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走得如此匆忙,讓活著的人意識到生命可貴和世事無常

2021-01-11 小雪堆談感情

那日,你走了,一場車禍帶走了你如花的生命,從此,你年輕而又美麗的生命定格在了36歲。

你走得那麼匆忙,那麼地讓人措手不及,又那麼地讓人惋惜,如晴天霹靂一般,砸在我們每一個熟悉你的人身上。

你是那麼地漂亮,溫柔又善良,高挑的個子,大大的眼睛,一直掛在你嘴角邊的淺笑。在你身上,集合了每一個女人都想要擁有的美,你的美遭到了天妒,上帝把你早早地帶了。

他說:孩子,放心走吧,不要牽掛你的家人,父母、愛人、孩子、朋友,放心跟我走,我帶你上天堂,天堂裡沒有車來車往。

那一刻,你有多少不舍啊!你是那麼的年輕,你有太多的心願未了,你離開的腳步一定是很蹣跚的吧。

你想回來,你掛念給予你生命的父母,牽掛深愛著你的丈夫,捨不得正在上學的孩子。你想陪著父母享受晚年幸福生活,你想看著孩子考上大學成家立業,還想陪著愛人一起慢慢老去。

可是,上帝不允,他匆匆忙忙就帶你走了。那時,天是那樣的藍,樹是那樣的綠,世間美得如同一幅畫,就那樣,你匆匆走了,你去了天堂。

在這世間,你除了太多的牽掛,也有許多許多你抵抗不了的誘惑,有數不盡的美味等著你,有如畫的風景等著你。酥脆的炸雞腿、讓你辣到流汗的麻辣燙,讓你啃得嘴角流油的烤羊腿。美麗的春花、澄澈的水、多彩的秋色,故鄉潔白的雪花,晶瑩的冰凌。

