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維特的煩惱》:「象牙塔」裡的孩子,如何養成堅毅的品格?

2020-12-11 雅雅媽媽說育兒

文章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最近重溫《少年維特的煩惱》,與初讀時感受又有所不同。記得當初是初高中的必讀文物,維特的自殺是因為情場失意而鬱鬱寡歡,直至自殺。現在明白離開了作者寫作的背景而去理解作品,是非常草率的。

對於維特而言,或許愛情是他生命中的一盞明燈,失去了這盞明燈也就失去了活著的理由了,可事實上,卻並非僅僅如此。

「對於他的精神和品格,你們不可以抑制自己的欽佩和愛慕,對於他的遭遇,你們不可能吝惜自己的眼淚。至於你,善良的靈魂呀,你正在感受像他那樣的苦惱,從他的悲痛中汲取安慰。」

在《少年維特的煩惱》的開篇,作者歌德寫了這麼一段話。當讀完後,才真正明白作者意圖:讓我們同情和感懷維特的遭遇後,也能有汲取安慰。

維特出身於一個比較富裕的中產階級家庭,是一個靠父親遺產,過著無憂無慮、自由自在生活的少年,從小接受良好的教育,並懷抱著追求思想進步與思想自由的信念。他有著帥氣的臉龐,也多才多藝,嚮往自由和平等生活的陽光少年。也因為他的純真,熱愛和崇尚自然,所以對山村的自然景色和純樸的生活產生濃厚的興趣。

但「象牙塔」似的生長環境使得維特天使多愁善感、內心脆弱、情緒敏感心理激烈鬥爭的性格。想要追求自由和平等,希望從事一些實際意義的工作,是理想主義兼浪漫主義者,也是感傷主義者。

01● 「象牙塔」裡的孩子為什麼容易成為「溫室裡的花朵」?

我們都知道,孩子忘性大,今天吵得不可開交,明天就是手拉手一起玩兒嗨的

通常情況下,大部分孩子都是這樣的性格,擁有孩子應該有的天真活潑,調皮搗蛋,也是深受小夥伴歡迎的,願意和小夥伴們共同分享、共同合作。

也有小部分特殊的孩子並不合群,他們沒有什麼朋友,也不願意和小夥伴分享自己的喜怒哀樂,把自己封閉在「象牙塔」裡,別人打不開這座塔,自己也不願意打開這扇門走出去。活在這座塔裡,可能一輩子也走不出去。

塔裡的生活無憂無慮,遠離了「醜惡」和「黑暗」的社會,有成人的呵護和關照,美好的生活讓孩子安於現狀,不願意改變,也更不願意踏出塔門。但塔外的世界,充滿競爭,也充滿殘酷,父母害怕孩子經受不住社會的磨礪,展開羽翼精心呵護,長久之後孩子就容易成為「溫室裡的花朵」。

孔子曰:「性相近,習相遠。」每個孩子最初的生命就是一朵潔白無瑕的花朵,關鍵看父母要讓孩子成為一朵經受風吹雨打的花,還是弱不禁風的花。所以,家庭教育直接影響孩子性格的培養。

維特有一顆怦然心動的心,他鍾情綠蒂,迷戀綠蒂,但現實對他是殘忍的,他不想背叛自己的朋友阿爾伯特,但又不堪想念綠蒂,但時過境遷,早已物是人非!他們終究擦身而過。

但這還不算,維特聽到之前他非常喜歡的善良的村民都遇到各種各樣的不幸,維特覺得他與社會格格不入,雙重的絕望壓迫著他,內心的脆弱讓他最終選擇了自殺。

可能有人不覺得維特值得憐憫!這麼脆弱的個性在社會上根本很難生存下來,選擇自殺對他來說或許是種解脫。

的確如此!對維特是解脫,但對你的孩子呢?

02● 父母有想過一個問題嗎?缺乏堅毅的品格,孩子容易經歷些什麼?

缺乏堅毅品格的孩子,他的人生時刻籠罩著陰鬱和憂愁,不相信自己,害怕交流,害怕面對,害怕改變。他真的不想嗎?並不是!他沒有勇氣,沒有信心,更沒有意志去做,自我定義「我不可能做到的」!

