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洋:水墨的繪畫性

2020-12-11 聞是藝術

李洋,北京人,1981年考入中央美術學院中國畫系,1985年畢業並留校任教。現為中央美術學院教授、中國畫學院副院長、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國國家畫院研究員、中國美術家協會中國畫藝術委員會委員。

水墨畫作為中國傳統繪畫的代名詞,具有地域性特徵,工具材料或是一個畫種的標誌。水墨畫就是代表中國的、使用宣紙、毛筆、墨汁來作為繪畫材料的一種繪畫形式,名稱具有獨立性和標誌意義。有別於日本畫、油畫或版畫,是獨立於世界繪畫領域、地域性,文化屬性極強的繪畫品種,以至於英語裡沒有水墨畫專有名詞。諸如:毛筆、宣紙、墨汁等等名詞,可見它是太獨特了。獨特的東方文化、中國文化。

一個畫家一生把水墨畫作為基本繪畫方式進行創作,有從初期向成熟過渡,或稱延伸,是在時間上的延續,在水墨藝術語言上多年求索,直至出成就。這種時間上的程序,其實是藝術曲折之路,向高峰艱難攀登的足跡。如果稱為「延伸」的話,是藝術家創作過程的一個稱謂。其實「水墨延伸」是指這一層意思,是畫家苦苦探尋,上下求索過程的一個時間性的說法。「水墨延伸」作為一個展覽的名稱,延續了多年,舉辦多次展覽,其實是一群自由散漫的畫家有了共同的「理想」,在創作上有相同的藝術抱負,在人性上有相似的「毛病」,做為還談得來的這麼一些人,企圖在水墨畫藝術創作上能有一點貢獻,給我們這麼深厚的水墨畫長河裡添一點色彩,可能就有這簡單的願望。辦展覽總要有名字,拿來「水墨延伸」做名稱,也是這些人沒動腦筋取來就用。辦展覽多年,到也出現一個品牌。成為這一時期中國畫壇上有影響的學術群體,其實也沒有什麼意思。現在有很多展覽,稱呼也很多,大家都有共同願望,還是促進現代水墨畫的繁榮,共同推動水墨畫事業向前發展,把水墨畫這門傳統藝術在我們這一代人手中延續下去,如果有這麼一點作用,那麼「水墨延伸」就有貢獻,就有成績。

水墨畫本身有極其強烈的特點,是它的「繪畫性」,古人稱為「畫意」,「寫意」。傳統水墨畫強調用筆、用墨,創作出的作品就有極強的「畫意」、手感的畫意。現代人強調繪畫性就有這些內容,並增加現代視覺藝術規律相關的內容,諸如:視覺藝術形式、語言,視覺上的規律。使之成為一門適應現代社會、人們欣賞的,需要的,具有現代審美趣味的繪畫品種。

繪畫是用筆墨來塑造的「骨氣形似,皆本於立意而歸乎用筆」,畫的過程實際上是用筆的過程,作品就具有了「繪畫性」的意義——畫意。水墨畫尤其注重「畫意」,「畫意」就被今天人們演繹成「繪畫性」。傳統水墨畫注重如何用筆去畫,用筆用墨的講究頗多,形成了水墨畫區別於其他畫種的極其鮮明的藝術特色。

用筆的修煉成為水墨畫家必須具備的重要研究內容,因此,水墨畫的用筆在古代人那裡形成理論,自唐代至清代至現代可以說是浩如煙海,各朝各代大家都有獨特的見解。五代荊浩謂「凡筆有四勢:謂筋、肉、骨、氣。」清鄒一桂《小山畫譜》中日筆法:「意在筆先,胸有成竹;而後下筆。則疾而有勢,增不得一筆,亦少不得一筆,筆筆是筆,筆筆非筆,具極自然。」古代早就把用筆的要求提升到很高的境界,超乎用筆本身。以筆和墨塑造出水墨畫追求的「意境」。

