個節氣「大暑」4首古詩詞,時光荏苒,悠然自得
    大暑,是夏天的最後一個節氣,過了「大暑」下一個節氣是「立秋」!雖然說還有秋老虎,還要熱幾天,但也不會熱過「三伏天」的大暑了。時間真是過得太快了。仿佛春暖花開才是昨天的事,轉眼就要進入到秋季了,真是不敢相信啊。
  • 今日大暑!2020大暑具體時間幾時幾分?大暑習俗由來盤點 大暑飲食...
    今日大暑!熱浪滾滾、萬物蒸煮,一年中最熱的時候到了。今天16時37分,迎來大暑節氣。「暑」是炎熱的意思,大暑,指炎熱之極。大暑相對小暑,更加炎熱,是一年中最熱的節氣,「溼熱交蒸」在此時到達頂點。大暑氣候特徵是高溫酷熱,雷暴、颱風頻繁。大暑節氣正值「三伏天」,是一年中日照最多,氣溫最高的時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