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燃爆了!這一市場單日成交逼近1200億,有品種一天暴漲1米8!小心,瘋狂之後,暴風雨隨時降臨……
今日,可轉債已經火爆到刷新投資者的認知!
近期可轉債市場越來越火,就在投資者還在驚嘆藍盾轉債、盛路轉債兩三個交易日翻倍的時候,周四,正元轉債暴漲176.4%,再次刷新了投資者的認知。而且可轉債市場的熱點仍在擴散,周四有多達17隻轉債因漲幅達到限制,盤中被臨停。兩市可轉債單日成交也歷史首次突破千億元,達1187億元。
正元轉債分時走勢圖
有網友曬出正元轉債成交單
不過,此前暴漲的藍盾轉債和盛路轉債則開啟了暴跌模式!轉債市場風險正在積累,隨時可能會出現暴風雨。
三年時間成交額猛增逾百倍
可轉債兼具債權與期權雙重特性,股市行情不好是,持有債券即可以保本,又可以獲得穩定的利息收益; 股市行情好時,又可轉換成股票,獲得超額的收益。 是一種進可攻、退可守的穩健型投資品種。
特別是自2017年9月證監會發布《證券發行與承銷管理辦法》,進一步完善可轉債、可交換債發行方式,將資金申購改為信用申購後,可轉債市場逐漸吸引了眾多場外投資者入場,這為轉債市場帶來了巨額的增量資金,成交量飛速增長。
根據深交所統計數據,信用申購前,可轉債市場月度成交量才幾十億元,其中2017年9月僅成交約16億元,而到當年12月,成交激增至87億元,增加444%。2018年開年第一個月成交再度暴增至逾339億元,全年成交達2159億元。2019年年度成交再增約250%,達7543億元。 今年以來,可轉債市場成交更是三級跳,2月成交剛破千億元,3月就達到7954億元,超過2019年全年成交;截至10月22日,深市可轉債市場合計成交逾48448億元,較2017年全年411億元,增長了117倍。
上交所可轉債市場成交也是連年暴增,2018年全年成交2315億元,2019年成交6967億元,截至目前,滬市可轉債市場合計成交約17900億元。
溢價風險凸顯
可轉債實行T+0交易制度,並且不設漲跌停板,只是當日漲幅超20%,臨時停牌30分鐘;漲幅超30%,再次臨停30分鐘。 而隨著時間的推移,部分債權持有人會把債權轉換成股票(轉股一般是發行結束算起滿6個月後開始),導致市場流通的可轉債越來越少,近期暴漲的可轉債剩餘流通票面值普遍在1億元左右,有的甚至只有幾千萬元。 疊加前述資金大量湧入,這就使得可轉債市場成投機者最佳的投機場所。
大量的投機資金的參與,令本是穩健的投資市場充斥著巨大的投機風險。可轉債一般是跟隨正股波動而波動,因可轉債具備部分期權性質,有一定時間價值疊加,大部分可轉債相對正股有一定溢價,這部分溢價根據債券的時間長短和正股的波動而不盡相同。 但一般認為溢價在30%以內視為正常範圍,而超過溢價超過30%的,則風險較大。
以周四翻倍的正元轉債為例,根據最新公告,截至2020年第三季度末,正元轉債剩餘可轉換公司債券為175萬張,剩餘票面總金額1.75億元,最新轉股價為 15.41元。按正元智慧周四收盤價20.15元計算,正元轉債內在價值為130.76元,而正元轉債收盤價高達353.81元,溢價高達171%。除非正元智慧未來能上漲171%,否則正元轉債最終價格將向內在價值或票面100元靠攏。
根據Wind數據統計顯示,截至22日收盤,溢價超過100%的轉債有9隻,其中橫河轉債溢價幅度最高,達284%。根據最新公告,截至三季度末,橫河轉債剩餘債券38.25萬張,剩餘票面總金額3825萬元。而另據《深圳證券交易所可轉換公司債券業務實施細則》,可轉債流通面值少於3000萬元時,自發行人發布相關公告三個交易日後轉債將停止交易。也就是說一旦橫河轉債剩餘票面總金額低於3000萬元時將退市,持有的債券將強制轉股或以100元票面值加上微弱的利息兌換。按目前價格計算,投資者潛在的損失可能高達74%。
廣電轉債、盛路轉債、藍盾轉債、模塑轉債等溢價也超過100%。另外,截至三季末,凱龍轉債票面餘額僅為3203萬元,溢價61%;特發轉債、溢利轉債等票面餘額也只5000多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