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座預告 | 巴得勝:歐洲佛學研究:從語言學到哲學與社會學

2020-12-15 南京大學哲學系

講座預告

歐洲佛學研究:從語言學到哲學與社會學

European Buddhist Studies:From Philology to Philosophy and Sociology

主講嘉賓

巴得勝 教授

(Prof. Bart Dessein)

歐洲漢學學會主席(EACS)

比利時根特大學教授

(Ghent University, Belgium)

主持人

洪修平 教授

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南京大學東方哲學與宗教文化研究中心主任

2019年5月20日(周一)

19:00-21:00

南京大學仙林校區哲學系314室

(註:此次為中文演講)

主講人簡介

巴得勝教授,歐洲漢學學會(European Association for Chinese Studies,EACS)主席,歐洲中國學學會理事,比利時皇家海外科學院研究員,布魯塞爾歐洲亞洲研究所研究員,比利時根特大學東方語言與文化系教授。主要從事佛教阿毗達磨、般若學、新儒學等方面的研究。

講座內容簡介

直至13世紀,歐洲關於佛教的知識仍然非常零碎。即使歐洲和元朝之間經由馬可·波羅這些人物而有所接觸,這也沒有從根本上增加歐洲對於佛教的了解。從16世紀開始,作為航海大發現的結果,佛教世界才逐漸變得有形,並成為科學研究的對象;歐洲佛學研究也由此深受文藝復興運動所形塑的歐洲科學傳統的影響。對佛教的研究始於語言學,其主要內容是將佛教文本翻譯成歐洲語言(英語、法語、德語)。歐洲早期佛學研究的主要焦點是通過對佛教文本的分析來重構「原始佛教」。以「理性」為中心的啟蒙時代也帶來了對佛教哲學的興趣。這種興趣與19世紀末20世紀初中國人對歐洲哲學的興趣相輔相成。這導致同樣的佛教宗派成為中國和歐洲的研究興趣。20世紀末,歐洲佛教研究的焦點已經離開了語言學,轉而聚焦於佛教作為一種社會現象。本講座將以歐洲和中國歷史為背景,討論歐洲佛學研究的歷史。

