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定資產計提折舊方法的總結

2020-12-11 中華會計網校

  計提折舊時需要區分會計期間和折舊期間,這兩者所指的期間不一定相同。折舊期間指的是開始計提折舊時依次順延的年限,比方說從2000年3月開始計提折舊,對於折舊而言的第一年是2000年3月到2001年3月;而會計期間在我國通常是指每年的1月1日至12月31日。

  常見的固定資產計提折舊的方法有平均年限法、工作量法、雙倍餘額遞減法以及年數總和法。下面通過分別介紹每種折舊方法的計算來說明計提折舊時應當注意的內容。

  (1)平均年限法。

  又稱直線法,是將固定資產的折舊額均衡地分攤到各期的一種方式,各期計提的折舊額是相同的。年折舊額=(固定資產帳面價值-預計淨殘值)/折舊年限(也可是月數)。

  例:甲企業有一廠房,原值為300000元,預計可使用10年,預計報廢時的淨殘值為5000元,廠房採用平均年限法計提折舊,要求計算該廠房的年折舊額。

  年折舊額:(300000-5000)/10=29500元。

  (2)工作量法。

  根據實際工作量計提折舊額的一種方法。計算時先計算出每單位工作量的折舊額,再根據每單位工作量的折舊額計算出某項固定資產月折舊額。

  例:乙企業有一輛專門用於運貨的卡車,原值為30000元,預計總行駛裡程為300000公裡,(假設報廢時無淨殘值),本月行駛3000公裡,要求計算該卡車的月折舊額。

  解:單位工作量的折舊額=30000/300000=0.1(元/公裡)

  本月折舊額=3000×0.1=300元。

  (3)雙倍餘額遞減法。

  雙倍餘額遞減法是在不考慮固定資產殘值的情況下,根據每期期初固定資產帳面淨值和雙倍的直線法折舊率計算固定資產折舊的一種方法。

  在使用雙倍餘額遞減法時要注意在最後兩年計提折舊時,將固定資產帳面淨值扣除預計淨殘值後的淨值平均攤銷。

  例:丙企業新購入一臺原值為60000元的設備,預計使用年限為4年,淨殘值為2000元。按雙倍餘額抵減法計算折舊,要求計算出每年的折舊額。

  第一年折舊額:60000×2/4=30000(元)

  第二年折舊額:(60000-30000)×2/4=15000(元)

  第三年、第四年折舊額:(60000-30000-15000-2000)/2=6500(元)

  (4)年數總和法。

  又稱年限合計法,是將固定資產的原值減去預計淨殘值後的淨額乘以一個逐年遞減的分數計算每年的折舊額,這個分數的分子代表固定資產尚可使用的年數,分母代表使用年限的逐年數字總和。

  例:丁企業在2002年3月購入一項固定資產,該資產原值為300萬元,採用年數總和法計提折舊,預計使用年限為5年,預計淨殘值為5%,要求計算出2002年和2003年對該項固定資產計提的折舊額。

  解題思路:採用年數總和法計提折舊,需要考慮固定資產的淨殘值,同時要注意折舊的年限一年與會計期間一年並不相同。

  該固定資產在2002年3月購入,固定資產增加的當月不計提折舊,從第二個月開始計提折舊,因此2002年計提折舊的期間是4月到12月,共9個月。

  2002年計提的折舊額為:300×(1-5%)×5/15×9/12=71.25(萬元)

  2003年計提的折舊額中(1-3月份)屬於是折舊年限第一年的,(9-12月份)屬於是折舊年限第二年的,因此對於2003年的折舊額計算應當分段計算:

  1-3月份計提折舊額:300×(1-5%)×5/15×3/12=23.75萬元。

  4-12月份計提折舊額:300×(1-5%)×4/15×9/12=57萬元。

  2003年計提折舊額為:23.75+57=80.75萬元。

  從以上對固定資產計提折舊的四種方法中可以看出,只有雙倍餘額遞減法在計算折舊額時不考慮固定資產的淨殘值,在最後兩年計算折舊額時才考慮需要扣除的淨殘值,其餘的三種方法在計算時都需要考慮淨殘值;同時在計算時也需要注意題目是如何提問的,在會計處理中的「一年」計提的折舊是否等同於折舊期限中的「一年」。

