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為當代水墨?

2020-12-20 第一財經

最近去紐約,可能隨便走在路上就能撞見幾個中國藝術圈的名人。軍械庫藝博會把其中一個展區主題設定為「聚焦中國」。儘管總有刻薄的批評家們指責這類當代藝術展過於標籤化,但是去年年底在紐約大都會博物館高調開幕的「ink art水墨」大展才是真正飽經爭議的那個。

「當代水墨」這個概念被適時地推到人們的面前,該如何定義?是非傳統水墨畫,還是利用水墨、毛筆、宣紙、印章等一切與水墨有關的媒介而做的當代藝術,還是不限媒材,只要是關於中國畫、山水、文人精神等內容,一切作品都可包含在內?

在大都會博物館的水墨展中,策展人何慕文頭腦中的主線就明顯偏向於第三者——無論是邱志傑的巨幅水墨畫、徐冰的巨幅「天書」、張洹的寫在臉上的家譜、張建君的桃紅色假山石,都有著明顯的西方視角。

「他的態度很明確:與水墨有關的當代藝術。」藝術家張羽在接受《第一財經日報》採訪時,說起幾個月前與何慕文在展覽論壇上的聊天,「他做的不是畫,而是他所理解的與水墨文化相關的符號、元素。從文化上來考慮這個問題,想給西方一個不同的中國當代藝術。」

於是這樣的熱鬧難免會讓國內的看客們百感交集。上海喜瑪拉雅美術館所依託的正大集團,本身收藏品當中有大量的水墨作品,而在開館的頭兩年中就已策劃了兩次相關的主題展覽。本月初,他們趁著這股水墨熱潮,開啟了新一輪的展覽「時間的節點——中國·1980年代水墨景觀」,本次展覽不再鋪展高屋建瓴的排場,而是回到梳理歷史沿革的角度:重新向人們展示上世紀八九十年代,中國的當代藝術家如何用自己的方法去突破傳統,創造出「現代水墨」和「實驗水墨」的集體成就。展覽將於4月10日結束。

在展覽開幕當天的座談會上,藝術評論家朱其認為,在過去這些以水墨而出名的藝術家當中,有兩條路線:一條是立足於國畫體系,借用西方手法和元素進行改造;另一條則是立足於西方藝術體系,本質上創作的作品屬於西方語境,而水墨只是他們所借用的手段而已。「我自己顯然更看重前者。」他說。

而從上世紀80年代開始便開創性地用手指蘸取印泥在紙上進行創作的張羽,把原本局限於平面的圖像擴展到了整個行為的過程裡去——「某種意義上來說,這也就等於終結了原本平面的創作道路。」張羽說。

無論是從歷史的角度梳理,還是帶有外國隔膜眼光看待的萬花筒,中國大部分年輕藝術家對這類題材都避之不及。而至於觀眾,還是應該先把「水墨畫」「當代藝術」以及「當代水墨」這些令人迷惑的概念搞清楚,再來想想這一切到底是怎麼回事也不遲。

張羽:「當代藝術中的水墨表達」

 

第一財經日報:你剛參加了大都會的水墨展,談談他們對水墨的理解?是否有文化標籤的嫌疑?

張羽:展覽其實是從2006年開始籌劃的,準備了七年。我們這邊有誤解,以為是這兩年才熱起來。何慕文一開始就表明了立場,不做傳統水墨畫——因為他們從傳統脈絡研究下來,發現中國現在傳統水墨畫得好的一個都沒有,那就一個也不要吧。因為在古代,人與書法、水墨的關係是連在一起的,修為也足夠;而現在,水墨成了單純技術上的東西。

那我就說,你用西方立場,考慮的是水墨文化的元素——這樣的關係也成立。在西方紅的幾個人走的全是這個線索,蔡國強、張洹。另外,你也沒辦法要求西方人深入理解水墨內質。

日報:在你看來,他們的局限性在哪裡?

