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兒子放學,小傢伙顯得特別興奮,他告訴我一個好消息:
「媽媽,我考進了編程校隊,測試分數是年級裡面最高呢!數學老師還表揚了我!」
孩子樂得心花怒放,老母親自然也聽得喜上眉梢。
前幾天,班主任在班級群裡發通知,說可以自薦報考學校的編程班,意為培養創客人才代表學校參加各類比賽。
雖說兒子編程是零基礎,老師也強調學編程「很費錢,難度很大,報名未必能進,需要測試」。但抱著 「寧願沒考上,也不能錯過」的心情,我還是給兒子爭取了一個自薦名額:能進,再燒錢也往下砸;不能進,那就歇了這盤菜,省省。
兒子報告的喜訊是我們期待的,但能考出高分有些意料之外。兒子津津樂道著測試題目:
「小明做作業的時候突然停電了,他按了5下開關,請問電來的時候,燈是開的,還是亮的?」
「有四根半筷子,每根筷子兩個頭,請問共有幾個頭?」
……
好傢夥,這考驗的不都是思維能力嗎?發現生活裡的問題,進行分析,然後用合理的方法進行解決。
我一拍兒子的肩膀恭喜他:「這些考題,不就類似你看的那本《神奇的邏輯思維遊戲書》嗎?」
「題目有些像,可又沒一模一樣呢!」孩子的想法總是天真執著一些。
有些小慶幸,無意之中給孩子買了這本用來解悶的《遊戲書》,並未刻意訓練,而是讓孩子閒來無聊自己做做趣味題罷了。不想,這次歪打正著,還助力考進了編程班。
回想當時買這本書,冥冥中也有為編程考慮的因素。
彼時,兒子還在幼兒園,聽說教育部正式宣布將編程納入9年義務教育課程,要不要為孩子報一個編程培訓?成為老母親考慮過的一個問題。作為工科盲,;於是下了一番功夫去研究。
後來我發現,所謂編程,之於孩子強調的不是複雜的代碼學習,而是理性的邏輯思維能力,考驗孩子發現問題、推理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所以,考慮到孩子年齡小,培訓班沒急著給他報,邏輯思維相關的遊戲書便收入囊中。
選擇這本《神奇的邏輯思維遊戲書》,因其內容選取風靡日本的55堂思維遊戲課,由享譽日本的腦科學專家茂木健一郎傾力推薦,是一本從根本上提高孩子編程力的思維遊戲書。
書的年齡跨度很大,適合5~13歲孩子。一開始是囤書,孩子接觸後慢慢做,一不留神就成為他喜歡的一本「動腦動筆」的書。
其實很多人都在強調要從小培養孩子的邏輯思維,真正接觸這本書後,我才發現,其實邏輯思維又有不同的細分方向:過濾式、漸進式、逆向式、試探式、創造式。每一種思維,都各有不同解決問題的方向,而到最後真正考驗的是,孩子將多種思維的綜合使用的能力。
就像全能冠軍,唯有在每一個項目中力爭優秀,才能成為最後的王者。
這套《神奇的邏輯思維遊戲書》,有一個比較好的地方,它的題型來自切合孩子生活實際的趣味數學問題,對五種思維能力都有不同的滲透,引導孩子用多種方式看事物的能力。在讓孩子的思維各個角度得到專項訓練後,學會融會貫通,培養孩子成為一個具有合乎邏輯思維能力的人。
一旦當孩子具備這樣的思維能力,未來無論應用到學習上,還是在生活中,都能高效提升他處理問題的能力!
01針對兒童特性,以「具象化方式」拓展孩子思維能力
1、情景式生活數學問題,拉近孩子與「數字」之間的親切度
孩子認識世界的思維,是從具象思維過渡到抽象思維。在數學問題上,亦是如此。孩子還很小的時候,習慣藉助掰手指來算數,但是隨著長大,這種現象就會自動減少。
用具象思維看待問題,是低齡兒童的思維模式。
在這本邏輯思維遊戲書中,它抓住了兒童的思維特點,將眾多數學問題滲透在孩子最喜聞樂見的生活情境裡,通過還原現場情境,引領孩子在圖片中檢索信息,順應孩子的思維特點,拉近孩子與數學之間的距離,令數學問題不再是被孤立的數字問題。這無疑能夠增加孩子對數學問題的讀題、解題能力。我們可以來感受幾個。
比如《空中纜車》,翻開就能看到一幅纜車場景圖:在高山叢林上,纜車正在運行。一輛紅色的纜車完整映入眼帘,一輛紫色和一輛黃色的纜車則部分被隱入了樹叢裡。生動的畫面,孩子坐過纜車的記憶一下子被喚醒。
比如《蔬菜店》,在一個蔬菜貨架上,擺放著玉米、西紅柿、白蘿蔔和生菜。這一幕,孩子跟隨父母到超市經常能看到。
聯繫生活場景去解決問題,符合孩子具象思維特點,讓孩子對數學問題不畏難,這也是啟發孩子愛上數學的最基礎感情。
2、內容涵蓋小學階段各種趣味數學題型
這本《神奇的邏輯思維遊戲書》裡面有60大題,所涉及的題型,其實被分布在小學階段各個年級的數學應用題中,他們大多屬於數學考試中的壓軸大題,常常被拿來作為附加題。對孩子來說,是進行思維訓練的機會。
