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度刁鑽的藝術家,用鉛筆創作「水墨風」肖像,繪畫技巧令人咋舌

2021-01-09 絳紫藝術

說到水墨畫,我們每一個國人都要驕傲一把了,畢竟這是中國畫最主要的一種表現形式,無論是中國畫的哪一種畫種,都離不開墨的運用。

水墨畫是中國傳統繪畫,也是國畫的代表。雖然在國際上中國的水墨並沒有十分的聞名,而油畫依然是西方的主流,但是在油畫醬看來,中國畫講究意境,這跟中國傳統文化一脈相傳,很多外國人並不是不喜歡中國畫,而是參不透其中意蘊而已。

當然,並不是每一個外國人都看不懂中國水墨之美,比如油畫醬接下來要跟大家分享的這一位英國藝術家沃恩,就是中國水墨畫的忠實愛好者,甚至,他還將水墨元素融入到了自己的肖像創作中。

沃恩是一個很有想法的藝術家,他的創作時常劍走偏鋒,比如最近他創作的這一系列作品,不僅用鉛筆來表現水墨質感,同時他的繪畫角度也讓人很「迷」,很多人看完他的作品後,吐槽他:「怎麼醜就選怎樣的角度畫,被他畫的模特真的要哭了」。

為什麼這麼說呢?相信你看完他的作品就懂了,拿拍照來舉例,攝影師為了拍攝出模特最美的那一面,會找尋五官中最上鏡的角度。而沃恩的角度就很刁鑽了,正側面、仰面,平視……

