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讀 | 海大這位老師不一般!他把思政課講成「網紅課」

2020-09-10 南海網

海南大學教授張雲閣獲評「2020年全國教書育人楷模」

學生「引路人」

■ 海南日報記者 陳蔚林 通訊員 王群生

9月7日晚,海南大學一間教室裡座無虛席——90個人選修的課程,120個座位全部坐滿,還有人拿著紙筆站在過道裡邊聽邊記。

「這還不是最火爆的場景。」海南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研究生葛士華說,「張老師的課來晚了可能連『站票』都搶不到,只能守在門口甚至走廊『蹭課』。」

葛士華口中人氣超旺的「張老師」,是海南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教授張雲閣。日前,中宣部、教育部公布的「2020年全國教書育人楷模」名單中,他的名字與中國工程院院士鍾南山、張伯禮並列出現。

名單發布後,張雲閣曾經的學生、重慶工商大學思政教師葉俊在朋友圈寫下這樣一段話:「恩師張雲閣曾言:『當一名思政教師,做學生的引路人,這輩子無怨無悔。』只有秉持著這種信念,才能成為真正的教書育人楷模!」

正在備課的張雲閣。海報集團全媒體中心記者 邱肖帥 攝

讓課堂熱起來

他的課堂沒有「話語霸權」,師生之間常有思想交鋒,在線課程吸引全國超13萬名大學生選學

1963年出生的張雲閣成為思政教師已有35年。

35年間,他每一次走上講臺都充滿激情,「我這輩子就做一件事:讓思政課成為學生真心喜愛、終身受益、畢生難忘的課程。」

這樣的激情,從張雲閣最初選擇這份事業時就洋溢心間,高考填報志願時滿紙填的都是師範類院校,「我一直覺得,教師是太陽底下最光輝的職業。一個好的教師,就像一個巨人一樣,能把學生朝著夢想的方向託舉起來。這份『助夢』的事業,難道不值得我用一生去追求嗎?」

「用一生去追求」的成果有目共睹——任教以來,張雲閣主講的課程,課堂教學質量測評全是優秀。他主持的《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課程,被認定為國家級精品在線開放課程,在超星和智慧樹兩大線上運營平臺上,吸引了來自四川、遼寧、新疆等全國各地的100多所高校、超13萬名大學生選課學習。

在海南大學,張雲閣的「粉絲」更是遍布全校,幾乎每一節課都有未選上課的學生慕名來聽。有人說,「聽張老師講課是一種享受,課堂內容豐富,教學方法多樣,語言詼諧幽默,能夠有效調動大家學習積極性」;還有人說,「張老師的課堂弘揚主旋律、傳遞正能量,對青年學生有很大的幫助」……

讓葛士華感觸最深的是,在張雲閣的課堂上,老師和學生是平等的,老師沒有「話語霸權」,常見學生之間,甚至學生與老師之間爭得面紅耳赤,「在思想的交鋒中,課堂得到翻轉,共識最終達成。」

共識的達成,最直接的體現就是學生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一位外國語學院的學生聽了張雲閣的課,跨專業考上了馬克思主義專業的研究生。這樣的案例不勝枚舉——僅一學期,就有4名學生從其他學院轉到馬克思主義學院。

在張雲閣的課上,師生之間常有思想交鋒。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讓課程活起來

家有藏書5000多冊,他用真學真投入來「徵服」學生

眾所周知,講好思政課並不容易。不少學生還沒有走進課堂,就先入為主地認為這是一門枯燥無用的課程。

但張雲閣認為,思政教師傳的是馬克思主義的「大道」,授的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大業」,解的是事關學生世界觀、價值觀、人生觀的「大惑」,其重要性不言而喻。部分學生對思政課有偏見,意味著思政教師要付出更多心血,大膽進行教育教學改革,讓思政課堂真正「活」起來,守住課堂教學這個教書育人的主陣地。

