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一起醫療糾紛判賠三千多萬 醫界反彈聲援

2020-12-23 中國新聞網

臺灣一起醫療糾紛判賠三千多萬 醫界反彈聲援

梧棲童綜合醫院神經外科主治醫師李明鍾。圖片來源:臺灣《聯合報》

  中新網4月1日電 據臺灣《聯合報》報導,曾收治「人球案」邱小妹的梧棲童綜合醫院神經外科主治醫師李明鍾,因車禍病患醫療糾紛,日前被臺中高分院宣判,醫院與李明鍾等3名醫師,要連帶賠償3000多萬元(新臺幣,下同)。此判決引發神經外科醫學會高度反彈,今將召開記者會聲援李明鍾。

  臺中市民陳仁傑7年前發生車禍頭部受重創,經醫師手術後全身癱瘓、雙眼全盲,家屬請求損害賠償,一審判決童綜合醫院及3名醫師賠償2800餘萬,兩造不服均提起上訴,二審查出醫師未在手術後放置腦壓監測器,致陳全身癱瘓,判決醫院及3名醫師賠償3200多萬元。

  李明鍾出庭時表示,陳仁傑手術前昏迷指數四分,「如果把醫師當成肇事者處理,以後醫師該怎麼辦?」

  2005年9月間,陳仁傑車禍送童綜合醫院,經計算機斷層檢查,發現顱內出血,由主治醫師李明鍾做硬腦膜外血腫清除術後,再由醫師呂志明、李傳輝照顧,3天內,昏迷指數從恢復八分,又下降至五分,家屬見狀轉院,昏迷指數降至三分。

  陳仁傑家人不滿童綜合醫院、李明鍾等3名醫師疏失,致陳腦部右側出血量,擠壓至左側,腦部持續累積血塊,造成二度腦創傷,致其腦部細胞壞死而左側癱瘓,雙目失明。

  經陳父陳福德提起損害賠償,一審法官認為,醫師未積極追蹤腦壓變化,直到他陷入昏迷還有血塊未清,導致陳成為植物人,認定醫院及醫師有過失,判賠2800餘萬元。

  童綜合醫院及3名醫師不服提起上訴,而陳父也以兒子喪失工作能力等,要求提高賠償金額,雙方均上訴。

  法官查出,醫師李明鍾、呂志明、李傳輝,於病患陳仁傑的昏迷指數及瞳孔變化持續惡化之際,均未注意應進行第二次計算機斷層掃描,或採取其它積極監控腦壓的治療措施,造成陳嚴重腦部損傷原因,自應負共同侵權行為之連帶損害賠償責任,連帶賠償3200餘萬元。

  臺灣神經外科醫學會理事長林欣榮指出,他尊重法院判決,但腦部外傷狀況、傷勢很複雜,該不該放置腦壓監測器?何時該放置?都有一定流程規範,法官裁決時,應納入醫學會專家意見,才能做最合理審判。

  神經外科醫學會常務理事張承圭表示,這起醫療事件發生在2006年,但法官卻引用2007年制定出版的《嚴重腦外傷臨床治療指引》內容來判決,醫療有許多不確定性,所以指引都採「建議」,並無「強制」該怎麼做,他認為法官不該溯及既往。