比如《猜數字遊戲》,這是小學趣味數學的一大題型,考驗推理能力;
比如《不同的形狀》,考驗的是孩子的空間構想能力;
比如《從車站到家》,考察的是時間與路程的問題。
60道題目,題型豐富,各有側重。
3、點線面、平面圖、立體圖,多方位呈現
圖像的形成,是由點、線、面作為最基本構成因素,圖像又平面和立體之分。在這本書中,編者在圖形設計上十分用心,為豐富孩子具象思維的各種可能性,把這些元素都有機體現在各種題型裡。
值得一提的是,圖像的色彩搭配呈現清新風格,既不圖喧賓奪主,分散了孩子讀題的注意力,同時又能夠恰到好處吸引孩子圖文結合,進行信息檢索。
比如在《5張卡》這道題裡面,淡藍的底色首先給人視覺閱讀的舒適感。在這道題裡,孩子需要通過對話去找到有效信息。在對話人物的處理上,則用紅色和橘色進行對比凸顯,只描摹出人物輪廓的方式,既起到了輔助讀題的作用,同時也不會讓孩子把目光過多投放在圖片欣賞上。這種微妙之處的設計,獨具匠心。
(4)詳細的解題思路,一目了然
每一道思維題後面,都有詳細解答,備註,是「非常詳細」哦。
不同於其他書,往往給出一個答案,或簡單提示一條思路。在這本書《神奇的邏輯思維遊戲書》中,也許題目只有一頁,可解答的思路卻有3~4頁,並且以圖像呈現的方式,貼合思考過程,給出具體解答。有思路引導在手,如果遇到解不出的題目,父母們再也不擔心怎麼跟孩子講題了,有能力的孩子,更不用父母引導,自己就能夠將解題過程看個明白。
比如《3種顏色的玻璃》這道題,考察兩塊不同顏色玻璃的疊放效果。題看著簡單,解答的思路過程卻不輕鬆。答案解析足足佔用了3個頁面,通過不同玻璃疊加,用虛線方式表示假設,用淡化顏色的玻璃表示不存在,用陰影表現出重點對象,這些細節上的區分處理,猶如過電影一般,有效引領孩子跟著解題思路,進行自我推測解答。
題目:
解答:
02提高「認識、假設、實踐」三大關鍵能力
這是一本對孩子進行思維能力培養的訓練書,其目的就是通過有趣的題目,讓孩子的思考力得到有目的的培養。這其實也是很多家長最重視的關鍵核心。
那麼,思考力怎麼培養?通過什麼方式來影響孩子思維?這本書把5種思維拆分在思考的3個過程裡,即認識、假設、實踐。
(1)認識能力
所謂認識,其實就是人觀察周圍狀況時,一邊整理信息,一邊根據到目前為止所掌握的知識和經驗去簡化信息。它是過濾思維的體現。
比如《找相同的衣服》這道題。通過讀題,我們知道一個規律,那就是「照在鏡子裡的圖和實物是左右相反的」。
接著去比對A~D四件衣服可以發現,只有衣服D,拿著看和鏡子看是一模一樣。這就是在考察孩子過濾式思維,無形中提升認識能力。
(2)假設能力
所謂假設,那就是找出與所掌握的信息的關係,推測其方向性,建立各種各樣的假設。這個過程,其實體現了創造、逆向和試探思維。
比如《電影院》這道題。首先通過雙葉的敘述,可以推出A或B兩種答案,這種思考方向考驗的其實就是試探式思維。
(3)實踐能力
所謂實踐能力,其實就是為了證明所建立的假設,對各種假設進行逐一驗證。換句話說,它就是通過感性把握事物及其特徵,通過大腦進行思考後建立假設,並動手實踐。它考驗的其實就是漸進式思維。
比如《最右邊的是誰》這道題裡,根據對話框提出的已知條件,進行推導、思考,最終得出結論,這鍛鍊的就是漸進式思維。
03好玩的遊戲書、讓孩子愛不釋手
書中的每一道題目,其實都是一個好玩的遊戲。家長帶著孩子一起去探索,在尋求答案的過程中,也可以拿出實用道具和孩子玩一玩、擺一擺、猜一猜,這能夠讓孩子對思維訓練更感興趣。
比如這個《積木遊戲》。兒子一開始在解題時,介於對空間建構的不熟悉,顯得有些吃力。於是,孩子他爸就拿出積木給兒子實踐操作。在動手中,孩子不僅把這道題給解答了,並且還得到了「不同角度看事物,就有不同結果」的認識。直觀的方式,帶給孩子深刻印象,而動手遊戲,更讓孩子孜孜不倦將自己的時間「浪費」在有意義的事情上。
而這,不正是一舉兩得的好事嗎?
未來社會,是一個人工智慧的時代。知名企業家潘石屹曾發表言論稱:「原來幹活是誰會趕牛犁地誰就能幹;後來變成誰會開火車、開飛機,誰就能幹;而未來誰能夠用計算機語言指揮機器幫你幹活,這樣的人才是能幹的人……」
那麼,在指揮計算機幹活之前,成為有想法的人,才是基礎之重。未來社會,思維拉開孩子之間的能力,培養孩子的思維,不妨從這本《神奇的邏輯思維遊戲書》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