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師範大學科研人員在做認知神經科學實驗。
北京師範大學始終把人才培養作為學校的中心任務,110年來,學校培養了一大批道德高尚、學業精深的人民教師和國家需要的優秀人才30餘萬人,湧現出許多傑出的教育家、革命家、哲學家、科學家和社會活動家等。
近年來,學校以培養具有良好人文與科學素養、寬厚的專業基礎、開闊的國際視野、勇於實踐的創新型高級專門人才為目標,推進「4+X」人才培養體制改革,構建了開放式人才培養體系和多元化教師培養模式,基本形成了高素質教師、學科專門人才和拔尖創新人才的綜合化人才培養格局。
學術創新 成效顯著
2008年,學校以全優成績通過教育部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結合落實「質量工程」,構建三級質量工程建設體系,獲準國家級質量工程項目316項,北京市質量工程項目308項,位居高校前列。實施國際化戰略,師生每年境外學習交流1800餘人次。
學校擁有雄厚的科研實力,是我國重要的科學研究基地。近年來獲準國家級科技項目768項,包括「973」計劃23項,「863」計劃26項,產出了一批有重要影響的科研成果。獲得國家和省部級哲學社會科學重大課題攻關項目數,位居高校前列。
學校現有46個一級學科,覆蓋了除軍事學以外的12個學科門類,形成了文、理、工、管、法協調發展的綜合性學科布局。通過深入實施「985工程」、「211工程」,統籌規劃「2011計劃」,學科水平明顯提升。
一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5個:教育學、心理學、中國語言文學、數學、地理學。
社會服務 成績卓著
學校積極開展協同創新,加強與政府部門、企事業單位、社會組織、國際一流大學的交流合作,搭建了一批國際化、跨學科、開放式的共享平臺,積極服務國家和區域發展需要。
學校組織40多位專家參與《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的調研和制定工作,在全國高校中參與人數最多。
學校開展基礎教育質量監測工作,已進行5輪全國性的基礎教育質量監測,採集了全國28個省市,4700所中小學,近20萬名中小學生和3萬多名教師的學習質量數據,為基礎教育改革決策提供了重要依據。
在新一輪國家基礎教育課程改革中,學校各學科教師主持、參與11個學科的課程標準的研製、修訂工作,完成了16套新課程教材的編寫,北師大版教材的使用量上億冊,覆蓋了各省市。
(來源:中國教育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