對他來說,不知道快樂到底是什麼感覺?他害怕面對新的生活,恐懼新的事物,不敢挑戰自我。

父母看到孩子這樣的性格,又急又惱,對孩子帶著負面情緒對待,強迫孩子改變。本身對自己沒有很強意識的,這時候孩子更想要逃避,學烏龜藏到殼裡。

聽說一個新聞:初二的女孩因為考試成績不理想,與父母吵架,選擇了跳樓。女孩在年段排名15名內,是一名大家認可的優秀的學生,僅僅一次平時考試而選擇跳樓!不談父母是否對她要求嚴格,但女孩的抗壓能力著實讓人憂心啊!

缺乏堅毅性格的孩子,很容易走極端,更容易選擇自殺!

要培養孩子堅毅的品格,父母責無旁貸。如果你是一位明智的父母,你的羽翼不是保護孩子成為「溫室裡的花朵」,而是讓孩子擁有一顆堅毅的心!

03● 如何培養孩子堅毅的品格?

1.讓孩子自己面對挑戰

現在孩子的興趣班真的不少,比如鋼琴、畫畫、棋類、芭蕾等等。只有孩子堅持到一定時間之後,孩子才會意識到這個是他的興趣,是他要堅持的。但成為興趣之前,孩子要戰勝一些困難,克服枯燥的練習,學會接受輸的結果。

只有他自己面對挑戰,克服障礙時,他就會真正愛上並堅持自己的興趣。這時候父母不是幫他抵擋挑戰,解決問題,給予更多的鼓勵和動力,讓孩子發自內心的接納和堅持下去,更加自信從容的面對挑戰。

2.不要輕言放棄

人在遇到困難或者遭遇挫折時,很容易輕言放棄,因為他覺得不可能做到了!10%的天賦+90%的努力才能成功。天才也好,資質平凡也好,都是需要通過不懈的努力達成目標。所以,父母要告訴孩子,當下定決心要做一件事情時,任何事情都會有苦有樂需要面對,但不要在中途放棄!

3.適時的推動

孩子是無畏的,也是有懼的。當遇到困難時,他會感到很無助,無所依無所靠。全然放任孩子自己單獨去面對生活和學習上的事情,孩子的認知還未成熟,父母的推動鼓舞孩子前進,孩子的憂愁和擔驚受怕減少,堅定的信心與日俱增。所以,父母適時必要的推動孩子,共同面對問題,然後鼓勵孩子繼續堅持。

4.分享父母成長中的失敗經歷

孩子會為父母的成功而自豪,但成功並非一下子就能得到的,父母可以和孩子分享成功前所經歷的失敗。讓孩子明白,無論誰都需要經歷失敗,也要從失敗中戰立起來。

父母不要認為跟孩子分享失敗是展露自己的弱勢一面,反而孩子會看到父母的堅毅,會佩服父母的勇氣,會以父母為榜樣,讓孩子學到更多的經驗。

孩子養成了堅毅的品格,人生旅途中的酸甜苦辣不是他的障礙!

