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聲《滿腹經綸》成春節最火節目 被贊業界良心

2020-12-16 搜狐網

相聲《滿腹經綸》春節最火 本報專訪表演者、西安青曲社創始人苗阜

  今年春節最火的相聲演員是誰?不是郭德綱于謙,不是央視春晚的相聲獨苗曹雲金,而是兩個陌生的名字苗阜(圖左)、王聲。這兩名來自陝西西安的80後相聲演員在大年初一登上了北京衛視春節聯歡晚會,一段僅11分鐘的《滿腹經綸》,倆人一逗一捧,將《山海經》、「四大名著」、「愚公移山」等悉數調侃一番,沒有一句網絡段子,卻讓觀眾笑彎了腰。許多觀眾直誇兩人是「業界良心」,更有甚者還表示「放到央視春晚上,能夠拯救馮小剛」。這段《滿腹經綸》在微博、微信上被瘋狂轉發,儼然成為今年春節最熱的相聲節目。

  苗阜的電話已經快被打爆了。昨日在接受北京晚報記者採訪時,陝西青曲社創始人苗阜感嘆,這兩天微博被轉瘋了,媒體採訪的電話幾乎沒有斷過,「都有點不太適應了」。在採訪中他也向記者透露,他所帶領的青曲社已確定將在四月底進京演出,向北京觀眾展示更為完整的陝西相聲藝術。  

相聲跟風網絡段子很悲哀

  在《滿腹經綸》熱播之前,苗阜和王聲早已是陝西頗具人氣的相聲演員了。兩人曾長期搭檔在西安的相聲園子裡表演《我愛陝西話》,這段作品主要是以陝西方言的形式逗趣表演,十分受當地觀眾喜愛。由於原作太長,苗阜和王聲在此基礎上進行了分割,從而產生了《書文戲理》、《歪批山海經》、《詩書雅韻》、《舊曲新歌》等比較短小相對獨立的節目。在北京春晚演出的《滿腹經綸》就是改編自《歪批山海經》。苗阜表示,與北京春晚的結緣最初是由於他們在中國曲協舉辦的評獎中獲獎,「在民族宮大劇院演了幾場,可能被北京臺看見了,就去參加了他們的大賽。」在北京臺舉辦的北京喜劇幽默大賽中,他們演繹了《滿腹經綸》,表演得到了鞏漢林、劉偉等評委的高度評價,並成為大賽中唯一保送北京春晚的節目。

  「《滿腹經綸》的創意,最開始是想推進陝西文化。」苗阜說,「我們的思路是一正一歪,我是歪的,他是正的,我先搞笑,他再拉過來。」後來,苗阜在看了上海品歡相聲會館金巖的一個作品中受到啟發,經作者同意後將調侃《山海經》的「帽子」借用過來,形成《滿腹經綸》25分鐘的完整版本。苗阜透露,在北京春晚表演的版本有所刪節,為了考慮全國的收視效果,去掉了一些帶有陝西方言特色的段落。

  苗阜和王聲的相聲《滿腹經綸》由兩人原創,除了幽默逗樂,作品最讓人稱道的是裡面沒有一個用濫了的網絡段子,語言充滿新意。談及此話題,苗阜說道:「關於網絡段子,我跟很多老師聊天都提到過,我們覺得特別悲哀。過去相聲是引領潮流的,出來一個相聲,裡面的詞就成了當時的社會流行詞。現在卻反過來了。有些相聲演員在投機取巧,這是很無奈的表現,因為網絡太發達了。」苗阜認為,對於相聲來說,流行元素只能作為一個「作料」,真正的相聲還要從包袱口、節奏、技術層面去設計。「流行因素可以參考,但不能丟了相聲最基本的東西。我們一直希望做一批不過時的節目,沒有那些時效的元素,二三十年之後還能說,這才是傳統相聲的寶貴之處。」苗阜說道。  

