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大爺今年三月份趕上疫情的時候提前退休了,勞累了大半輩子可算有機會休息了。誰能想到剛剛入秋,李大爺的膝蓋就疼痛難耐,不論是吃什麼藥都不見好。家人趕忙把他送到了骨科檢查。
醫生通過CT發現,李大爺的膝蓋疼痛並不是風溼關節炎之類的常見疾病,而是由腰椎的病變引起的。經過進一步的溝通,醫生了解到李大爺因為年輕的時候工作性質都是在碼頭上幫別人搬鹽袋。
長年累月積累下來的腰肌勞損,李大爺也沒當回事,結果膝蓋卻先病了。醫生告訴他,在臨床上就是腰椎引起的疾病,由於年輕的時候李大爺沒有好好地養護。隨著年紀的增長,間接性的就引起了膝關節的疼痛。
膝蓋關節疼痛,常見的原因就是年齡增長骨質流失、外力損傷、風溼病等因素。為何腰椎也會引起膝蓋疼痛呢?兩個部位的距離那麼遠,又是如何互相影響的?不要著急,醫生慢慢講解給你聽。
中老年人中出現腰源性的膝蓋疼痛比較多,腰椎最主要的作用就是保持上半身的穩定性,協調下半身的活動。如果身體各項機能逐漸老化,腰椎就會不自覺地向前方凸起。
尤其是一些女性朋友為了保持S型的身材,走路的時候會刻意地呈現出骨盆後傾的狀態。加上喜歡穿高跟鞋,大腿的肌肉壓力就會增加,膝蓋關節的彎曲角度就會增大,大腿和小腿間的髕股摩擦就會增多,自然也就會引起疼痛。
像李大爺這樣的本身就是腰肌勞損的患者,神經的敏感度本來就要比普通人高出不少。人體的骨骼都是互相牽制聯繫的,神經疼痛轉移到膝蓋部位的時候,關節的功能退變,疼痛感就會加劇。
在骨科醫生看來,想要養好膝蓋不是難事,長期堅持3個方法就能行
第一個方法是針對肥胖人士的,儘早的減肥。中老年人群的常態就是胖胖的看上去都很有福氣,但是脂肪堆積在身體的各個部位,就會容易產生損傷。特別是在進行高強度的運動時,膝蓋的摩擦受力會增長。
很多中老年人的舒適生活就是約上老夥計報個旅遊團,看看風景爬爬山。要是人比較胖的話,每走一個臺階,膝蓋就要承受一次體重,反覆的走路,膝蓋不斷地彎曲摺疊,肯定會帶來損傷。所以減肥成為了頭等大事。
第二件事就是慢跑走路。醫生建議大家,不要高強度的去做一些消耗體力的動作。平時在小區裡走走就是挺不錯的一項運動。不過慢跑的時候一定要調整好呼吸頻率,如果是肺部有疾病的患者,建議沒事走走就可以了,不用過於追求效果。
第三件事就是戴好護膝做好保暖。膝蓋受寒之後非常容易出現炎症,嚴重了就是各種關節疾病。秋季早晚溫差大,出去買菜散步的時候套上護膝,寒氣無法侵襲膝蓋,就是最有利的保障之一。
膝蓋疼痛不僅僅是常見的原因導致的,要是年輕的時候腰部受到損傷一直沒有痊癒也會引發。日常生活中簡單的三件事,長期堅持做,就能起到很好的預防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