「意境」是水墨畫追求的最高境界。它通過繪畫性的筆觸、墨色得以實現。「意境說」產生於宋代,蘇軾首先在詩詞中提出「詩中意境」學說。與此同時,「意境」引入繪畫,漸漸地成為水墨畫家營造畫面的最高目標。所謂「意境」,是傳統水墨畫在審美上建立的理想,這個審美理想既是抽象意義的,又是歷代畫家孜孜以求的東西。蘇軾在闡述「意境」意義時說:「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在詩中營造畫意在畫中營造詩境,「意境」寓於其中;像雲嵐飄渺,氤氳朦朧。摸不著的東西,只是憑畫家的意想插上想像的翅膀,升華於形而上的一種虛境,「超以象外,得其環中。」這種構成意境的塑造方式就是「繪畫性」在起作用。顯然「繪畫性」名詞緣於現代人的體驗。其實它是和古代人所說的「意象性」「畫意」是一個東西。只是現代人用「繪畫性」這個帶有時代感的名詞置換了古代人的概念,我個人卻是更喜歡這個詞——「繪畫性」。

傳統水墨畫充滿了繪畫性的筆觸、墨色,營造出繪畫感的律動。水墨畫所追求的畫意,舉凡雅致、高逸、渾厚、雄壯、優美、蒼勁、神趣、秀美乃至氣韻都是通過具有「繪畫性」的筆墨表達躍然紙上。我們從中體驗出來的還是其繪畫性的筆觸在起作用。水墨畫構造出特殊的繪畫性語言是世界任何一門畫種所不能比擬的,水墨畫獨立在世界畫壇上,也是五千年另文化發展出最成熟、最完善的藝術品種。

「繪畫性」其實是水墨畫的特點之一,它強調用筆的表現性,強調筆墨語言,如果用「繪畫性」去概括它的特點是最合適不過了,筆墨有獨特的表達方式,不同於油畫、版畫或是音樂、舞蹈、戲劇,它就是水墨畫特定的藝術語言,這種方言的繪畫性使我們清楚地區別出它自己的音調,如同漢語和日語,有明顯不同。

1998年,我在日本講學期間,應邀雲參觀日本美術院年展「院展」,其中給我最直接的感受就是現代日本畫越畫越缺少繪畫性了,轉而追求製作性的精良。陪同我參觀的日本美術院理事也「院展」主持人之一的鹽出英雄老先生請我談談觀感,我明確地提出了我的看法,鹽出老先生驚訝的同時,同意我的觀點,他也有同樣的憂慮。現代日本年輕畫家在刻意追求日本畫的製作性,強調製作感,忽視繪畫性的追求,甚至丟掉筆意和畫意,最多、最複雜的是製作的工序,強調的是技術性,一張不大的畫要經過二三個月複雜的製作才能完成。巖彩材料的層層疊加,技術之複雜,視覺上的效果就是製作的精緻,形勢上的追求也是體現在製作手法上。丟掉了早期日本畫所特有的繪畫感和感動人的畫風。年輕的日本畫畫家追求的是製作精良和材料的質感,忽視繪畫藝術「繪畫性」的運用,這樣強調製作性的結果會導致一個畫種的衰敗,他們如此發展下去日本畫往何處去?我耽心日本畫的壽命。相比較,我們水墨畫強調其繪畫性的塑造,是我們中國人的大指揮。「繪畫性」是水墨畫的靈魂,「繪畫性」的不懈追求導致水墨畫健康發展下去,也是中國水墨畫有持久、旺盛的生命力所在。我們抓住了繪畫藝術的根本?——「繪畫性」。繪畫性的追求永無止境,它將隨著時代的發展有不同的審美要求,它伴著水墨畫隨著時間的推移發展下去。

「繪畫性」是一張畫的靈魂,成功的大師們的作品充滿著獨具個性的繪畫性語言,石濤、八大、黃賓虹、齊白石、李可染、潘天壽等大師們的作品的繪畫性是其它任何時代、任何人不能替代的。水墨畫的繪畫性豐富多變,每個畫家都有自己獨具特色的「繪畫性」語言。今天,我強調「繪畫性」的提出,是基於水墨畫的筆法、墨法中深厚的傳統,提出了蘊含在傳統中一個根本問題,只不過與古代人說法不一樣,其實是一個內容,就是水墨畫的靈魂——「繪畫性」。

「繪畫性」排斥「描寫性」。就是畫一張寫生,也要帶有「創造」的意識去對待,反對對著對象描摹、描寫。不帶任何想法的描寫是被動的,也是美術學院國畫人物教學中存在著的一個問題,就是寫生與創作脫節,學生寫生課完成得挺好,一到創作課就不會畫畫了,究其原因,在基礎訓練中缺乏對「繪畫性」和「創造性」的研究,沒有強調「繪畫性」在基本功訓練中的重要性。如果在基本功訓練中加強「繪畫性」的指導,訓練學生一開始就具有創造意識、畫面感,那麼,今後他們畫什麼畫都會自學地運用「繪畫性」的藝術語言規律去表達,並運用它去進行創作。

