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收錄於百家號精品欄目#百家故事#中,本主題將聚集全平臺的優質故事內容。讀百家故事,品百味人生。
作者丨不一
1985年,那場史無前例的LIVE AID拯救生命演唱會後。
在大洋彼岸,深受感動的羅大佑、張艾嘉等人決定模仿《We Are The World》群星為公益而唱的模式,創作一首屬於華人的公益歌曲。
於是有了那首《明天會更好》。
如今回看這首歌。
很多人都記得它曾由羅大佑、張艾嘉、李壽全參與作詞,創紀錄地召集了中國臺灣、中國香港、新加坡以及馬來西亞等地共60位華人歌手共同演唱,每一個如今聽來都是響噹噹的人物。
只是絕大多數人都忽視了編曲欄裡的,另一個足以代表一個時代的名字:
陳志遠
/01/
林憶蓮剛到臺灣時,吃了不少閉門羹。
於是想辦法找到陳志遠,陳志遠為她寫了一首歌的旋律,拿到飛碟唱片放,老闆吳楚楚聽完小樣後,只說了一句話:「我聽見錢掉下來的聲音。」
後來,這首《愛上一個不回家的人》的同名專輯,在全亞洲狂銷兩百萬張,也讓林憶蓮一躍成為90年代初首位橫跨兩岸三地的天后。
黃舒駿邀請陳志遠為自己的專輯編曲時,約了好幾次都沒等到人。
終於約到後,陳志遠看著歌曲,安靜了一會兒,隨後以驚人的速度將10首曲子編完走人。黃舒駿一開始覺得陳志遠在敷衍他,那是他費盡心思創作的歌,連討論都沒有怎麼會那麼快就編完了。
直到回到家聽一首一首的聽陳志遠的編曲,忍不住感嘆:「他編的效果比我原先設想的好太多了,大師就是大師。」
許常德曾回憶:「當年陳老師在流行樂壇已是個傳奇,他的成名曲幾乎就是飛碟唱片所有的成名曲」。
著名音樂製作人陳秀男直接表示:「對我而言他是編曲界第一把交椅。」
陳志遠參與和見證了臺灣流行音樂的成長和輝煌,更推動著一個又一個的歌手,從默默無聞走向大紅大紫。
《龍的傳人》
演唱:李建復 / 編曲:陳志遠
《夢駝鈴》
演唱:費玉清 / 編曲:陳志遠
姜育恆的第一首專輯,所有編曲都是出自陳志遠。
從《驛動的心》,到《再回首》《梅花三弄》、《天天等天天問》、《跟往事乾杯》。陳志遠為姜育恆寫、編了一百多首歌。
王傑的經典作品,大半編曲也都是由陳志遠完成。
包括獲得臺灣排行榜冠軍半年之久的專輯《一場遊戲一場夢》;《忘了你,忘了我》 、《你是我胸口永遠的痛》後來還成為了王家衛處女座《王家卡門》的插曲。
在過去還不流行專業編曲的年代,陳志遠算得上是開創編曲的先鋒。
據不完全統計,陳志遠作曲編曲的作品,高達兩千多首。
當時流傳著一種說法:在堵車的計程車上,他就能編完一首歌。
如此高產,卻曲曲經典:
他所參與作曲、編曲的音樂作品,今天看來,簡直是驚人的:他是個名副其實的音樂魔術師,所有音符只要到了他這裡,就會變得打動人心。
齊秦《大約在冬季》歐陽菲菲《感恩的心》伊能靜《流浪的小孩》李宗盛《生命中的精靈》鄭智化《水手》《星星點燈》小虎隊《逍遙遊》《今天看我》蔡琴《你是我心中雲一朵》《最後一夜》張雨生《天天想你 》《一天到晚遊泳的魚》蘇芮《跟著感覺走》《酒幹倘賣無》《親愛的小孩》《一樣的月光》.......