怎麼讓思政課堂「活」起來?張雲閣想,首先要把思政教師的激情調動起來,「如果連老師都不熱愛這門課,學生又怎麼能從中感受到魅力?」

時隔多年,他仍記得自己第一次接觸到馬克思主義時受到的震撼——1981年進入哈爾濱師範大學政治教育專業時,系裡組織觀看連續劇《卡爾·馬克思的青年時代》。「全劇共有7集,我看到第4集就坐不住了,偷偷跑到圖書館找原著。」那股興奮勁兒令他記憶猶新,「馬克思這個人太偉大了,馬克思主義就是科學、就是真理!所以,看電視劇不『解渴』,必須讀原著。」

看了近40年,張雲閣的「渴」仍然沒有消解。他發現,馬克思主義這門學問,越是深入學習,就越有研究空間。這些年,他在海南大學的身份從思政課教研室主任,到學院副院長,到教務處處長,再到如今的學院院長,行政事務日益繁重,但給自己的「充電」從未落下。一回到家,他就「扎」進藏有5000多冊圖書的書房,看原著、學新政,「要想徵服學生,我首先要徵服自己,只有真學、真信,我才敢真講、才能真投入。」

讓教學實起來

「一主三輔」實踐教學模式將「海南經驗」送進全國多所高校

張雲閣講好思政課的竅門還有「兩個聯繫」:一是聯繫中國當下實際,「不能還舉十幾年前的老案例」;二是聯繫學生思想實際,「把具有普遍性的困惑拿出來分析」。

要做到「兩個聯繫」,必須有觀察力和行動力。

今年年初,新冠肺炎疫情剛一發生,張雲閣就敏銳地意識到:「大疫當前,必有雜音。」他立即對學院教師提出要求——在媒體上發聲,在視頻中亮相,在教學中聚焦。

於是,人們看到,張雲閣等人撰寫的20餘篇理論文章在各大媒體刊發,其中13篇被「學習強國」平臺轉載;他們拍攝的《疫情防控阻擊戰中的中國精神》等6個宣傳片在學校網絡教學平臺上線;他們將疫情阻擊戰中發生的動人故事及時融入課堂,讓「思政小課堂」與「社會大課堂」同頻共振……該校生命科學與藥學院學生張子赫說:「老師將疫情中湧現的人民英雄、感人事跡融入課堂,讓我們深切地體會到中國制度的巨大優勢。」

一個更有說服力的教學成果是,疫情期間,海南大學共有4000多名學生走上戰「疫」一線提供志願服務。張雲閣動情地說,有這樣的學生,做老師的怎麼能不賣力氣呢?

他是這麼想的,也是這麼做的。這些年,他不惜氣力,率領團隊,將網際網路技術與傳統課程教學有機結合,積極開展線上課程建設,並據此開展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改革。

為扭轉高校思政課理論性與實踐性難統一的局面,他們耗時11年構建起了以「課堂實踐」教學為主,「校園實踐」教學、「網絡實踐」教學、「社會實踐」教學為輔的「一主三輔」實踐教學模式。

該教學模式2014年入選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方法改革項目「擇優推廣計劃」,2018年獲得國家教學成果二等獎,不僅實現了海大辦學歷史上的重大突破,還將「海南經驗」送進全國多所高校,讓更多思政課堂也呈現出學生「到課率」高、「抬頭率」高、「點頭率」高的「三高」局面。

數數日子,張雲閣還有3年就要退休了,但他談起思政教育時神採飛揚的樣子,讓人絲毫感覺不到他的退意。

「我將35年教師生涯分為兩個階段,『第一個17年』在海南之外,『第二個17年』在海南追夢。」張雲閣說,他已經迎來了「第三個17年」,而這一階段最重要的,除了繼續深入研究馬克思主義,就是歸納梳理前兩個階段的教育教學心得,供青年教師參考,讓他們少走彎路。

「你說,我的『第三個17年』才剛剛開啟,怎麼會想退休呢?」除了活到老,學到老,師者張雲閣,他還要教到老。(本報海口9月9日訊)