  進入論壇查看原文>>

責任編輯:詠絮才

相關焦點

  • 對計提減值準備的固定資產如何計提折舊?
    《企業會計準則——固定資產》(2002年1月1日起施行)為固定資產折舊作出明確定義:「折舊,指在固定資產的使用壽命內,按照確定的方法對應計折舊額進行的系統分攤。其中,應計折舊額,指應當計提折舊的固定資產的原價扣除其預計淨殘值後的餘額,如果已對固定資產計提減值準備,還應當扣除已計提的固定資產減值準備累計金額。」
  • 如何正確計提固定資產折舊
    固定資產提取的折舊額大小受計提折舊基數、淨殘值、折舊年限、折舊方法等因素的影響,《企業會計準則》(簡稱準則)和《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所得稅法》及其實施條例(簡稱稅法)分別對固定資產折舊的提取作了相應規定。只有把握固定資產計提舊的因素,才能保證計提的折舊額正確,納稅不受影響。現就影響固定資產折舊額的各因素分別從準則、稅法作以比較。
  • 採用加速折舊法計提固定資產折舊的思考
    並且為越來越多的企業所認同,更是將其在企業運行中不斷的應用在企業管理之中,成為當前企業財務管理的一部分.把企業在固定資產預算過程中的各種手段和後期計算的方式都進行分類,使企業在固定資產使用的前期計提較多的折舊,通過後期直線計算來進行固定資產的成本控制。這種財務管理方法同直線法計提折舊相比,有著各種先天性優勢,加速折舊法符合固定資產本身的價值減損過程。
  • 計提折舊的方法
    折舊期間指的是開始計提折舊時依次順延的年限,比方說從2000年3月開始計提折舊,對於折舊而言的第一年是2000年3月到2001年3月;而會計期間在我國通常是指每年的1月1日至12月31日。  常見的固定資產計提折舊的方法有平均年限法、工作量法、雙倍餘額遞減法以及年數總和法。
  • 計提固定資產折舊這3種方法,90%的會計不知道!
    固定資產折舊是指在固定資產使用壽命內,按照確定的方法對應計折舊額進行系統分攤。使用壽命是指固定資產的預計壽命,或者該固定資產所能生產產品或提供勞務的數量。概念能明白但是在實際的工作中,還是會遇到:不知道固定資產怎麼計提折舊?分錄怎麼做?計提折舊要幾年來完成?每月殘值率怎麼算?
  • 固定資產的折舊方法及帳務處理
    1.平均年限法   平均年限法又稱為直線法,是將固定資產的折舊均衡地分攤到各期的一種方法。採用這種方法計算的每期折舊額均是等額的。計算公式如下:   年折舊率=(1-預計淨利殘值率)/預計使用年限×100%   月折舊率=年折舊率÷12   月折舊額=固定資產原價×月折舊率   2.工作量法   工作量法是根據實際工作量計提折舊額的一種方法。
  • 如何調整固定資產計提折舊錯誤
    a審計人員在審核b公司2019年帳務情況時發現,該公司帳上的固定資產的累計折舊計提錯誤,而且從開始入帳時點延續至今,財務人員已無法按照正確的折舊金額進行入帳。又因為折舊錯誤,從而導致出售固定資產時固定資產清理金額也存在錯誤,相應的損益金額不正確。
  • 企業固定資產折舊的節稅方法
    企業計提固定資產折舊方法的選擇直接影響企業的成本、費用和收入,甚至影響到國家的稅收收入,所以企業對固定資產折舊方法的選擇需根據經濟利益預期實現的方式進行選擇。我國對固定資產折舊方法僅定為年限平均法、工作量法、雙倍餘額遞減法、年數總和法四種,由企業自行選擇使用。當企業取得一項固定資產時,採用那種方法計提折舊呢?
  • 物業管理企業固定資產折舊的方法
    企業應當根據固定資產所含經濟利益預期實現方式,選擇折舊方法。可選擇的折舊方法包括平均年限法(直線法)、工作量法、年數總和法和雙倍餘額遞減法。折舊方法一經選定,不得隨意變更,如果企業在對摺舊方法定期的覆核中,發現固定資產包含經濟利益的預期實現方式有重大改變,則應當相應改變固定資產折舊方法,變更時應報有關部門進行備案,並在會計報表附註中予以說明。
  • 省物價局關於印發《定價成本監審專門技術規範―固定資產折舊計提...
