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夏天,因為多雨,仿佛沒有感受到太陽的炙熱,就快要過完了。
大暑,是夏天的最後一個節氣,過了「大暑」下一個節氣是「立秋」!雖然說還有秋老虎,還要熱幾天,但也不會熱過「三伏天」的大暑了。
時間真是過得太快了。仿佛春暖花開才是昨天的事,轉眼就要進入到秋季了,真是不敢相信啊。
這不僅是來自現代的我們的感慨,在古詩詞當中,更有很多文人墨客,揮毫潑墨,寫下對轉瞬即逝的時光的嘆息。
《六月十八日夜大暑》宋代:司馬光老柳蜩螗噪,荒庭熠燿流。人情正苦暑,物怎已驚秋。月下濯寒水,風前梳白頭。如何夜半客,束帶謁公侯。
宋代的文學家司馬光,就是那個小時候賊聰明,知道砸缸救夥伴的司馬光,大暑的夜裡寫下這首詩:
那棵老柳樹上的知了在不知疲倦地叫著,空曠的庭院裡,螢火蟲在一閃一閃地發著光。
人還在煩惱這悶熱的天氣,萬物早已經發現秋天就快要來了!
月光下,水面反射著冷冷的光,在風中,我披散著頭髮,任它隨風飛揚。
怎奈半夜突然來了緊急公文,沒辦法,我又穿好衣服,系好腰帶,接待來人。
《西江月》時在天長,正當大暑,歸山後,恰值元朝:尹志平九夏天長暑熱,三秋山後清涼。一川禾黍正蒼蒼。了見西成有望。論甚天涯海角,盡他關外山荒。目前無事即仙鄉。且恁隨緣豁暢。
對,你沒有看錯,這個尹志平就是金庸小說當中的那個道士。他出去玩了一天,回山之後,回憶起白天看到的景色,寫下這首《西江月》
夏天的白天太長了,也太熱了,還是到了秋天,山裡面涼快。山坡上的禾苗正鬱鬱蔥蔥,看樣子,今年應該是個大豐收。
說什麼天涯海角,也不要去管其他地方還有荒山。現在眼前沒什麼煩惱就已經和神仙一樣快樂了。所以,一切就順其自然、快快樂樂地吧。
編者:這首詞雖然沒有大的境界,但卻也說明了想要心情好,別去煩惱其他,任時光荏苒,我自悠然自得。
《大暑水閣聽晉卿家昭華吹笛》宋代:黃庭堅蘄竹能吟水底龍,玉人應在月明中。何時為洗秋空熱,散作霜天落葉風。
宋代詩人黃庭堅聽到了美妙的笛音,他形容說:
那個竹子做的笛子竟然能發出龍吟之聲,想像一下,這吹笛之人應該是月亮中的仙子吧。
等到秋天落葉紛飛的時候,再來吹一曲吧,應該能使得「秋老虎」也變得清涼了。
《暑旱苦熱》 宋代:王令 清風無力屠得熱,落日著翅飛上山。人固已懼江海竭,天豈不惜河漢幹?崑崙之高有積雪,蓬萊之遠常遺寒。不能手提天下往,何忍身去遊其間?
王令是宋代的老師,王安石對他的文章大加推崇,因為他的文章當中的大愛。而這首《暑旱苦熱》也是如此。
天氣太熱了,風吹過來,卻也沒有帶來清涼。太陽快下山的時候,我就像是插著翅膀,飛快地登上了山頂。
人都再害怕這麼熱,會不會江海都被曬乾了。老天怎麼可能不擔心這樣呢?
不要害怕,崑崙山上有千年的積雪,而遠遠地蓬萊仙境也常有寒冰。
只是啊,我沒辦法把這些寒冰提下來送給天下的百姓,我自己又怎麼忍心獨自去享受清涼呢?
今天分享的這4首古詩詞,各有角度和風格。你更喜歡哪首呢?歡迎你留言給我。
感謝品讀,你的留言和點讚對我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