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記》講,「水深則流緩,語遲則人貴。」
靜水流深,人也是這樣。如果我們每天都匆匆忙忙的過,那生活中的很多滋味,都被一帶而過,讓我來不及細細品味。
《詩經》也講,「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美好的生活,就像雕琢璞玉一般,需要慢慢的打磨、體驗。所以,有福氣的人,往往有3個「慢」特徵,
第一:好事多磨,做事要慢
古語說,「不積跬步,無以至千裡;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
我們的人生就像一場馬拉松,這是一場持久戰,那些急性子的人,往往一開始就花光了自己的力氣,然後就開始停步不前,而有福氣的熱門,則知道凡是要慢,把握好節奏。知道勞逸結合,
就如我們常說,「心急吃不了熱豆腐」,
以前,有個農夫,挑著橘子進城去賣,可是太陽快落山了,看到從城裡出來的僧人,詢問城門是否關閉了。僧人說:「還沒,你慢慢走的話,應該是來得及。」農夫聽話聽一半,還是急著趕路,結果腳下一滑,橘子落了滿地。然後僧人一邊幫忙撿橘子,一邊說,「你看,是不是應該慢慢走。」
好多時候,我們只是單純的追求快,但是最後還是耽誤了功夫,所謂慢慢來,便是一步一個腳印,穩中求勝。
俞敏洪曾說,「不急不慢。越是重要的時期,越是困難的事情,越需要想周到再做。」
慢下來,我們可以做到三思而後行,可以少走繞路;
慢下來,事情才會有條不紊的發展下去,不至於混亂;
慢下來,自己才能好好的從事情中汲取經驗和教訓;
所以,有福氣的人,往往做事懂得「慢」,知道這是事半功倍的辦法;
第二:交朋友,要淡交慢處
古人說:君子之交淡如水。
這世間,總是細水,才能源源不斷的流淌,而人與人之間的友誼,要長時間的發展,便需要慢慢相處。
孟子說得好,「人之相識,貴在相知;人之相知,貴在知心。」
人與人之間,從不認識到相識、交心,這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
與人相處,最忌諱的,也就是交淺言深;對於那些認識不久的人,就開始掏心窩子,
看似認識了一群人,實際上真正懂我們的,會幫助我們的,少之又少;
正所謂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對於我們生活中來往的人,需要長時間的交往,才能知道其中的深淺;
那些多年的老朋友,大多都有一個特點,雙方平時來往不多,也不相互依賴,但是對於雙方而言,都不可或缺,對雙方知根知底,一舉手一投足都舒適。
所以,有福的人知道,與人相處要慢,才能沉澱吃真感情,獲得真朋友;
第三:生活,要慢慢享受
曾國藩就說說「有福不可享盡,有勢不可使盡。」
因為這世上的一切都是有盡頭的,別人對我們的信任,我們自己的運氣、福氣。如果我們不懂得珍惜,就很難有再有了。
比如說西楚霸王項羽,出身豪門,倫武力當時無人能及,年紀輕輕就大權在握了,但是卻不懂得珍惜。
從權傾天下,到自刎烏江,也只不過是幾年時間,這便是福分耗光的結果。
回到現在社會,我們的生活節奏越來越快,每天像一隻陀螺一樣不停的轉動、工作;犧牲陪家人的時間,犧牲自己的休息時間,來換取工作上的成就;久而久之,身體不堪重負,只能用用身體換來的錢去換取健康;
人生在世,最怕的就是瞎忙,整天沒閒著,但是就是感覺自己沒收穫,絲毫體會不到生活的樂趣;
有福氣的人,懂得「慢」的哲學,知道控制自己的節奏,特別是步入中年的人,更需要掌握自己的生活節奏;
做事要慢、與朋友相處要慢、生活節奏要慢,這便是有福之人的特點,最後,願大家戒驕戒躁,也歡迎大家表達自己的經驗和心得,一起交流學習,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