相關焦點

  • 「人球案」醫療糾紛判賠3000萬 醫界反彈聲援
    曾收治「人球案」邱小妹的梧棲童綜合醫院神經外科主治醫師李明鍾,因車禍病患醫療糾紛,日前被臺中高分院宣判,醫院與李明鍾等三名醫師,要連帶賠償3000多萬元(新臺幣,下同)。此判決引發神經外科醫學會高度反彈,今將召開記者會聲援李明鍾。
  • 醫療事故獲賠4300萬創紀錄 臺灣口蹄疫專家去世
    醫療事故獲賠4300萬創紀錄 臺灣口蹄疫專家去世 2011年08月20日 14:11 來源:中國臺灣網 字號:  小  中  大 轉發
  • 白衣不能承受之重——臺灣醫療體制掃描
    一起醫療糾紛訴訟中醫院與醫師被判賠3000多萬元(新臺幣,下同,4.6元新臺幣相當1元人民幣)醫界反彈激烈;護士投書媒體控訴「血汗醫院」,醫護人員「過勞」問題再次被「引爆」,衛生部門出臺新政「安撫」……健保制度護航下的臺灣醫療體制,優點突出、隱憂不少。1.掛號不難收費不貴以記者的親身體驗來說,臺灣醫療體制最大的優點,是掛號不難、看病不貴。
  • 醫責險實行「統保」+「調賠」模式 我省採取有效措施化解醫療糾紛
    【本報訊】(蘭州日報社全媒體記者薛曉霞)日前,記者從甘肅第三方醫療糾紛人民調解委員會(以下簡稱「甘肅醫調委」)了解到,截至11月30日,該組織自成立以來共接收省內醫療糾紛投訴6881起,實際受理5646起,結案率92.05%。同時,根據甘肅醫調委九年多的數據分析,我省醫療糾紛投訴案件數量、增長率趨於平穩。
  • 插管不當致患者成植物人 臺灣一醫院判賠2800萬
    插管不當致患者成植物人 臺灣一醫院判賠2800萬 2011年08月17日 08:17 來源:中國臺灣網 字號:  小  中  大 轉發
  • 臺灣男子割痔瘡後喪命 醫院被判賠777萬(圖)
    臺灣男子割痔瘡後喪命 醫院被判賠777萬(圖) 2014年10月17日 15:19:00  來源:中國臺灣網
  • 藝星醫美赴港上市 曾涉醫療糾紛 多起訴訟未完結
    與此同時,天眼查信息顯示,在消費者最關注的醫療安全領域,藝星醫美的杭州分院曾因醫療糾紛被法院判決賠償患者4萬元,該案患者訴稱,藝星醫美的杭州分院對她「造成無法補救的嚴重後果」。目前,藝星仍有多個官司未完結。  6月22日、24日,記者多次致電藝星醫美,暫未得到回覆。
  • 老婦被井蓋絆倒摔骨折 臺電臺灣戲曲學院判賠21萬
    (原標題:老婦被井蓋絆倒摔骨折 臺電臺灣戲曲學院被判賠)中新網11月8日電 據臺灣《聯合報》報導,朱姓老婦2016年晨運完步行回家,被高低落差2釐米的路面井蓋絆倒,左手骨折。她認為主管單位有疏失,索賠90萬餘元(新臺幣,下同)。臺北地方法院近日判臺電、臺灣戲曲學院連帶賠償21萬餘元,仍可上訴。
  • 呼和浩特市醫療糾紛人民調解委員會開闢化解醫患糾紛新通道
    呼和浩特市醫調委自成立以來,本著以人民為中心的原則,建立了院內調解、人民調解、司法調解與醫療保險分擔機制有機結合的「三調解一保險」制度體系,為其他盟市醫療糾紛調處工作積累了寶貴經驗,創立了適合全區發展要求的醫療糾紛預防、處置與醫療責任保險有機結合的醫療糾紛調解新模式,形成了「醫療安全事故預防控制、醫療糾紛人民調解、醫療風險保障、醫療責任保險賠償」(簡稱「防、調、保、賠」)四維一體的醫療風險社會化分擔化解機制
  • 醫療糾紛纏訟11年 臺北婦幼醫院賠款創紀錄(圖)
    醫療糾紛纏訟11年 臺北婦幼醫院賠款創紀錄(圖)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7年08月10日 11:13 來源:中國臺灣網     臺北市婦幼醫院醫療疏失,致使何維莊博士變成植物人(右),判賠3200萬元新臺幣,她的先生臺大教授賴秀穗(左)並沒有喜悅。
  • 婦產科是醫療糾紛「最重災區」
    ;其中發生在婦產科的醫療糾紛居各個科室之首。  醫療糾紛日受理量超5件  數據顯示,北京市約有七成醫院發生過毆打、辱罵醫務人員等「醫鬧」事件,甚至有「職業醫鬧」守在醫院尋找「客戶」。醫院處理糾紛的方式也不合理,大鬧大賠,小鬧小賠,不鬧不賠。  昨天,北京市醫療糾紛人民調解委員會發布消息稱,該組織成立3年以來已受理案件5497件,立案5294件,調解成功率82.46%。
