構建開放式人才培養體系

2020-12-14 人民網教育

北京師範大學科研人員在做認知神經科學實驗。

  北京師範大學始終把人才培養作為學校的中心任務,110年來,學校培養了一大批道德高尚、學業精深的人民教師和國家需要的優秀人才30餘萬人,湧現出許多傑出的教育家、革命家、哲學家、科學家和社會活動家等。

  近年來,學校以培養具有良好人文與科學素養、寬厚的專業基礎、開闊的國際視野、勇於實踐的創新型高級專門人才為目標,推進「4+X」人才培養體制改革,構建了開放式人才培養體系和多元化教師培養模式,基本形成了高素質教師、學科專門人才和拔尖創新人才的綜合化人才培養格局。

  學術創新 成效顯著

  2008年,學校以全優成績通過教育部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結合落實「質量工程」,構建三級質量工程建設體系,獲準國家級質量工程項目316項,北京市質量工程項目308項,位居高校前列。實施國際化戰略,師生每年境外學習交流1800餘人次。

  學校擁有雄厚的科研實力,是我國重要的科學研究基地。近年來獲準國家級科技項目768項,包括「973」計劃23項,「863」計劃26項,產出了一批有重要影響的科研成果。獲得國家和省部級哲學社會科學重大課題攻關項目數,位居高校前列。

  學校現有46個一級學科,覆蓋了除軍事學以外的12個學科門類,形成了文、理、工、管、法協調發展的綜合性學科布局。通過深入實施「985工程」、「211工程」,統籌規劃「2011計劃」,學科水平明顯提升。

  一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5個:教育學、心理學、中國語言文學、數學、地理學。

  社會服務 成績卓著

  學校積極開展協同創新,加強與政府部門、企事業單位、社會組織、國際一流大學的交流合作,搭建了一批國際化、跨學科、開放式的共享平臺,積極服務國家和區域發展需要。

  學校組織40多位專家參與《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的調研和制定工作,在全國高校中參與人數最多。

  學校開展基礎教育質量監測工作,已進行5輪全國性的基礎教育質量監測,採集了全國28個省市,4700所中小學,近20萬名中小學生和3萬多名教師的學習質量數據,為基礎教育改革決策提供了重要依據。

  在新一輪國家基礎教育課程改革中,學校各學科教師主持、參與11個學科的課程標準的研製、修訂工作,完成了16套新課程教材的編寫,北師大版教材的使用量上億冊,覆蓋了各省市。

(來源:中國教育報)