「繪畫性」並不排斥製作性,製作性的技巧實際上是豐富畫面語言,開拓表現性領域,拓展表現手法,始終要服從繪畫性的要求,是發展的需要。如果像現代日本畫走的路,其結果就大謬不然了。也不是我們水墨畫的目的。

「繪畫性」在現代水墨畫上提出,是現代藝術規律對水墨畫的要求,在21世紀,水墨畫面臨新的挑戰,需要建立新的與時代相適應的審美理想,並豐富和發展「繪畫性」藝術語言,作為跨世紀的中國畫家要面對這個帶有時代感和時間性的學術問題。「繪畫性」的追求,無疑是對水墨畫藝術表現語言追求的升華,現代水墨畫在「繪畫性」原則指導下必然會邁向一個新臺階。

相關焦點

  • 彭朝丨閒論現代水墨與實驗水墨
    閒論現代水墨與實驗水墨 文/彭朝今日中國繪畫之主旨有二,一者傳統繪畫之現代化,二者現代藝術之中國化。從藝術史的角度而言,當下現代水墨與實驗水墨的主要命題,其使命無外乎以上兩者。另一方面,借鑑現代表現觀念的中國現代水墨與實驗水墨,在表達模式與構成形態上的多元化又遠遠超越了傳統意義上中國傳統繪畫的分科限制,進而更加的繁瑣與複雜。多樣化是現代水墨與實驗水墨的一大特點。即第一屬性。二者本土性與中國化,實驗水墨與現代水墨的地域屬性,決定了其必然的文化歸屬。即技法與材質的多元化和表現形態的多樣化是從屬於其表現命題本土意義的地域概念。
  • 呈現水墨內外的對話,「新海派水墨藝術文獻展」將展
    繼任熊、趙之謙、任伯年、吳昌碩、虛谷、蒲華、黃賓虹等名家之後,新一代海派藝術家逐漸展露新意,身處新中國時代的洪流,拓展了許多前人未涉足的表現領域,如:林風眠、吳湖帆、鄭午昌、關良、劉海粟、吳大羽、倪貽德、朱屺瞻、陸儼少、謝稚柳、程十髮和陳佩秋等均具有各自的創新與成就,在現代海派繪畫史上留下璀璨的篇章。
  • 李洋:以刀代筆刻畫萬千世界,用黑白語言創造藝術境界
    李洋,泗陽人,1986年出生,2004年學習繪畫,2011年畢業於西安美術學院版畫專業。刀刻過的地方為白,留下的地方為黑,刀起刀落間,木屑飛濺。長短、粗細、深淺,它們存在同一個版面之上,彼此依存。點、線、面,黑與白,純粹卻不簡單,一刀一划詮釋「入木三分」,凝聚著李洋對人生的感悟。
  • 水墨、雕塑、藝術裝置的碰撞 「墨與玩」水墨實踐展亮相紅立方
    11月2日,墨與玩——文禎非、非預設藝術工作室水墨實踐展在深圳·紅立方公共藝術與城市規劃館開展。文禎非40幅水墨作品,以及相關雕塑、影像以及藝術裝置在同一個展廳內融合式進行了呈現。展覽將持續至12月2日,感興趣的市民可前往觀看。展覽由深圳市美術家協會、關山月美術館主辦,龍崗區文化中心、深圳•紅立方承辦。
  • 角度刁鑽的藝術家,用鉛筆創作「水墨風」肖像,繪畫技巧令人咋舌
    說到水墨畫,我們每一個國人都要驕傲一把了,畢竟這是中國畫最主要的一種表現形式,無論是中國畫的哪一種畫種,都離不開墨的運用。水墨畫是中國傳統繪畫,也是國畫的代表。雖然在國際上中國的水墨並沒有十分的聞名,而油畫依然是西方的主流,但是在油畫醬看來,中國畫講究意境,這跟中國傳統文化一脈相傳,很多外國人並不是不喜歡中國畫,而是參不透其中意蘊而已。當然,並不是每一個外國人都看不懂中國水墨之美,比如油畫醬接下來要跟大家分享的這一位英國藝術家沃恩,就是中國水墨畫的忠實愛好者,甚至,他還將水墨元素融入到了自己的肖像創作中。
  • 李洋:從畫若布弈到構建意象色彩