你的走,讓我們感受到了生命的脆弱,也讓我們更加認識到生命的可貴,更清楚地理解了世事無常的內涵。

你的走,提醒我們都應當活在當下,不負韶華,不虛度每一天,用當時當刻記錄自己的成長,少留遺憾,珍惜現在的生活和工作,做每一天每一刻最好的自己。

你的走,留下了太多的遺憾,太多的惋惜,也增添了親人朋友對你長久的思念,一路走好!朋友。

作者:碎碎的雪

圖文原創 侵權必究

相關焦點

  • 人真正的成熟是,看淡人走茶涼,接受世事無常
    人生萬千,世事無常,歲月流轉,那些遺落在光陰中的故事,總有些遺憾和感嘆,生活的無奈,總有人生的悲哀,也有人生的蒼茫。人走茶涼,換了新人,就要換新茶,上熱茶,這是人生現實必須要面對的問題,太多人想不開,看不透,嘆息,痛恨這樣的人情世故,覺得人性涼薄,可是,人生的因緣際遇也確實如此,一路相逢,一路告別,沒有誰會永遠停留,沒有誰會永遠不變。
  • 生命誠可貴,有時候,活著比什麼都重要
    人生固有一死,可是,沒有誰活著就是為了那一死的。生命誠可貴,有的時候,沒有什麼比活著更重要。上天給了我們生命,父母給了我們血肉之軀,老天和父母都不是為了讓我們去死的,所以,有時候,活下去才是主題,且是唯一的主題。
  • 生命教育在於喚醒人的生命意識
    在一個人決定結束自己生理生命(身體)時,其心靈、精神早已死亡。所以,拯救自殺者,主要不在於改變外部的物質生活環境。生活在富裕環境中的人,依然有自殺的;生活在艱難環境中的人,依然有意志堅強的。問題不在於環境,而在於一個人以什麼樣的態度對待生命、對待人生。  自殺者的最大問題就是生命意識薄弱,他們不懂得生命之可貴、可愛,人生之價值、意義。
  • 人這一輩子,好好活著是一種責任,別白走了這一遭
    餘華的小說《活著》中,命途多舛的主人公徐富貴說過一句話:你不想活也得活,活下來不容易。 人這一輩子,能活著,已經是萬幸和福氣。每個人誕生的機率都微乎其微,你活在這世上,本身就是一個奇蹟。
  • 走在非常時期如此匆忙地告別
    走在非常時期如此匆忙地告別疫情還在繼續,公交還沒有通,每天都在家裡不能外出。除了必須買菜買米,慌慌張張地出門,急急忙忙地返回。心撲通撲通地跳。生怕哪裡有病毒。在家裡不停地祈禱,疫情快過去吧,快過去吧。他說,我二叔走了,小傑來的電話。我的心咯噔了一下,什麼時候?昨天夜裡11點多。小傑說明天出。我的頭渾渾的,很難受。眼淚出來了。老伴兒低著頭說,不管咋地,也得去一趟啊,二叔就一個兒子,他自己忙不過來。再說,二叔和我們這麼多年的親情……我說去,不能聚眾吃飯,我們先做飯,吃了飯就去。老伴兒也沒心情做飯了,我疲憊不堪地去做飯。
  • 再見7月:生命中所有的失去,都會以另一種方式歸來,好好活著
    7月7日,黃山歙縣因暴雨考生無法到考場,不得不推遲考試,臨時啟用了備考試卷,有點難,不少人邊考邊哭,嚴重衝擊了備考學生的工作,改變了億萬考生的命運。7月8日,貴州公交墜湖,該司機因拆遷問題心生不滿,喝酒後蓄意駕車衝進湖中,致21死。多少個生命在他的一念之間被摧毀。
  • 無常才是人之常情,當明白了世事無常,便不會張揚
    我輕輕地來,正如我輕輕地走,我輕輕的揮手,不帶走一片雲彩。生命是有限的,活著的時候,就算賺再多的錢有什麼用,再高的地位又有什麼用,百年之後,不過一捧黃土。人生在世,漫漫長路,誰都有得意的時候,也有艱難的時候。
  • 活著的意義是什麼?你找到答案了嗎?
    一般人只會從自己的生活出發,從自己的親人出發來考慮這個問題。小時候,我們覺得在為自己的父母活著,為了他們的希望去讀書;長大後,我們又要為妻子兒女活著,為家庭的生存去奔波勞碌。有的人胸懷更寬廣一點,他們會為了更多的人活著,為更多的人謀求利益。但由於認識的局限,人生的目的都比較現實,比較短暫。活著的意義究竟是什麼?很多人並沒有清晰的概念。
  • 餘華| 《活著》:感悟生命的脆弱與堅韌!
    人為什麼要活著?活著,只是為了活著本身。「 活著」在我們中國的語言裡充滿了力量,它的力量不是來自於喊叫,也不是來自於進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賦予我們的責任,去忍受現實給予我們的幸福和苦難、無聊和平庸。
  • 餘華《活著》:人活一輩子,其實就這「一個字」
    接二連三的打擊壓得這個家庭抬不起頭,幸福是短暫的,但活著的人還要繼續,畢竟只要人活著就還能等到翻盤的一天。人生實苦,但只要活著,就必須忍耐,直到終點。04.就像莫泊桑在《一生》裡寫的那樣:「人的脆弱和堅強都超乎自己想像。有時,我可以脆弱得一句話就淚流滿面,有時,也發現自己咬著牙走了很長一段路」。人活著,就不得不往前走,即便前路漫漫,看不到未來,依然馬不停蹄的向前,只為那不知名的明天。
  • 世事無常,用心對待人,真情難得,且行且珍惜