張羽:比如他們在抽象那一塊裡面選擇了王冬齡,認為書法和抽象有關係。如果要這樣說,日本的井上有一在上世紀60年代就完成了,之後的中國藝術家都是學的,那這還有什麼意義呢?所以他們是按照自己的邏輯,而不是完全按照藝術的發展節點。可以說這是個何慕文的展,大都會的展,在西方的立場下。

日報:你曾經提出過水墨藝術的三條線索,第一條是傳統水墨,第二條是水加墨這種物質性的東西與墨文化之間的關係,第三種則是徹底地拋開媒材討論文化。如何看待你所代表的第二條線索?

張羽:我強調的是邊界,用水墨媒介,而不是大都會那種文化。第二條線索有可能會帶你走到未來。沒有事情會走到頭,水墨畫也只是到了危機時刻,但只是繼續創新的可能性很小。我用指印這種行為方式把圖像清零,我放下毛筆而用行為作畫,等於是把之前的事情給終結掉了。

日報:你認為,到底該怎樣定義當代水墨?

張羽:從水墨發展來看,水墨和水墨畫有區別,現代水墨和當代水墨也有區別。

80年代中後期為「現代水墨」,90年代之後有一個階段是「試驗水墨」,「當代水墨」超越了試驗水墨。我認為應該是「當代藝術中的水墨表達」。用當代水墨這個概念太寬泛,說不清楚。因為上世紀80年代探討的問題不是當代的問題,而是西方現代主義進來之後,大家加以學習、借用、改造的過程。我一直在這個線索裡走,所以明白這完全是兩個不同的概念。

朱其:叫它「新水墨」

第一財經日報:為什麼最近「當代水墨」這個概念特別火?

朱其:首先因為,除了水墨以外,其他當代藝術目前處於停滯狀態,大家發現新水墨裡有一些不錯的作品。第二個原因是,前些年當代油畫的市場在下滑,而另外有著相對固定作品形態的就是新水墨——畢竟裝置、行為藝術、新媒體暫時還難以形成市場。其實新水墨在上世紀90年代就已經有了市場基礎,所以無論從作品的完整性,還是面貌的成熟度,還是市場接受度,都比較好。這可能是繼油畫之後最值得開發的、具有市場潛力的種類。

日報:但對於美國大都會的這次水墨展,他們是不是還是把水墨當做了簡單的文化符號?

朱其:外國人一直都是看符號。另外他們可能對方力鈞、王廣義有點審美疲勞,也想從市場上選擇一個新的領域來繼續往下做。

日報:上世紀80年代中國的水墨有著抽象主義的傾向,那麼現在的水墨有著怎樣的特徵?

朱其:80年代從創新角度來說,抽象主義的脈絡比較重要。但人數上來說肯定不太多,更多人還是在傳統水墨的基礎上稍加變化。比如朱新建,新文人畫還是有形象的,只不過筆法更為塗鴉一些。周思聰到賈又福保留了山水畫的特點,在框架之內有所變化。

近幾年的年輕人裡面,畫工筆畫的人數增長得很多,比如何家英那種,跟著出現很多「小何家英」。主要是在學院裡面的年輕水墨畫家,大三、大四或者畢業幾年的80後畫家。可能是因為這代人的趣味是這樣:喜歡細膩、唯美、清新的東西。

日報:出於歷史原因,我們總能在二三十年前的當代水墨畫中看到有關政治與社會問題的影子,藝術家所關注的東西到今天發生了怎樣的變化?

朱其:政治歷史只是為藝術家們提供情感動力,在具體創作的時候考慮的還是自身的語言探索。當然經歷過那個年代的人總是會受到年代的影響,但他們不一定會把社會政治經濟作為主要的表達內容——而恰恰是要反對這種事情,藝術不要太政治化,要做形式上的探索。當時,他們反而是一種很個人主義的選擇。

現在就是劉驍純老師說的「各行其是」。在宣傳上受到主流趣味的約束,比如媒體、老闆、官員,創作就不一定傳播得很廣,價值也不會很高。但從創作和語言的多元主義來說,確實已經是百花齊放。

日報:你此前提到兩個脈絡,其一是立足於國畫體系,其二是西方體系。這個脈絡發展到今天是怎樣的狀態?