/02/
上世紀80年代的臺灣唱片界,有兩大龍頭。
滾石唱片和臺灣華納唱片的前身:飛碟唱片。
而陳志遠正是飛碟唱片的首席製作人之一,但他卻鮮少出現在公眾視野中,記者拍到的照片也寥寥無幾。甚至獲得第19屆金曲獎特別貢獻獎,也只是委託妻子和孩子上臺代為領獎。
「他平時從不參加應酬活動,整天待在錄音棚裡。」
世人稱他「音樂怪博士」。
是天才,也是怪才,不愛和人交流,好像自顧自的活在自己的世界中。
然而熟悉他的人卻知道:這個天才的心底住著個浪漫有趣的靈魂,他不愛燈紅酒綠、紙醉金迷,更愛和那幾個好友喝酒聊天,盡情分享。
黃磊曾在《我的肩膀,她們的翅膀》中,和兩個女兒分享友情時,這樣寫道:
再說兩句陳伯伯,我與他的友誼是一生的友誼。相逢時我們會話題不斷,平日裡,忙碌中,我們是對方的一份支撐。我們會相信這世上還有人和你一樣在思考,找尋到這樣的朋友最重要,無論彼此身處何方,你都將不畏懼,不慌忙。
其中提到的陳伯伯,就是陳志遠。
黃磊和陳志遠相識在烏鎮。
2002年,他第一次做導演,拍攝《似水流年》,陳志遠負責整個音樂。
「我拍了一夜的戲,他等了我一夜,然後早晨我們坐在二樓的餐廳,他遞給我一個耳機,我戴上,然後他按下Play,然後這段旋律就永遠刻在我心裡。刻了十年。」
此後黃磊所有戲的編曲作曲都是陳志遠。他們雖相差20歲,精神和靈魂卻如此契合,惺惺相惜。
接受採訪時,主持人曾問黃磊:他(陳志遠)應該算您非常好的朋友。
黃磊回了兩個字:知音。
「十年的生死之交,忘年之交。」
「真的可以什麼都去講,什麼都可以去聊,我們兩人講的都是跟音樂無關的,瞎聊天,但是就是有意思。」
節目中大家圍坐在一起聊天,聊到往事時,謝娜拿手機播放了黃磊以前唱過的歌。
當年24歲的黃磊,大家眼中還是個歌手胚子,曾和39歲的張國榮一起合作過《夜半歌聲》。
旋律響起,黃磊跟著哼了兩句之後,突然說道:
「寫這首歌的人已經死了,是我最好的朋友,叫陳志遠......你知道為什麼我不唱歌了嗎?因為陳志遠。陳志遠死那天,我就說永遠不唱歌,我很懷念他。」
圖片來源:《嚮往的生活》
年華似水匆匆一瞥
多少歲月輕描淡寫
想你的心百轉千回
莫忘那天你我之間
2011年,陳志遠因病去世,去世前,黃磊陪在他身邊陪了5天。
那個時候黃磊還是豐華唱片的籤約歌手,本想著過幾年再出一張唱片,但陪著陳志遠走完人生最後一程:「我離開的時候就想,我唱歌這事兒就不唱了。」
子期死,伯牙終身不撫鼓琴。
高山流水覓知音,故人逝去,音難起。
/03/
陳志遠有一次和黃磊喝酒聊天。
問黃磊:「磊子,你知道這個世界上誰是最有感情的人嗎?」
後來又自己搶著回答:「是我,我是這個世界上最有感情的人,只是因為我從來都不懂得怎麼去表達,所以大家覺得我是個怪人……」
但其實啊,他才是最懂得表達的那個人。
他將那些想說的話,想表達的情感,想分享的故事都寄托在了音符中,讓一個人,一群人,一代人,又一代人都能聽見。
2011年,陳志遠去世後的那年12月。
一場名為「如果有一天我不在,樹在」的演唱會在臺北國際會議中心舉行。
李宗盛、張惠妹、姜育恆、黃鶯鶯、蘇芮、蔡琴等諸多藝人一一登臺演出。
「如果有一天我不在,樹在」是陳志遠生前最後的作品,而這場音樂會正是為了紀念陳志遠。
還記得2008年,第19屆金曲獎宣布陳志遠獲「特別貢獻獎」。
在介紹他時這樣說道:「一代編曲作曲大師陳志遠,80年代,他的名字他的曲,被封裝進每一張令你動容的臺灣唱片。」
他不在,但樹還在。
斯人已去,經典長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