    料不到,一個分別間就會天人永隔世事無常,用心對待人真情難得,且行且珍惜人生沒有完美生命沒有永遠做一件事,就要做好>對一個人,就要真心別以為還年輕,耗得起事情慢慢做別以為還很久,熬得住人心靜靜看世事無常,別彷徨該惜的惜,該放的放
  • 慧律法師:生命的可貴,在於能掌握生命的真實含義
    慧律法師 - 《死亡的藝術》▌第15篇:生命的可貴,在於能掌握生命的真實含義今天我已活了三十年,一位老人活了七十年,他會死,我也會死,死後同樣是一具屍骨。坐也許是坐著休息,而禪是有定,定不見得需要坐。釋迦牟尼佛的禪定功夫是不須要坐的;釋迦牟尼佛你要殺他,他也不生氣,你要害他,他仍然很慈悲,他的心完全放下對立法的東西。禪是超是非。今天我們為什麼不解脫呢?因為是非太多了,全看到別人的錯誤。打開眼睛,這個也錯、那個也錯,只有我對;整個宇宙看遍了,就是不順眼,只有自己是好的。
  • 餘華《活著》:人活一世,順其自然
    看完餘華的《活著》,我才明白,有時候生命本身就是一種奇蹟,人的生活總會出現坎坷,只有用坦然的心去面對生活的起起落落,才能快樂的過完自己的一生。 即使生活在上層社會,也無法很好的過完自己的一生,福貴年輕的時候是地主家的兒子,家財萬貫,娶了門當戶對的老婆,這樣的人生,可以說是幸福美滿了。
  • 汶川地震十二年:為了活著本身而活著
    汶川十年祭的時候,白巖松曾說:「我不願意看到我們以敲鑼打鼓和非常反映成就的方式去面對汶川大地震的十周年。」一個有責任有憂患意識和睿智的媒體人,道出了對災難和傷痛銘記的心聲。汶川地震十二年,從滿目瘡痍、廢墟叢生到廢墟上的崛起和重生,每一個經歷者和旁觀者都有著不同的境遇和感受,無法忘卻並時常在夢裡出現那些畫面,成為了十二年裡不可磨滅的印記。
  • 吳克群《咁有風在吹》深入抑鬱症人群 探討生命可貴
    作為社會影音小說計劃《你說 我聽著呢》的第六次起航,吳克群選擇深入抑鬱症人群,記錄了他們從破碎到重生的全過程,最終呈現生命的可貴!近日,該曲的影音小說正式上線,吳克群實地對話導演、編劇、作家H與有著8年患病史的創作歌手謝震廷,在講述自己抑鬱、掙扎的同時,揭開大眾對他們的偏見,用特殊的方式為全世界高達3%的抑鬱人群發聲,同時,為潛在抑鬱症患者疏解壓力,也向普通人闡述生命的可貴。
  • 鄉村紀實:父親啊,你不該走得如此匆忙
    所謂「殺敵一萬,自損三千「,我睜著熊貓眼回到家,爺爺心疼了:「孫子啊,你為什麼要跟人打架啊。」母親擔心了:「人家會不會報復你啊。」只有父親翻了一下我的眼皮,一副恨鐵不成鋼的樣子:「唉,你怎麼這麼沒用,竟讓人給打成這樣。」父親50歲那年,在鎮上賣蔬菜,跟人大打了一架。據父親自己說,人家買了他的菜,本來要付四毛五,誰知對方給了兩毛就要走。
  • 人為什麼活著,你想清楚了嗎?
    這樣的疑問,不光如此,在古代很多人包括當時很厲害的哲人甚至國王也都曾經問過這個問題,外國如此,中國也是如此,為何這個問題如此困擾人類呢?因為他提出了一個跟每個人都有關係的屬於人的本源的問題,即「我們從哪裡來?我們是誰?我們是來幹什麼的?還有我們到哪裡去?」,這個自人類誕生之初就已經在人類的內心存活的問題,如果我們能夠解答的好或者解釋的清晰,那我們的人生就會有很大的不同。
  • 你沒有成就,你不配活著
    他們以夢為馬,才算不辜負生命中的每一個日子,而大部分人迫於生計做著自己無感的工作,他們活得麻木,如同機器,毫無意義。卻不曾想,沉入心流和陷入執念只有一線之隔,多少人沉浸在自己熱愛的事情中,也固執的非要實現這個熱愛所帶來的結果,以至於無視了沿途生活中的風景。
  • 《活著》:生命的意義本就在於等待和希望
    《活著》這本書是餘華的一部長篇巨著。他在《活著》的自序中寫道:我決定寫下一篇這樣的小說,就是這篇《活著》。寫人對苦難的承受能力。對世界的樂觀態度。人是為活著而活著,而不是為活著之外的事情所活著。正如小說中的主人公富貴一樣,他有著對苦難異於常人的承受能力和樂觀態度,他的一生經歷了時代的大起大落,經歷著身邊的人失而復得和得而復失,最終他身邊的親人一個不剩的時候,他也變成了一位風燭殘年的老人,他的生活再也不會有更苦難的時候了,就像他說的:「我有時候想想傷心,有時候想想又很踏實,家裡人全是我送的葬,全是我親手埋得,到了有一天我腿一伸,也不用擔心誰了」。
  • 讀書筆記 | 讀《活著》悟「生命」
    然後沒有看幾頁就發現,福貴的人物如此熟悉,細細想來,原來很早之前不經意間,我就看過了葛優和鞏俐演的電影--《活著》。但是印象不深,只殘留了一些記憶,偶爾會隨文字浮現在腦海,不過電影中葛優的福貴形象,我卻記得很清楚,那副在賭館裡吊兒郎當的樣子,突然間讓我想起曾經碰見的一些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