朱其:西方體系的脈絡上,許多階段性的成果也得到了社會肯定,比如張大千、黃賓虹在50年代,用局部山水暈染來表達抽象性。但從民族主義的感情上來說,大家還是不太滿意。

反而在兩個體系交匯的中間地帶,有不少人做得不錯,模式既不太中國,也不太西方。比如張羽這種平面作品,也有些觀念因素,也有水墨作品因素,屬於兩個體系中間的縫隙地帶。這部分我覺得非常有意思。還比如早期的谷文達,在1983、1984年的創作。

日報:「當代水墨」的概念到底該如何界定?

朱其:我們現在所說的當代繪畫、當代雕塑,都是用西方的概念來套的。其實是不能用媒介來定義藝術種類的,因為西方藝術發展到當代藝術的時候,他們認為一切形式都可以。以媒介為中心是現代主義時期,或者中國古代國畫這種類型畫,如果是當代藝術領域,就不應該有當代繪畫、當代水墨。除非你創作了一個新的語言模式。

日報:是否這是為了區分傳統水墨,指的是所有非傳統水墨的作品?

朱其:所以你叫它「新水墨」會比較好一些。

日報:以你個人的觀察,「新水墨」的發展前途如何?

朱其:如果是說把一個媒介作為中心語言模式來發展,比如筆墨、筆線、筆觸,那麼到今天已經基本告一段落。日本到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產生,中國到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產生,這部分屬於現代主義晚期的作品,接近美國抽象表現主義、極簡主義,連後現代主義都還不算。這個事情上再往下做就沒有什麼新的東西了。

至於說未來怎麼做,藝術不能討論未來。未來是具體的可能性,然後去嘗試做一個新的東西。比如餘友涵發現在丙烯裡加一點水會有新的效果。這就是一個新的嘗試。

日報:水墨在當代藝術之中的魅力何在?

朱其:作為繪畫這個品種,中國水墨畫在19世紀之前的境界是高過西方油畫的。上世紀50年代,它對現代性的轉型,黃賓虹做出了一定努力;上世紀80年代,大家脫離傳統框架走向更為抽象。今天看美國抽象表現主義,也不一定比我們這批作品好到哪去。

這種轉變特別有意思:你可以看到傳統是可以轉型的,而且轉型之後的抽象形態也可以有新的魅力。

胡項城

現在我大部分的小稿都是毛筆亂塗的,或者用鋼筆墨水來畫。在所有成形的作品裡有一半左右用到了水墨。另外,有時候畫油畫也會用到水墨技法。比如西方是豎著畫,我們是平放;水墨畫都是人圍著畫來轉,這樣方向就不單一。

傳統水墨畫建立一種優美的東西,線條很高級,而我們認為笨拙的、醜陋的技法也很好。從局部來看,過去水墨畫某種效果在我現在的畫作裡也有。但是我不會借用已有的圖像來表現,而是要創造新的東西。

水墨代表的精神文化就好像是米飯和麵包。精神就是腦子裡的化學反應,最基本的東西就是你吃的,所有事物都有千絲萬縷的關係。這裡面有一點就是:天人合一,陰陽。中國人總是有種不確定。說得不是很明白,山水又是寫實,又寄託個人的情感。

這裡要提到1998年的上海雙年展,當時本來已經擱置不辦了。當時第一屆做了很多裝置,大家不理解,如果這樣的話就會叫停——所以第二屆全部用水墨,這個意義是很重要的。我們只進半步,不然就要翻船了。

畢竟當時在公共空間裡面做當代藝術,上海雙年展屬於比較早的。而我們必須要有這樣的體系,否則就會一直處於被動、讓外國人來挑我們,也不知道國際上一流的人都在想什麼。水墨藝術在中間起到了一個過渡的作用。

另外,從東西方文化的角度來想也很有意思,世界上很少有用一種畫的形態來做的雙年展。水墨畫作為集體的、地球上五分之一的人喜歡的東西,這與西方形成了強烈的對話。我們有自己的世界,和而不同。

我當時參展的作品是帶有抽象符號的水墨抽象畫。水墨畫本身是農業社會的產物,有些藝術家願意用傳統的方法去表達,用消失的詩意通過畫來感受——這樣也很好。但我是想用水墨來表達現在的東西。

水墨畫作為這個時代的材料工具,前瞻性來看是老的媒介。比如錄像、電視機,過去都是新東西,但是現在都成了老媒體。水墨其實是一種精神,是一種理解世界的方式,我在自己的水墨創作中會加上其他的材料,甚至其他的文化。

