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會打仗的書生」如何在三灣掌控「雷電」?

2020-12-18 觀察者網

【文/觀察者網 嚴珊珊】

這一夜之前,毛澤東被認為是「沒什麼戰鬥經驗的書生」,可這一夜之後,「書生」在一群兵中間把理辯明,讓革命看到了勝利的希望。

10月29日,話劇《三灣,那一夜》在上海開演,劇中毛澤東的扮演者王暉用湖南話字字鏗鏘地說出「支部建在連上」的想法,從勢單力薄到全員通過,這一夜的精彩對話,讓觀眾見證了「三灣改編」的歷史一幕。

《三灣,那一夜》劇照(攝/吳景春)

昨晚(29日),深秋的上海湧動著一股暖流,美琪大戲院兩層觀眾臺座無虛席,「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系列演出」之一、中國國家話劇院原創話劇《三灣,那一夜》在上海藝術節開啟首演。

故事取材於1927年9月29日晚至30日凌晨,毛澤東同志在江西永新縣三灣村領導「三灣改編」的歷史事件,重點闡釋了「黨指揮槍」「支部建在連上」「官兵平等」等思想精髓。該劇由王寶社編劇,殷弘毅執導,王暉主演。

在這夜之前,作為前委書記的毛澤東被認為是「沒什麼戰鬥經驗的書生」,對於毛澤東提出的「黨指揮槍」「支部建在連上」「官兵平等」,時任中國工農革命軍第一師師長的餘灑度顯得很不屑,「潤之啊,你不能想一出是一出啊!」

這期間,反對「支部建在連上」的聲音愈發高漲:「坐而論道就是不識時務!」「兵法雲,上下同欲者勝!」在餘灑度和其部下的步步緊逼下,毛澤東沒有退卻,他靠著深刻的革命覺悟和沉著坦然的語氣,用「愛兵如子不是靠制度」「革命要靠自覺自愿」等「一針見血」的話,通過層層論辯與交鋒,一步一步說服了所有參與會議的同志。

「我們共產黨,在改造舊世界的同時,首先要改造我們自己,今天出的問題,今天改造,明天出的問題,明天改造。改造,將伴隨我們共產黨人的終生。」

正是這一夜,這個「書生」在一群兵中間把話說清了,把理辯明了,把人民軍隊的基礎建立起來了,展現出深遂的歷史眼光和卓越的政治智慧。

《三灣,那一夜》劇照(攝/王昊宸,中國國家話劇院供圖)

據中國青年報報導,談及出演毛主席的感受,王暉表示,三灣改編中,毛主席的思想、意識和發展革命隊伍的激情,讓人敬佩,也讓他的臺詞說得十分有底氣。「這個劇本讓人體會到,毛澤東思想的每一句總結背後都是有故事的。比如他說『一不怕死,二不怕苦』,為什麼單獨強調『苦』?有故事才能有體會,故事好,演員的臺詞表達出來才有力,否則就是蒼白的口號。」

中國國家話劇院介紹稱,劇中站在毛澤東「對立面」的角色餘灑度歷史資料甚少,但在《三灣,那一夜》中,編劇為其打造了豐滿的人物形象。在那一夜的會議中,餘灑度為毛澤東製造了不少「麻煩」,但正是通過這一夜的針鋒相對、矛盾衝突,也讓真理越辯越明,讓道路越來越清晰。

飾演餘灑度的演員王力夫在接受中國青年報採訪時表示,「餘灑度這個人物值得揣摩的地方很多,他是黃埔軍校的高材生,才華橫溢,劇中他不是敵人,只是與毛澤東站在了思想天平的兩端。如何表現出他內心的複雜、彷徨對演員來說,是一次非常好的歷練。」

《三灣,那一夜》劇照(攝/吳景春)

除了編劇的精雕細琢和演員的精彩演繹,本劇的舞美設計也別出心裁,用一個接近泥土質感、質樸的三灣村落舞臺空間,突顯出上世紀二十年代的生活狀態,把觀眾真實地帶回到三灣那一夜。