總策劃:曹健 韓潮光 羅建力 齊松梅

執行總監:許世立

主編:孫婧

版面設計:張昕

檢校:招志雲 蔡法

視頻拍攝/剪輯:邱肖帥

【張雲閣簡介】

張雲閣教授,思政課教師,中共黨員。1963年出生於黑龍江省綏化市,1985年畢業於哈爾濱師範大學,2007年獲吉林大學哲學社會學院博士學位,現為海南大學教授、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

資料圖:張雲閣

張雲閣教授三十五年如一日,辛勤耕耘在高校思政課教學第一線,深深影響著學生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被稱為學生思想的領航人。率領團隊歷時11年成功構建高校思政課「一主三輔」實踐教學模式,實現了我國高校思政課實踐教學「落實難」、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兩張皮」等問題的重大突破。他主持的國家級精品在線開放課程《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使國內95所高校的10萬大學生選學受益。曾獲國家級教學成果二等獎、教育部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年度影響力人物等榮譽。張雲閣教授的事跡得到了新華網、光明網、中國教育新聞網和海南電視臺等多家主流媒體的報導。(來源:海南大學新聞網 記者 李布明 葛士華)

【相關閱讀】如何讓思政課「活」起來?來聽聽「全國教書育人楷模」張雲閣背後的故事

張雲閣

9月4日,教育部公布2020年全國教書育人楷模名單,包括中國工程院院士、廣州醫科大學教授鍾南山,中國工程院院士、天津中醫藥大學校長張伯禮在內的12位教師入選。其中,海南大學教授張雲閣也赫然在列。

張雲閣現任海南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在35年的從教路上,他用心上好每堂課。在眾人看來「枯燥」的思政課上,張雲閣的課堂常常座無虛席,有時連講臺兩旁都站滿了人。