編輯 | 劉雨軒

相關焦點

  • 講座回顧丨巴得勝:歐洲佛學研究:從語言學到哲學與社會學
    5月20日,應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南京大學東方哲學與宗教文化研究中心主任洪修平教授邀請,歐洲漢學學會主席、比利時根特大學東方語言與文化系巴得勝教授來我系進行學術訪問,並在哲學系314會議室為南大師生奉獻了一場精彩的學術講座,此次講座是南京大學117周年校慶人文社科高端講座系列的一部分
  • 【預告】12月16日-19日部分學術講座與文化活動信息
    Kailing Shen(Australian National University)【主辦】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觀看方式】https://hkbu.zoom.us/j/293341034【主題】從全球新冠疫情現象看社會學研究面臨的新挑戰【時間】17日13:30【主講】文軍(華東師範大學社會發展學院院長
  • 語言學歷史回顧下|從文藝復興到18世紀的語言研究
    今天,Harris就帶大家來了解一下從文藝復興到18世紀這段時期的語言研究吧!話不多說,乾貨獻上!文藝復興文藝復興是新興的資產階級反對封建神學的文藝運動,它宣傳人文主義,提倡研究古典希臘和羅馬哲學、文學和藝術,主張客觀的科學調查。
  • 外語學院「海外高端專家系列講座」舉行
    為拓展廣大師生的國際學術視野,積極追蹤研究前沿,營造良好學術氛圍,外語學院特邀歐洲名校匈牙利羅蘭大學終身教授ZoltánKövecsesZoltán Kövecses教授身兼多個國際SSCI期刊主編及編委,在認知語言學領域頗具影響。 5月28日下午,Kövecses教授以「The History and Basic Ideas of Conceptual Metaphor」(「概念隱喻的歷史與基本概念」)為題作首場講座,外語學院院長楊朝軍教授現場主持。
  • 語言資源與語料庫研究團隊系列講座之二:複雜動態系統理論在應用語言學研究中的發展現狀與方法展望
    (慶祝建校55周年)外國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研究中心系列學術活動——語言資源與語料庫研究團隊系列講座之二:複雜動態系統理論在應用語言學研究中的發展現狀與方法展望
  • 【三聖學堂】公益佛學沙龍:慧律法師《心靈幸福講座》
    慧律法師從事教育近三十載,多年經驗,無論大學、醫院、民間團體等,數百次人生哲學講座,均有相當回應。  【三聖學堂】定期組織公益佛學沙龍,學習並交流慧律法師講經及開示。俾令眾生,見而法喜,頓悟人生,早脫苦海。有人以欲為樂,有人以智為樂,智者惜善知識,如同生命。願志同道合者,早開般若智,同登清涼岸。
  • 知識社會學的哲學基礎:從舍勒到舒茨
    知識社會學的哲學基礎:從舍勒到舒茨 2014年07月29日 09:18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報 作者:孫明哲 字號 內容摘要:由於知識社會學的研究對象是社會中的知識現象,因此與觀念和認知相關的研究領域都或多或少會受到知識社會學的影響
  • 黃喬:創立語言學研究的中國學派
    但是,這些語言學思想幾乎全是西方學界的產物,中國尚未形成自己的語言學派別。正因如此,錢冠連教授在2004年首先刊發《以學派意識看漢語研究》一文,《光明日報》接連發文繼續討論,引發了語言學界的廣泛關注。2004年首發的《中國學術年鑑》以及教育部的《中國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發展報告2005》(以下簡稱《報告2005》)亦紛紛收錄錢文並附以評論。
  • 計量語言學:語言研究的科學化途徑-光明日報-光明網
    然而,在人文社科領域,除心理學、經濟學、社會學等學科外,計量手段卻用得很少。如果計量手段是一門學科科學化的有效方法,那麼,在語言學中引入計量方法可能是語言學科學化的必要途徑。    1935年,美國語言學家齊普夫有關語言統計的著作出版。這標誌著一個新的語言學分支學科和一種新的語言研究方法的誕生。齊普夫認為利用統計方法可以定量研究語言中的各種現象,這樣語言學便可成為一門精確的科學。
  • 在武大,物理+哲學+語言學+音樂......=?
    劉會洋為將來選擇的研究方向讓不少人覺得匪夷所思——學了四年物理,卻選擇在外國哲學方向上深造。跨專業研究已經充滿挑戰,從理科向人文社科的轉型更是艱難,他明白這一點,也早已做好準備。早在大二下學期,劉會洋就萌生了轉至哲學專業的想法。
  • 上海外國語大學講座、活動預告
    從中華民族到中華民族共同體(4月3日8:15-9:45)*本講座不對外開放關凱 中央民族大學民族學與社會學學院教授。4月1日 (周一) 全球文明與傳播·博士系列講座【主講】廉德瑰【時間】 9:30-11:30【地點】虹口校區1號樓707室【主辦】 新聞傳播學院廉德瑰上海外國語大學日本文化經濟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 講座預告:翻譯技術科普宣講
    講座預告:翻譯技術科普宣講 講座題目:翻譯技術科普宣講時間:2018.5.11(周五) 下午14:00地點:外國語學院資料室(文經樓C220)
  • 淺析21世紀俄羅斯語言學創新研究方法
    ,而是轉向語言、思維與活動相互作用更深入的哲學、本體論問題,研究者的興趣從認識客體轉向主體,即作為觀察者和某一經驗及知識載體的人。語言研究的現實問題不再局限於純粹的語言範圍,而是轉向語言、思維與活動相互作用更深入的哲學、本體論問題,研究者的興趣從認識客體轉向主體,即作為觀察者和某一經驗及知識載體的人。以下從現代俄羅斯語言學發展過程等方面簡述傳統分支學科對現代語言學所作的貢獻。
  • 全方位推進生態語言學研究
    語言信息化及其對語言生活、語言研究、語言社會價值的影響,應成為生態語言學的重要研究議題。  生態語言學研究要時刻關注和解決社會發展與語言學科發展面臨的各種語言問題。華南農業大學外國語學院教授黃國文認為,生態語言學是以問題為導向的學科,需要研究者從不同的視角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
  • Thoth索思 · 語言學講座
    我們國慶講座的第四期文字整理也與大家見面了,本次嘉賓是來自牛津大學的楊軼。他為我們帶來了一些在學習語言學的過程中的經驗分享。Hello大家好,我是楊軼。比如在學習語言學入門課程的時候,如果你可以拿你學過的小語種來做一個舉例的話,那可能會讓教授有非常深的印象,這不管是對你的成績也好,對你以後的推薦信也好,都是有幫助的。另外,如果你想做特別具體的研究,比如說你就想研究埃努語的歷史語言學,那你肯定需要掌握一些埃努語來做這個研究,不是說你會英語就行了,因為很有可能埃努語到英語的翻譯或口譯工作者會比較少。
  • 認知語言學的哲學蘊涵
    這是一個基於經驗主義的重要發現,而且確實對未來的研究——發現這些現象如何存在——是一個同樣的重要領域。二、常識我們已經進化到如此程度,以至於意義的隱蔽機制為我們產生了允許我們在世界上正常運作的總體經驗。
  • 髒話的語言學研究
    我在翻閱了數百項相關研究之後,得到了兩條學術上通用的髒話定義:第一,情緒激奮的情況下使用的詞語;第二,指代普遍禁忌的詞語。回想一下您所知道的髒字、髒話,應該全部符合這兩點。 要想得到更為確切的髒話定義,我們還得訴諸語言學的研究。首屈一指的髒話語言學專家得屬斯德哥爾摩大學的芒努斯 · 榮(Magnus Ljung)教授。
  • 佛在歐洲——歐美佛教史略
    但歐洲人最初對佛教的了解,則可上溯到公元前329年希臘亞歷大大帝侵入印度河流域時期。公元前259年印度孔雀王朝的阿育王曾派遣佛教布道團去希臘屬地傳教。在中世紀,佛陀的本生故事通過中亞穆斯林學者的介紹傳入歐洲,在西歐和東歐很多地區廣泛流行。
  • 法國哲學的中國視角
    法國哲學家們不只沉湎於理智王國而缺乏情感,他們中的不少人同時又是詩人、文學家、藝術家和社會活動家 同歐洲其他國家的哲學相比,法國近代哲學似乎有以下幾個風格和特徵: 第一,法國哲學一直貫穿著一種懷疑精神和崇尚理性的精神。 懷疑精神和崇尚理性的精神可以說是同一個事物的兩個方面。
  • 文化社會學也研究抗日神劇?
    文化社會學也研究抗日神劇?五天的主題分別是:       文化社會學的思想起源:內容涉及涂爾幹《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索緒爾的語言學,列維-史特勞斯的《結構人類學》,瑪麗·道格拉斯的《潔淨與危險》,羅蘭·巴特的《神話:大眾文化詮釋》等。       神聖與世俗:內容涉及涂爾幹的理論,以及二元文化符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