相關焦點

  • 福州大學:開放式辦學助推人才培養
    6月6日,福州大學紫金礦業學院正式掛牌成立,學院由福州大學與福建紫金礦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創辦,雙方聯合培養我國地質勘探和採礦工程等地學和礦業的緊缺人才。
  • 探索構建應用型"課程超市"人才培養教學體系
    在學校各專業中有計劃地開展「課程超市」教學體系構建的探索,將「課程超市」理念應用於應用型人才培養課程體系建設、實踐教學環節、教學方法完善、評價及可持續改進等方面,取得良好的效果。「課程超市」的基本理念,是通過將課程資源按照一定的規則重新整合,建立開放性的類似於「商品市場」的平臺,學生可以根據自身特點選擇合適的教學資源,獲得一套多元化、有層次、個性化的培養體系。
  • 地方院校如何構建創新性應用型人才培養課程體系
    課程與課程體系建設是高等學校內涵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培養人才素質與專業能力的核心環節,在創新性應用型人才培養過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基礎性作用。在這種背景下,探討進行課程與課程體系的改革思路與辦法,圍繞創新性應用型人才知識、能力、素質可持續發展的目標要求,構建以實踐能力培養為中心的具有特色的課程體系,是擺在地方本科院校面前的一項重要任務。
  • 清華大學電機系構建電氣工程學科拔尖創新人才培養體系
    清華大學電機系構建電氣工程學科拔尖創新人才培養體系獲2014年高等教育國家級教學成果獎二等獎  清華大學電機系的成果《瞄準國家新需求,適應行業大變革,構建電氣工程學科拔尖創新人才培養體系》獲得高等教育國家級教學成果二等獎。
  • 天津大學積極構建研究生拔尖創新人才培養體系
    天津大學積極構建研究生拔尖創新人才培養體系 2020-02-17 來源:教育部 教育部簡報〔2019〕第33期  天津大學全面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以提升研究生的學術創新能力
  • 加快構建製造業高技能人才培養支撐體系
    我國製造業中的高技能人才短缺不是勞動力市場短期波動的結果,而是技能形成領域中制度不匹配的必然後果。其一,我國職業教育體系所供給的技能類型與生產需求錯位,熱門技能(如第三產業)培訓飽和,而工業技能培訓不足,大學畢業生技能與市場需求脫節。政府辦的職業學校、技校提供的是中低端的通適性技能,很難有針對性地提供企業或行業需要的專用技能,技能錯配突出。
  • 浙大校長吳朝暉:努力構建以立德樹人、全面發展為導向的人才培養體系
    隨著信息化、全球化的深入推進,大學教育教學面臨的環境急劇變化,人才培養的核心要求轉向了德才兼備、全面發展,高校迫切需要轉變培養理念、目標、模式、方法,構建起適應時代的一流教育教學體系。在培養目標方面,更加推崇國際化技能培養,特別是學生全球視野的拓展以及與國際社會的深度融合。在培養模式方面,局限於特定學科專業的人才培養模式被打破,通專融合的教育特色日益彰顯。在教學方法方面,信息網絡技術發展強烈地衝擊著傳統的教育教學方式,開放式、個性化學習備受肯定,大規模開放的網絡課程(MOOC)、學習分析技術等推動高等教育模式發生深刻變革。
  • 上海交大構建跨院系「大工科」人才培養體系—新聞—科學網
    ,四年學制由「1.5學年平臺培養+2.5學年專業培養」構成。 上海交大教務處處長吳靜怡說,學校建立新型工科平臺培養模式,旨在培養能夠適應未來社會需求的創新型交叉複合型工程科技人才。 據了解,上海交大今年全覆蓋到所有新生的工科平臺,涉及機械與動力工程、電子信息與電氣工程、船舶海洋與建築工程、材料科學與工程、生物醫學工程、航空航天等6所強勢工科學院,融合了機械工程、能源與動力工程、新能源科學與工程、生物醫學工程等20個優勢工科專業,真正突破了學院行政壁壘,著力構建多學科交叉複合型工程科學和技術人才培養體系。
  • 東北大學召開「落實五育並舉 構建高質量人才培養體系」工作推進會
    11月27日,東北大學「落實五育並舉 構建高質量人才培養體系」工作推進會在主樓1401室召開。王建華指出,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教育大會上的講話精神,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學校組織相關部門進行深入研討,進一步完善我校德智體美勞五育並舉的人才培養體系。
  • 科學網—構建全方位的創新型人才培養體系 為經濟社會發展培養高...
  • 構建高校卓越公益人才培養體系,第四屆華東師範大學紫江公益慈善...
    本屆論壇以「融合與創新:構建高校卓越公益人才培養體系」為主題,介紹華東師範大學公益慈善通識教育課程體系,邀請了校內外嘉賓參會,共同討論卓越公益人才的培養模式。  上海市民政局職業社會工作和志願服務處處長張靜作報告  在「卓越公益人才培養體系構建」的主題研討中,華東師範大學社會發展學院副院長、紫江公益慈善中心主任黃晨熹提出