有意保留陝西文化

  實際上,苗阜和王聲在今年春節已登上了包括北京、天津、山東、湖北等多個衛視的春晚,除了天津春晚表演的是《書文戲理》,其他衛視都點名要求表演《滿腹經綸》。無論在哪個舞臺上,苗阜和王聲都要在自我介紹中點名自己來自陝西的身份,即便在經過刪減的北京春晚版《滿腹經綸》中,苗阜用寶雞方言說的「娘娘,風浪太大咧」仍深入人心,而在天津春晚《書文戲理》中,苗阜和王聲展現了更多陝西方言的「笑果」,甚至在舞臺上演唱起秦腔《鍘美案》的選段。

  「我們在外地演出,有意要保留一些陝西文化,畢竟我們是代表陝西出去的,我們要中興西北相聲,要讓外界知道,西安也是相聲的重要陣地。」苗阜說道。

  對於北方相聲觀眾來說,北京、天津的相聲名家和名作早已耳熟能詳,但苗阜說道,陝西相聲自成一派,有自己的歷史與風格。他介紹道,陝派相聲起源於1937年,張玉堂等一批曲藝藝人把相聲帶進了西安,他們來到西安後,結合陝西當地的戲曲風格創作了一大批作品。「北京、天津用的許多節目,都來自陝派相聲。比如侯寶林先生說的關公戰秦瓊,就是從西安相聲藝人張傻爺那裡學走的。」苗阜認為,陝西相聲最明顯的特點就是結合了陝西人的性格:「性格比較直,所以包袱連包袱。聽陝西相聲,不會有太多讓你喘息的機會。」還有一種說法認為,在各地相聲中,北京是「帥」,天津是「怪」,而陝西是「邁」。  

火透西安的青曲社

  1982年出生的苗阜和王聲來自陝西銅川縣,倆人是小學同學,從小在一起說相聲。正如相聲裡調侃的那樣,王聲後來上了正經的大學文學院,而鐵路子弟苗阜早早參加工作,在鐵路系統工會依舊說相聲。2007年,年僅25歲的苗阜在西安創立了相聲社團青曲社,幾年下來,青曲社已經擁有了兩個專屬劇場,百餘名演職員工,成為西安最大的相聲社團。青曲社是全國少見的一周七天不間斷演出的相聲社團,僅以駐場演出算,青曲社每周演出14場相聲和7場評書,一年下來能有三四百萬的利潤,青曲社的受歡迎程度可見一斑。「德雲社在西安開起來生意不行,郭德綱來的三場還可以,他走了以後平均每天就十來個人,我們每天可以坐四五百人,因為我們有許多接地氣的東西,他們外來的還是有點吃虧。」苗阜說道。青曲社目前正在籌備建立第三個劇場。

  苗阜與他的青曲社所取得的成績,很大程度上要歸功於他們的作品受到了年輕觀眾的喜愛。苗阜表示,他們每年都要去大學校園進行三四十場的表演,一方面希望吸納更多高素質人才加入,一方面也希望讓更多年輕人了解相聲。青曲社的演員中,起到中堅力量的大多是擁有高學歷的大學畢業生,他們創作的作品也有許多和大學生活有關的,十分接地氣。《滿腹經綸》中將「陝西師範大學」調侃成「陝西吃飯大學」就是青曲社進陝師大演出時表演的一個「梗」。苗阜介紹道,青曲社還有一些反映現實生活,比較深刻的作品:「比如《杯酒人生》,沒有那麼密集的包袱,表現的是一個人喝多了,在一場醉夢中經歷了酒、色、財、氣,最後再回到現實,這個作品我們是比較滿意的。」此外,青曲社為了推介陝西美食,還創作過許多反映陝西小吃的作品。記者隨即問及近日在網上激烈討論的陝西河南爭「中國菜系源頭」的事情,苗阜便笑道:「今天就有幾個陝西美食方面的名嘴氣不過,跟我說這事,希望我寫一段宣傳陝菜的相聲。」

