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國家經濟下行壓力巨大,很多民營,私營企業經營狀況並不是很好。很多民營,私營企業員工都面臨的降薪,裁員的風險,所以很多應屆畢業生都熱衷於考國家公務員和企事業單位。但對於國家公務員和企事業單位區別,很多人都不清楚,有四大區別。
第一:編制不同
很多人首先都是關心的國家公務員和事業單位的隸屬關係,也就是編制的區別。
公務員與事業單位人員的編制區別:公務員是指依法履行公職、納入國家行政編制、由國家財政負擔工資福利的工作人員。國家機關中除了工勤人員以外的人員都是公務員身份,屬於公務員編制。
事業人員主要指事業單位工作人員。事業單位是指為國家創造或改善生產條件、增進社會福利,滿足人民文化、教育、衛生等需要,其經費一般由國家事業費開支的單位。例如:一些公立醫院,公辦大學,科研單位等都屬於事業單位。事業單位又稱輔助單位,是為了滿足人們文化、教育、衛生等基礎服務需要、不以營利性為目的公益性組織。
第二:工資來源不同
正如上文所介紹的編制不同,自然工資來源不同。
公務員編制是行政編制,是政府機關的正式人員。按照法律,國家行政機構的行政編制人員實行公務員管理。公務員的工資全部由國家財務承擔,並根據國家財政狀況進行調資。按照《國家公務員管理條例》執行。
事業編制是輔助編制,事業編制按照財政來源又可分為全額事業編制、差額事業編制和自籌自支事業編制三種。全額編制即全額財政撥款事業編制,不允許也不能自主創收,完全靠財政撥款的單位,多指一些公益性事業單位和部分具有行政執法職能的事業單位,如:公辦義務教育學校,我們的小學初中都屬於公辦義務教育學校。交通局下屬交通稽查隊、衛生局下屬防疫站等等。
差額事業編制,由財政進行差額撥款,待遇和收入在一定程度上掛鈎,如:公立醫院、公立大學、日報社等等。
自籌自支事業編制,實際上與企業差不多,待遇和經營狀況息息相關,多為一些服務型事業單位,如政府招待所、從事應用性研究和開發的科研單位、國家孵化器基地等等,有些只給政策不給錢,隨著事業單位的改革將逐步改制成企業。
第三:晉升機制不同
我們無論在哪工作,都非常關心晉升機制,國家公務員編制晉升走級別,晉升途徑一般從科級、處級、局級到廳級,部級等等。例如:你第一年是科員,可能是最低一級的,幾年以後當了科長,就是科級。在幾年以後當了處長,就是處級……當上了局長就是局級。公務員參照公務員法進行考核選拔,不籤勞動合同。
而事業編制走的是職稱,晉升途徑一般是由初級工、中級工到高級工,崗位一般分為管理崗和技術崗,需與用人單位籤訂勞動合同。簡單地說,公務員都擁有幹部身份具有執法權力,而事業人員名義上是國家幹部,實際還是工人身份;公務員工作更加穩定,而在事業單位工作則與在企業工作一樣,都承擔著一定風險。但相比國家公務員,在事業單位的工作內容稍微輕鬆。雖然事業單位沒有國家公務員薪資福利待遇好,但福利待遇要比普通的企業員工要好很多。
第四:招考區別
公務員招考與事業單位的招考有區別 ,所有的公務員都是通過公務員考試進入(包括事業單位中的公務員),事業單位招考是不會招考公務員的,事業單位招考,主要是針對科、教、文、衛、交通等系統,報考時還有一些具體限制。
例如:我有一個同學在省工商聯合會,他們在招考的時候就有專業限制,經濟學和新聞傳播學專業才可報考。例如你想考進學校教書,最起碼要有教師資格證。你想考進醫院做醫護人員,必須有醫師資格證書等等。
國家公務員和企事業單位人員有哪些區別?很多人都不知道。有四大區別:編制不同,工資來源不同,晉升制不同,招考條件不同。你認為國家公務員和企事業單位人員還有哪些區別?歡迎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