不過油畫醬認為,雖然藝術家描繪的角度很奇怪,但是用輪廓和五官捕捉到了人物轉瞬即逝的表情,加之水墨風的質感,描繪出了人物的內心世界,繪畫技巧可以說相當到位了。

相關焦點

  • 他不用一根線條照樣畫出精彩神作,細節精細令人咋舌
    他不用一根線條照樣畫出精彩神作,細節精細令人咋舌他用成千上萬個點點出驚人的素描肖像,其細節更是令人嘆為觀止!畫畫一定要在紙上完成嗎?答案當然是否定的。那麼畫畫一定需要各種線條才可以完成嗎?這個答案當然也是否定的。
  • 歐洲藝術家的傑作:用粗糙的顏料堆積出繪畫,人物肖像讓人害怕
    而下面我們來聊一聊另外的一種藝術創作,同樣是繪畫,但這一位加拿大的藝術大師這一門創作非常另類,而且有一定的難度。但與傳統的繪畫一樣,他的繪畫作品完成之後受到了大家的好評,甚至有專業的歐洲畫派人士聲稱這是一種繪畫形式上的新變革。
  • 用自動鉛筆創作繪畫,evgenikoroliov筆筆都是功力,太贊了
    作為一位來自韓國的藝術家,evgenikoroliov僅僅用自動鉛筆創作素描繪畫,給大家帶來了不一樣的感受。因為在evgenikoroliov的筆下,每一張作品都達到了爐火純青的地步,不僅給人細膩到骨頭的感覺,同時每一筆都是功力,非常吸引粉絲們的眼球。
  • 「專訪」藝術家瑪吉·漢布林:繪畫是我處理恐懼的一種方式
    她不厭其煩地對著不同的人闡釋相同的創作理念,講述兒時在海邊觀摩的一場風暴如何影響了自己的創作。面對媒體的瑪吉·漢布林是友好而健談的。用她自己的話來說,這些都是show business(演藝事業),而她自己,也確實如菲利普·多德所言,只是一個表演者。她戴上面具,開始自己的表演。而一旦回到畫室中,她便卸下面具,直面自我、愛人、親人,以及大自然。「只有畫室裡的時光是真正的時光,其他時間都是裝模作樣。」
  • 牛曉林用畫筆詮釋「出彩」 他的彩色鉛筆藝術大有名堂
    6月10下午,一場關於「彩鉛藝術探索創作」沙龍,讓無數的美術老師和學習繪畫的同學們,感慨良多,受益非淺。牛曉林從專業畫家的角度發現了彩色鉛筆,重新定義彩色鉛筆在教學和創作上的意義,為彩鉛繪畫打開了一片更加廣闊的天空。
  • 這5位藝術家,用彩色鉛筆畫出堪比超寫實的作品
    今天油畫醬就為大家介紹幾位用彩色鉛筆畫出超寫實精彩作品的藝術家,他們使用的彩色鉛筆,就是我們日常接觸到供幼兒園孩子們塗鴉的畫筆,這種彩色鉛筆一直被人們認為是專屬於兒童的畫筆。但是,在藝術家手裡,這些彩色鉛筆一樣能綻放出光芒,這些作品有的躍然於紙上,有的堪比電腦設計的圖案,全部得益於畫家們的繪畫技巧。接下來,隨油畫醬一起欣賞一下這些用彩色鉛筆畫出來的畫作吧。
  • 數字伊人:概念藝術家的肖像練習,空間與光的映射世界
    01卡爾的數字伊人住在南非開普敦的卡爾是一位插畫師、概念藝術家。他總是以學生自稱,畫著自己喜歡的人物肖像。每當卡爾在談及繪畫創作時,總認為自己還有很多不足,需要繼續學習。通觀卡爾的作品你會發現,他的畫風大致分為兩類,一類趨於卡通、遊戲角色,而另一些則偏向於高品質的超寫實繪畫作品。通常,卡爾運用電腦軟體和數字繪圖等工具在電腦上進行創作。他的畫中融入了大量的光影、紋理效果,人物肖像的肌理表現更加真實,這也使得人物的性格特徵通過細膩的表情刻畫得以凸顯。
  • 中國百年文化巨匠水墨肖像展暨新書發布會在京舉行
    金秋送爽,水墨書香。由北京市東城區第二圖書館、北京師白藝術研究會主辦;北京正舉沈鵬書畫院、北京科技詩苑、北京宣和書畫藝術研究院協辦的《中國百年文化巨匠水墨肖像展暨新書發布會》2020年9月19日,在北京角樓圖書館舉行。
  • 李洋:水墨的繪畫性
    一個畫家一生把水墨畫作為基本繪畫方式進行創作,有從初期向成熟過渡,或稱延伸,是在時間上的延續,在水墨藝術語言上多年求索,直至出成就。這種時間上的程序,其實是藝術曲折之路,向高峰艱難攀登的足跡。如果稱為「延伸」的話,是藝術家創作過程的一個稱謂。其實「水墨延伸」是指這一層意思,是畫家苦苦探尋,上下求索過程的一個時間性的說法。
  • 世界首個 AI 水墨畫藝術家 Gemini,繪製 「寫意」中國畫
    2018年,Victor Wong創立了全球首位人工智慧水墨畫藝術家AI Gemini,並於2019年在INK NOW臺北藝術博覽會上宣布了首個AI畫作《Escapism》系列,標誌著「 TECH-iNK」時代正式開啟。Wong認為技術的創造性將在中國水墨與藝術世界之中探索出更多可能性。
  • 英國肖像畫家用Tilt Brush在VR中探索雕塑