不少觀眾看完表示,這是一臺扣人心弦的演出,打破了人們對主旋律的刻板印象,「幾場會議論辯和獨白臺詞表演一氣呵成、發人深省,在建國70周年看到這樣的演出,很感動。」

相關焦點

  • 上海藝術節《三灣,那一夜》:再現毛澤東「支部建在連上」的政治智慧
    【文/觀察者網 嚴珊珊】 這一夜之前,毛澤東被認為是「沒什麼戰鬥經驗的書生」,可這一夜之後,「書生」在一群兵中間把理辯明,讓革命看到了勝利的希望。 10月29日,話劇《三灣,那一夜》在上海開演,劇中毛澤東的扮演者王暉用湖南話字字鏗鏘地說出「支部建在連上」的想法,從勢單力薄到全員通過,這一夜的精彩對話,讓觀眾見證了「三灣改編」的歷史一幕。
  • 你知道中國神話是怎麼掌控雷電嗎?
    在西方國家,有很多的神明體系都是最高神明掌控雷電,就像古希臘神話的奧林匹斯中的宙斯,他的必殺技就是雷霆,還有北歐神話的阿薩神族中的奧丁還有他兒子那就是完全的掌控雷電。而在中國我們卻似乎沒有發現這種最高神明掌控雷霆的現象。
  • KSV是雷、SKT是電,誰又是LCK掌控雷電命運的隊伍
    那麼這支掌控雷電的隊伍他們究竟做了什麼呢?首先就要說到這一天,SKT對陣弱旅BBQ時,李哥卡薩丁全場比賽打出了3602傷害。打哭Blank、Bang兩員大將。經此役後他們必須面臨ROX與JAG雙重挑戰,出線希望十分渺茫。然而值此危難之際,JAG一波騷操作,有隊員比賽時兩次踢掉網線積分被扣一分主動退出了季後賽爭奪序列。一時之間,SKT太子隊的名號震耳欲聾。
  • 話劇《三灣,那一夜》藝術化表現「三灣改編」
    話劇《三灣,那一夜》藝術化表現「三灣改編」 2019-10-30 11:18:16 》藝術化表現「三灣改編」  「看到當年那群年輕人的初心」  本報訊(記者 諸葛漪)昨天,國家話劇院原創話劇《三灣,那一夜》作為第21屆中國上海國際藝術節參演劇目亮相美琪大戲院。
  • 電影《三灣改編》正式啟動
    本報訊 信息日報/信息日報客戶端記者危春勇報導:「黨指揮槍」「支部建在連上」 「官兵平等」……反映中國共產黨建設新型人民軍隊最早一次成功探索和實踐的重大革命歷史題材電影《三灣改編》啟動儀式暨新聞發布會,12月18日上午在八一電影製片廠舉行。
  • 三灣改編,把支部建在連上,真正打造了一支革命者的部隊
    共產黨又是什麼時候徹底掌控軍權的呢?本文將講述三灣改編的一段歷史。經過了三灣改編,才算真正地建立了一支人民的軍隊,才算塑造出了第一批黨的戰士。除了南昌起義,在當時還發起了秋收起義和廣州起義,是為三大起義。但是,三大起義之後,各部都陷入了困境。汪精衛命令軍隊向南昌進攻,由於敵眾我寡,起義軍撤出南昌,在閩越贛湘邊境輾轉。
  • 《勝利的旗幟 不變的軍魂》——三灣古田奠根基
    此時的毛澤東漸漸意識到,一支部隊如果沒有堅強有力的領導,人再多也只能是烏合之眾,要建立黨在軍隊中的領導,而且不能僅憑上層黨委和前委,要深入到連一級,因為部隊打仗、訓練、生活都是以連為單位的,如果在這一級不能充分發揮黨組織的作用,黨的方針政策和作戰命令就很難貫徹下去。  1927年9月30日,在毛澤東住的「協盛和」雜貨鋪裡,召開了一次前委會議。
  • 揚州三灣公園火了!三灣是哪三道灣?
    新修的揚州三灣公園已成為揚州又一張美麗的城市名片,成為城市南部核心。可是這裡為什麼會叫「三灣」?難道此處有三道灣嗎?它是怎麼形成的呢?昨天,記者採訪我市著名水利專家徐炳順,解開了三灣之謎。從明、清、民國地圖可以看出,揚州三灣實際上只有兩灣,即新河灣、寶塔灣。
  • 「三灣改編"幕後的故事
    9月29日,秋收起義部隊一路跋涉,來到永新縣的三灣村,在那裡休整5天,開創了舉世聞名的「三灣改編」,奠定新型人民軍隊性質,確立「黨指揮槍」原則。今年正值紀念「三灣改編」80周年,日前,我們在數年研究黨史的基礎上,再次追隨當年紅軍走過的路進行採訪,了解到一些「三灣改編」幕後的故事。
  • 三灣改編舊址
    1927年9月29日,毛澤東率領湘贛邊界秋收起義部隊來到這裡,進行了具有偉大歷史意義的「三灣改編」。這是中國工農紅軍政治工作的開端,確立了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為從組織上,政治上和思想上建設一支全新型的人民軍隊奠定了牢固的基礎。     1927年9月9日,毛澤東親自領導了湘贛邊境的秋收起義。參加起義的有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原國民政府警衛團,有平江、瀏陽、醴陵等地的農軍,有安源的工人武裝。