相關焦點

  • 64歲「流氓老頭」把古詩講成冷笑話,捧紅杜甫:嫁他一輩子走運
    64歲「流氓老頭」把古詩講成冷笑話,捧紅杜甫:嫁他一輩子走運!「杜甫的《飲酒八仙歌》,寫『知章騎馬似乘船,眼花落井水底眠』,講賀知章喝醉酒後騎馬,掉到井裡,寫的什麼東西呢?典型的酒駕!」這句詩有沒有很熟悉,竟出自一位專業研究古詩詞的老教授,在他的認知裡所有的詩詞裡就像是冷笑話一樣,他就是華中師範大學的教授戴建業,人稱「流氓教授」在短視頻平臺「抖音」上的時間沒有多久,64歲華中師範大學文學院教授戴建業成了「網紅」。
  • 這位英國老師把英語課上成音樂課,然後他紅了..
    我願與你談談那些普普通通卻才華橫溢的網紅。比如這位英國的網紅老師Christian Foley,一直把音樂詩歌和教育糅合在一起,產生共鳴,感染學生。而他甚至是最後一個知道自己紅了的。真是印證了一句話:懷才如懷孕,時間久了,別人總能知道。下面這段視頻就是同事偷拍Christian上課的視頻,他用rap把所有知識點串在了一起。
  • 把晦澀難懂的古詩詞講成段子,64歲一不小心成網紅,這才是國學!
    就在國學興起艱難的時候,64歲的他一不小心走紅網絡,憑藉幽默的講課風格,迅速吸粉500萬成為新一代網紅,他就是華中師範大學教授戴建業。把晦澀難懂的古詩詞講成段子,64歲一不小心成網紅戴建業外表看上去精神、清朗,似乎和尋常老頭沒什麼區別。但是戴教授講課詼諧幽默,在華中師範大學,想去蹭一堂戴教授的課,都要提前排隊許久。
  • 網紅老師是個貶義詞,網絡教育沒有意義?李永樂老師說,不是的!
    老師,總是給人很刻板的印象,他們應該在教室裡,在黑板前。而不應該在屏幕前。他們應該把一生奉獻在課堂上,在教室裡面那些學生身上,而不應該活躍在網絡上面,把自己的精力消耗在無意義的事情上。真的是這樣嗎?我不這樣認為,我認為教育應該是多種形式的。
  • 復旦網紅老師陳果把「耄耋」讀作máo zhì……
    說起復旦大學的陳果老師 相信大家都不陌生 不少小夥伴可能還是她的粉絲 有人從陳果老師說話時堅定流暢的語氣判斷,她可能一直都是這麼讀的。
  • 這位網紅老師 開出「流量」近五億人次的立德樹人課
    這位「網紅」老師 開出「流量」近五億人次的立德樹人課如果教師能「自帶流量」,郭曉芳就是名副其實的「網紅」——這位女老師擁有超過1000萬的忠實「粉絲」,她的網課累計觀看人次近五億。從教21年的郭曉芳是長沙市芙蓉區育英學校美術老師,也是湖南省「我是接班人」網絡大課堂首席主講兼總班主任。這位不知疲倦的園丁,在網際網路開墾了一方立德樹人的熱土。初心:為孩子打開一扇看世界的窗2016年,在網絡聯校的一堂美術課上,身處省會城市的郭曉芳問山村小學的孩子們有什麼夢想?孩子們說,想看看山外的世界和父母打工的城市。樸素的夢想,喚起郭曉芳兒時的記憶。
  • 這位澳洲華裔網紅老師,被稱為「可以拯救全世界數學渣渣的大神」
    這位華裔小哥的真實身份是一位高中數學老師,現在可是澳大利亞最受追捧的名人之一呢!不過他可不只是一位簡單的數學老師,還是一隻流量堪比一線明星的網紅YouTuber!而他傳播的東西,就是一堂又一堂生動有趣的數學課。
  • 網紅和續課率,95後百萬年薪網課老師的三道坎
    他們會像網紅一樣包裝自己,成為學生眼裡的「愛豆」;他們幽默且多才多藝,堂課能上出德雲社的即視感。由於在線教育各個鏈條環環相扣,這些名師不僅是優秀的老師,還要是優秀的產品經理和數據分析師。《深網》。2017年被作業幫HR發現時,喜歡知識分享的廉思佳已經是一位小有名氣的網紅,在抖音擁有十幾萬的粉絲。
  • 陳果老師讀錯個字就那麼要緊嗎
    今天從網上看到,說復旦大學網紅老師陳果在上課時的視頻中把「耄耋die」講成了「耄耋zhi」,一時間引起了不少人網友的議論的。有的說陳老師治學不嚴,有的說復旦大學的老師不該讀錯字,有的調侃戲謔說陳老師讀「耄耋zhi」是正本清源,說什麼的都有。
  • 助教粵贛「看」課堂 學生全國聽大課 網紅老師,十萬弟子遍天涯
    8日晚7點,南京市夫子廟街區附近一幢舊公寓樓裡,柴鶴軒正在他20平方米大的書房裡上課。此刻,藉助網絡,4000多名學生在全國各地聽他講課。課堂配了兩位助教,一位在江西九江,一位在廣東惠州,他們負責在線答疑,維持課堂紀律,有誰不聽話,就讓誰禁言。在線授課,好老師一不小心成了網紅,而學生聽著聽著變成粉絲。
  • 「網紅教授」戴建業:被網友評論沒文人風骨,人民日報卻給他點讚
