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4月份,上市公司白銀有色與中葡股份發布公告稱,其控股股東中信國安持有的公司股份被凍結,凍結期限為3年。
這兩家上市公司凍結部分的股票,幾乎是中信國安全部的持股數量。其中中葡股份凍結的股票數量達到1.17億股,粗略計算,這部分的股權市值已經超過百億。
其實從2019年年初開始,中信國安的整體負債數額已經達到1558億元,其中銀行借債佔824億,其他借款和債券數額達到450億元。另外還有保險公司、信託機構、證券公司等負債也達百億元。銀行所欠債務中,有工行欠款99億元,建行欠款80億元,農行欠款66億元,國開行欠款64億元。
雖然在2018年的年度財報顯示,中信國安總資產還有2023億元,基本可以償清所負債務。但是由於大部分股權都被凍結,償還能力有限,給公司的現金流造成很大壓力。目前這些所欠款的機構還未提起訴訟,但並不表示沒有訴訟壓力,如果中信國安面臨大量金融機構的訴訟,幾乎就是「滅頂之災」。
中信國安的發展已有30年歷史,屬於較早發展的國企之一。1987年被列為中信一級子公司,後改名為中信國安。中信國安的衰落,主要原因就是混合所有制的改革,中信國安的資產合併,使其評估價值超出了實際價值的一倍。另外對於資產定價和股東問題都沒有做出很好的設計,這就導致改革後的中信國安,變成了股東們的套現工具。
目前中信國安已經啟動了資產重組計劃。另外中信國安還向銀監會和保監會相關監管部門發出信函,請求協助穩定相關債權人。也就是說,中信國安希望銀監會和保監會出面,來擋一擋前來追債的銀行機構。
這封信函已經表明了,中信國安遭受到了重大的資產危機,而且危機大到自身包括母公司中信集團都無法解決的地步。其實中信國安這個窟窿早在很多年前一直存在,但是中信國安使用的辦法就是,幾乎將所有借款渠道借了個遍,但自身業務上並沒有良好的表現。這就是讓借債的風險不斷擴大,到去年年底,中信國安的負債率已經達到78%,無疑是飲鴆止渴。
作為最大股東的中信集團,對中信國安並沒有坐視不管。2018年9月份,中信集團就向中信國安提供了35億的貸款,今年1月份,中信集團又給其提供了2.5億貸款,用於償還拖欠的人員薪資。中信集團雖然也在積極搶救中信國安,但中信國安目前的狀態著實令人堪憂,就連中信集團都沒有十分把握。即便通過資產重組能挺過這次負債危機,但長期沒有業績表現的中信國安,仍然是回天乏力。
對於中信國安的沒落,和即將面臨的資產重組,你有什麼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