  目前,青曲社已經在籌劃四月底進京演出。而對於網友呼聲很高的上央視春晚,苗阜則表示了矛盾的心情:「說實話,對於我個人來說,不是太喜歡上春晚,因為春晚有許多限制,作品會大打折扣。但是對於陝西相聲來說,我又希望上,畢竟這可以擴大陝西相聲的影響。」本報記者 成長 J227

news.sohu.com false 新華網 http://news.xinhuanet.com/local/2014-02/05/c_119216352.htm report 3296 相聲《滿腹經綸》春節最火本報專訪表演者、西安青曲社創始人苗阜今年春節最火的相聲演員是誰?不是郭德綱于謙,不是央視春晚的相聲獨苗曹雲金,而是兩個陌生的名字苗阜(圖

相關焦點

  • 「公式相聲」火了,張雲雷也紅了,究竟誰才能代表相聲的創新?
    如果不是因為李宏燁鄭鈺夫婦參加節目,相信很多人是不會知道「公式相聲」的。但正因為他們參加了節目,從此之後的爭議也就再未停歇。那麼不妨現在我們回過頭來,思考一個問題:如果當時在節目中,李宏燁和鄭鈺沒有表現得那麼狂妄和目中無人,他們的口碑和人氣會不會更好些。
  • 王聲:觀眾如今進劇場不是聽相聲,是花錢說相聲來了
    問:其實您小時候那次獲獎並不是表演相聲,而是說笑話講故事對嗎?王聲:我們陝西有一位藝術家叫石國慶,就是王木犢,我們小時候他是最火的,磁帶最多。所以我就學他,叫獨角戲。我最早在大家面前一是講故事,再一個就是學王木犢。
  • 業界良心!苗阜發文青曲社演員在家創作工資照發,謙祥益網絡開箱
    最近,青曲社苗阜也是深入到一線,調配物資,獲得了外界不少網友的點讚和認可。這也是在趙本山和郭德綱捐款,相聲名家姜昆寫長詩向一線英雄致敬之後,曲藝界又一正能量的事。而為了抗擊疫情,作為青曲社班主的苗阜率先發文:青曲社全體演員在家好好創作排練!勝利以後再歡聚!加油!值得一提的是,在配圖中,苗阜還提到了工資正常發,安心呆在家。
  • 苗阜:我不是被「招安」,對於相聲的過度娛樂,我本就深惡痛絕
    在那個時期考這個團是特別難的,那時團裡的小品最火。我考進來之後經常下基層,說相聲、演小品,反正都是語言類節目。慰問演出的情況您也知道,那時候我相聲、小品什麼都演,有個外號叫「苗半臺」。最開始我們還不是正式的團體,屬於工會管理的群眾組織,後來委託我建團,連我一共才五個人。給我20萬建團款,就這點兒錢,我一毛錢一毛錢地算帳。問:那時候您跟王聲老師就開始接觸了嗎?
  • 盤點2020年央視春晚八大相聲小品節目,你最想看哪一個?
    每年的大年三十晚上,伴隨著大家一起吃年夜飯的應該就是春晚了,而春晚舞臺上最受歡迎的節目類型應該就屬語言類節目了,這些能給大家帶來歡聲笑語的相聲、小品最適合春節的氣氛。2020年鼠年春晚同樣會有很多語言類節目跟大家見面,而曝光的語言類節目單中,觀眾們最期待的是哪一個呢?
  • 相聲馬家軍都有誰,徒弟也有親疏之分,馬季最愛弟子是哪位
    想起當年《曲苑雜壇》,每到春節都會推出一臺「正月正晚會」,當年看了不覺得珍惜,現在回憶起來已經成為歷史,也只能從網上尋覓一些當年的視頻片段了。 偶然刷到當年《曲苑雜壇》的一個節目,馬季創作的群口相聲《風格贊》,這個節目從立意和內容上並沒有太多亮點,但讓人更感興趣的是這段相聲裡演員們的身份——相聲馬家軍。
  • 歷屆春晚令人印象最深刻的37個節目,唯一舞蹈節目上榜
