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的性格必然受其家庭影響,性格一旦養成,將伴隨一生,很難改變。
眾所周知,開國大將陳賡人稱「開心果」,他的性格就帶有明顯的家族痕跡。
他的爺爺是湘軍名將,生性豁達、開朗,曾經追隨曾國藩南徵北戰,屢立戰功。
陳賡從小就聰慧頑皮,他不僅跟爺爺學了一身拳腳功夫,還繼承了爺爺幽默詼諧的樂觀性格。
1924年5月,陳賡與其他300多名學員一道,步入了黃埔軍校的大門。
因為陳賡出身名門,很小時就在湘軍當過兵,又當過鐵路小職員,所以,他的社會閱歷明顯高於同齡人。
再加上他樂觀幽默的性格、靈活的頭腦、機敏的反應,陳賡很快就成了黃埔軍校的「活躍分子」。
在政治部周主任的倡導下,黃埔軍校成立了「血花劇社」,「活躍分子」陳賡被周主任指定為劇社主要負責人之一。
當年的黃埔軍校沒有招收女性學生,所以,劇社裡「清一色」都是男生,由於沒有女演員,許多戲就沒法演了。
這時,陳賡自告奮勇:「我來試試!」
他男扮女裝,居然演得惟妙惟肖,每次一出場,經常引得師生們樂不可支。
這麼一來,陳賡在黃埔軍校的名聲就更大了。
在同學中,他的年紀不算太大,卻是不折不扣的「黃埔明星」,擁有不小的「粉絲群」。
陳賡活潑好動,尤其愛搞些「惡作劇」,當年,惲代英、蔣先雲等人都曾經中過他的「招」,成為他的「開涮」對象。
可是,沒有人會因此生他的氣。總之,陳賡到哪裡,就會把歡樂帶到哪裡,可謂「人見人愛」。
中共早期領導人之一的惲代英當時是黃埔教官,他戴著一副近視眼鏡,一忙起來就幾天不睡覺。
實在困了,惲代英會坐在板凳上眯一會。
有一天清晨,陳賡經過惲代英的辦公室,見他又是一夜沒睡,坐在板凳上,斜靠著牆睡著了。
「我得想個辦法,好讓他多睡一會兒。」
陳賡靈機一動,用毛筆塗黑了惲代英的眼鏡片。
這一招果然有效,惲代英睡了一會兒就醒了,睜眼一看,視野裡黑乎乎的一片,他以外天還沒亮,就迷迷糊糊地又睡著了。
等他睡夠了,這才發現玻璃鏡片上的「玄機」。
誰幹的?
惲代英一下就想到了陳賡,除了他,沒有誰有這麼調皮搗蛋的。
惲代英當然也猜到了陳賡此舉的用意,心裡很是溫暖。
蔣先雲是陳賡的同學,他可不是一般的人,他位居「黃埔三傑」之首,考進黃埔時,黃埔畢業時,蔣先雲都是第一名。
我黨對蔣先雲寄予厚望,蔣介石也希望蔣先雲加入他的陣營。
可以這麼說,蔣先雲是黃埔軍校當仁不讓的「學霸」,國共雙方都看好的黃埔風雲人物。
可是,蔣先雲也沒少被陳賡「開涮」過。
一天晚上,蔣先雲在宿舍與幾個同學討論問題,順手點上一根香菸,抽了幾口。
突然,走廊上傳來「咚咚」的皮鞋聲。
這個聲音大家太熟悉了,總隊長鄧演達走起路來「咚咚」有聲,這個時候來學生宿舍,一定是查鋪巡夜來了。
蔣先雲急忙掐滅菸頭,衣服都沒來得及脫,就和衣鑽進了被窩。
寢室裡鴉雀無聲,皮鞋「咚咚」的聲音在門口停了下來:「烏煙瘴氣,哪一個人抽的煙,馬上給我爬起來!」
濃重的廣東口音,熟悉的語調,果然是總隊長來了。
蔣先雲乖乖地下了床,準備挨訓受罰,他打開門,剛剛立正,卻嬉笑怒罵起來:「好你個陳賡,又是你小子!」