  • 臺醫生為病人治療時多植一顆牙判賠逾300萬臺幣
    原標題:臺醫生為病人治療時多植一顆牙判賠逾300萬臺幣   中新網12月22日電 據臺灣「中央社」報導,臺灣陳姓婦人由張姓醫師植牙,發現過度植牙多1顆,導致無法咬合、疼痛等提告。雄院判決張姓男子有醫療過失,賠償新臺幣349萬元(新臺幣,下同)。
  • 「不加班賠1.8萬」誰之過,透過現象看本質,一條魔幻的維權之路
    公司將其告上法庭,兩人被判賠1.8萬這份判決確實在網絡上引起了極大的爭議,絕大多數網友聲援被判賠的員工,吐槽法官的「屁股」坐歪了,在此筆者不願再爭執這份判決是否公正,因為既然判了,法官肯定找到了這樣判的依據,至於合不合理,只能交給法律工作者解釋,我只想告訴你這個判罰前後,那兩名員工到底經歷了什麼。
  • 父子同睡病床嬰兒被圍欄卡死,圍欄空間過大院方被判賠13萬
    父子同睡病床嬰兒被圍欄卡死,圍欄空間過大院方被判賠13萬 南寧晚報8月9日消息,農某夫婦6個月大的兒子歡歡在某婦幼醫院住院時,因病床圍欄間距過大被卡住頭部窒息死亡,這到底是意外事故還是醫療事故?
  • 臺灣「星和醫美」要做醫美界名創優品,用「三美融合」切入內地美業...
    在女性不斷追求美的過程中,美業市場正在不斷擴大,包括生活美容和醫療美容,以及日常的護膚保養品。數據顯示,中國生美市場容量早在2015年底就突破3000億元,未來有望突破萬億規模;在醫美市場,今年預計有近2000萬中國人參與消費,整體規模或達2245億元,同比增速27.57%;護膚品的市場規模也將近4000億元,增速達22.09%。
  • 「拆書幫」引糾紛兩被告被判賠
    原標題:「拆書幫」引糾紛兩被告被判賠 近日,北京市海澱區人民法院對原告北京書揚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下稱書揚公司)訴被告新疆青少年出版社(下稱新青出版社)、北京大禹熙和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下稱大禹公司)、北京華夏騰飛教育科技有限公司(下稱華夏公司)侵犯商標權糾紛一案作出一審判決
  • 赴臺觀光醫療席捲南京 市民零距離享臺灣健檢醫美
    臺灣的醫療美容在大陸有多強的號召力?看看臺灣明星的美容書、美容節目的熱門程度就足以證明。赴臺自由行除了感受島內旖旎的風光、誘人的美食、親切的服務外,赴臺健康醫美,更是許多南京遊客早就想一探究竟的。  9月16日在南京舉行的「健康醫美形象館」的展前記者會上,臺灣貿易中心就帶來了數家島內頂級醫療及醫美品牌,讓南京市民可零距離無時差感受臺灣優質健檢及醫美服務,並籍此將臺灣自由行和醫療美容完全結合,來一趟深入的寶島主題遊。  臺灣貿易中心王熙蒙副秘書長在展前記者會上表示,臺灣醫療服務擁有世界級的技術水平,與歐美國家同步。
  • 近5年醫療美容糾紛案件怎麼破?上海首份醫美糾紛案件白皮書及風險...
    因醫療損害鑑定主要依靠相應的病歷作為鑑定材料,就診者舉證難以完成,僅依靠醫院簡單的病歷不能完全反應就診者的就診過程,導致鑑定的依據不足。且就診者對醫美行為的風險性認識不足,在診療前通常缺乏相應的檢查,沒有任何病歷材料,出現損害後果後,無證據證明醫療行為發生前的身體狀況。  一旦發生醫療糾紛,就診者多無法有效固定證據,面臨相應的訴訟風險。
  • 醫美行業專題研究:臺灣醫療美容行業之大觀
    健保制度直接推動臺灣醫美行業快速發展 近三十年來臺灣醫美行業發展迅速,直接原因是全民健保制度實施導致醫院財務壓力備增,競相發展醫美等自費醫療;同時待遇降低導致醫師外流,紛紛開設醫美等私立診所。內在原因則是臺灣經濟騰飛,居民支付能力提高使得醫療美容需求不斷釋放。
  • 醫療費與醫療資源不成正比 臺灣的病患誰來醫?
    上周,臺灣一名懷孕七個多月的孕婦,挺著大腹便便與先生一起赴韓國四天三夜自由行;未料孕婦在飯店浴室滑倒,導致胎兒早產,緊急送醫剖腹;生產、住院加上早產嬰兒保溫箱費用等,總共醫療費高達新臺幣220萬元(新臺幣,下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