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活動,有幾項是你今天剛剛做過的?
收發電子郵件
通過在線日曆來安排會議
與同事共享文檔
登錄在線音樂平臺聽歌
打字時使用聯想詞建議
如果你勾選的答案大於1項,
那就說明你與大部分科技敏感人士一樣
已經邁入「雲」的世界
而當下最受矚目的人工智慧技術的發展
也正在被雲加速
與雲結合的人工智慧擁有何種優勢?
又會為當前的科技發展帶來挑戰?
歡迎參與文末互動,
分享你對「雲中AI」的看法,
贏取「黑科技」小禮品。
與大多數網上的圖片和品牌宣傳相反,雲並不是一個蓬鬆的棉花球。其實,雲是一個由伺服器和內存組件組成的物理空間。
我們是如何實現雲計算的呢?幾年前,我們不是還把所有的文件、照片和音樂都儲存在電腦裡嗎?為了共享文檔,我們不是還把它們保存在軟盤和快閃記憶體驅動器上,然後在筆記本電腦和臺式機之間傳輸嗎?那麼,所有這些內部和設備上的內存都上哪兒去了?
它們哪兒也沒去。
隨著你的設備內存和雲計算能力的結合,AI幾乎在所有智能設備中都實現飛躍式增長。憑藉面部識別,你現在可以更快地在相冊中找到你最好朋友的照片。你可以通過複雜的算法而接觸到你可能喜歡的音樂。當我們渴望更好的面部識別和更快的設備決策時,雲將與我們的邊緣設備協同運行,使我們最瘋狂的人工智慧夢想成為可能。告別手寫會議提醒和任務列表建議,迎接迄今為止最聰明的人工智慧助理吧。
雖然我們在網上所做的每一件事都有雲的參與——無論是備份手機應用還是把相片存在網上相冊。但以前不是這樣子的。美光高級客戶項目經理Gregg Wolff介紹,雲存儲和雲計算直到10年前才開始被真正接受。
Wolff說:「我認為,從內部內存向雲計算轉移的趨勢中,2008年前後是一個重要節點。由於當時的金融危機和挑戰,許多公司意識到,從公司內部的角度來看,他們的伺服器並沒有得到充分利用。」
從本質上看,由於經濟狀況和企業面臨的困境,從存儲硬體轉向雲存儲是很有必要的。這一舉措在很大程度上側重於鞏固並最大限度地利用資源。
Wolff補充道:「雲的趨勢實際上就是通過虛擬化而高效使用計算資源,並且能夠將多個用戶和作業匯聚到一起。」在權衡各種選項的過程中,陷入財務困境的公司很容易就會發現,支持各種功能的硬體相關成本以及使其正常運行的IT服務的成本遠遠超過了使用雲的成本——這正是雲計算普及的契機!
「我們現在已經到了這樣一個地步——沒有任何工作負載是不能在雲計算中複製的,而且我們肯定會看到更好的規模經濟效應催生超大規模環境。」
——美光高級定製項目經理Gregg Wolff
時至今日,這句話依然適用。即使是現在,在許多工作負載中使用雲的優點也超過了幾乎每次都投資內部資源的缺點。這並不是說內部企業伺服器將會消失。如果數據必須非常安全,或者網絡瓶頸對負載造成嚴重影響,在這種情況下,本地企業伺服器仍然是王道。
Wolff解釋說,現在企業伺服器的平均利用率可能在20%到30%之間,而典型的超大規模雲的利用率最多可達80%。這是「一個驚人的差異」。
這些企業可以在雲計算中共享硬體,節省資金,最大限度地利用資源,而不是依賴自己內存可能多餘的的伺服器。
Wolff說: 「我們現在已經到了這樣一個地步——沒有任何工作負載是不能在雲計算中複製的,而且我們肯定會看到更好的規模經濟效應催生超大規模環境。」
對於大多數公司來說,遷移到雲存儲是一件根本不需要糾結的事情。據Statistica的數據顯示,2010年,雲存儲行業的總收入為6.4億美元。僅僅6年後,該行業的市值就飆升至40.4億美元。
2018年1月,RightScale連續第七年開展雲現狀調查。報告稱,96%的受訪者使用雲,這一數字高於2017年的92%。更有甚者,受訪的企業機構表示,他們平均在3.1個雲中使用應用程式,並在1.7個其它雲中進行試驗,也就是說,每家企業至少使用5個雲程序。