    直播這個行業可以說是帶紅了很多網紅,我們不用出門在家就可以認識和觀看視頻,很多網紅之所以能火,有些是靠實力,有些靠遊戲,還有一些靠的是真正的學識,今天要說的這位就是被同行的老師所嘲諷的「網紅」,華中師範大學文學院教授,也是講詩詞出了名的」網紅教授「戴建業。
  • 這位「網紅」老師,開出「流量」近五億人次的立德樹人課
    新華社長沙9月10日電(記者袁汝婷)如果教師能「自帶流量」,郭曉芳就是名副其實的「網紅」——這位女老師擁有超過1000萬的忠實「粉絲」,她的網課累計觀看人次近五億。從教21年的郭曉芳是長沙市芙蓉區育英學校美術老師,也是湖南省「我是接班人」網絡大課堂首席主講兼總班主任。這位不知疲倦的園丁,在網際網路開墾了一方立德樹人的熱土。
  • 貴陽九旬英語老師堅守講臺成網紅!你上過他的課嗎?
    90歲了還在堅持教英語而且自成一套教學體系深受學生和家長的喜愛咱們趕緊去認識一下這位特別的英語老師視頻中,一位佝僂著身子,滿頭白髮的老人站在講臺上,用風趣生動的語言給小學生上英語課記者聯繫到這位老師,了解到他堅守講臺35年的故事。
  • 他幽默,博學,能把每一個漢字講成故事
    在稿紙上寫下「恩師如父」這四個字後,就再也寫不下去了,仿佛這四個字,就是一篇文章。  韓愈說:「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但真正能夠做到這一點的,並不多。  從小到大,我的老師幾乎都是居高臨下對我說話,甚至是盛氣凌人的。讓幼小的我不得不對老師產生一種敬畏,不得不敬而遠之。我上課很少主動回答問題,甚至被老師叫到名字都會如電擊一般戰慄。
  • 「網紅」老師用手語教英語 他讓聽障生過四級
    他用手語教英語,讓聽障生過四級 天津理工大學聾人工學院英語教師李子剛和他「只有老師才能體會到的幸福」 「李老師是我們學校的『網紅』啊!」
  • 說說網紅名師「竇神」,為什麼他的課讓孩子瘋狂打call!
    數學英語重要,語文就不重要了嗎?我們連續調查了幾個家庭,家裡孩子從幼兒園到小學不等,所在城市基本北上廣深。無論孩子水平如何,基本英語、數學都是必報班的,英語無論選線上線下課,平均一年10000元左右,數學課平均一年5000-10000元都有,可是,幾乎沒人報語文班。這是為什麼啊?
  • 64歲教授爆紅網絡,把古詩講成段子,人民日報評價:紅得有理!
    北宋有一位婉約派的詞人晏殊,他也經常寫一些關於愛情的詩句:「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風。」而一首《木蘭花》中的「重頭歌韻響琤琮,入破舞腰紅亂旋。」就是晏殊用來描述在與心上人初次約會時的情景。每次想要上戴教授的選修課,華中師範大學的學生都是要趕著去搶座,遲一步就沒位置坐了,可見學生們有多喜歡這位文學教授。生硬難記的詩詞課本,總能被戴教授講活了,不愧是華師大的古代文學專業教授、博士生導師。學生們總是能夠在哈哈大笑中,將所有的知識點都記住了。戴教授的講課視頻也在網上火了,很快就圈住了500多萬粉絲,而且大部分都是年輕人!
  • 「網紅」物理老師李永樂的理想與現實
    這天,他在黑色衛衣外套了一件墨綠色衝鋒衣,往返於視頻裡和講臺上,也往返於「網紅」和「李老師」之間。如今在清華讀機械專業的陸泰霖曾經是李永樂的學生,回憶起高中的物理課,印象最深的是李永樂的「削髮明志」。那年的期中考試,陸泰霖所在的班級沒考好,物理課上課鈴響,李永樂頂著一個光頭、抱著資料進了教室,學生們全都樂了。「大家這次考得不是特別理想,我就去把自己頭髮剃了。」李永樂說。
  • 把量子力學講成「大白話」!這位教授成「網紅大咖」,粉絲近百萬
    與實驗室和講臺上的身份有所不同,在網絡上,他儼然已成社會科普的「網紅大咖」。自從接觸到今日頭條和西瓜視頻,「愛較真的戴老師」用通俗、風趣、大眾又不失嚴謹的科普方式,贏得近100萬粉絲和累計超6億的閱讀量。 一次「悟空問答」引發的科普熱潮 1976年,戴樹璽出生於河南省開封市。
  • 海大選課指南
    好了,一大波新鮮,有用的選課小貼士正向你靠近。。。數學類課程中,姚增善老師講課超級棒,權重分一定要多多多。連福雲和農慶琴兩位老師的掛科率最低,講課很仔細,適合數學基礎薄弱點的同學;徐雲飛老師的掛科率很高,沒有平時成績,講課會拓展很多,語速較快,適合數學基礎好點的同學。如果是預置課程,在跟不上老師節奏的時候可以去別的班旁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