  • 虎牙電子邀請賽團隊戰開啟,獨狼型選手能否繼續掌控雷電?
    比賽結束後,RXG的選手毛毛三局總積分位列第一,引起了全場的歡呼,不知道今天的團隊賽中他還能否和RXG一同掌控雷電呢?各位小夥伴你們怎麼看呢,一起說說吧!
  • 永新三灣改編舊址
    1927年9月29日,毛澤東率領湘贛邊界秋收起義部隊來到這裡,進行了具有偉大歷史意義的「三灣改編」。這是中國工農紅軍政治工作的開端,確立了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為從組織上,政治上和思想上建設一支全新型的人民軍隊奠定了牢固的基礎。
  • 三灣改編景區 - 吉安市人民政府
    1927年9月29日至10月3日,毛主席率領湘贛邊界秋收起義部隊到達這裡後,對部隊進行了一次改編,這就是黨史、軍史上著名的三灣改編,確立了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2003年以來,永新縣在三灣建設了三灣改編紀念館,建設了停車場、公廁、遊步道、門票站、生態廣場等基礎設施,完善了農家樂、購物中心等配套設施,進行了舊址舊居的修繕和整治周邊環境等愛國主義教育「一號工程」建設。
  • 雷電是如何形成的?帶你進入雷電的世界,體驗它不為人知的一面
    在很久以前,雷電在人們的眼裡是超自然的現象,人們不了解它,不明白它是如何產生的,因此,對雷電十分的害怕和恐懼,把它看成是「天神」的不滿和發怒。到了近代,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人們開始對雷電有了認識,很多人對雷電進行了不懈的探索,有的人甚至為此而貢獻了寶貴的生命。
  • 國家話劇院原創話劇《三灣,那一夜》正式公演
    ,聚焦於三灣那一夜決定中國革命前途命運的會議。十年前王寶社跟隨八路軍出身的父親第一次去三灣參觀時,被三灣改編的艱難歷程所震撼。這十年間王寶社到各地採訪積累素材,三次赴三灣採風,紮根當地體驗生活,七易其稿,力爭把三灣的故事講給更多的人聽:「我不是想宣傳什麼,是真的懷著感情,想要觸摸先輩們的想法,想要弄明白,當年他們是怎樣打造出了這支上下五千年從未有過的軍隊。」
  • 教育整頓·每日一學|三灣改編
    > 1927年9月29日至10月3日,毛澤東在江西永新縣三灣村,領導了舉世聞名的「三灣改編」。
  • 在古代,有一名書生叫王守仁,既飽讀詩書也能帶兵打仗
    王守仁是一位書生,但是他和其他人不同的是他之前曾經率領軍隊為國家獲得戰爭的勝利,打贏平亂戰爭後,又把兵權重新交回給朝廷當時王守仁的手上根本是沒有兵權的,這時朱宸濠帶領著10萬大軍個個兵強馬壯的部隊的精英攻打南京,王守仁在僅用了35天就戰勝了朱宸濠,那麼他是怎麼樣獲得這場戰役的勝利?
  • 國家話劇院再演《三灣,那一夜》
    國家話劇院話劇《三灣,那一夜》29日起在國話劇場再次演出。該劇通過「三灣改編」這一建黨建軍史上的裡程碑事件,展現了毛澤東的政治遠見,闡釋了「黨指揮槍」「支部建在連上」「官兵平等」等黨和人民軍隊走向勝利的思想法寶。
  • 武警部隊和國家話劇院合排話劇《三灣,那一夜》
    創作本劇,源於他去參觀三灣紀念館時聽到的「三灣改編那一夜很危險」這句話,於是他用近兩年的時間到三灣各地採訪,深入生活,積累素材。他深切感受到三灣那一夜,是一個偉大的夜晚。三灣的那一夜,決定了中國革命的未來。  王寶社認為,革命歷史題材最不應該的就是把年輕人拒之門外,他自己在創作時也非常注意。「有個朋友聽說我在創作這個,開玩笑地問,『你怎麼了?也想板起臉孔教育人了?』
  • 「三灣改編」三叛徒,兩個被老蔣槍斃,一個被政府處決!
    「三灣改編」三叛徒,兩個被老蔣槍斃,一個被政府處決!提起三灣改編,相信大家都不會感到陌生。因為這個三灣改編實在是黨的歷史上有著非常重要的地位。就在這個三灣改編的會議上,確立了黨對革命部隊的絕對領導,從此以後,這些革命部隊只服從於黨的領導,共產黨也終於是有了自己的權威性。可以說是一個歷史性的進步,而當時進行三灣改編,也是因為迫不得已的,毛主席當時領導的秋收起義因為戰略上的一些失誤遭受了比較重大的打擊,人員損失嚴重,於是就意識到現在的這個領導方式確實有些不妥。所以就進行了三灣改編決定對這個問題進行整治,當然結果也是非常成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