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公眾號刊發截圖
《湖北日報》客戶端刊發截圖
《荊楚網》刊發截圖
《農村新報》刊發截圖
「我身體好些了,想回村裡,站好脫貧攻堅最後一班崗……」12月16日,59歲的麻城市紀委監委幹部汪勝利身體剛恢復,馬上打電話銷假。
10月27日晚6點30分左右,汪勝利像往常一樣,晚飯後到辦公室加班整理扶貧資料,突感身體不適,口吐白沫癱倒在地。
「汪主任太累了,那段時間迎接省裡扶貧考核驗收,連加了幾天班。」回憶當時情景,馮家涼亭社區村幹部施金東流下熱淚,「幸好搶救及時,不然我們就失去一名好幹部。」
「支部強不強,全靠領頭羊」
2017年12月,汪勝利從麻城市檢察院轉隸市紀委監委,交接完乘馬崗鎮興貴村的扶貧工作,就立即報到。領導經過考慮,將他分到偏遠的鐵門崗鄉馮家涼亭社區繼續扶貧。
「組織有需要,困難群眾等著我去幫助,我就得上。」汪勝利在扶貧日誌上寫下這樣一句話。
馮家涼亭社區由3個村合併,村幹部年齡偏大,工作狀態渙散,脫貧工作嚴重滯後。
「支部強不強,全靠領頭羊。」為改變黨建落後狀況,扶貧工作隊深入走訪黨員群眾,收集村裡問題及整改意見,積極向鐵門崗鄉黨委反饋。2018年全市村兩委換屆,有致富本領、群眾基礎好的70後黨員陳勝文當選為社區黨支部書記,原9名村幹部精簡留下3人,2名90後大學生進入社區兩委。
扶貧工作隊配合新支部一起苦幹,短短幾年,馮家涼亭變了樣兒!群眾脫貧致富,民風村情變好。社區修建了高標準黨員群眾服務中心和村民文化廣場,硬化村路、安裝路燈,發展水稻和金絲皇菊產業,村集體收入每年達10萬多元,如期脫貧出列。
「搞工作,來不得半點虛的」
「汪主任,你人面廣,能不能找點項目把我家門前當家塘整治下,好多人喜歡往塘周圍倒垃圾,氣味太難聞啦!」入戶走訪時,汪家寨村民陳勝銀拉著汪勝利說。
經多方協調,2018年12月底,汪家寨的當家塘開始清淤整險——塘面擴寬到4畝,四周建護坡、臺階,安裝灌溉、排洪涵管,擺放分類垃圾桶,旁邊還建了2畝多的曬場。
「原來只想把塘整治一下,沒想到工作隊做事這麼實在,現在不僅環境變好了,曬穀、曬豆絲也方便,停車也方便……」陳勝銀連聲稱讚。
「搞工作,來不得半點虛的。」這是汪勝利和工作隊幹事的風格。駐村以來,麻城市紀委監委為馮家涼亭社區先後爭取扶貧項目3個,籌集資金300餘萬元, 修建、硬化、美化亮化村組道路4.3公裡,整險塘堰10口,硬化曬場9個。
「扶貧要因戶施策,扶到群眾心坎裡」
汪勝利深知,只有發展產業才能讓貧困戶穩定脫貧致富。他把貧困戶的致富短板按照普遍性和特殊性進行分類,因戶施策,對症下藥。
「汪主任,今年我家金絲皇菊大豐收,有空來我家喝菊花茶啊!」貧困戶張慶華高興地向汪勝利發出邀請。
「2018年,工作隊叫我種金絲皇菊,我不懂技術又沒銷路,心裡一點底都沒有,其他農戶也不願意把土地流轉給我,怕收不回流轉費。工作隊帶我到玉皇閣村學習種植技術,跟我一戶戶去做工作,作擔保。」回憶創業那會兒,張慶華滿是辛酸。
從2018年試種10畝,到2019年種植40畝,張慶華不僅自己實現經濟增收10萬餘元,還帶動周邊貧困戶務工增收。2020年,他又將種植規模擴大到60畝。
「汪主任,您辛苦啦!」回到村裡,儘管身體還未完全恢復,但聽到村民發自內心的話語,看到鄉親們喜獲豐收的笑容,汪勝利覺得,再苦再累都值!
來 源:市紀委監委宣傳部
【來源:清廉麻城】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