我的水墨裡面大量加入非洲文化。我在1978年、1980年到西藏去之後就對原生態的生活很感興趣。這幾年去了納米比亞、尚比亞、南非,南邊幾個國家,發現漢族文化和非洲直接發生的關係很少。大部分都是通過西方爵士樂、繪畫、現代舞來發現非洲,都是二手貨。下回也許會帶非洲人來做水墨畫。非洲還處於草木時代,他們的很多紡織品裡面有點水墨的感覺。

相關焦點

  • 彭朝丨閒論現代水墨與實驗水墨
    閒論現代水墨與實驗水墨 文/彭朝今日中國繪畫之主旨有二,一者傳統繪畫之現代化,二者現代藝術之中國化。從藝術史的角度而言,當下現代水墨與實驗水墨的主要命題,其使命無外乎以上兩者。因此,今日所云實驗與現代水墨之現實意義恰恰正在於此。實驗水墨與現代水墨的存在,其本質所面對的恰恰正是這樣一種純粹意義上的學術命題。即中國繪畫的現代化與現代藝術的中國化問題。其核心概念有三,一者現代性與多樣化,所言現代者即不同於所謂既存之傳統。無論是從技法或是材質層面,其是有別於傳統意義上的中國傳統繪畫的。
  • 水墨丹青
    點擊題目下方西風東韻,一鍵訂閱生活美學第一微刊李玉剛MV:水墨丹青誰家女子在樹下泉中水墨丹青花瓣落地也有聲青絲磚瓦白日夢飛到了另一個時空水墨丹青可以形容景色的靈動之美水墨丹青可以比喻手法如行雲流水水墨丹青可以雕刻歲月的不停輪迴水墨丹青可以描繪人間的是是非非註:本文由西風東韻編輯整理髮布,轉載請註明出處。圖片版權歸屬原作者,謝絕商用。
  • 《水墨遊戲》教案
    本文以美術學科《水墨遊戲》為例,為您呈現10-20分鐘的課堂教案,精簡的速寫教案將成為您備考的參考依據。一、教學目標1.了解基本的用筆用墨方法及水墨的基本特點,嘗試完成一幅水墨畫小品。2.在教師的啟發指導下,學習嘗試用水墨組織畫面。能控制水墨線條的變化,懂得調配墨色的濃淡層次,用水墨的基本技法做自由的造型練習。
  • 11位畫家繪"水墨聯想" 原來水墨也可以是這樣的
    11位畫家繪"水墨聯想" 原來水墨也可以是這樣的來源:深圳商報發布時間:2010-05-03 10:45:20字體:大 中 小《水墨聯想》展出陳湘波作品《一帶紅翠清夢裡》。4月30日,在關山月美術館開幕的《水墨聯想》畫展中,11位畫家給出了11種不同的答案。《水墨聯想――中國當代水墨名家作品提名展》由深圳關山月美術館、香港美術家聯合會、香港文化藝術交流協會聯合主辦,展覽展出的實驗水墨作品題材多樣、風格各異,從不同的角度探索了水墨進入當代的途徑。據了解,本次畫展在深圳將延續至5月16日,此後將於6月份移師香港大會堂展出。
  • 藝術家蔡廣斌與他的「影像水墨」:傳統水墨的新表達
    [摘要]近兩年的當代水墨熱潮,讓他感觸頗深:「當代水墨圈很小,畫得好的就更少。當代水墨藝術家被關注得太晚,到了我這個年紀才開始和社會那麼密切。這些對水墨圈的關注,來之不易。我也會抓住。」這些作品採取了「並置」的手法,即一幅墨色處理過的影像景物,配合著一張朦朧的水墨的肢體或髮膚,這讓蔡廣斌取得平衡:「夜幕下的景色在視覺上滿足感官體驗,與水墨並置後,又解決了傳統水墨獨幅作品過於含蓄的觀念問題,更便於提示觀者注意,當代現實的複雜心理問題。」蔡廣斌告訴記者。蔡廣斌的作品,在社會現實與個人心理、傳統文化及當代視覺新需求中取得進展,以達到深刻而到位地表達現代人生存的現實生活。
  • 水墨造句和解釋_水墨的例句有哪些-小孩子點讀