    進入理性分析以後,研究性的時間比較長且艱苦。這一階段將初期獲得的筆墨及造型形象加以處理的藝術語言進行歸納和整理。依據畫家藝術語言慣性及特徵去豐富和發展,在這一階段,分析、研究及自由聯想都非常活躍,充滿了發現的誘惑。新的藝術語言、繪畫樣式,藝術風格往往在這段時間裡被發現,藝術家充分享受到藝術創造的快樂。
  • 元代盛行的水墨梅竹繪畫,比喻畫者的高雅品格,抒發自己志趣
    大家好,很高興和大家聊一聊繪畫這些事。今天我們來和大家講述一下元代的水墨梅竹繪畫,當時的文人喜歡將梅竹比喻其高雅的品格,在宋代興起,到了元代文人畫中成為了盛行的題材,這一時期出現了很多的代表人物,今天我們說兩位有主要人物。
  • 水墨荷花——記王洪凱繪畫藝術
    因爺爺是國民黨高級軍官,家裡有很多藏書、藏畫,就經常翻出來閱讀,也越發痴迷繪畫了。他喜歡中國山水畫大師傅抱石,自己也畫一些連環畫,像《三國演義》,《水滸傳》,剛開始是臨摹,後來畫了一本自己改編的《武松打虎》畫冊。「看到村裡的老頭老太太,逮著誰畫誰!牆壁,柜子,自然也逃不出我的畫筆!」談到這裡,荷生先生露出一臉頑皮的笑,像個孩子。
  • 水墨造句和解釋_水墨的例句有哪些-小孩子點讀
    水墨(shuǐ mò)。水和墨。多用以指一種不著彩色,純以水墨點染的繪畫法。[姚雪垠《李自成》:「後者是一個闊才半尺,長約六盡餘的條幅,水墨濃淡,點綴生動。」]淺黑色。常形容或借指煙雲。[周立波《桐花沒有開》:「天上還有水墨色的雲,但有經驗的農民都說這一回要晴一晌了。」]水墨參考例句:1、這幅水墨畫頗具揚州八怪的繪畫風格。2、長久以來,水墨畫便在中國繪畫史上佔有極重要的地位。3、他在一幅畫好的水墨畫上落款,送給即將移民的友人。
  • 如何讓AI畫一幅水墨畫?
    中國的水墨作品令人驕傲,優美的線條、朦朧的意境、獨特的用墨手法為水墨作品添加了迷人的色彩。本文帶你揭開水墨作品創作的神秘面紗,領略水墨作品創作過程。 中國水墨作品,包括水墨畫和書法等形式。
  • 水墨去向何方:一個臺灣藝術家的自覺自省之路
    圖片:致謝藝術家及亞洲藝術中心在當代水墨畫家中,潘信華是很特別的一位。說他特別,是因為環視中國的藝術市場,他並不是萬人矚目的藝術明星,總是固守一隅。一直生活和創作在臺灣,他的身上有著太多這一代臺灣畫家的時代印記,追尋他的藝術發展歷程,可堪一部臺灣當代水墨發展史的縮影。最初,潘信華在臺東社教館學習的是最為傳統的畫種:花鳥、梅蘭竹菊。
  • 如何理解中國現代水墨藝術精神,傳統和當代水墨作品賞析
    藝術始終滲透人類精神的深層世界,水墨繪畫也同樣不例外,但不是所有藝術都具有恆定價值。審美文化是社會矛盾的精神反映,也是促進歷史變革的自反力量。在討論「什麼是水墨精神」時,必須確立哪些藝術精神具有積極意義的文化價值。如果按照國粹主義的道德基準去界定「水墨精神」,哪將狹隘不堪,甚至可能把整個歷史推向踟躕不前的死胡同。
  • 兒童國畫課件:如何教會孩子畫水墨牽牛花(內含繪畫步驟圖)
    自幼接受中國傳統繪畫藝術的薰陶,能使兒童產生對祖國藝術的熱愛,增強民族自豪感。水墨畫是中國畫的其中一種表現形式。水墨牽牛花下面我們來畫水墨牽牛花。牽牛花是草本花卉的蔓生植物。頑強向上,是朝氣蓬勃的象徵。
  • 何為當代水墨?