  • 「四融合」人才培養模式的構建
    地方綜合性大學「四融合」人才培養模式的構建  人才培養模式改革是一項具有全局性、長期性和根本性的系統工程,必須按照教育教學規律、人才培養和人才成長規律、經濟社會發展規律的客觀要求統籌考慮、整體設計、分期進行、穩步推進,切忌急功近利的短期行為。黑龍江大學是一所省重點建設的高水平大學,並於2012年跨入省部共建高校行列。
  • 構建高校公益人才培養體系第四屆華師大紫江公益慈善教育論壇舉辦
    本屆論壇以「融合與創新:構建高校卓越公益人才培養體系」為主題,介紹華東師範大學公益慈善通識教育課程體系,邀請了校內外嘉賓參會,共同討論卓越公益人才的培養模式。據了解,華東師大紫江公益慈善人才培育專項基金項目已歷時三年,並在2020年上海公益之申評選中獲評「校園十佳公益項目」。
  • 淮陰師範學院構建教師教育人才培養新模式
    近年來,學校在秉承教師教育優良辦學傳統的基礎上,積極推進教師教育綜合改革,從強化師範生職業能力培養逐步深入到全面創新培養模式,優化了「產出導向」的人才培養體系,構建了校地合作、校校合作、職前職後一體、培養服務結合、協同開放的教師教育人才培養新機制。構建「三位一體、三元協同」的育人機制。
  • 高等社會體育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及課程體系改革的研究
    我們應吸收通才模式和專才模式中的合理成分,選擇在寬口徑基礎上進行專業教育的方式,構建以知識――素質――能力為恃徵的「綜合素質教育」的新型社會體育人才培養模式。 四、構建面向21世紀社會體育專業課程體系 根據21世紀社會和社會體育發展預測,在對各類社會體育組織管理部門、企事業單位、社會體育產業、社區、賓館飯店等用人單位廣泛的社會需求調查,以及畢業生反饋調查、畢業生所在單位調查和徵求專家意見的基礎上,根據人才培養模式中培養目標的要求,我們構建了全新的課程體系方案。
  • 努力構建德智體美勞全面培養的教育體系(憑欄處)
    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教育的重要論述,是系統科學的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理論體系,為做好新時代教育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  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教育的重要論述,講的最多、最為核心的是人才培養,培養什麼樣的人、如何培養人、為誰培養人始終是一以貫之的主線。
  • 構建基於OBE理念的課程教學評價體系,全面提升人才培養質量
    為助力各院校積極響應新時期高等教育內涵式發展需要,進一步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基於OBE理念建設質量保障體系建設,健全學校自我評估制度,創新教學督導模式,進一步提升高校教育督導人員能力建設,推進教育內涵發展與質量提升,高教國培將舉辦「高等院校基於OBE理念的課程教學實施與質量評價體系構建」線上工作坊。
  • 努力構建德智體美勞全面培養的教育體系
    「在黨的堅強領導下,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堅持馬克思主義指導地位,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發展道路,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立足基本國情,遵循教育規律,堅持改革創新,以凝聚人心、完善人格、開發人力、培育人才、造福人民為工作目標,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加快推進教育現代化
  • 東南大學傾力打造卓越人才培養體系
    人民網北京6月3日電 (記者林露 實習生萬子菱)近日,東南大學招生辦副主任孟傑在做客人民網時介紹說,為培養綜合性創新人才,東南大學傾力打造卓越人才培養體系。 孟傑對記者說,學校主要從四個方面對學生進行全面培養:健全研究型教學、豐富實踐型教學、擴大自主研學途徑、完善文化育人環境,從而促進學生自主獲取知識、運用知識與創新實踐能力的培養。
  • 貝殼找房左東華:構建「五力」人才培養體系 賦能居住產業網際網路
    「伴隨新居住時代到來,行業人才既需要深入產業內核,懂產業,又要有數字視野,懂網際網路。」貝殼找房高級副總裁、CHO 左東華在接受採訪時表示,貝殼希望培養一批獨具貝殼特色的居住服務產業網際網路複合型人才,即同時具備用戶力、產業力、耐挫力、合作力、價值力,這「五力」也是貝殼的人才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