    水墨(shuǐ mò)。水和墨。多用以指一種不著彩色,純以水墨點染的繪畫法。[姚雪垠《李自成》:「後者是一個闊才半尺,長約六盡餘的條幅,水墨濃淡,點綴生動。」]淺黑色。常形容或借指煙雲。[周立波《桐花沒有開》:「天上還有水墨色的雲,但有經驗的農民都說這一回要晴一晌了。」]水墨參考例句:1、這幅水墨畫頗具揚州八怪的繪畫風格。2、長久以來,水墨畫便在中國繪畫史上佔有極重要的地位。3、他在一幅畫好的水墨畫上落款,送給即將移民的友人。
  • 畢卡索「鋼筆水墨」作品藏著對中國水墨的探索
    這張畫是畢卡索一系列「鋼筆水墨」作品中的一幅,反映出他對瑪麗·泰蕾茲·瓦爾特的愛意。瓦爾特是他在1927年至1935年間的伴侶,並為他生下女兒馬雅。從佳士得官網上可以查到,這幅鋼筆畫估價在25萬歐元到35萬歐元之間。買家是一位歐洲人,成交價並沒有達到最高估價。
  • 李洋:水墨的繪畫性
    「水墨延伸」作為一個展覽的名稱,延續了多年,舉辦多次展覽,其實是一群自由散漫的畫家有了共同的「理想」,在創作上有相同的藝術抱負,在人性上有相似的「毛病」,做為還談得來的這麼一些人,企圖在水墨畫藝術創作上能有一點貢獻,給我們這麼深厚的水墨畫長河裡添一點色彩,可能就有這簡單的願望。辦展覽總要有名字,拿來「水墨延伸」做名稱,也是這些人沒動腦筋取來就用。辦展覽多年,到也出現一個品牌。
  • 少兒美術水墨
    水墨版畫課件 水墨愛上版畫2《中國韻》7節課ppt,適合6-15歲,把傳統的水墨與版畫結合在一起,讓眼睛亮起來,零基礎即會
  • 一曲河湟谷地的水墨讚歌
    朱乃正作品朱乃正作品很多次在朱乃正先生水墨集裡看到他表現河湟谷地的水墨作品時,深深地被朱先生駕馭畫面水墨的氣魄和膽識所折服。他用水墨畫拓寬了河湟谷地中國畫的表現語言,一系列河湟谷地水墨作品給我們拓展了河湟谷地完全可以用水墨表達的另一條路徑。也就是說要想達到想營造理想的這種視覺水墨效果,無論是構圖還是筆墨都必須要有東西方兩種視覺美術傳統的深厚底蘊。也許我本人在河湟谷地生活了四十多個春秋,這裡的一草一木、溝溝壑壑在我的腦海裡打上了深深的烙印。
  • 中國水墨畫大師精選作品,超讚的古風水墨畫欣賞
    水墨畫可以說是國畫了,在很多人眼中國畫往往是大家都喜歡的畫作,今天給大家精選一些中國水墨畫都是大師級人物畫出來的作品,每一幅圖都像是有生命一樣,跟愛畫君一起來欣賞一下吧!用一句詩來形容下面這組圖「更將繪畫乾坤手,閒寫山花野鳥來」,這組圖很有意境啊,畫師在小動物中的刻畫非常仔細,可以說是非常好的水墨畫作品了。唐雲這組花鳥意趣圖大家覺得怎麼樣呢?可能有不少人還是比較喜歡寫這種花鳥水墨畫的吧,既然如此這組圖應該是很多人都比較喜歡的了。
  • 水墨、雕塑、藝術裝置的碰撞 「墨與玩」水墨實踐展亮相紅立方
    11月2日,墨與玩——文禎非、非預設藝術工作室水墨實踐展在深圳·紅立方公共藝術與城市規劃館開展。文禎非40幅水墨作品,以及相關雕塑、影像以及藝術裝置在同一個展廳內融合式進行了呈現。展覽將持續至12月2日,感興趣的市民可前往觀看。展覽由深圳市美術家協會、關山月美術館主辦,龍崗區文化中心、深圳•紅立方承辦。
  • 如何理解中國現代水墨藝術精神,傳統和當代水墨作品賞析