    應重點關注固定資產的初始計量、固定資產的折舊、固定資產的後續支出以及固定資產的使用壽命等,並檢查固定資產的總帳和明細帳。  第六條 固定資產的使用壽命是指固定資產預計使用期限,或固定資產所能生產產品或提供的勞務的數量。如估計的生產總量、工作時間或行駛裡程等。  第七條 固定資產折舊是指在固定資產的使用壽命內,按照確定的方法對應計折舊額進行的系統分攤。
  • 融資租賃租入的固定資產能一次性計提折舊嗎?
    融資租賃租入的固定資產能一次性計提折舊嗎? 彭懷文 問 融資租賃租入的固定資產能一次性計提折舊嗎?
  • 酒店固定資產折舊的範圍
    1.固定資產折舊的範圍  除下列情況外,企業應對所有固定資產計提折舊:   (1)已提足折舊仍繼續使用的固定資產;   (2)按照規定單獨估價作為固定資產入帳的土地。   企業固定資產應當按月計提折舊。
  • 注會備考指導:固定資產計提折舊和維修費用的相關規定
    固定資產應當按月計提折舊,計提的折舊應通過「累計折舊」科目核算,並根據用途計入相關資產的成本或者當期損益。  例如,1、企業自行建造固定資產過程中使用的固定資產,計提的折舊應計入在建工程成本;   2、基本生產車間所使用的固定資產,其計提的折舊應計入製造費用;   3、管理部門所使用的固定資產,計提的折舊應計入管理費用;   4、銷售部門所使用的固定資產,計提的折舊應計入銷售費用;   5、經營租出的固定資產,其應提的折舊額應計入其他業務成本
  • 固定資產折舊分析實例
    固定資產折舊固定資產折舊,是固定資產由於損耗而減少的價值,在使用壽命內,按確定的方法對應計損耗額(折舊額)進行系統分攤。應計損耗額,是應當計提折舊的固定資產原價扣除預計淨殘值後的金額;已經計提了減值準備的固定資產,還需扣除已計提固定資產減值準備累計金額。
  • 固定資產折舊帳務處理的簡便方法!
    固定資產應當按月計提折舊,計提的折舊應當記入「累計折舊」科目,並根據用途計入相關資產的成本或者當期損益。企業自行建造固定資產過程中使用的固定資產,其計提的折舊應計入在建工程成本;基本生產車間所使用的固定資產,其計提的折舊應計入製造費用;管理部門所使用的固定資產,其計提的折舊應計入管理費用;銷售部門所使用的固定資產,其計提的折舊應計入銷售費用;經營租出的固定資產,其應提的折舊額應計入其他業務成本。
  • 固定資產折舊的概述
    (二)計提折舊的範圍    企業在用的固定資產(包括經營用固定資產、非經營用固定資產、租出固定資產)一般均應提折舊。包括:房屋和建築物;在用的機器設備、儀器儀表、運輸工具,季節性停用、大修理停用的設備;融資租入和以經營租賃方式租出的固定資產。
  • 土地估價師知識點:固定資產及其折舊的方法
    企業應當根據與固定資產有關的經濟利益的預期實現方式,合理選擇固定資產折舊方法。可以採用的折舊方法有平均年限法、工作量法、雙倍餘額遞減法和年數總和法。固定資產的折舊方法一經確定,不得隨意變更。  1.平均年限法  又稱直線法。
  • 固定資產減值變動對摺舊的影響
    當固定資產發生減值,並計提減值準備後,企業應當重新覆核固定資產的折舊方法、預計使用壽命和預計淨殘值,並區別情況採用不同的處理方法:  (1)如果固定資產的可收回金額大於其帳面價值,則企業會計制度規定以前期間已計提的減值準備應當轉回,但轉回的金額不應超過原已計提的固定資產減值準備。
  • 淺談企業固定資產折舊審計
    筆者結合企業審計實踐,從五個方面簡要談談固定資產折舊審計,以供參考。   一、固定資產折舊方法適當性的審計   審計人員應審查企業所採用的折舊方法是否符合制度規定。即使可以採用加速折舊法的企業,也僅限於其機器設備,而不是其全部固定資產。還要審查折舊計算表和累計折舊帳戶,檢查企業是否遵循一貫性原則。
  • 固定資產減值準備與累計折舊的區別
    可見,折舊是成本分攤方法而非資產評價方法。  固定資產減值準備與累計折舊是固定資產核算的重要組成部分。從資產負債表內容上看,「累計折舊」與「固定資產減值準備」都是「固定資產」的備抵項目,兩者互為補充,共同反映固定資產帳面價值的減少。無論是計提減值準備,還是提取折舊,都不同程度地體現了正確計算損益、減少風險損失、合理確定價值補償尺度的謹慎性原則。