    十幾天前,中國第37屆春節聯歡晚會播出,這是2019年的春晚,這一年也是豬年。從1983到2019已經過去了37年,每一年的春晚都會有一個令觀眾印象極為深刻的節目。下面就列舉歷屆春晚中那一個令觀眾印象最深的節目。
  • BTV文藝《加油吧孩子》春節特別節目招募啟動
    BTV文藝《加油吧孩子》春節特別節目海選錄製現場招募即將啟動,如果寶貝兒們想有所表現,千萬不能錯過此次機會。節目將於1月19日-20日兩天在昌平區北京華聯同成購物中心1層(華聯商廈)館舉辦。唱歌、跳舞、朗誦、樂器、雜技、武術、相聲、小品應有盡有,快來展現一下我們孩子的實力吧!你說怎麼報名?孩兒爸孩兒媽別著急。其實活動報名非常簡單,我們有三種報名方式:1、微視短視頻報名方式關注云學派微視官方帳號,錄製完成發布後@雲學派。2、微信公眾號報名方式關注云學派公眾號,通過後臺發送短視頻,並註明孩子姓名+孩子年齡+聯繫方式。
  • 「現在的相聲演員,一個段子火了就成網紅了!」大師這麼說合適嗎
    這是在相聲演員趙炎老師的藝術研討會上,姜昆說的一段話。他說:「趙炎老師身上深厚的表演功底,是一點點鍛鍊出來的。不像現在有些個相聲演員,一個段子火了就成了網紅。」這句話說者有意,聽者也就有心了。這不是明顯有暗指德雲社的嫌疑嗎?要說到相聲這個領域,現在混得最好的就是德雲社了。姜昆這麼一說,雖然不是直接說郭德綱,但很難不讓人們轉移到郭德綱的身上,畢竟兩人不對付。
  • 「相聲界蔡徐坤」張雲雷成也相聲敗也相聲,心沉下來才能走得更遠
    現在卻被P成了行走的大頭娃娃還不止,有張雲雷串詞的部分沒法剪,只能用動畫人物代替,沒他臺詞的時候,甚至乾脆被「一剪沒」。後來德雲社逐漸壯大,老郭沒工夫手把手教每個弟子,其他師弟們學唱,大多是跟著張雲雷的視頻學習,「柳活兒」模板所以後來經過幾起幾落,張雲雷也是憑藉一首《探清水河》火遍全網,再加上在德雲社裡相對比較出眾的長相,擁有了成千上萬的女粉絲。
  • 全球掀起漢語熱 洋學生各式「春晚」秀相聲
    活躍的相聲課堂春節將近,歡慶氣氛日濃,各地都在籌備著春節晚會或春節特別節目,這其中活躍著的一批洋面孔格外引人注目。他們奉獻的節目大都帶有濃鬱的中國文化特色,其中最典型的要數中國傳統藝術形式——相聲。隨著全球掀起漢語熱,來華留學生人數逐年增加,學相聲的洋學生也越來越多。為什麼這麼多外國人青睞相聲?學相聲 最「中國」已有100多年歷史的相聲是一門語言藝術,它通過對漢語的巧妙運用而產生特殊的藝術感染力。
  • 看看中國留學生是怎麼過春節的
    當然「春節」的過法也是因人而異的,有些人會去狂歡,聽演唱會,唱K,去夜店,也有根本不過春節的。美國南加大中國學生學者聯誼會(CSSA)每年都會舉行春節聯歡晚會。他們將在臺上看到山寨版趙本山、宋祖英、劉謙,包括街舞、民族舞、民族和西洋樂器表演等十個左右節目。而加州華裔學生聯盟會春節期間,選擇在好萊塢舉行激情四射的時尚派對,派對打扮最出位的男生和女生各獲1000元獎勵。
  • 這是無法承受的生命痛逝,綜藝節目的「良心」在哪裡?
    在節目中,明星的光環被摘去,他們於萬裡高空中雙腿發抖、在急速跑跳後無力癱倒、因幽怖恐懼而驚聲尖叫,與舞臺上的華麗表現形成了反差。在這些節目中,明星被「拉下神壇」,與觀眾之間的距離更近,節目也因此收穫了緊張刺激的看點。明星苦不堪言、粉絲心疼喊停,觀眾真的喜歡這種「虐星」把戲嗎?當「拼技藝」變成「拼體力」,這類節目又有什麼社會意義?