    藝術始終滲透人類精神的深層世界,水墨繪畫也同樣不例外,但不是所有藝術都具有恆定價值。審美文化是社會矛盾的精神反映,也是促進歷史變革的自反力量。在討論「什麼是水墨精神」時,必須確立哪些藝術精神具有積極意義的文化價值。如果按照國粹主義的道德基準去界定「水墨精神」,哪將狹隘不堪,甚至可能把整個歷史推向踟躕不前的死胡同。
  • 呈現水墨內外的對話,「新海派水墨藝術文獻展」將展
    澎湃新聞獲悉,11月28日,「新海派水墨藝術文獻展」將在上海「Tart淘藝術空間」拉開帷幕,策展人陶華、範曉楠邀請丁立人、王劼音、陳九等九位藝術家參展,這一展覽旨在梳理與研究新世紀以來上海畫壇當代實驗水墨藝術家所呈現的新面貌。
  • 「水墨文章——我法像心:當代水墨研究展」亮相武漢美術館
    12月11日,由北京畫院院長吳洪亮先生為策展人的「水墨文章——我法像心:當代水墨研究展(第六回)」在武漢美術館舉行。本次展覽邀約田黎明、邢慶仁、張江舟、張望、周京新、武藝六位藝術家參展。作為當下水墨人物畫創作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他們在人物畫創作領域一直探索、引領著當代人物畫創作的最新動態。本次展出的90餘件佳作即有他們早期的習作、代表作,也有近些年創作的新作。「水墨文章——當代水墨研究展」是武漢美術館努力搭建當代水墨畫創作批評研究體系的學術展覽項目。
  • 「水墨天:2020中國水墨年鑑展」新光大中心·安美術館啟幕
    「水墨天:2020中國水墨年鑑展」開幕式現場 2020年9月24日,由中央美術學院、市委宣傳部為指導,通州區委、區政府主辦的「水墨天:2020
  • 水墨盛事 同襄共舉——全球水墨畫大展2020湖南新聞發布會舉行
    水墨畫蘊含豐富的中華文化、古典哲學、精神內涵等,既是中國藝術的靈魂所在,亦是世界藝術寶庫中重要的文化遺產。「全球水墨畫大展2020」湖南新聞發布會正式向湖南省藝術家發動和徵集優秀水墨畫作品。全球水墨畫大展參賽作品分為五大類別,分別為人物、山水、花鳥魚蟲、動物、當代水墨。
  • 有一種藝術叫中國水墨畫,有一種水墨畫叫畫竹!水墨畫中的經典
    具象畫寫意畫工筆畫潑墨畫水墨畫中國畫的一種指純用水墨所作之畫。基本要素有三:單純性、象徵性、自然性。用中國特製的煙墨構成的「水墨畫」成為中國畫特有的一個畫種。墨可分作墨、淡墨、濃墨、極淡墨和焦墨五墨,即焦墨(原墨)一濃墨一重墨一淡墨一清墨五層次。墨是寒色,由五墨構成的畫應該有寒感,它的調子應該是灰暗的。但又為何好的「水墨畫」會使人有溫感而不感覺它的調子灰暗呢?
  • 正在消亡的水墨動畫電影
    在水墨動畫實驗階段,徐悲鴻的馬就一直沒有成功。馬有4條腿,動起來會交叉,肌肉的分塊表現本已不易,再加上水墨效果就更難把握。  第一部太簡單,不能算是真正意義的動畫電影,美影廠人馬上開始第二次挑戰。一行人到廣東鄉間採風兩個月,準備創作第二部水墨動畫《牧笛》,一個牧童和牛的故事。
  • 水墨動畫在遊戲中的應用
    該課題由北京電影學院與微軟亞洲研究院聯合開發,力求在中國水墨畫和電子遊戲之間找到一個結合點,將水墨繪畫的風格應用到現代娛樂中。我們致力於把中國傳統的文化和視覺形式與現代的娛樂精神結合在一起。這是數字和水墨的融合,也是現代技術與中國傳統文化的交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