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銀金科對資本市場的渴望由來已久,此番能否如願以償?
美東時間2月22日,你我貸母公司上海嘉銀金融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嘉銀金科」)再次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提交更新後的招股說明書。此次更新後的招股書,披露了嘉銀金科2018年第四季度的業績情況,並就此前監管下發的《關於做好網貸機構分類處置和風險防範工作的意見》(175號文)是否會對公司業務造成影響進行了闡述。
嘉銀金科曾於2015年12月登陸國內新三板,去年初又從新三板摘牌,開始籌備赴美上市。2018年12月,嘉銀金科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提交IPO申請材料。但受美國聯邦政府停擺影響,其上市進度被延誤。2月6日,停擺結束後,嘉銀金科提交了第一次更新後的招股書。
儘管嘉銀金科對資本市場的渴求迫切,但受行業雷潮以及網貸備案遲遲未能落地等因素影響,其赴美上市之路依舊面臨著不小的挑戰。
財務數據增色背後:
平臺金額逾期筆數超44萬筆
得益於近年來網際網路金融的快速發展,嘉銀金科在過去幾年迎來了黃金髮展期。招股書顯示,2016年,嘉銀金科淨虧損3.898億元,而到了2017年便一舉扭虧轉盈。截至2018年9月30日,嘉銀金科的淨收入達到21.717億元,實現淨利潤4.494億元,較去年同期增長13.4%。
不過,新浪財經通過對比發現,嘉銀金科在招股書所披露的2017年財務數據,與其此前在新三板所披露的2017年報數據並不一致。
嘉銀金科此前在新三板披露的2017年度數據顯示,公司的營業收入為15.29億,淨利潤4.06億元;而據其美股招股書,2017年嘉銀金科的總營收為22.51億,淨利潤5.395億元,兩項數據均比在新三板披露時有所增加。
細分至各業務收入,嘉銀金科2017年年報顯示,公司當期主要營業收入為網絡借貸信息中介服務費,收入15.01億元,佔當期收入的98.14%,雲數據管理服務收入2843.8萬元。其美股招股書披露,2017年公司貸款撮合費18.57億元,貸後服務費1.25億元,這兩項業務合計收入19.82億元,同樣比新三板所披露的網貸收入多出了4.53億元。
通過對比兩份報告數據,新浪財經發現,嘉銀金科在新三板和美股上市的主體並不一致。
根據2017年年報顯示,嘉銀金科在新三板的掛牌時,旗下擁有兩家全資子公司,分別為上海你我貸網際網路金融信息服務有限公司(下稱你我貸)與上海嘉銀信息技術有限公司;而美股招股書披露赴美上市主體擁有三家全資子公司,分別為你我貸公司、上海嘉銀金融科技有限公司和Shanghai Caiyin Asset Management(財銀資管(音譯))。
相比在新三板掛牌時,嘉銀金科美股招股書所披露的主體增加了財銀資管,並且將上海嘉銀信息技術有限公司替換為了上海嘉銀金融科技有限公司。天眼查數據顯示,上海嘉銀信息技術有限公司為上海嘉銀金融科技有限公司的控股子公司。
至於另外一家增加的主體財銀資管,嘉銀金科美股招股書披露,財銀資管的主營業務是向你我貸借款人違約後,向投資人償還借款,也就是一家依託於你我貸的擔保企業。
而除了主體變更造成的影響外,嘉銀金科2017年財務數據增加,或是因為其招股書採用了新的會計準則,即ASC 606。
ASC 606是用來核算與客戶之間的合同產生的收入,並按照不完全追溯法對之前年度的財務數據進行調整。
就互金公司相關業務而言,新收入確認準則主要影響公司分期收費產品的收入確認時間。根據之前的收入確認準則,公司在月度服務費收到之後才會確認收入,但根據ASC 606準則,公司在完成合同義務之後即可確認收入。這意味著,互金公司可以提前確認部分未到帳的收入,其財務數據有所增加也就顯得「順理成章」。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採用ASC 606新會計準則並不會增加企業的實際收入。換言之,在新會計準則下,嘉銀金科2017年的財務數據雖然更加亮眼,但屬於「虛胖」。具體來看,2018年第三季度,嘉銀金科單季虧損仍達到4400萬元。同時,截至2018年9月30日,平臺的借款數量與投資交易量紛紛下滑,下滑比例分別為18.2%、29.5%。
此外,平臺逾期率不斷攀升也給公司的風控帶來了不小的壓力。根據中國網際網路金融協會登記的最新運營數據顯示,截至今年2月底,你我貸平臺的逾期金額為3.36億元,逾期筆數44.13萬筆,累計代償金額33.62億元,金額逾期率1.96%,較去年同期(0.88%)上升1.08個百分點。
蘇寧金融研究院網際網路金融研究中心主任薛洪言表示,受爆雷潮影響,你我貸2018年三季度的放貸規模出現腰斬式下降,直接拖累其盈利能力,分母的下降也會加劇不良率惡化程度,四季度放貸規模和待收餘額已經回歸至爆雷潮前水平。
在他看來,當前網貸平臺雖參照信息中介進行監管,風險應由出借人承擔,但出借人端的零逾期、零不良現象比比皆是,監管是否認可這種「信息中介模式」以及如何推動網貸行業實質性打破剛兌,也將對網貸行業的發展空間帶來根本性的影響。