    藝術家的創作工具箱正在不斷擴容,比如說增加了像虛擬實境這樣的新媒介。作為一位主要以二維油畫作品為主的肖像畫家,三維空間的繪畫對我來說是一個未知的領域。英國肖像畫家Jonathan Yeo以前從來沒有嘗試過利用VR技術來創作藝術,但在Google Arts and Culture和Tilt Brush工程師的幫助下,Yeo將VR和雕塑結合在了一起,並且創造出不僅只是實驗的作品。
  • 用彩色鉛筆畫的肖像,比照片還逼真,這才叫「人肉攝像機」
    對於超寫實繪畫,想必大家都不陌生了,不論國內還是國外,在今天都活躍著一批優秀的超寫實繪畫藝術家,比如我國的超寫實領軍人物冷軍,義大利藝術家羅伯特·貝爾納,英國藝術家安娜·尼克等等。關於這些可以「封神」的寫實畫家的名字,油畫醬就不一一列舉了。
  • 有了這款價值70美元的繪畫工具 任何人都能變成藝術家
    站長之家註:四年前度假時,埃拉德·卡塔夫決定嘗試自學一項新技能:繪畫。一般軟體公司營運長幾乎沒有藝術經驗,他認為這是創作的好機會。於是,他在YouTube上看了一些教程,在當地一家工藝品商店買了一些繪畫用品,然後給他 5 歲的兒子拍了一張照片,試圖用這張照片畫一幅肖像。
  • 美國繪畫藝術家J. leigh 鉛筆繪畫藝術作品
    JLDragonfly 鉛筆繪畫藝術作品集,J. leigh美國繪畫藝術家,採用彩色鉛筆繪畫夢幻風格的繪畫作品。
  • 藝術家吳宗翰 安居鬥室優遊藝海 品味水墨人生
    其作品繪畫用色明麗,工筆畫穠麗細緻,亦善於與文人畫的意寫趣味相結合,體現出當代水墨的人文趣味。明年2月,吳宗翰作品將於內湖升恆昌舉辦的《中華頌-兩岸國畫名家展》中呈現。吳宗翰,《花卉手卷》,紙本設色,266x33cm,2019。圖片提供長歌藝術傳播「繪畫是手、腦、視覺記憶的相應的創作活動。」
  • 繪畫技巧:繪畫該怎麼選擇合適的紙張
    繪畫技巧:繪畫該怎麼選擇合適的紙張這是一年中我們都開始考慮嘗試新事物的時候所以今天我想回答幾個關於繪圖支持的問題,從我遇到的最常見的問題開始:我需要在紙上畫畫嗎?雖然大多數彩色鉛筆藝術家(以及所有類型的乾燥媒體藝術家)都在紙上繪畫,但它絕不是唯一可以用彩色鉛筆工作的支持。還有許多不同種類的紙張。您可以每周使用不同類型,重量或顏色的紙張進行幾年,甚至從未嘗試過新選項。但有時藝術家除了紙張之外還想要一些東西。有哪些其他表面適用於彩色鉛筆?
  • 新民晚報數字報-「水墨畫」坦露雨果內心
    ,他畫的「水墨畫」,甚至有中國畫的影子。  此次上海的雨果主題展,不僅帶來了雨果的「東方幻想畫」,帶來了「中國客廳」裡最具中國風的彩繪漆板,也帶來了「高城居」的360度全景影像以及修繕訪談視頻,給予中國觀眾身臨其境的立體感受。  「水墨」畫家雨果  雨果從1834年夏季旅行途中開始他的繪畫生涯,用畫筆記錄下沿途風景,並在之後逐漸融入想像的成分,進入精神世界的探討。
  • 藝術家蔡國強:說說我的繪畫故事
    主要畫畫工具就是學校的粉筆,也用蠟筆、固體水彩顏料和鉛筆,那時還不知道素描有專用鉛筆,而且很多型號,別人線條那麼粗黑,是用了5B、6B鉛筆。我還是會對畫報有所改造,大批判的動作下,一會兒畫美國、一會兒換蘇聯。也畫毛澤東,但父親很擔心,說我自己看著像,其實不像,會被抓起來的。《父親肖像》,1970年代。油彩、帆布,34 x 30.5 cm。
  • 水墨去向何方:一個臺灣藝術家的自覺自省之路
    潘信華,《朗朗晴空》,紙本水墨設色,直徑76.5cm,2016。圖片:致謝亞洲藝術中心美術館的展覽帶給潘信華創作的信心,更多的也是作為藝術家主體性的思考。在他看來,人們對於水墨作品的固有欣賞方式也需要與時俱進:以往,人們觀看傳統中國繪畫時總是依賴於經驗,本能地將作品與歷史中的畫家畫派對比並試圖勾連譜系,談及評判標準也無外乎中國宋元以來流傳數百年的「骨法用筆、氣韻生動「。但時至今日,這套規則是否還適用於不斷湧現的新作品?這幾乎是一個本源性的質疑,而它來自於潘信華任教於國立臺北藝術大學時的思考。
  • 中國藝術家楊詰蒼當代水墨作品
    Yang Jiechang楊詰蒼,中國藝術家,生於1956年。楊詰蒼在他的多媒體作品中融合了東西方傳統的表現方式。他將這種融合的精髓稱為「歐亞大陸」,他說:「歐亞大陸是我生活中每天都經歷的土地:我來自中國廣州,我的妻子來自德國,我們的孩子都是歐亞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