今日互動話題:你想讓孩子養成堅毅的品格,還是「溫室裡的花朵」呢?歡迎下方留言交流。

————————

本文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少年「維特」成長的煩惱
    你們享受著青春帶給你的激情,沐浴著青春帶你的陽光,同時也遭受青春帶給你小小的麻煩。上方的少年們,在你們的生活中,你都有些什麼樣的煩惱呢?我們團委為了再次體驗一次「青蔥歲月」特意走進了上方初中,採訪了少年「維特」們,發現「維特」是真的有挺多煩惱的。 維特臉上長了小豆豆,好醜,沒有妹紙喜歡我了 為什麼吳亦凡的腿這麼長,而我卻一胖毀所有?
  • 花精沙龍總結 | 少年維特的煩惱
    圖文編輯 | 劉陽圖片來自網絡本期沙龍將由王慕齡老師帶領我們從《少年維特的煩惱
  • 《少年維特的煩惱》寫出了歌德青年時代的心聲
    ——《少年維特的煩惱》兩百多年前,德國一位剛離開學校不久的年輕人寫了一部中篇小說,這部小說曾震撼了整整一代德國青年的心靈,在德國以及整個歐洲引起巨大的反響,這位作者就是德國偉大的詩人和作家約翰·沃爾夫岡·馮·歌德(Johann Wolfgang ),這部傑出的作品是《少年維特的煩惱》。小說用主人公的口吻,寫下了一篇篇書信,向大家闡述了他的悲傷與喜樂,書信體的描述,給了讀者一份更加真實的體驗。
  • The Sorrows of Young Werther 少年維特的煩惱
    ,我可以為了等他回家而熬夜不睡覺,在我被生活磨損不堪的時候他會保護我在身後阻擋一切風雨,當我一次次無理取鬧他仍然把我當成手心裡的寶,所以我會,慢慢,慢慢地等他。」今天分享的小說《少年維特的煩惱》,是25歲的歌德創作的一部小說,本書採用了書信的方式,將維特的內心世界淋漓盡致地呈現在人們的眼前,少年維特因為愛情、前途無望而走上自殺的悲慘故事,因為心愛的人和另一個人訂婚而用槍自殺。它曾震撼了德國乃至歐洲整整一代青年的心。
  • 建構堅毅品格培養體系,這所高中獲評全省「品格提升」精品項目獎
    ,經專家組調研、評委會合議,無錫市第三高級中學承擔的課題《高中生堅毅品格培養體系建構》研究項目,被評為全省「品格提升工程」精品項目(為獎項最高等級)。「在近百年的辦學歷史中,我們始終注重學生品格的培養,堅韌不拔的辦學精神更彰顯著執著的堅毅品格,堅毅因子早已印刻在每一代三高中人的脈搏之中,這也是我們項目能夠取得成功的重要原因」,該校校長王曉剛說。
  • 歌德怎麼寫少年的煩惱?
    如果可以穿越,小獅子很想利用兩天時間,成為維特的朋友——威廉,給他更多的希望,說不定這個周末會更有意義!歌德發表的《少年維特之煩惱》,使他名聲大噪。維特的思想和命運,曾引起當時具有反抗意識的年輕一代的強烈共鳴,一度形成維特熱:很多青年人穿著維特式的服裝,模仿維特形式行事風格,甚至在戀愛失敗後也用自殺的方式尋求解脫!自殺的結局也在一定意義上表明了青年一代的精神苦悶。
  • 如何幫助孩子塑造「堅毅」的性格
    美國近來最熱門的教育概念:如何幫助孩子塑造「堅毅」的性格今年,美國最熱門的教育概念非 「Grit (堅毅) 」莫屬,引發了博客和社交媒體上的空前的熱烈討論,很多學校已經開始建立相關的工作室,教育機構也紛紛開發相關的培訓課程。
  • 心理學家研究說:堅毅是孩子成功的因素,那如何培養孩子學會堅毅
    之前的文章裡我們跟大家分享了美國心理學家歷經十幾年的一個研究發現最能預測「一個孩子未來成功與否」的不是孩子的起跑線,也不是一個孩子的智商和情商,而是孩子是否具備一種性格上的品格、一種特徵,叫做堅毅也就是Grit。
  • 什麼是堅毅?給孩子的哲學故事(高年級版)【第三十期】
    疫情當下,親子陪伴,和孩子一起來看兒童哲學動漫吧!兒童哲學可以幫助兒童點亮心智,提高格局,成就美好人生!
  • 維特效應|一個人自殺後會帶來什麼?
    類似事件已發生多起:合肥15歲女孩因學習問題與父母爭吵後欲跳樓後獲救、河北9歲男童因學習壓力過大跳樓自殺……當大家都聚焦疫期停學給學生帶來沉重壓力之時,卻忽略了一種可怕的社會心理效應--維特效應,正在孩子間蔓延。圖片來源:freepik.com「維特效應」,被稱為自殺模仿現象。
  • 6歲前是孩子品格養成的關鍵期,堅持2個原則,培養孩子好品格
    好品格是一個人的基本素質,作為父母我們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擁有好品格,如何把孩子培養成一個善良、有素質,誠實的孩子,是每一個家長的責任。在生活中父母如何幫助孩子樹立正確的品格,是當代家庭教育值得關注的問題,今天教大家讓孩子遵守兩個原則,將來一定會是一個品格好的孩子。