    日報:你認為,到底該怎樣定義當代水墨?張羽:從水墨發展來看,水墨和水墨畫有區別,現代水墨和當代水墨也有區別。80年代中後期為「現代水墨」,90年代之後有一個階段是「試驗水墨」,「當代水墨」超越了試驗水墨。我認為應該是「當代藝術中的水墨表達」。用當代水墨這個概念太寬泛,說不清楚。
  • 少兒美育講壇|何韻蘭:美哉少兒水墨畫
    」為題,以本次少兒國畫大展為切入點,分享了自己對少兒水墨畫教學的感悟。在本期講壇的上篇中,何韻蘭針對如何欣賞兒童水墨的特殊魅力、重視少兒水墨教育的意義兩方面發表了自己的看法。繪畫之於兒童,是一種自我發現的行為。兒童繪畫最原始的藝術動機,就是直覺表現,大膽率真,因此我們會在兒童繪畫「老練」的筆觸中看到天真,也可能在「優雅」的墨線處理中見到稚拙,這種矛盾性正是兒童水墨畫的魅力所在。
  • 當代兒童水墨畫 教學解析與教學策略
    當代兒童水墨畫 教學解析與教學策略 2020年08月22日 00:00 來源:美術報 作者:魏春林 字號 內容摘要:水墨畫是我國傳統繪畫之一,隨著學校管理層對藝術教育越來越重視,眾多學校熱衷把學校打造成傳統文化學校與藝術特色學校水墨畫教學必須堅守中國水墨畫的傳統教學
  • 馬小鹽:攝影與繪畫的纏繞情緣
    攝影的新古典主義最近幾年,中國繪畫界流行新水墨運動,其代表性人物有朱新建、李孝萱、李津等人。觀看新水墨主流幹將的畫作,我們便會發覺,與其將之稱為新水墨運動,莫如將之稱為新色情運動。新水墨畫作中出現的女體,是客體的色情的女體,適合被觀看被性的目光所消費的女體:她們或半遮半掩,或全身赤裸,或搔首弄姿的取悅著作為主體的觀看的男性們。性是藝術創作的原動力之一 ,尤其對男性藝術家而言。將女性的身體作為美的客體呈現在畫布,是文藝復興的偉大功績。魯本斯與提香畫筆下的女體,在透視法則下立體的珠圓玉潤。
  • 有一種藝術叫中國水墨畫,有一種水墨畫叫畫竹!水墨畫中的經典
    具象畫寫意畫工筆畫潑墨畫水墨畫中國畫的一種指純用水墨所作之畫。基本要素有三:單純性、象徵性、自然性。用中國特製的煙墨構成的「水墨畫」成為中國畫特有的一個畫種。墨可分作墨、淡墨、濃墨、極淡墨和焦墨五墨,即焦墨(原墨)一濃墨一重墨一淡墨一清墨五層次。墨是寒色,由五墨構成的畫應該有寒感,它的調子應該是灰暗的。但又為何好的「水墨畫」會使人有溫感而不感覺它的調子灰暗呢?
  • 斯裡蘭卡兒童體驗中國水墨藝術
    新華社科倫坡7月17日電(記者唐璐 朱瑞卿)由斯裡蘭卡中國文化中心和中外文化交流中心共同主辦的「水墨傳情·畫育童心」兒童水墨畫教學培訓16日在斯裡蘭卡中國文化中心開班。(新華社記者唐璐攝)斯裡蘭卡中國文化中心主任樂利文在開班儀式上說,水墨畫是中國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開辦水墨畫培訓班旨在激發斯裡蘭卡少年兒童的繪畫創作欲望,讓他們在學習中國水墨繪畫過程中體驗中國毛筆的情趣和水墨的神奇。培訓班的授課老師是具有30餘年兒童畫教學經驗的朱永老師。
  • 武漢美術館「水墨文章第六回——我法像心」大型跨年展即將登場
    由武漢美術館主辦的「水墨文章」系列品牌展第六回:「我法像心:當代水墨研究展」將於12月11日在武漢美術館開幕。展覽共展出國內六位水墨人物畫代表性藝術家的116件作品。展覽結合沙龍的形式旨在對當代中國水墨人物畫創作現狀進行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