年化利率逼近36%監管紅線
頻遭用戶投訴
除業績受雷潮影響外,你我貸的綜合年利率過高等問題也遭到了消費者的詬病。據監管相關規定,網貸的綜合借貸成本不得超過36%,而許多金融消費者投訴表示,你我貸的實際借款利率已經超過了36%,涉嫌高利貸。
以黑貓投訴平臺上的胡女士為例,2018年 2月,胡女士在嘉銀金科旗下的你我貸平臺申請了2萬元借款,分12期歸還,前兩個月每月還3598.32,後10個月每個月還1998.32,還款總金額為27179.84元。通過計算可得,胡女士本次借款的綜合年化利率約為35.9%,而用IRR計算公式得出的實際年化利率則超出了70%。胡女士認為,你我貸的實際年化利率達超出了監管規定的36%,涉嫌高利貸。
此外,在黑貓投訴平臺上,針對你我貸高息問題進行投訴的案例已有8條,在微博上,也有許多網友對你我貸的借款利率提出質疑。
值得注意的是,嘉銀金科此前曾在招股書披露,你我貸平臺上撮合的大量貸款年化利率超過了36%,2016年和2017年分別有1.2億和116億元的借款成本超過了36%。
為了符合可能適用的法規的規定,你我貸在2017年調整所有貸款產品定價,以保證所有貸款產品的APR不超過36%。但嘉銀金科同時也在招股書中指出:雖然你我貸認為目前其產品的年利率不超過36%,但法院及政府當局可能有不同觀點,其部分或全部服務費可能被認為無效,是風險點之一。
根據最高法對民間借貸的規定,借貸雙方約定的利率未超過年利率24%,出借人有權請求借款人按照約定的利率支付利息,但如果借貸雙方約定的利率超過年利率36%,則超過年利率36%部分的利息應當被認定無效,借款人有權請求出借人返還已支付的超過年利率36%部分的利息。
總體而言,儘管目前對於網貸綜合借貸成本的計算方式尚需進一步釐清,但如何維持公司營收和網貸利率之間的平衡,終究是嘉銀金科未來需要重點思考和解決的問題之一。
資本之旅一波三折
赴美上市走向何方?
公開資料顯示,嘉銀金科是一家從事金融科技創新服務的企業,註冊資本為5000萬元,法人嚴定貴持股58%,為最終受益人。旗下品牌包括作為主要收入來源的你我貸,以及上線不滿三年的金融雲產品「極融」。
嘉銀金科對於資本市場的渴望由來已久,在實控人嚴定貴的運籌下,從2015年開始到2017年,嘉銀金科屢屢嘗試衝擊資本市場。
2015年4月,A股上市公司熊貓金控發布公告稱,與上海嘉銀金融服務有限公司(嘉銀金科未更名前)以及嚴定貴籤訂股權轉讓協議,擬通過現金收購51%股權,同時購買公司51%股權,未披露具體成交金額。
然而,就當市場都認為嘉銀金科即將成功借殼上市的時候,交易隨後流產。同年6年,你我貸官網公告稱,擬終止資產重組。針對終止合作的原因,你我貸表示,與熊貓金控就交易事項進行多次溝通,但交易涉及的條款存在較大分歧,有關事項未能達成一致,經你我貸慎重決定終止本次資產重組。
登陸A股受挫後,嘉銀金科將目光投向了當時熱門的新三板,通過分多次、分步驟的關聯交易,最終於2015年12月借殼復仁科技,成功登陸新三板。
可惜好景不長,2018年3月7日,嘉銀金科發布公告稱「出於資本市場長期發展規劃需要,為了更好地配合公司業務發展」,公司擬終止在新三板掛牌。有業內人士指出,嘉銀金科從新三板摘牌,除了成交量低迷、流動性低之外,還有原因是,政策監管下新三板上市互金企業資本運作可能性受限。
2017年,嘉銀金科實控人嚴定貴通過資本運作收購了香港上市公司中國支付通24.13%的股份,成為後者的第一大股東和實控人。這引發了市場對於嘉銀金科是否會借殼港股上市的關注,不過嘉銀金科最終將目標鎖定在了美股。
2018年12月,嘉銀金科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提交IPO申請材料。一般而言,當赴美上市的公司按規定遞交註冊登記證明書後,SEC有一個專門的小組來處理並對信息進行檢查核實。正常情況下,申請登記人一般會在首次遞交報告後4—6周收到SEC的第一封意見信,但受美國聯邦政府停擺影響,嘉銀金科的上市進度遭到了延誤。
停擺結束後,嘉銀金科在很短時間內便提交了第一次更新後的招股書,隨後又於2月22日第二次更新招股書。不難看出,嘉銀金科對於資本市場的渴求迫切。就目前看來,在行業監管日益趨嚴、競爭不斷加劇的當下,儘快登陸資本市場也可以有效緩解公司經營層面的壓力,對投資方和股東們是一個說得過去的交代。
然而,受網貸備案進展遲緩以及業績下滑等因素影響,一些海外對衝基金已經參與了對互金中概股的沽空,互金公司登陸美股的壓力有所增加。此外,經過長時間的停擺,SEC所需要受理的IPO文件堆積如山,正常情況下,從公司提交S1文件到正式公布招股價最少需要大概一個多月時間。
對此,薛洪言分析指出,網貸行業的前景主要取決於監管,網貸涉及公眾資金,相比消費金融、支付等行業,具有更強的風險屬性。監管當前釋放的信號以趨緊為主,正強力推動中小平臺的有序清退,頭部平臺的市場集中度有明顯提升,「不過頭部平臺能否順利通過備案,仍有不確定性。」
來源:新浪財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