  • 陳曦配音視頻獲網友點讚,曾客串經典情景劇:多才多藝相聲演員
    文章《陳曦配音視頻獲網友點讚,曾客串經典情景劇:多才多藝相聲演員》為梵音茶語原創,抄襲必究!近幾日在家閒著的陳曦錄了幾個小視頻,並不是簡單的視頻而是給影視劇角色配音的視頻,此視頻一發布就受到網友的好評,紛紛在他的博文下面點讚。陳曦先是給動畫電影裡的「申公豹」配音,要不是有網友表示其中幾句臺詞的字有錯誤,大都以為是播放的原音,陳曦的配音能力還是蠻不錯的,很多人表示讓他參加某個綜藝節目。
  • 嘻哈包袱鋪封箱大典,高曉攀團隊牛了,範冰冰、吳秀波成相聲包袱
    嘻哈包袱鋪封箱大典,高曉攀團隊牛了,範冰冰、吳秀波成相聲包袱文|閒雲年關臨近,各大相聲團體都進入了封箱階段,也就是意味著農曆新年前的最後一場演出,這個原本戲劇屆的術語,因為郭德綱和德雲社的火爆,而被眾人所熟知
  • 在節目叫板郭德綱,說「公式相聲」的交大博士夫妻,現狀如何了?
    近幾年德雲社的發展越來越紅火,郭德綱、于謙這兩個人那是家喻戶曉、人盡皆知,相聲發展到今天,其實早已不是中老年人的專屬了,相聲的受眾越來越年輕化,越來越大眾化,很多年輕的男生女生都自稱是「德雲女孩」或者「德雲男孩」,孟鶴堂、周九良、張雲雷甚至成了愛豆一樣的人物,我也是很喜歡他們,晚上不聽會兒相聲都睡不著覺
  • 郭德綱把相聲說到美國了,他咋就這麼火?
    郭德綱的微博在為郭德綱走出國門,將中國傳統的文化藝術發揚光大叫好的同時,我不禁在想,為什麼傳統相聲在郭德綱這竟然會這麼火?趙本山也說過:「郭德綱讓我想起了自己,我在剛開始演出的時候,也有很多人瞧不起我,說我表演的節目俗。郭德綱使相聲獲得了新生,本來這就是來自民間的藝術,是很俗的,難登大雅之堂。但是後來上了電視,逐漸失去了它吸引人的地方。我還沒在現場看過郭德綱的表演,這兩天得空一定要去看一看。我認為郭德綱將來一定會成為大師的。
  • 他們開創了春節聯歡晚會一個全新的節目樣式
    陳佩斯有喜劇表演功底,又有名氣,是非常合適的人選,但是要演小品得給他找個搭檔才好,不然的話不就成了單口相聲了嗎。必須得給他找個搭檔黃一鶴覺得在喜劇表演中,有反差才會出效果。因此決定給他找一個風格迥異的搭檔,還找個搭檔,當找誰找跟陳佩斯風格不一樣的,就是比較給人感覺比較正的。誰呢?找有名有影響演員就想朱時茂。
  • 燒餅唱歌成相聲返場,張雲雷相聲專場成演唱會?盡整些「騷」操作?
    燒餅唱歌成相聲返場,張雲雷相聲專場成演唱會,德雲社總是整些"騷"操作提起德雲社想必大家都不陌生,作為相聲界「扛把子」的存在,如今的德雲社可謂是遍地開花,在疫情的影響下,沒有辦法開專場的相聲演員們紛紛開始「進軍」娛樂圈,就連被稱為「破鑼嗓子」的燒餅都參加了綜藝
  • 小品和相聲哪一個更受觀眾喜愛?
    現在快節奏的生活充斥著各種壓力,觀眾需要源源不斷的娛樂作品調節心情,顯然小品的創作周期最長,春節各臺晚會生產的小品,數量少,質量更是參差不齊,很難讓觀眾記住某個演員或者說喜歡某個演員,更不用說小品的持續輸出效率,加之包袱鋪墊時間偏長,密度低,觀眾不願意花費十多分鐘的時間等待幾秒鐘的笑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