  • 6歲前是孩子品格養成的關鍵期,堅持2個原則,培養孩子好品格
    好品格是一個人的基本素質,作為父母我們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擁有好品格,如何把孩子培養成一個善良、有素質,誠實的孩子,是每一個家長的責任。在生活中父母如何幫助孩子樹立正確的品格,是當代家庭教育值得關注的問題,今天教大家讓孩子遵守兩個原則,將來一定會是一個品格好的孩子。每個小孩子都是純潔的天使,但是所有的孩子在成年後都發展成了不同的人,也就是說每個孩子的性格、特點等等都會有所不同。
  • 《少年維特之煩惱》:為理想而活的人都有這些特質
    我想你們會感謝我的,對於他的精神和品格,你們免不了讚嘆和愛慕,對於他的命運,你們也定會灑下同情的淚。 書中開頭的這段文字,關於維特的精神和品格,關於他命運的感慨,就是作者歌德表達對追逐理想與自由的祭奠。 歌德曾說:「不要懷有渺小的夢想,它們無法打動人心。」
  • 「維特效應」讓我們的孩子走上絕路
    除了眾所周知的學業壓力以及部分父母或者師長的一些過激做法外,「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其實是「維特效應」。「維特效應」源自1774年德國大文豪歌德發表了一部小說《少年維特之煩惱》,該小說講的是一個青年失戀而自殺的故事。
  • 維特:愛情不是懦弱的擋箭牌,與其糾纏不如放愛一條生路
    維特之煩惱,不是他一個人的,而是千千萬萬人的心聲,然而敢於去面對內心想法的卻寥寥無幾,更多的人為了避免輿論的攻擊而選擇緘默,因此少年維特就這樣一代代傳下來,流轉在讀者心中。然而,當糊塗君終於試著去走近他時,不得不感慨自己的鄙俗,因為糊塗君無論如何都無法去苟同他的做法。
  • 樂觀處世 開心生活 ——讀《少年維特之煩惱》有感
    眼光掃視在書架之間,我的目光突然被一本名為《少年維特之煩惱》的書吸引住了,我對這本書的書名產生了強烈的好奇心。煩惱能作為書名,維特肯定和其他孩子有不同的地方!帶著幻想和疑問,我翻開了這本書。書的目錄很特別,幾乎都是以日期為標題。難道維特每天都有不同的煩惱嗎?這該有多累啊!
  • 3到6歲是培養孩子性格的黃金期,3個辦法,養成孩子優秀品格
    那麼同樣都是教育孩子,為什麼有的家庭教育出來的孩子,性格就那麼好?品格就那麼優秀呢?,生活時間最長的地方,也是影響孩子性格養成的一大部分因素。父母與孩子朝夕相處,每天接觸的時間很長,一起經歷的事情也很多,孩子可以通過觀察家長在做一些事情時的反應來幫助自己品格的養成。
  • 性格教育:塑造孩子堅毅性格的五大方法
    作者:寶寶知道 我是小扒扒【堅毅的定義是什麼?】堅毅的品格是可以開發的Grit一詞在古英語中的原義是沙礫,即沙堆中堅硬耐磨的顆粒。Grit可譯為「堅毅」,但其涵義遠比毅力、勤勉、堅強都要豐富得多。父母應該怎樣塑造孩子堅毅的性格,Angela Duckworth教授提出了一些行之有效的做法:1、把挑戰擺在孩子的面前真正的成功往往發生在人們突破邊界和障礙的時候。如果你的孩子一直沒有機會戰勝一些困難,他可能永遠不會具備面對挑戰的自信。體驗冒險和障礙是孩子學習的一個重要途徑。讓孩子有機會去追求至少一個很難的事情。
  • 槐蔭三幼提醒:面對疫情 幼兒要養成這些良好品格
    在這個我們難以左右的特殊時期,做好孩子的心理防護,就是給孩子一份特別的愛。  在疫情面前,在家裡隔離的家長如何引導孩子養成哪些品格呢?作為品格教育實踐基地,第三實驗幼教集團積極引導家長將疫情變為孩子們品格成長的大課堂,在疫情面前讓幼兒們品格獲得更好地成長。  面對疫情養成勇敢的品格  困難來臨時,要勇敢克服恐懼,做困難面前的強者。
  • 芝麻街英語品格教育助力孩子全面發展 陪伴少年的你一路健康成長
    易中天老師在看完《少年的你》後,一語道破父母在孩子成長過程中的重要性:「陳念和小北,都是必須為成長付出沉重代價的人,因為他們沒有人指導,沒有人幫助,甚至沒有人關切,只能自主自救,甚至自生自滅。」據了解,不久前芝麻街英語聯合中國青基會、娃哈哈、楊梅紅藝術教育發起「愛不是守」品格教育公益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