既然如此多的人和企業都依賴於雲及其計算和存儲功能,接下來會發生什麼?答案是人工智慧。
雲可以服務於一系列功能,公司一直在努力突破極限並成就更多。人工智慧的應用範圍越來越廣,它可以從越來越多的數據中篩選出可幫助我們做出決策的趨勢和模式。人工智慧正變得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精簡和複雜。「我的意思是,在雲裡有什麼不能做的?」 Wolff問道。
根據納斯達克 IR Insights的數據顯示,未來三年,雲基礎設施上的資本支出預計將增加近三倍。2017年,這個數字就已經高達410億美元,但到2021年,這個數字應該會飆升到1080億美元以上。在雲基礎設施中,人工智慧伺服器現在只佔其很小一部分。但是,到2021年,它們預計將佔到10%左右,到2025年,它們將激增到50%。相比於標準伺服器,人工智慧伺服器需要兩倍的固態硬碟和六倍的DRAM。這也是美光專注的兩類強大、高效的產品。
目前,雲中人工智慧能力受到限制也就不足為奇了。由於網絡缺陷、時不時的停機以及只佔一小部分的人工智慧伺服器,即使是最強大的數據中心也不能完全支持所有的計算需求。
以圖形渲染為例。Wolff認為,由於網絡瓶頸,「你可以實現一個不錯的平均幀率,但是如果有一部分幀丟失了,你一天下來的服務質量就會很差。90%的時間體驗都不錯,但10%的時間體驗會很糟糕。」
由於這個瓶頸,邊緣設備還必須配備強大的內存來執行絕對必須在硬體上完成的過程。雲和邊緣設備在AI中各司其職——它們的成功取決於更好的內存。
智能設備在很大程度上依賴雲來處理大量數據,而AI算法可對其進行篩選。當它們篩選數據,尋找有用的趨勢和模式時,它們會創建更多自己的數據,從而增加數據中心所需的內存量。一旦數據中心擁有更多內存,邊緣設備就需要更強大的功能來篩選並從大量數據中提取全部價值。這是一個永無止境的循環,歸根結底就是需要強大的內存。
隨著內存需求的全面增加,DRAM也變得如此強大。隨著人工智慧的發展壯大,內存必須不斷升級和演進,直到它能無縫地適應我們的新流程。
美光在該領域處於創新前沿。當我們把內存移到離設備的處理單元更近的地方,或者將這些處理功能直接移到內存中時,計算功能的運行速度將比以往任何時候都要快。此外,美光還在研究新興內存技術,在保持接近DRAM性能的同時,大幅提高內存密度。
憑藉這些以及更多的研究機會,美光數據中心營銷總監Ryan Baxter認為,美光擁有得天獨厚的優勢,能夠支持雲計算方面的工作。
「沒有什麼比雲計算更快的增長速度或更大的契機了。反之亦然,如果沒有我們的產品,雲就不存在。「這就好比是共生;我們和雲一起成長,換句話說,雲和我們一起成長。」
——美光科技數據中心營銷總監Ryan Baxter
Baxter認為,他和美光在即將到來的雲演進過程中扮演著翻譯的角色。隨著客戶對雲的投資越來越多,消費者對雲的關注和需求越來越大,美光將隨時識別這些需求,並對其採取行動,提供最強大的內存而為其提供動力。我們的工作是篩選行業和趨勢信息,並了解如何以高性價比的方式,將我們提供給企業的能力與客戶要求的能力聯繫起來。我們正在通過投資更強大、更有效的內存創新來實現這一目標。
所以,請繼續做手邊的事——發郵件,上傳照片,播放電影。雲是為你而存在的,並且會隨著你的邊緣設備的支持而變得越發強大。隨著美光不斷升級和發展內存,隨著我們的日常用戶越來越依賴於雲計算,只需滑動、輕擊或下載,就可以通過人工智慧而改進我們的生活質量。
有獎互動
你希望未來雲中AI為你的生活帶來什麼改變?
掃描下方二維碼,參與「美光科技」微信公眾號互動
在該文章下留言分享你的看法
將有機會獲得價值399元的全球通用轉換插頭1枚
也可點擊「閱讀原文」,跳轉至活動文章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