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是競技體育不可或缺的話題
或許這聽起來瀟灑,甚至還有點隨意
但絕不是什麼說走就走的旅行
而是風塵僕僕
並且隨時隨地都可能會與橋洞為伍
CBA聯盟20支球隊建隊的時間不算長
不過在「流浪」這一塊
不少球隊深有體會
如今駐紮在北京城內的北京控股籃球俱樂部
是聯盟中的一支新貴
北控這兩年更換全新隊標,請來馬布裡
大刀闊斧對陣容進行升級
這個賽季打入1/4決賽
可謂一片歲月靜好
而在幾年前
這支球隊還是聯盟裡的流浪者
甚至說,球隊歷史上就帶有流浪的基因
2009年,一支專屬於廣州這座城市的俱樂部
廣州自由人在廣工大體育館成立
這支球隊的前身是
2007年成立於佛山的廣東鳳鋁男籃
來到廣州,是這支俱樂部的第一次遷移
廣州自由人成立之初四處網羅青年才俊
再加上有原有班底加持
所以剛一建隊,就殺入NBL總決賽
第二個賽季,同樣一路過關斬將
接連擊敗四川金強和江蘇同曦
只不過在總決賽中惜敗黃埔六穗
區居亞軍
由於當時CBA正在進行擴軍
所以這樣一位種子選手
自然是升入CBA的大熱
然而2011年,廣州自由人
卻突然宣布解散
隨後迎來第二次遷移
整體轉讓給重慶體育局
改名為「重慶翱龍籃球俱樂部」
2012年,重慶依靠這支球隊徵戰NBL
並於兩年後順利升入CBA
不過由於自身根基不穩
三年之後,球隊再一次搬遷
北京控股集團對重慶翱龍發起收購
球隊遷往北京
以北控的身份出戰新賽季CBA
不同於東非草原上斑馬和羚羊
會每年來一次定期的遷徙
職業體育中,隱藏在球隊流浪背後的
往往都是不堪回首的傷心往事
廣州自由人解散的那些年頭
恰逢CBA規定同一省份不能超過三支球隊
眼瞅著面前站著宏遠,龍獅和馬可波羅
廣州自由人無論如何也不可能升入CBA
同時集團內部迎來戰略調整
於是解散也就成了不可避免的事情
而來到重慶之後
由於重慶在職業籃球這一塊根基不強
沒有什麼貯備人才可以使用
所以只能說是有心無力
從佛山到廣州到重慶再到北京
這支球隊的歷史實在是一波三折
不過幸好他們在北京找到了最終歸宿
只不過曾經的廣州和重慶球迷
心裡還記得這支曾經的主隊嗎?
「搬遷」對於職業體育來說不算稀奇
畢竟一支職業隊的花銷
並不是一筆小數目
而且在整個聯盟並沒有賺到足夠money
的情況下往往還要自負盈虧
即便在職業化程度更高的NBA
球隊搬遷也不可避免
超音速從西雅圖搬到俄克拉荷馬
灰熊從溫哥華搬到孟菲斯
再往前數,湖人從明尼蘇達搬到洛杉磯
勇士從費城搬到加州
對於還沒多少底蘊的新生球隊
大概可以接受一兩次的搬遷
但是那種老牌豪強
一旦搬到另一個城市
不管怎麼說,都會對
原來的老球迷造成傷害
前幾年江蘇肯帝亞俱樂部
應蘇州政府邀請
答應數年內將主場搬遷至蘇州
並且以「蘇州」二字冠名球隊
雖然從商業利益上來說
這樣的行為無可否非
甚至有益於球隊的發展
但是眾多老江蘇球迷
或許很難接受這樣的安排
職業體育是一門殘酷的生意
而或許,「傳承」對於一支職業球隊來說
是一個更為重要的命題
贊助商可以變動
球員可以變動
但是隊伍的靈魂應該一直都在
甚至,我們更極端的來看
如果只是球隊整體搬遷
球員,團隊,隊名全部不變
那或許傷害還沒那麼大
但如果只是借用一個球隊身份
其他一切全部推倒重來
那大概就像小泰迪抱住了玩偶
或者是哈士奇咬住了枕頭
這就已經不是簡單的搬家
而是名副其實的「拆家」
回想CBA的發展史
這些年每個賽季
從轉播時候的隊伍名稱
到主場城市,再到陣容
都有起起伏伏的變動
在聯盟職業化的進程中
這些變動都不稀奇
而作為球迷來說
或許最希望的,是有朝一日
每個球隊都能穩定下來
成為一支真正的體育俱樂部
而不是隨著
企業變化而變化的
「企業文化宣傳隊」
當體育僅僅是體育
而不摻雜江湖上的勾心鬥角
或許這樣的俱樂部
才能成為球迷心中
真正的圖騰
我們生活在不同的城市
擁有不同的主隊
每支球隊的陣容和視覺體系不同
但相同的是球迷都有
一人一城的歸屬感
百年樹人
這,這才是體育的靈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