裝睡的其他幾個同學一擁而上,摁住了陳賡,趁大家一片嬉鬧,陳賡大笑著脫身而出……
陳賡不是第一次假扮鄧演達,蔣先雲也不是第一次「上當」,可是,陳賡卻屢屢得手,搞得蔣先雲他們哭笑不得,又無可奈何。
第二次東徵時,陳賡曾經救了蔣介石一條命,所以,蔣介石對他特別器重。
可是,不管蔣介石百般器重和拉攏,卻無法改變陳賡的政治信仰,在大革命的關鍵時刻,陳賡與蔣介石分道揚鑣。
1927年8月,陳賡參加了南昌起義,在會昌的一場戰鬥中,陳賡左腿中彈。
黨組織決定安排盧冬生陪他到香港治傷,盧冬生不是別人,他是陳賡老家的小長工,後來追隨陳賡參加了革命。
誰知道,香港當局正在緝捕起義軍官兵,於是,陳賡他們只能乘上輪船前往上海。
輪船停靠汕頭時,這裡也是白色恐怖,國民黨反動派也在到處搜捕起義軍。
陳賡突然發現了一個熟悉的身影,他是賀龍將軍麾下大將、中共黨員周逸群。
原來,起義部隊被打散之後,周逸群歷盡艱辛跑出了國民黨軍的包圍圈,也從汕頭乘上了這艘船,想到上海尋找黨組織。
輪船離開碼頭之後,陳賡一瘸一拐地向周逸群走去。
這時的周逸群挾著一張破蓆子,不失警惕地躺在貨艙。
按理來說,在這個地方、這個時候,遇到同生共死的革命戰友實屬不易,陳賡應該非常高興。
可是,他卻出人意料地開起了玩笑。
陳賡靠近周逸群,在他背後席地而坐,用一張報紙遮住臉,口中自言自語道:「光天化日之下,這個叫周逸群的起義軍膽子也太大了吧……」
旁邊的周逸群聽到這話,全身一陣緊張,他用餘光撇了旁邊一眼,頓時驚喜交加。
周逸群狠狠地擂了陳賡一拳:「陳賡啊陳賡,有你這麼開玩笑的嗎?這都什麼時候了,還有心思開玩笑?」
說完,兩位革命戰友緊緊握手,相視而笑。
陳賡就是這樣的人,有人因此評價陳賡是最陽光的將軍,他的臉上永遠看不到失落、沮喪,任何時候都是那麼樂觀開朗。
陳賡將軍喜歡熱熱鬧鬧,開開玩笑,戰友們也非常享受跟他相聚的時光。
即使回到家,陳賡則是孩子們喜愛的「老頑童」。
我軍大授銜那一天,陳賡參加完授銜儀式,穿著嶄新的將軍服剛回到家,年幼的孩子們就一起圍了過來。
「爸,你授的是什麼將?你的衣服真神氣!」將軍的兒子好奇地問。
陳賡隨口說了句:「芝麻醬。」
沒想到,陳賡在孩子面前隨口一句玩笑話,兒子卻當了真。
此後一段時間,但凡有人問「你爸爸是什麼將?」
陳賡的兒子都會一臉神氣地大聲答道:「我爸是個芝麻醬!」
此情此景,幾乎所有人都會忍俊不禁、捧腹大笑。
在眾人的印象中,陳賡就是這樣一個愛開玩笑,時不時搞個「惡作劇」的「開心果」。
熟悉陳賡將軍的戰友知道,正是如此性格特點,在許多場合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在漫長的革命歲月裡,陳賡將軍憑此鼓舞了士氣,在遭遇挫折、艱難困苦之時,他的一句話,一個動作,甚至一句玩笑話,都能輕鬆地化解大家心頭的陰霾。
有人因此這樣評價陳賡大將:
他是一支「黏合劑」,不僅融洽了幹群關係,加深了同志感情,更有利於團結同志、解決分歧,同心協力向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